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八零年代:村花妈咪火辣辣 >

第253章

八零年代:村花妈咪火辣辣-第253章

小说: 八零年代:村花妈咪火辣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吴小英带着刘娥慢慢扩大了活动范围。


第608章 
  国营棉纺二厂
  他们一起去人民广场,去公园,去商业街,后来再去大商场,可算让刘娥开了眼界。
  刘娥的三个子女和一个女婿,都忙的没工夫陪她这个老太太,反而是让一个没有亲属关系的人陪着,刘娥常常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她在女婿和儿子面前,对吴小英赞不绝口,夸吴小英一点没有城里大小姐的架子,人又可爱,说话又好听,性格又活泼,真是人见人爱。
  程立夏听说妈妈跟吴小英相处融洽,觉得很不可思议。
  一个是乡下的小老太太,一个是性格跋扈的城市小姐,这两个人居然能合得来?
  也真是奇闻了。
  姜鸿宇听说刘娥现在经常跟着吴小英出门逛街,担心刘娥钱不够花,隔三差五就给钱,一给就是几十块,让她看好什么尽管买,不要心疼钱。
  刘娥也不再像刚开始那样客气了,给她钱她就拿着,反正也不乱花,到时候剩多剩少,再还给他们。
  对姜鸿宇来说,家里的老人孩子都安顿好了,他才能安心忙自己的事业。
  此前他因为几篇论述当前经济体制的文章,引起一个经济研究讨论组的注意,邀请他加入这个小组。
  姜鸿宇在加入小组之前,并不清楚这个组织的来历。
  加入进来之后,才明白,原来这个小组不是什么没有背景民间组织,而是一个背靠政.府的官方组织。
  经济研究讨论组,最早是由中央社会科学院发起的一个讨论小组,总部在京城。
  这个组织有一份内部刊物,最早每期只印几百份,分发到社会科学院内部研究所,供内部参考。
  后来渐成气候,开始发往国内的几家重点大学,还有各研究机关,以及各省市的经济研究和宣传部门,影响力越来越大。
  再后来,申城这边也组织起一个研究讨论分组,很快从各地选拔出一批人,集中讨论当下的经济问题。
  讨论组的人员,都是有关方面的人才,有的是报社评论员,有的是大学教授,有的从企业退下来的管理人员。
  还有几个人,没有任何特殊背景,只因为发表了几篇讨论当下经济问题的文章,有独到的思想和见解,因此被选了进来。
  姜鸿宇就是其中之一。
  说起来,这确实是个“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年代。
  在改革潮流的推动下,许多有能力的人,直接从基层走进了研究领域,从而在研究领域取得成就。
  讨论组的人,并不只是坐在办公室里开会讨论,纸上谈兵。
  他们也会深入企业内部,参与调研。
  暑假这段时间,姜鸿宇和一个小组成员名叫老牛的,被派到申城国营棉纺二厂,研究分析这家国营大厂的内部问题。
  这是一家有三千多名工人的大厂子。
  厂子不但有厂办的幼儿园、小学、初中、技校,内部还有专门的蛋糕房、澡堂、理发室。
  厂里的福利好到令人惊叹,厂里的职工,每年发一次春装,一次冬装。
  每人每月可以领五斤鸡蛋。
  按照节令,还会发粽子、月饼、肉、大米、苹果、梨、西瓜、冰棒之类的东西。
  只要进了工厂,可以说从生到死,一切事务,这家工厂都能包办了!
  甚至包括介绍对象!
  有时候夫妻吵架,闹到领导面前,领导也会帮忙调解。
  不夸张的说,只要进了这家厂子,这辈子可以高枕无忧了。
  总之,这是人人向往的国营大厂!
  这样的地方,应该说是良心企业,是全社会的模范单位了。
  但姜鸿宇看过这家工厂的财务状况,厂子去年能勉强保持盈利,今年开始,已经出现亏损。
  亏损的趋势非常明显。
  再持续下去的话,能不能保证厂里工人的福利很难说,甚至有倒闭的可能。
  问题出在哪里了呢?
  姜鸿宇和另一名小组成员老牛,来到这家厂子,进入车间,观察了一段时间。
  他发现,这里的工人虽然每天正常上班、按点下班,但实际算起来,每人每天真正工作的时间,才只有三个小时。
  其他时间,要么在闲聊,要么是上厕所,要么就在那打毛衣,下棋,打扑克,大家都在混日子。
  反正是铁饭碗,到了时间发工资,就算亏损,也有国家兜底,国家不会让他们没有饭吃的。
  当然,一家厂子的亏损,工人工作态度懒散,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更大的原因,还是工厂体制问题。
  观察结束后,厂里召开了讨论会,厂里的大小领导,包括书记和厂长,都要参会。
  会上,经济研究讨论组的成员,要发表讲话,报告此次调研成果,提出改革方案。
  老牛让姜鸿宇讲话,因为姜鸿宇口才更好,条理更清晰。
  尤其他身上那种沉稳庄重的气魄,是与生俱来的。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改革改革,顾名思义,这一“改”,肯定要“革”掉很多人的既有利益。
  这是得罪人的差事!
  姜鸿宇身上有那种不怕得罪人的锐气。所以,这种发言,只能交给姜鸿宇。
  姜鸿宇也已经习惯了几十个人开会的阵仗,面对全厂的领导,没有丝毫怯意。
  上来先夸一通,捡好听的夸,把这家大厂的优点先说一遍。
  正夸的每个人心里美滋滋时,一句“但是”,话锋急转,就开始提出厂里的一些问题,听的大家灰头土脸,脸色难看。
  然后,姜鸿宇又开始给厂子提改革建议。
  当然,他提出的改革建议,并不完全是自己脑门一热就决定的,他要先跟经济研究讨论小组汇报情况,大家一块商议,商议出了结果,再由他出面,跟厂里开会交涉。
  这时候,厂里的书记员就翻开笔记本,记录姜鸿宇的发言。
  姜鸿宇提出,首先要改变工资制度。
  此前只要是工厂职工,不论实际工作多少,每月领固定的工资和奖金,这导致一些人磨洋工、混时间。
  从现在开始,要提高厂子的工作效率,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每月根据实际工作量的大小,来发放工资。
  第二点,也是最致命的一点,就是要尝试实行“厂长责任制”。
  众人一听这话,整个会议室顿时鸦雀无声,纷纷把目光转向坐在最上位的两位大领导:
  厂里的书记和厂长。
  只见这两位领导虽然表情如常,但眼神里分明有了情绪。
  书记是恼怒,厂长是窃喜。


