六零娇软美人海岛种田-第4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因为这样,别逢君和老家那边的关系才有了些许的修复。
但别逢君和别朝圣这么多年以来,一直都没有打过照面。甚至上次栀栀和芃芃前后脚结婚,别朝圣也不愿意去,只让妻子汤兰花去了。
这么多年过去,栀栀的奶奶、别逢君的母亲已经九十岁了,虽然精神不错、身体也还算硬朗,但行动已经很迟缓,眼神不好看不清、耳朵也聋听不清……
但她还是很惦记别逢君这一房的子孙,过年过节肯定会托人带点儿东西给别芃芃,还总是交代别芃芃,一定要把她亲手种的南瓜、土豆和花生,分给二房的人。
那些东西,多数都是别棠棠自己享用了。毕竟父母兄嫂姐姐们都隔得那么远,奶奶托人带来的东西也不是很多……但别棠棠还是会把奶奶的祝福告诉家里人。
所以这一次,别逢君执意回乡,也是为了再见母亲一面。
他虽然已经六十岁了,可身上还有任务呢,休完这两个星期的假期就得回大西北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这一次,搞不好是他最后一次返乡看望母亲了。
别逢君和老家亲人的恩怨,这几天他和应雨时一直在给孩子们“补课”……
毕竟之前孩子们还小的时候,他俩也不愿意说太多亲人不好的话,后来孩子们长大了各有各的去处,就更加没啥好说的了。
现在全家人回乡探亲……
老实讲,别逢君也还是有点儿担心他大哥会不会还像以前那样,动不动就发疯,所以才会把以前的事细细说给儿女们听。
所以栀栀和兄嫂妹妹侄儿侄女们的想法都一样,那就是:也确实有点儿担心大伯会不会再次因为嫉妒而搞事情。
应雨时安慰丈夫与儿孙们,“没事儿,反正咱们最多也就在这儿住上两天,两天以后咱们就走!”
栀栀也说道:“我已经和仁晋堂哥说好了,这次咱们又不住东头老屋……仁晋棠哥给我们安排了住住,说是十四奶奶和二十一奶奶各有一幢房子闲置,家里人都在外头工作呢……我们就住在那幢屋子里就好。仁晋堂哥是说乡里乡亲的不花钱,但我想着咱们走的时候拿点儿钱,让仁晋堂哥转交给两位堂奶奶就好……”
众人连连点头。
这时,远处突然响起了震天的锣鼓声音!一大堆身上腰上系了红绸子的男男女女从村子里冲了出来,人人喜笑颜开……
还有人扛着竹竿、竹竿上吊着正在燃烧的鞭炮,噼里啪啦地响着,纷纷朝着村口而来。
这场面也太太太热闹啦!
栀栀只觉得闹得慌,连忙用双手捂住了耳朵。
铁蛋铁柱却兴奋极了,兄弟俩站在一旁拍手笑,嘴里还呜里哇啦地大叫……
主要是,现场除了二房的人之外,其他人都在朝着这边儿跑动,还带着一脸的高兴劲儿,只有一人披着件半旧的蓝色工人外衣,站在矮坡上不动。
所以栀栀很容易就看到了这个人。
此人满头花白头发,生得横眉凶目,正表情不善地盯着……栀栀的父亲别逢君。
第538章
栀栀猜想;那个男人会不会就是她的大伯别逢圣。
她早就已经不记得大伯的模样和了,因为她只见过大伯一次;还是在她五岁那一年。
但是;那个头发花白的老人长得和她父亲别逢君还是有几分相似的。
别逢圣性情古怪、沉闷,此生没有去过松市,据说最远只去过小山村所在的县城。不过;栀栀四五岁大的时候;父亲曾经带着一大家子回老家探望奶奶。
别芃芃是别逢圣和汤兰花的亲生女儿;却因为重男亲女……她一出生就被别逢圣给扔在村口,老奶奶走投无路,哭着跑去捡回别芃芃,用个大篮子装了起来,挪着小脚艰难地赶到松市,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求二儿子收养。
别芃芃跟着别逢君两口子长大。
其实别逢君和应雨时的工资和收入在那个时代来说;也不算低的;但要抚养那么多孩子;日子还是过得捉襟见肘。家里三个男孩、三个女孩;应雨时基本只为长子别燕东、长女别芃芃置办过新衣。
原因无它,别芃芃本就比栀栀大一岁,因为身体健康,更是从小起就高出栀栀一个头,她长得快;需要新的衣裳,她穿旧的衣裳;正好可以拿来给栀栀穿……
那一年别逢君带着一大家子回乡探母的时候,别芃芃穿着一身鲜亮的小裙子,头上扎着好看的辫子;还系着个漂亮的蝴蝶结。
芃芃的亲弟弟、别逢圣唯一的儿子别敬山嫉妒得连眼睛都红了!
