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村花妈咪火辣辣-第1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汪母笑道:“是啊,还真是没想到能有这一天。”
汪宗义把锅坐进锅架子里,很客气地说:“周园长工作了一天,辛苦了。”
汪母憨憨地笑了。
程雪飞和汪建都洗了手,坐下来吃饭。
汪宗义刚开始学做饭,手艺不太好,不过起码都做熟了,能吃的下去。
吃到一半,程雪飞对身旁的汪健说:“汪老师,能不能帮我个忙。”
“什么忙,说吧?”
程雪飞道:“我们幼儿园做饭的那个郑大姐,她家两个孩子到现在还没上过一天学,你看看,你能不能帮忙打听一下,送礼走个后门也行,给孩子找个学校?”
本来这事,程雪飞第一个想到的人是葛英雄。
因为郑桂香是葛英雄推荐来的,找葛英雄帮忙的话,事情可能更好办。
可程雪飞已经吸取了上次的教训。
上次拜托葛英雄把家玉家宝送到实验小学的学前班,结果弄的鸡飞狗跳,还把陈秋云给得罪了。
葛英雄跟学校那边,估计心里也不太愉快。
所以程雪飞这次不打算惊动葛英雄,怕弄巧成拙。
要是再弄砸了,她可没那个本事,专门为那两个小丫头开办个小学。
所以就想到汪老师一家。
汪母听说是这事,赶忙放下饭碗,深吸了一口气说:
“这事,我之前跟郑桂香说过了,我说孩子不能不上学。但是,她们娘仨实在是困难。
如果不是在幼儿园吃饭,估计她们娘仨连饭都吃不饱。
所以我也没好意思多说,怕伤了她自尊。
我寻思着,这学期也没剩多长时间了,等过完年,到了新学期,那时候她已经领过几回工资,手里应该有点钱了,到时候再劝劝她,让她把孩子送到学校。
两个丫头特别懂事,在幼儿园帮忙照顾孩子,有模有样的,比那几个老师都有耐心,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汪母待在幼儿园的时间最长,对郑桂香最了解。
有时候闲谈几句,了解到她的一些经历。
汪母特别同情这个早年守寡、带着孩子无依无靠的女人。
但同情归同情,有时候也确实帮不了太多。
程雪飞说:“我已经跟她谈过了,我给那两个丫头出学费,想尽快把他们送到学校去,她也同意了——汪老师,你能不能跟小学那边说的上话,帮我去问问?”
汪母很意外地问:“她真的同意了?”
“嗯。”
汪母眯起眼角,笑着说:“小程,还是你有办法,既然她同意了。要不,我厚着脸皮,帮你到小学去问问?”
汪母之前就是实验小学的老教师,学校里有几个能说得上话的熟人,所以自告奋勇地要去帮忙。
不过程雪飞不愿意汪母一大把年纪了,再去卖面子、跟人求情。
还显得好像故意倚老卖老似的,弄的人家心里不舒服。
还是让汪健去比较好,年轻人说话比较随便,有商有量的。
第438章
我命不好
汪健也是这么想的,他说:
“妈,还是我去吧,我在实验小学那边也认识几个人,要是实验小学不收,就再换别家,就是路稍微远点。”
汪母点点头:“行,你去问问吧,既然郑桂香都同意了,赶紧把孩子送到学校。”
程雪飞很开心,又让汪母抽空给那两个丫头查查功课,看她们的水平到了几年级。
郑桂香说她在家教孩子识字算数,应该有点基础,不至于从一年级开始读。
吃完饭,天已经黑下来了。
现在已经是深秋,天黑的很早。
程雪飞去厨房帮忙洗碗,汪母不让,正争执着,程春生领着两个孩子来找她了。
他们进屋玩了一会儿,因为天太黑,汪家的人没有多留,最后汪健打着手电筒,把他们送回太平庄的住处。
第二天,汪健开始打听学校,程雪飞这边,加紧录像厅的工作。
她想尽快把三家录像厅开起来。
开起来后,快点回笼些资金,再回申城,把最后几台放像机都买回来。
虽然那位莫建军答应过她,会把剩下来的放像机都留给她,但是谁敢确保不会出现变数?
