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

第129章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第129章

小说: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怎么回事啊!
  合着你们海鸟抢劫,是有千年传统的是吧!
  姜沃幽幽转头:“师父也不提醒我。”这两年总在海上飘着的李淳风,肯定知道她拿出点心来会被无情打劫。
  李淳风在旁笑道:“你难得到海边来,该经历的都要经历一番。”
  两人这才顺着楼梯下船,来到李淳风的书房——
  有楼梯有书房不算什么。姜沃现在登上的这艘大海船,长二十丈,上载六七百人。上下分为三层,设有不同的屋舍数百间。甚至还有人在船上种菜。'2'
  姜沃看到特意运上船的土壤和菜圃后,深深感慨:看,种菜是刻在我们中华民族基因里的。
  而唐时的海船技术,已然是出乎姜沃意料的水准。
  根据她买的那本《向着星辰大海出发——顺应时代的造船与航海》里所记,大唐的大船已然普遍用了水密隔舱,比西方早了近千年。
  内陆运输船只自不必说,只说可涉海作战的战舰,从‘船上三层似堡,能载上千士兵’的楼船战舰,到灵活机动的海鹘船,甚至是专门哨探和冲锋用的走舸……大唐已经具备了十数种战船,都能自由组合形成不同海战体系了。
  可以说,大唐的造船技术,几乎已经达到了这个时代生产力的巅峰。
  再想有大的提升,就不是造船技术的问题,而是需要铁器冶炼等各方面工业水准的提升了。
  因此,姜沃拿到指南后,便只好先从航海导航术上入手。
  至于造船业的发展,估计要以十年来计量——或许有生之年,她能够看到大唐造出郑和下西洋那般远涉大洋的宝船。
  她的遐思被师父打断。
  李淳风关切问起:“西突厥那个叛臣,被抓回长安了吗?”
  去岁六月,他刚离开长安,还未到登州,路上就听闻了西突厥攻打庭州事。
  对李淳风来说,深受先帝恩典,结果先帝一过世,就反大唐甚至还屠戮大唐子民的阿史那贺鲁是十恶不赦。
  于是这一年多来,李淳风一直很关注京中邸报上,关于西突厥战事的消息——
  去岁六月,西突厥攻庭州,
  八月圣人调兵,分南北两路攻西突厥。说是分南北两路,实则主要是北路,南路是皇帝在朝臣建议下派出的‘招抚’路,属于面子工程,以示大唐‘非不教而诛,还是给过阿史那贺鲁悔过机会的’。
  北路由伊丽道行军大总管苏定方带精兵万余出发,皇帝又就近调燕然都护府兵力、属国回纥骑兵万余,均交由苏定方统帅。
  十月,大军过金山。破西突厥处木昆部落,收降兵。
  十二月,阿史那贺鲁率兵十万与苏定方率领的万余唐军相遇。
  之后……
  之后李淳风再接到邸报,就是苏定方大破敌军,灭西突厥,生擒阿史那贺鲁的捷报了。
  再有就是苏大将军留在西突厥继续安顿其余诸部,燕然都护府长史萧嗣业将阿史那贺鲁绑回长安,去给先帝和陛下谢罪。
  李淳风:??
  十二月西突厥的战场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啊!
  为何战事结束的这么快?!
  此时见姜沃到了,李淳风自然要问。
  姜沃听师父问起,也不由坐直了身子道:“师父,这一战特别精彩……”
  **
  长安城。
  姜宅。
  已经快要三岁半的安安,不要乳娘抱着,而是自己穿过回廊,一路来到了书房。乳母也只在背后跟着。
  看到熟悉身影的时候,安安的小脸儿上就有笑容:“姨父!我想听故事。”
  她也知姨母不在家,出远门去了。
  乳娘讲的故事不如姨母讲的,还好姨父在家!
  休沐日,正在书房里整理国子监今年新生名单的崔朝,闻言搁下手里的笔。
  走过来蹲下身子与安安平视:“好,安安想听什么故事?”
  “想听苏大将军雪夜破敌的故事!”