别敬山要抢芃芃的新笔盒、还想撕掉芃芃身上漂亮的裙子。芃芃哇哇大哭,栀栀去找来三个哥哥……最终,别敬山没能如愿。他被气得哇哇大哭,也去找帮手。
找来的第一个帮手就是阿奶。
阿奶脸色也不好,骂了芃芃几句,要她把铅笔盒送给别敬山,又说村子里的正经女孩子哪有穿裙子的,让芃芃去换了……
别燕东、别燕南和别燕西惊呆了。
栀栀又跑去找来了父母。
这下子,本来只是孩童之间的小小纷争,升级到了别逢君四房兄弟之间的分家之斗。
因为阿奶还在世,除去别逢君早年离家、后来也是在外头结婚生子的,别三叔和别四叔哪怕是也已经结婚生子了,却还是三房人住在一起。
别逢圣身为长兄,一天到晚光摆大家长的架子,既不上工,也不干家务,三叔四叔拼命干活,挣回来的工分却要平均分摊,还得算上大房一份儿。
而汤兰花做为大嫂,和两位弟妇也是处不好关系,别家的三婶和四婶……要不是因为丈夫可靠、要不是因为婆母良善,这个家,她们早呆不下去了。
这回大房二房为了小孩子的事情吵起来,三婶四婶趁机也闹,最后闹到不可开交……
三房四房便也分了家。
既然分了家,老母亲总需要人赡养。
老四两口子和母亲的关系最好,主动要求母亲跟着四房住,另外三个哥哥每个月给愿意给一点儿钱财让母亲改善一下生活最好,不宽裕的话就算了。
可是老大却不肯,非说他是长子,母亲必须跟着他,否则这个家就别分了。至于母亲跟着他么,其他三兄弟每人每个月出三十块钱给他就好了……
大家都气坏了。
五十年代中,一个工人一个月工资才三十多块(还得是师傅级别的,普通工人可能还没有三十块钱),老大居然狮子大开口,张嘴就找兄弟们要一个月三十块的赡养母亲的费用?
别逢君都懒得理会老大,他直接跪下给母亲磕了三个头,说道:“娘,儿子不孝,以后就不回来了,娘要是想我、想雨时、想孩子们了,就让老三老四送娘去我那儿住一段时间……”
说着,别逢君直接带着一家子离开。
别逢君不提分家,他就不需要付给母亲赡养费。自他回国以后,每个月都会汇出八块钱给母亲,但既然没有分家,他和母亲兄弟也没有住在一起,就没有规定要他每个月汇钱、汇多少钱……
也就是两个月没汇钱回去,老家的别逢圣就受不了了。
但别逢圣自视甚高,拉不下脸来找老二要钱。
于是,汤兰花来了。
汤兰花一来,别逢君和别燕东就倒班儿,应雨时把家里的孩子们交给邻居姜女士照看,她也倒班儿……
依着姜女士那泼辣爽利的性子,汤兰花没少吃挂落,常常被姜女士骂哭,最后抹着眼泪逃回老家。
又撑两个月,别逢圣实在受不了,主动和老三老四谈了分家。
当然,这也是因为奶奶的妥协。
奶奶主动提出,分家以后她跟着老大,让另外三个儿子,每人每个月出三块钱的赡养费。
但奶奶其实也是没办法,如果她不主动提出和老大住在一起,老大肯定不会同意。
那会儿奶奶还算年轻,虽然裹了小脚,但手上针线功夫了得,会挽纱、会织布,做鞋子的速度很快,一个月能做两双、还不耽误平时干活。她人勤快,一个人就能把菜园子打理得好好的,在不大的菜园子里一年种两季红薯,她自己的口粮就回来了……
奶奶跟着老大住,等同于她一个人养活大房,其他三个儿子还每个月一共给九块钱……她是希望老三老四不再受老大的拖累。
就这样,别家终于分了家。
分家以后的四房人,除了大房,其他人都是越来越好。