东西到了自己手里,才最踏实。
这次,她打算在满仓县再开两家录像厅。
加上之前的那一家,就是三家。
满仓县的县城比他们临河县大,人口也比临河县的人口多。
那里有好几家大型的国营工厂,离市区也更近一些,所以人流量很大。
根据这两次的分红收益来看,满仓县的录像厅从一开始生意就特别好,从来都是场场爆满。
因为担心票卖的太多,但是没有足够的位子,到时候容易引起纠纷。
所以程雪飞规定,每天卖出去的票要有个限度,卖到一定数额就不卖了。
这个决定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居然催生了黄牛!
程雪飞听赵体育说,那边已经有人开始炒卖他们家的录像厅门票。
本来是三毛钱一张的门票,被炒到五毛钱,最多的时候,甚至炒到一块。
程雪飞觉得这么好的商机,怎么能错过呢?
与其让黄牛利用她把钱给赚了,倒不如自己多开几家录像厅,自己赚钱。
最关键的事,她在满仓县那边没有那么复杂的人际关系,不用前怕狼后怕虎。
因此可以多开几家。
她在文化馆计划着到满仓县开录像厅,这边汪健去小学的事也有了回话。
汪健趁着没课的时候,去了趟小学,直接找的校长,跟校长说了郑桂香家两个孩子的处境。
说郑桂香如何守寡,如何被婆家赶走,孩子如何懂事,听的陈校长也动了恻隐之心。
陈校长没法不答应。
要是他拒绝的话,可能会得罪不少人,干脆做个顺水人情,同意接收那两个孩子。
汪健谢过陈校长,等中午放学后,顺势一拐,走了没几步就到了幼儿园。
这时正好是幼儿园午饭时间,一群孩子在教室里,就像嗷嗷待哺的小燕子似的,敲着筷子等着开饭,吵吵嚷嚷。
汪健看见郑桂香正端着个搪瓷大盆,像喂小鸡似的,用勺子往每个孩子的碗里添饭。
一边添饭,一边嘴里说着什么,好像让小朋友把碗摆好。
汪健经常到幼儿园来,因为幼儿园就在他们初中学校的隔壁,平时也会到这看看。
来的时候,见过几次郑桂香,就是从来没说过话。
印象中,她一直是那种忙忙碌碌的人,很少看她有闲着发呆的时候。
每次见她,都是在默默干活,也不说话。
汪健走过去。
教室里太吵,郑桂香没有发现汪健走了过来,仍然在一勺一勺地给孩子盛饭。
汪健没办法,又不能跟她喊,就轻轻碰了下她的胳膊。
这时,才有孩子大声提醒:“郑大姨,汪老师找你!”
郑桂香扭头,看见是汪健,诚惶诚恐地说:“汪老师,你来找周园长吧?”
“呃,不是,我来找你——你明天把两个孩子送到实验小学去吧。”
“——”
郑桂香先沉默了一下,然后明白了什么,她突然拿着勺子,朝汪健深深鞠了一躬,激动地语无伦次:
“谢谢,谢谢汪老师,我,孩子真的能上学了吗?”
汪健道:“嗯,我已经跟校长说了,你直接送去就好,至于上几年级,你问问我妈。”
郑桂香那虽然年轻、但是已经饱经沧桑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促狭的笑容:
“好的,好的,我等会儿就去问周园长!”
汪健见事情说完,淡淡地点头,转身要走。
迈出去两步,郑桂香又叫住了她:“汪老师——”
汪健回头……
这时,饭桌上的孩子已经等不及,拍着碗要吃饭。
甚至有的孩子,已经把手伸到大盆里,抓了把大米,就往嘴里塞。
郑桂香看孩子饿成这样,有些着急:“汪老师,我有件事想麻烦你,能不能等我一下,我先把孩子的饭盛了?”