第609章 
  改革改到书记头上
  要知道,在从前,书记绝对是厂里的一把手,厂长只是二把手。
  平时大事小情,厂长都要听书记安排。
  如果一旦实行了“厂长责任制”,那是不是意味着厂里要变天了,以后厂长成了一把手,书记沦为二把手?
  位置一下子调换了!
  所以当书记的,肯定心里不满。
  当厂长的,会暗自窃喜。
  改革改革,这就是改革!
  在听完了姜鸿宇的报告和建议后,棉纺二厂的书记,好几天心里不痛快,就好像自己当皇帝当的好好的,突然得到消息说,太子要谋权篡位!
  他当皇帝当了那么多年,早就习惯了君临天下、大权在握的日子,哪能甘心让一个二把手夺他的权!
  顺便介绍一下,这位棉纺二厂的书记,也姓姜,名叫姜志党。
  姜志党好几天心情闷闷不乐的,回到家里,他老婆问他怎么一脸不开心,他就把厂里有可能要改革的事说了。
  他老婆听了,也很生气,觉得这事简直胡闹。
  哪有书记要听厂长的?
  这不乱套了吗?
  后来,他老婆又改变了思想,说这也好办,书记大,就当书记。
  厂长大,就去当厂长。
  到时候跟老爷子一说,把职位调动一下,这还不简单!
  姜志党听了,连连摇头:“老爷子现在什么都不管了,他已经明确说了,不会再替任何人卖面子。”
  他老婆倒是很乐观:“他不帮别人,可你是他的儿子,他真能忍心不帮你?”
  姜志党哼哼一声:“什么儿子,又不是亲生的。”
  “谁说你不是他儿子的!你已经改了姓,随他姓姜。我从进了你家大门,就认他是我的公公。
  咱两个孩子,姜楠,姜北,也都跟着姓姜,咱们早就是一家人了。他不看别的,就看咱们一家人都姓姜的份上,也不能袖手旁观!”
  姜志党听了老婆的话,也觉得有道理。
  是啊,他姐弟四个人,只有他随这位继父改了姓。
  老爷子不帮别人也就罢了,但他是随了老爷子的姓,成了姜家的嫡系传人,老爷子不会不帮他的。
  姜志党突然就想开了,也没那么气闷了,平时对老爷子也更加关心,每天嘘寒问暖。
  最近几天,老爷子腰伤犯了,他专程让厂里司机开车回家,亲自把老爷子送到医院打针。
  老爷子病好了以后,为了哄老爷子开心,还把大姐孟志红一家叫过来,到老爷子面前尽孝。
  这天正好是周末。
  老大孟志红、钱途两口子过来吃饭。
  老爷子难得的赏脸,下楼跟他们闲坐,顺便给客厅里的花木浇水。
  姜志党上前去抢老爷子手里的水壶:“爸,你身体刚好,别累着,我来浇。”
  姜老爷子轻轻推开姜志党的手,声音低缓地说:“不用了,我正好活动活动,浇花累不到我。”
  姜志党这才缩回去,笑道:“是啊,爸,你当年可是带着上万人打过硬仗的,枪林弹雨里出来的!”
  姜老爷子面色不改,丝毫不为继子的这番马屁而感动,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拎着洒水壶,开始往花盆里倒水。
  姜志党望着姜老爷子虽然年迈、但依然直挺硬朗的身板,真是由衷羡慕老头子身上的功勋和气派。
  老爷子向来严肃,不苟言笑,让人觉得难以亲近。
  别说他这二十多年,仍然跟这位继父亲近不起来,就是姜楠和姜北两个小辈,从出生就在老爷子身边,也都非常惧怕这位爷爷。
  从小到大,两个孩子犯了什么错,老爷子从不责骂,但他一声咳嗽,就能让两个孩子身上打寒战。
  姜志党的老婆庄霞常常抱怨,就因为不是亲生的,所以老头子才对孙子孙女那么冷冰冰的,从来不像别人家的爷爷那样心疼孙子。
  庄霞娘家的父亲,拿自己的孙子当成眼珠子一样爱护!
  这就是亲孙子和继孙子的区别!
  但姜志党解释说,老爷子一方面生性刚硬,是天生的。