别逢君一家是不用说了,因为他和妻子的言传身教,儿孙们不管是从政的、还是进入学术圈的……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全都是高知分子。
别三叔一家也不错,虽然在家务农,但如今大儿娶了个能干又勤快的媳妇儿,当年家里穷到实在活不下去的时候,他女儿别婷婷在老奶奶的教导下去求了应雨时,应雨时给别婷婷介绍了一份在县城煤炭局的临时工。
别婷婷也聪明,几次拎着礼品去给应雨时拜年拜节,发现应雨时特别重视儿女们的教育,于是她也向应雨时求教,要怎么学习、学习什么,才是对事业、对今后的生活有帮助的。
应雨时思考良久,建议别婷婷考教资。
别婷婷立刻开始买书、自学,厚着脸皮去听当时的夜校,甚至还和夜校校长的老婆搞好了关系……后来煤炭局附近新建了小学,别婷婷得到了夜校校长的推荐,成功成为了小学老师。
再后来,别婷婷辛苦供养三弟和四妹读书,现在她三弟也县城教书,四妹去年已经考上了大学。
也就是说,现在别三叔家里已经没有经济方面的问题了。
别四叔家里也不差。
十几年前四婶的大哥不小心从山下摔下来,正好被一根断裂的尖锐树枝插进心脏……旁边一点点的地方。
当时大哥被送到医院,没有医生敢收治他,大家都劝四婶家里人,要么就赶紧送到省人民医院去抢救,要么就……放弃了算了。
大哥是四婶娘家的顶梁柱,上有父母要赡养、下有年幼的弟妹和孩子们嗷嗷待哺,如果他死了,那个家就散了。
后来,四婶想到了应雨时。
她急忙哭着去找应雨时,应雨时一听,立刻跟着她来到县医院,详细地了解大哥的情况以后,应雨时对县医院的院长说,“这个病人我能治,我可以为他开刀做手术,甚至允许把这个病例当成教学示范……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你们能免除病人的治疗费用。”
就这样,应雨时为四婶的大哥动了刀。
手术非常成功。
也因为应雨时的争取,县医院免除了大哥的大部分医疗费用。半年后,大哥渐渐康复,一年后,大哥能干些轻松的农活,三年后彻底恢复了!
就冲着这个,四婶和四婶娘家人也一直惦记着应雨时的好……
后来四婶娘家人特别帮扶四婶,现在四婶家里的三个孩子,一个去年刚结婚,一个考上了中专正在外地读书,一个还在家里上学。
只有大房的情况每况愈下。
老奶奶年纪大了,干不动活计不说,还常常害病,病药费也是笔不小的开销……
她干不了活,老大一家就饿肚子了。
别逢圣到现在都没有干过农活,所以老奶奶身体不行了,所有的活计都压到了汤兰花身上,汤兰花也烦,三天两头躲到娘家去。别逢圣就让儿子去接,又让儿子去接他妈回来的时候,从舅舅家里顺点吃的回来……
日子一长,汤兰花的娘家人更烦,直接和她断交了。
现在正是别逢圣一家最最最艰难的时候,没想到,别逢君一家却搞出了那么大的架势,回乡探亲???
这会儿栀栀看着那个满头白发、表情凶恶的老人,正在暗自揣测他是不是就是别逢圣的时候……
别家的三婶四婶已经闻讯赶来,一个上前抱住了应雨时,一个上前抱住栀栀,全都激动万分!
四婶抱住栀栀,上下打量了栀栀一番,含泪说道:“一晃眼过去那么几年……栀栀啊你真是一点儿没变!还是以前当姑娘的样子,还是那么白净好看,还瘦瘦的……哎哟!这就是铁蛋和铁柱吧?”
说话之间,四婶发现了跟在一旁的铁蛋兄弟,急忙松开了栀栀,一手一个将他兄弟拉过来细细地看,又对栀栀说道:“他俩长得像爸爸!”
