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

第169章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第169章

小说: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日圣驾跸驻后,她依旧披大氅带着吴英往外走去。才出门就遇到了来寻她的狄仁杰,两人正好一路走一路谈。
  还未走出官舍之地,就听到有人唤她。
  姜沃止步,而旁边的狄仁杰则行礼:“见过辛尚书。”
  来人正是户部辛尚书。
  他显然是有事而来。哪怕明显畏寒,裹着厚厚的大毛衣裳也要跟姜沃和狄仁杰一起去看道路。
  姜沃听他一路走,一路夸‘混凝土路’,就猜到了他的来意。
  *
  且说城建署‘限量售卖混凝土路’事,才进行到竞争‘拍卖会名额’这一步。
  毕竟麟德二年的一切,先都为了封禅服务。
  于是在圣驾出发前,城建署先赶工修了一条,从皇城到长安城南大门明德门的混凝土路。
  正是这条正路修好后,整座长安城才惊动了——这不再是修在皇城内部和周边,只有朝臣们权贵们能见到的路。
  而是进出长安城的百姓们都能走的路,也是他们第一次见到世上竟有‘雨雪不侵’坚实如此的道路!
  以至于有段时间‘明德门’前人头攒动,人流量过大,负责京城治安事的京兆府不得不日日加班,简直是累的想哭。
  姜沃听闻后,还特意顶着辛尚书‘幽怨’的目光,向二圣申请了一笔加班费给京兆府。
  毕竟维持秩序是件很费力的事情,京兆尹加了大班,保证了京城未出现任何踩踏等不良事故,这笔加班费也是该得的。
  这一条大路修成后引起的万民惊叹,令京中世家勋贵们,想要给自家门前修混凝土路的心思就更炙热了!
  于是以宗亲们为首,屡屡去二圣跟前请命:去岁您二位答应过的,城建署扩建后,就可以放宽条限给私家修路了。圣人您看这门口的路总不好,一旦刮风下雨的,多耽误臣等上朝啊!
  帝后又与群臣拉扯了一两月,吊足了胃口后,才令城建署放出风声——
  奉二圣之命,城建署终于‘排除万难’,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挪出了极少量的建材,可以修五条‘十丈长(约合三十米)一丈宽’的混凝土路。
  只有五条?!
  错愕过后,勋贵世家们倒也迅速接受了:有就比没有强。且第一回 只修五条路,若自家能修成,岂不是显得更有脸面光辉?
  只有五个名额,自然是价高者得。
  然而长安城中豪富之人太多,想竞价者便如过江之鲫。
  甚至有王府内直接放出话来:这是城建署第一批为私宅修路,家中无前三等爵位(王、郡王、国公)者,还好意思争?
  言下之意,不想想自己什么身份,只靠银钱,就敢跟我们争?!
  毕竟朝廷有规定:在尊卑序列上,官同者先爵。
  这种得罪人的话都放出来了,足见竞争激烈。
  *
  此时辛尚书抱着手炉,跟姜沃开口道:“不知姜相……”
  饶是辛尚书多年被各部‘要账’练出来的脸皮,此时都有点不好意思,顿了顿才道:“姜相能否将城建署的五个‘修葺混凝土路’名额,给户部一个呢?”
  他说完后,原以为姜相会作恼。
  却见眼前人依旧是云淡风轻,看不出什么情绪,只是清然问道:“哦?辛尚书府上也想修路吗?”
  辛尚书头摇的异常坚决:“城建署的路,我可修不起!”其价格之昂,简直是听听竞拍底价,就让辛尚书心痛的程度。
  他就准备等着蹭朝廷将来修的‘公路’。
  姜沃继续含笑问道:“那辛尚书要一个‘修路名额’做什么?”
  辛尚书苦着脸道:“姜相可还记得,之前与我商议的,用倭国送来的矿银做些官制银器。之后售于各簪缨豪族,也好充盈国库?”
  姜沃点头,她自然记得。
  如今从海上来的船,她城建署可是只能见到火山灰,半点银子没见着。
  辛尚书叹气道:“大约是官制的银器,样式有些老旧。银器对于官宦之家也不是多稀罕的器物——很有些卖不动啊,如今户部库房里堆着不少银器呢!”