  这个故事,安安已经听了好几遍了,但今日还想听。
  “好。”
  一大一小两人隔着炕桌对坐,崔朝面前放了一杯茶,安安面前放了一杯煮过的牛乳。
  哪怕姜沃不在家,崔朝也是按她要求的来带孩子。
  试着把孩子当成同等的朋友,跟她交流的时候,多听一听孩子的意见。
  但此刻,见小小的安安坐在对面,崔朝还是忍不住含笑:这样隔桌对坐的场景,他与皇帝有过许多次。
  女儿面容肖父,如今他与安安对坐,简直像是见到一个稚子版的陛下坐在对面似的。
  颇为有趣。
  “姨父。”
  安安小手抱着自己的杯子,边喝牛乳边等着听故事。
  崔朝开始讲起来。
  从苏定方过金山开始,一直讲到苏定方与阿史那贺鲁的一战。
  “……苏大将军原是亲率精骑在追赶余部,然就在曳咥河叛,遇到了阿史那贺鲁的十万大军。”
  “阿史那贺鲁见苏将军身边只带了万余人,就觉得……”
  安安忽然冒出了一句:“优势在我!”
  崔朝笑了:以往都是姜沃给安安讲故事,这不,安安都记住了许多姜沃的讥讽玩笑话。
  他点头按照姜沃的语气继续讲下去:“是,阿史那贺鲁一看,十万对一万,优势在我。”
  “立刻就令十万大军把苏将军的精骑团团围住,开始进攻。”
  “苏将军令大军成方阵,长矛在外,于高地据守。阿史那贺鲁数次冲击,皆不能破,反倒累的自家将士死伤累累。”
  “苏大将军趁此下令反击,以一万精骑追的阿史那贺鲁十万大军溃散,四面奔逃而去。”
  “阿史那贺鲁逃至金牙山下,时值隆冬,天降大雪。积雪平地二尺,兼有雰晦风冽,人马难行。”
  “阿史那贺鲁便觉这是上天庇佑他。如此大雪,唐军再不能赶来了。”
  “于是阿史那贺鲁便在金牙山下安营扎寨,更率众出门雪中射猎去了。”'3'
  崔朝讲到这,也觉得阿史那贺鲁神奇——刚被苏定方大将军撵的兔子似的,跑出去三百里地,死伤数万手下,结果安营后,竟然还有心思冒雪打猎去。
  “阿史那贺鲁以为唐军必不能至,然而苏定方大将军反其道行之,顶风雪昼夜兼程,奔袭数百里,奇袭金牙山,一举破敌。”
  “阿史那贺鲁再次慌忙逃窜,后至石国,终为苏大将军生擒。”
  之后便是追击逃部,收拢残部。
  西突厥遂灭。
  “此战,大唐收西突厥马匹、牲畜四十余万。”
  他讲完后,有点歉然望着安安:“是不是姨父讲的太干巴巴了。”换她来讲,每回总有些新鲜话,逗的安安前仰后合的。
  安安闻言捧场:“姨父讲的也好听。”
  崔朝被安慰到了。
  安安又仰着脸问道:“姨父,那个阿史那贺鲁是不是快到京了?”
  崔朝点头:“是,到时候献俘的时候,安安也可以去看。”他顿了顿,露出个笑容来:“正好,安安也可以去拜见祖父祖母了。”
  陛下啊,真是个很记仇的性子——向来‘军凯还则饮至于庙’献俘虏都是在太庙进行的。
  但这次,皇帝偏定在了昭陵献俘。
  所以崔朝才对安安道,不但能去看献俘仪式,还能就在昭陵拜先帝与文德皇后。
  崔朝还记得西突厥捷报送入京的那一天。
  那日他正好在御前,陛下给他看了公文,口中冷笑道:“阿史那贺鲁请罪,道他深悔背父皇厚恩,才有此灭国天罚。不敢求活,只愿面昭陵而死——”
  皇帝的手指一下下叩在战报上:“从前叛唐时不悔,屠戮我大唐子民时不悔,如今一被生擒,就悔上来了?”
  “还想死在昭陵?”皇帝再次冷笑。
  “父皇当年怀德四夷,未杀颉利可汗,朕也不会杀他阿史那贺鲁的,就让他在长安城‘好好’住着吧。”
  用余生来做俘虏。
  **
  登州海船上。
  李淳风听姜沃讲完苏定方破敌,也不由击案道:“竟是雪夜奔袭破金牙!好!”