“哦,不急,你先忙你的。”
郑桂香好像松了口气似的,继续给孩子盛饭。
这时,另外两个老师抬着一盆好像是肉末炒藕丁的菜进来,开始给孩子盛菜。
汪健来到门口等了一会儿。
郑桂香把饭盛好,一边整理胳膊上的套袖,一边走了过来。
也不敢直视汪健,垂着目光,说:“汪老师,我这两个闺女,还从没上过学,连个正式的名字都没有,能不能,能不能麻烦你,帮忙给孩子想个有寓意的名字?”
汪健瞧着郑桂香那枯黄的头发,问:“我听说,你自己就是高中生,读过书的,为什么你自己不给孩子起名?”
“我,我命不好,我怕我起的名字也不好。汪老师你的命好,麻烦你给孩子想个名字。”
听到郑桂香这么说,一向不苟言笑的汪健,脸部神经像突然失去控制似的,居然错乱地给了个奇怪的笑容。
不敢相信,居然有人说他命好。
他若命好,又怎会经历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
他说:“你说你命不好,我的命也不太好。”
郑桂香以为汪健故意跟她开玩笑:“你的命怎么会不好呢,你有个当老师的父母,自己也是个老师,你的命多好。”
第439章
给大丫二丫起名
汪健不再跟郑桂香争论谁命好的问题,想了想,人家让他给孩子起名字,是看得起他。
很多老师,尤其是小学老师,其实都兼职给刚入学的孩子起名字。
汪健没想到自己一个初中老师,也有这样的机会。
他一下来了兴趣,想问问孩子的小名叫什么,说不定能从小名里找点灵感,问:
“两个孩子小名叫什么?”
“大的叫大丫,二的叫二丫。”
看来找灵感是没戏了。
汪健又问:“那孩子姓什么?”
郑桂香的脸色瞬间黯淡,她的头更低了,犹豫不决地说:
“孩子她爸姓陶,但是,她爸死了以后,陶家的人不认我的两个闺女,我们是被人赶出来的。
既然人家不要我的孩子,我闺女也没必要再认他们当祖宗。所以,我想让孩子跟我姓郑,不知道行不行?”
汪健不敢随便给人家做主,毕竟姓什么是终生大事,说不定自己瞎指挥,以后落得人家埋怨:
“你自己决定,或者,去问问孩子的意思。”
郑桂香纠结了很久,一直在那掰手指头。
最后才咬了牙,抬起头,有些激动地说:“不用去问孩子了,自从孩子她爸死了,这七年,两个孩子没吃过他们家一碗大米,没穿过他们家一尺布。孩子已经跟他们家没关系了,没必要再让孩子跟他们家的姓!
就让孩子跟着我姓郑!”
汪健见郑桂香如此决断,心里很佩服这女人的坚毅。
人家面临的是真正的生活方面的磨难,而自己那点男男女女、羞于出口的磨难,跟人家的一对比,算什么?
顶多是自己吃饱了撑的,瞎矫情!
这么一想,汪健积郁已久的心情,好像稍微松快了一些。
他微微点头:“行,等我回去想想吧,想好了,我直接告诉我妈,让我回来告诉你。”
“哎,谢谢汪老师。”郑桂香这太抬起头,看了汪健一眼。
汪健冲她笑了笑,转身走了。
回家后,汪健翻出字典,很认真地给孩子想名字。
他还真的从来没给孩子起过名字呢,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
汪母见他饭也不吃,就在书桌前翻字典,问他:“小健,吃饭啊,怎么在那翻字典?”
汪健用铅笔挠了挠头,有些苦恼地说:“郑桂香让我给她两个闺女起名字,我真是一点经验都没有,我一个教理科的,实在不会抠字眼。”
汪母突然来了兴趣:“这个郑桂香也真是的,她怎么找你不找我!”