  简直给辛尚书愁死。
  银子这么好的东西,可别砸他手里。
  姜沃之前也听到了一点儿风声:辛尚书是实用流派,他把关做出来的银器,不够精美别致,自然有些不入世家豪门的眼。
  此时看着辛尚书愁眉苦脸状,姜沃忽然想起了那张‘十万斤苹果滞销,帮帮果农!’图片。
  她止住唇角忍不住泛起的笑意。
  听辛尚书苦着脸继续道:“这不我就来寻姜相了吗——若是户部有一条‘混凝土路’的修葺名额,我就好把这些银器清一清。跟姜相一样,都是为了国库啊!”
  想必为了竞争修路名额,那些豪门世家是不会介意高价买些银器回去的。
  姜沃听罢,故作严肃道:“唉,辛尚书您之前可不是这个态度啊,您不是特意提过,城建署的修葺工作,千万不要寻您户部支领银钱吗?”
  辛尚书那是面不改色心不跳的不认账,脸上全然是错愕之色:“姜相这话从何说起?”
  又见姜沃手上正握着一串七宝佛珠,辛尚书就道:“佛家有言,修桥铺路可是渡人而行的大功德!我一向是极看好城建署的!若是国库丰盈有余,不用姜相提,我便去二圣跟前请命修路了!”
  姜沃终是忍不住莞尔。
  辛尚书见她笑了,连忙趁热打铁道:“这样吧,为向姜相表诚心,我愿意自出银钱不费国库,给城建署先捐五贯!”
  五贯……
  姜沃沉默了。
  户部尚书做了太多年,辛尚书的‘吝啬’已经深入骨髓,一位六部尚书,开口竟然只有五贯。
  *
  在辛尚书当场‘捐出’五贯铜钱(身上只带了半贯,交了定金,剩下的与姜沃约定好今日送到),终于如愿以偿拿到了五个珍贵‘修路名额’中的一个。
  他告辞之前,回首认真道:“姜相能给户部这个名额,足见姜相一心为公。”并不是为己,借着城建署敛财。
  姜沃回礼道:“辛尚书亦然。”
  她手里拎着半贯钱,目送辛尚书的背影离去。
  转头就对上狄仁杰有点复杂的眼神。
  姜沃含笑问道:“怀英,为何如此看我?”
  狄仁杰看着云淡风轻的姜相,想到了前些日子他亲眼目睹的一事——
  姜相与裴侍郎说起户部银器滞销,然后让裴侍郎私下去与辛尚书提一句‘修路名额’的事儿。
  可见姜相本来就要给户部一个‘修路名额’。
  姜沃知道狄仁杰在想什么,她晃了晃手中的半贯钱,笑道:“此生能从辛尚书手中挣到五贯钱,余生免却一大憾啊!”
  狄仁杰也笑了。
  有时,他真是摸不透,姜相在意的到底是什么。
  **
  姜沃将辛尚书的五贯钱,当作自己的生辰礼之一。
  她的四十岁生辰,就要到了。
  麟德二年腊月二十日,圣驾终于到了泰山脚下跸驻。
  只待明年正月初一,正式举行封禅祭天祀地大典。
  礼部与工部的官员,忙于按照早已定好的规制,于泰山之上起建封祀坛、登封坛、降禅坛等祭祀之坛。
  余者官员皆静候正日即可。
  *
  腊月二十五日,是姜沃的生辰。
  这一日晨起,她睁开眼睛,就见到熟悉的身影坐在窗前。
  她揉了揉眼睛坐起来,恍惚以为看错了——竟然是媚娘。
  媚娘的衣饰极为简单,并非皇后的丽服广袖,闻声转头对姜沃笑道:“起来了?”
  有一瞬间,姜沃几乎以为一切是梦境,她与媚娘依旧住在掖庭中。
  不过现在姜沃有了系统的体质加持,不似从前一般睡醒后要愣神一会儿,而是很快头脑清醒明晰起来。
  她披衣起身,走到媚娘身旁坐下:“姐姐是来给我过生辰的?”