  姜沃到了初唐,若说有什么遗憾事,便是许多诗词只能在她心头激荡,她却不能说出口。
  她初闻苏定方大将军,此雪夜突袭金牙的奇战,脑海中第一反应就是那首‘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3'
  何等豪迈英武、焕尔触目!
  李淳风闻此激昂战事,忍不住起身,在屋中走来走去。
  忽然想起一事,感慨道:“
  苏定方大将军,曾是李靖大将军的副将!当年……”
  姜沃颔首接过:“贞观四年,李靖大将军亦是如此,于寒冬大雪夜,只率三千骑兵,昼夜奔袭三百里,直取东突厥王庭定襄城!一战破敌,活捉颉利可汗,灭东突厥!”
  二十余年后,他带出来的副将,再次于雪夜破金牙,擒阿史那贺鲁,灭西突厥!
  姜沃想,苏定方大将军,在决定雪夜奔袭金牙的那一刻,一定也记起了曾经的李靖大将军吧。
  亦主将亦师父。
  这便是大唐武魂不灭的传承!
  这一日,姜沃与李淳风就在这艘大唐东境的海船之上,说着大唐西境的战事。
  相距万余里,尽是大唐疆土。
  **
  长安城。
  立政殿。
  媚娘正在与皇帝一起看舆图。
  西突厥灭后,大唐西边疆域大大扩了出去,自然要加设羁縻府州,原先的‘安西四镇’布置,就不再够用了。
  皇帝看着眼前崭新的西域舆图:“媚娘,咱们今日不做别的,就把西境州府重设一遍!”
  媚娘在旁执朱笔,预备与皇帝边说边记。
  “改,安西都护府为安西大都护府。”
  “增设濛池、昆陵两都护府。”
  “增设大宛都督府。”
  “增设……”
  *
  后来,姜沃曾特意找了半日空闲,对着皇帝新制定的‘安西大都护府’的大唐边境,来对应看她的现代地图。
  越对应越感慨:
  唐大宛都督府——乌兹别克斯坦。
  唐拔州都督府——阿富汗。
  唐波斯都督府——伊朗。
  ……
  “此去安西万里疆啊。”彼时姜沃放下了舆图,想起了白居易的诗。
  但除了自豪与感慨,更生慎然警惕,因白居易这首诗的全作,写的并不是大唐的繁荣,而是安史之乱五十年后,大唐失去了这些疆土后的痛心——
  “凉州陷来四十年,河陇侵将七千里。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缘边空屯十万卒,饱食温衣闲过日。”'4'
  前路漫漫,还远未尽。
  吾辈自当警钟长鸣。
  **
  登州。
  姜沃交给师父李淳风的,不只有司农寺的育种田农与将作监的匠人。
  还有两个姑娘——
  一个是当年媚娘回宫后,从掖庭罪籍中带走,一直跟着她的嘉禾。
  另一个亦是掖庭宫女出身,是跟在姜沃身边最久的女亲卫长吴英。
  自当年,她与媚娘商议定,在掖庭设内教坊,教导宫女读书,选拔体格擅武艺者以来——
  这两人,是走的最快,也算是最早符合姜沃心中‘女官’标准的。
  于是这一次,姜沃将活点地图上标注的地点,交给了她们二人,让她们随师父出海,真正的去历练一二。
  辞别前夜。
  吴英和嘉禾,还是忍不住来寻姜沃。
  嘉禾是担心在宫里的媚娘:这些年皇后身边的衣食住行,她都万般上心,她走后,皇后会不会不惯?
  而吴英则记挂姜沃:若是她这个领头的女亲卫长不在,其余人护卫姜侍郎不够上心怎么办?