汪健抬头望着母亲,苦笑了一下:“是啊,她怎么不找你?”
汪母之前在小学当老师,不知给孩子起过多少名字了。
很多家庭,直到上小学,都没孩子起过正经名字,随意叫什么狗蛋、猫蛋、大丫、二丫。
甚至哥哥上学后,老师帮忙起了名字,等到弟弟上学时,居然原封不动借用了哥哥的名字。
汪母遇过好几回这种情况。
重名的不稀奇,但一家兄弟、姐妹要是重名,真的很麻烦。
经过多年历练,汪母起名的专业程度,都能去摆摊了。
如今退休在家,多年不给孩子起名,很有些技痒。
汪健把字典和铅笔一扔,撂摊子了,起身说道:“妈,要不你给起吧,我实在想不出叫什么好。”
说着,汪健走到饭桌旁坐下。
汪母出神地看着儿子,说:“小健,其实,我脑子一直留着个很好听的名字,本来想着,等你有了孩子,给你家孩子用的。”
“啊?”
汪健挑起一筷子米饭,刚要往嘴里送,听到母亲这么说,整个人傻住了。
他不敢相信,母亲居然还留着这一手!
汪母讪笑了下,笑的有些牵强:“我给你留了这么些年,一直没派上用场,那就别浪费这个名字了,给郑桂香家的孩子用了吧。”
汪健像被噎住了似的,那口气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胸腔里憋的难受。
母亲不会是变着法的催他结婚找对象吧?
汪父汪宗义见儿子这个表情,悄悄在桌子下面踢了老伴儿一脚。
汪母知道自己好像不该在吃饭的时候提起这事,这等于往儿子心窝里捅刀子,就有些后悔,改口道:
“吃饭吧,吃饭吧,不说了。”
起名字的事虽然不提了,但汪母已经决定,把她认为的最好听的名字,送给郑桂香的闺女。
也算是绝了自己对儿子婚事的期望。
她已经预感到,儿子的心病,这辈子都好不起来了,还留着这么好听的名字干嘛?
下午回到幼儿园后,汪母到后厨去找郑桂香,带郑桂香的两个闺女去办公室,检查她们的水平究竟能上哪个年级。
两个孩子因为常年吃不饱饭,营养不良,身体发育迟缓,所以看着比实际年龄小。
大丫表面上看着有八九岁,实际已经十岁了。
二丫看着有五六岁,其实已经七周岁。
两个孩子跟着郑桂香学了不少东西,认识很多字,两位数加减法也会做,就是拼音不太好。
汪母考虑了下,决定让大丫上二年级,二丫上一年级。
汪母还把他们的新名字告诉她们,大丫叫郑沐曦,这就是汪母“珍藏”多年,一直舍不得拿出来,原本打算给自己的孙女起的名字。
二丫的名字,就跟着姐姐的叫,叫郑沐晨。
两个孩子得知自己能上学,还有了新名字,都很开心。
她们把自己的名字写在纸上,高高兴兴地跑到后厨,拿给妈妈看:
“妈妈,周奶奶给我们起了新名字了,快看看!”
郑桂香正在洗碗,腾出手来,十分虔诚地接过纸条,看看纸条上的新名字,激动不已。
“汪老师真会起名字,不愧是当老师的!”
完了,又十分严肃地嘱咐两个孩子:“别忘了你们是靠谁才能上学的。”
大丫、二丫已经听说了是谁要送她们上学,还要给她们出学费,十分认真地说:
“妈妈,我知道,是程园长,还有汪老师,等我长大了,一定会报答他们的!”
郑桂香很欣慰地点头,觉得总算是熬出头了。
孩子上了学,以后就有希望,有奔头了。
晚些时候,汪母送来了六支铅笔、两块橡皮,六个作业本,让孩子明天带着去上学。
当天夜里,郑桂香把所有事情做完之后,翻出了几件已经小了的衣服,连夜裁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