  媚娘点头:“我早就与崔少卿说过了。今晨,我来给你煮一碗长寿面。”她面露怀念之色:“从前在掖庭,你我的生日,陶姑姑都会亲自下厨煮一碗长寿面给我们。”
  这回封禅之行,陶枳并未随行,而是带着婉儿住到了宫里,正好替媚娘一起照应着一对幼子幼女。
  媚娘看着姜沃眼睛明亮如辰,思及旧事,不由道:“我记得你少时总是睡不醒。”有时还是媚娘把她从被子中拖出来的。
  “如今精神却好多了。”
  姜沃笑道:“大概是我越来越像姐姐了吧。”
  *
  姜沃洗漱过后,来到厨下。
  媚娘特意换了简单的窄袖衣裳,正是为了下厨煮面。她煮和盛的时候都很仔细,不肯夹断一根面条。
  姜沃就站在旁边,静静看着。
  *
  两人如之前很多年一样,在桌前对坐。
  姜沃拿起筷子,挑起碗中的一缕长寿面。
  不惑之年的生辰——
  然她将来之路,如何会不惑?
  姜沃想起前世过生日,父母会让她许愿。
  那时她每一年的愿望,都是自己能够活下去。
  如今,她已经拥有了岁月。
  若再要许愿,她便祝自己:哪怕要经历这世间重重考验、别离、伤痛,以及漫长到此生看不到终局的理想未来——她也要终生持有走下去的勇气,走到底的毅力。
  **
  麟德二年除夕,帝下诏再改年号。
  因封禅事,将年号由‘麟德’改为‘乾封’。
  乾封元年正月一日,行封禅大礼!


第160章 盛极
  “令月、婉儿。”
  “怀思正切;骤得云翰,此心甚慰。”
  灯下,姜沃才写完回信的第一句;不由顿笔而笑。
  这些年;她回成年人的书信形成了习惯;下笔自成如此。
  这回也是,写了一个开头,才忽然想起,这信是要陶姑姑念给太平和婉儿听的。而哪怕未来是名留史册的才女;婉儿此时也还是稚童。
  若是她如此回信,两个才三岁的小姑娘,估计要睁着圆圆的眼睛;懵懵地听着。
  什么怀思?什么云翰?
  于是姜沃划掉了这句话;另外取了一张纸过来,索性轻轻松松开始随手写家常话——
  “令月;婉儿;姨母(师父)正在想你们;就正好收到了你们的信,心里很欢喜。”
  姜沃的案上,正放着陶姑姑的信函。
  圣驾出京后,长安城内自有公文和信函;定期经由驿站送来——除了朝堂事,帝后还有一对年幼子女在宫中,自然牵挂。
  前几日京中送来的信函中;陶枳除了按例向帝后禀明皇子公主的情形,还格外给姜沃写了一封信,自是惦记着她的生辰。
  随信而来的;还有陶枳在宫中佛堂给姜沃求的平安符,装在她亲手绣的荷包里。
  此外,还有太平和婉儿,给姜沃写的生辰贺词。
  说是贺词,其实一张大纸上,只有一句话,倒是周边画着些月亮星星和小花——
  毕竟才三岁多的孩子,与其说是写字,不如说是照猫画虎。
  姜沃当年教安安也是如此:孩子太小的时候,骨骼未定,并不拘着她一板一眼练字,而是将笔墨给她,由着她写也好画也好,随她去。
  她记得安安那时候画了许多孩童眼里的世界,确实与大人看这天地的角度不同。
  姜沃都给她好好留着。
  太平和婉儿的贺词,显然是对着陶枳找来的字帖描的。
  “令月贺姨母生辰,平安喜乐。”
  “婉儿遥拜师父生辰,松柏之茂,长似今朝。”
  稚子笔触可爱,似字似画,姜沃收到很是欢喜。
  因此封禅礼后,就开始给两个孩子写回信。
  除了认真谢过两个孩子的心意,也要将她们因年幼错过的‘封禅大典’讲给她们听。
  *
  封禅正礼共三日,今日刚刚结束,姜沃不顾劳乏,就于灯下写起了回信。
  “第一日,圣人于泰山之南,祭祀昊天上帝。”
  “第二日,圣人登泰山,封玉牒。”姜沃还在信中,用太平和婉儿能理解的方式解释了下何为玉牒。“玉牒,便是圣人写给上天的信。”
  接下来,姜沃主要写了第三日。
  皇后升坛,亲率内外命妇祭祀地祇并大唐的两位先后。
  姜沃只描写画面还嫌不够,索性另外取了一张专门用来作画的皮纸,开始给太平和婉儿画线条简笔画。
  圆圆的祭台上,单独站着一个红色衣服的小人,姜沃画了个箭头指出去,在旁边标注:“皇后。”
  祭台之下,还有双手捧着俎豆(祭祀礼器)的小人。姜沃再画箭头,标注“安定”。
  此外的小人便都是用黑色墨笔画就,代表各位公主王妃,内外命妇。
  姜沃画完后,脑海中不由浮现出太平看到这幅画时的样子——
  太平是帝后最幼之子嗣,自然人人疼爱,养的她性情活泼明亮,像是一团火焰一般。她若是见到这幅画,一定会高高兴兴指着这两个红色的画中人道:“这是母后、这是姐姐!”