栀栀含笑点头。
她嘴里应付着婶婶,却忍不住四处张望,只是,她再也找不到别逢圣的身影了。
别逢君一家子得到了村民们的热烈欢迎!
村长别仁晋直接把别逢君一家带到了公社那儿……
一九七八年是个分水岭,改革开放只是其中一个代表性政策,同时还释放出巨大的信息量。
就比如说,人民公社也开始逐渐被取消,生产主体允许出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行政意义上呢,取而代之的是“乡”、“村委会”这样的单位。
现在别家庄的公社,就是很久以前的祠堂。别逢君的父亲就在这儿开设私塾,教导村里、和附近几个村子的孩童们在这儿学习的。
村委会取代了生产队之后,就搬进了新建的二层砖瓦小楼里办公去了。
所以大家又把公社恢复成原来的祠堂样子。
别逢君近二十年没有回来过,此番见到旧景,想起了童年种种,忍不住淆然泪下。
别四叔背着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别三叔跟在后头,一手着老奶奶的拐杖、一手拎着一串还带着新鲜泥土的沙葛果,快快地赶了过来。
“君儿!可是我的君儿回来了?”老奶奶颤颤巍巍地问道。
别逢君与应雨时急忙迎了过去,
“娘,我是君儿,我回来看你了!”
“妈,我是雨时,我们回来了!”
别四叔把老奶奶放了下来。
别逢君上前扶住了瘦小母亲的胳膊,含泪喊了一声“娘”……
老奶奶的眼珠上蒙了一层白翳,使她那黑色的眼珠变成了浑浊的浅黄灰色,她因为视力减弱,根本就什么也看不清,就是听到了儿子熟悉的声音,她忍不住泪盈于眶,凑过去用双手捧住了别逢君的脸,想要仔细把儿子看清楚。
可一着急,老奶奶的眼泪就哗哗地淌……
她就更加看不清楚儿子的模样儿了。
别逢君心里难受,用手去抹母亲的眼泪,可他越抹、母亲的眼泪就越多……到最后,母亲自己用衣角蘸干了眼泪,这才勉强看清了儿子的模样。
老人“哎呀”了一声,哭道:“我的君儿老了!头发都白了!”
别逢君和母亲抱头痛哭。
在场的好多人都哭了。
应雨时也抹着眼泪,仔细地观察着婆母,又和三弟妹小小声说道:“带妈去看过眼睛吗?”
三婶抹了把眼泪,生气地说道:“没有!”
“找时间带妈去看看,她这症状像是白内障,问题不大,做个手术把她眼里的白翳给切掉就能好……你们不用担心治疗费,我和你们二哥会负责的。”应雨时说道。
三婶气道:“二嫂!给娘治眼睛,不用你和你二哥出面我们和老四两口子也愿意,问题是……有人不愿意啊?”
应雨时一愣。
别家兄弟不和,这她知道。但她万万没有想到,老大会不同意让老母亲去治病?
三婶小小声解释了起来,“前几年娘在家里干农活的时候跌了一跤跌坏了腿,流了好多血啊……我们用土方子给娘止了血,但伤得很厉害,都能看到碎骨头了!”
“我和老四媳妇张罗着送娘去镇上的医院看看,结果汤兰花非说她送娘去,要我和老四媳妇出钱……我们又不是傻子!那钱落进她的口袋,她还舍得拿出来给老的看病啊?”
“然后我们就没跟老大两口子打招呼,过了一天就把老的送镇医院了……结果啊,老大两口子就发疯了!先是把我们家和老四家里砸了个稀巴烂,然后就冲到镇上去……他直接上派出所去报案,说我们家和老四家虐待老的……”
说到这儿,三婶都气哭了,“二嫂哇你是不晓得啊,我们老三和老四被公安带到派出所去,被盘问了整整一天一夜才被放出来……我和老四媳妇呢,本来在镇医院陪房的,被汤兰花领着她娘家人一顿打……”
“汤兰花当场就把老的接走,医生都劝她不要让老的出院,因为刚做完手术还没过观察期,万一回了家被感染了……是要被截肢的啊!人不听,直接给老的办了出院手续!二嫂啊,她以为我们真不知道她是在图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