  嘉禾是偏沉默的性子,但吴英一向是爽快的有一说一,于是她忍不住眼圈红红道:“我还是想跟着侍郎回长安!我不是怕此去海上和到爱州吃苦。只是怕我不在,您没有用着顺手的人。”
  她话音刚落,就见一向待她亲近柔和的姜侍郎肃容起来。
  “吴英。”
  “这几年你跟在我旁边,我让你读的那些书,遇到朝廷事时告诉你的那些道理,我一日日带着教导你——不是为了让你一生跟在我的马车旁边护卫我的。”
  “嘉禾,你亦如此。皇后令你去内教坊读书,后来甚至亲自教你,难道是为了让你一辈子在立政殿端茶倒水,看守库房?”
  姜沃抬手,指向窗外无垠大海:“是为了让你们,走出去。”
  走向独当一面。
  去向星辰大海。


第114章 安安的问题
  九嵕山。
  昭陵。
  十月中旬;阿史那贺鲁被押送至长安城。
  皇帝便按照早定下的安排,点了数十位朝廷重臣同往昭陵,将于昭陵行献俘之仪。
  在前往昭陵前;阿史那贺鲁又通过押送他回京的萧嗣业;向皇帝血书请罪;称深知汉人习俗,斩杀罪人于市口,然他只愿死于昭陵。
  皇帝接此书;深‘悯’其情,特赦死罪。
  还特意嘱咐萧嗣业:“看好他,千万别让他死在昭陵。”
  阿史那贺鲁愿意死在父皇陵寝;他这个做儿子的还不愿意呢。
  萧嗣业只好回去兢兢业业盯着阿史那贺鲁,提心吊胆怕他偷偷自尽或是干脆病死;颇有些羡慕还在西突厥善后的苏定方大将军。
  *
  十月末。
  圣驾前往昭陵。
  车队行进路上;忽落瑞雪。
  姜沃把安安的衣帽又看过一遍,确认她已然裹得像个白色玉露团;没有漏风处;又让安安抱好手炉;这才将马车的木窗推开;让安安看雪。
  一开窗,顿时有冷冽的风夹杂着雪花吹进来;令人耳清目明;精神一震。
  马车行进中,姜沃怕安安站不稳,就环着她的小身子,给她指已经能隐约看到的雪中九嵕山。
  昭陵要到了。
  安安望着九道山岭的九嵕山:“姨母,山变成白色的了。”
  不只是安安;这也是姜沃第一次见到雪中的昭陵。
  天上铺满淡灰色的层云,以至于天光暗淡,整个天地间万物似乎也变成了一片灰色的投影。然九嵕山上覆白雪,雪色映亮了半面天空。
  姜沃不由想起那句‘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只是这句是描写泰山的。
  想起泰山,又见昭陵,姜沃不免想起先帝未封禅泰山。
  其实先帝一朝,曾几次议过封禅大礼,但因内外朝事等各种缘故,终太宗一朝,终究未封禅泰山。
  但那又如何?
  后世人就二凤皇帝未封禅的疑问,都是‘唐太宗的功绩封禅理所当然,为什么不去?’
  反倒是后来真正去封禅的宋真宗,
  直接以一己之力,把泰山封禅从隆重大典搞成了笑话,后来几朝的皇帝,想想他都不肯去封禅了。
  君王千秋功过,自在人心。
  姜沃心有所感,就与安安讲起了先帝年间的故事。
  *
  昭陵早有太常寺的官员至此安排妥当。
  一应献俘流程毕,最后由刑部尚书出面,请皇帝对俘馘行裁决。
  阿史那贺鲁再次叩首提出,愿以死谢罪。
  皇帝再次‘宽厚’免其死罪。
  然,将阿史那贺鲁的叛唐行径刻记于石,就立在昭陵。
  姜沃感慨:陛下不愧是你。
  原先皇帝都是自己写黑名单塞到匣子里,如今已经进化到刻罪证碑流传千古了。
  献俘仪后,帝后率众臣再祭先帝与文德皇后。
  之后便有礼部与太常寺官员引着诸位朝臣,先退去昭陵外围的几处起座偏殿暂候圣驾。
  皇帝并未即刻下旨返程——
  姜沃退出祭园前,就见皇帝停留在陵寝前的身影。
  陛下一定有许多话要与先帝和先后说起吧。
  虽说此次战事最后是大胜,但中间的数月却是煎熬。
  从八月调兵,到今岁一月捷报传回长安,中间的数月,皇帝没有一日松懈过,所有调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