  相较太平,婉儿则从小就性情沉静。且姜沃离开长安前,正在教她最基本的加减数算。那婉儿见了这幅画,应该会安安静静开始数,直到数清楚到底有多少个小人才算完。
  而以太平的急性子,若是得不到回应,想必会开始摇晃婉儿道:“快看母后和姐姐。”
  婉儿一旦被打断,以她现在必须从‘一’开始数的习惯,估计又得从头再来……
  想到这般场景,姜沃就笑了。
  她于画的一角落笔:“乾封元年正月庚午日。赠予令月、婉儿。”
  然后取出随身携带二十余年的‘月印’,蘸了红色的印泥,端端正正盖在这句话上。
  将画单独放好。
  姜沃才提笔准备往下写。
  不过,方才作画之事,倒让她想起了一段小插曲。
  *
  皇后亲率内外命妇祭奠之事已然板上钉钉,再无更改。但礼部有些朝臣又提出了另外的意见——
  因祭祀之典,除了群臣外,还有一些当地的百姓被特许上山观礼,取君民共观盛事之意。
  就有礼官提出,皇后与公主王妃等命妇,皆身份贵重,不该抛头露面,祭祀之礼应有宦者四面执帷遮挡一二才好。'1'
  此奏疏都不等递到二圣跟前,作为尚书右仆射,礼部的顶头上司之一,姜沃直接就驳了回去。
  又特意问了礼官之首许敬宗和礼部尚书许圉师,这封奏疏可是他二人之意?
  两人均立即否认。
  姜沃便也颔首道:“我想,两位也不会有此浅薄之论——祭祀之礼竟然要帷幔遮之,似见不得人一般。难道不怕地祇怪罪?”
  许敬宗就见姜相手持一串道家流珠,口中还念了两句‘无量天尊。’好一派道法庄严之相。
  心中好生无语:他没记错的话,之前还见过这位姜相带佛珠?
  但无语之情,挡不过许敬宗心中的凛然之意:这封奏疏确实不是他授意上的,但他作为门下省侍中,见到这封奏疏并未驳回——他觉得这封奏疏是有几分道理的,毕竟《礼记·内则》中就有明确的要求:“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
  皇后和命妇们非要祭祀也可以,这就相当于‘女子出门’。但既然‘出门在外’,令宦官设帷幔遮住贵女们的身形面容,才符合礼法。
  许敬宗是觉得这是挺好的折中之法。
  但他又摸不准上意,就持保留意见,只将这封奏疏先留下,准备私下请二圣拿主意。
  没想到未等他请旨,姜相直接以尚书省的名义,令礼部撤了这道奏疏!
  之后更是直接问到他们面前来。
  许敬宗从前未觉,姜相竟是如此锋芒毕露之人。
  *
  而对姜沃来说,这些层出不穷的,以《礼记》和‘礼法旧例’为由的算计,实在是令人厌烦。
  此时,姜沃提笔写道:“令月,婉儿,我只希望,将来你们面对的世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