  一方面,经历过无数次大小战役,从死尸堆里爬出来的,心理多少有点变态和阴暗,所以行为方式肯定跟正常人不一样。
  这并不代表老人家不疼孙子。
  正因为心疼,所以才更加严厉。
  每个人表达爱的方式不一样嘛!
  庄霞听到这种解释,也觉得有点道理,毕竟是战功赫赫的老兵,多少次死里逃生幸存下来的,跟公园里那些一辈子庸庸碌碌的老头有很大区别。
  这么想,心里才稍稍平衡一些。
  过了不久,家里定的《申城日报》送过来了,女儿姜楠到门口拿了报纸,拿回来第一时间交给姜志党。
  姜志党打开报纸,拣重要的看。
  这一翻开,就看见一篇“涉及民生,大厂改革,迫在眉睫”的文章。
  姜志党一看就来气。
  再看看文章上面的照片,更来气了!
  最后再看看这篇文章的作者,果然,就是他:
  姜鸿宇!
  姜志党深吸了一口气,心里不自觉地烦躁起来,忍不住摔了报纸。
  摔完之后,又好奇文章到底写了什么,就又把报纸重新捡起来,打开那一页,认真地看起来。
  这一看,心里就哇凉。
  果然,还是那一套,要搞什么“厂长责任制”,让厂长来负责抓生产,让书记靠边站。
  都听厂长的,不听书记的,这岂不是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开始搞资本主义那一套了?
  改革改到书记头上了!
  姜志党气的想骂人!
  姜志党一边研究文章,一边生闷气。
  一直看到饭菜都端上桌了,众人都落了座,气还没消。
  “志党,别看了,吃饭了。”老婆庄霞喊他。
  “爸爸,等会儿再看,快过来吃。”女儿姜楠喊他。
  最后,还是姐夫钱途喊了他一句:“老四,什么文章,看的这么入迷?”
  姜志党这才灰着脸,从沙发上起身,坐到一张大圆桌旁,把报纸递给钱途,带着气说:
  “你看看,又要搞改革,这回估计要动真格的了。”
  钱途看了报纸上的文章,只瞄了两眼,不感兴趣,自嘲道:
  “我一个文化单位的,对你们厂子改革的事一窍不通,听都听不明白。”
  姜志党坐下,语气很冲:“听不明白?我这么跟你说吧,以前是厂长听书记,现在要改了,变成书记听厂长的了,听明白了吗?”
  钱途这回听明白了,有些惊讶:“这不胡来吗?任何时候,都得听书记的啊,要听党.的指挥!”
  姜志党听到这位姐夫的意见跟自己一致,语气才勉强好了一些,没那么冲了:
  “就是,这帮人明明一窍不通,还成天胡来,尤其这个叫姜鸿宇的,胆子太大了,什么都敢说,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来头!”
  听到这话,姜楠突然抬起头,问:“爸,你说谁?”


第610章 
  家宴
  姜志党拿起饭碗和筷子,也抬头瞄了眼女儿,问:
  “怎么,连你也听过他的名字?”
  姜楠语气很夸张地说:“何止听过,我还认识他,他是我们师范学院的红人,是政治经济系的学生!”
  姜志党微微吃惊,本来还有些不服气的,突然又有些服气了:
  “难怪呢,原来是专门搞这一套的。”
  政治经济系,可不就是专门鼓捣政治与经济的,难怪胆子那么肥,什么都敢说。
  这要是一般人,谁敢当众提出来让书记听厂长的?
  不过,姜志党也有些纳闷。
  姜鸿宇不过一介学生,居然有那么大的胆识,莫非有什么了不起的靠山?
  此时,姜楠不知道她爸现在乱七八糟的心思,她对钱途说:
  “大姑父,报纸拿给我看看。”
  钱途拿着报纸,正发愁该放在哪,听说姜楠要报纸,连忙送瘟神似的递给身旁的孟志红。
  孟志红又隔了一个人,传到姜楠手里。
  姜楠看了报纸展开的那一面,见到上面西装革履的人,笃定地说:
  “对,就是这个人,姜鸿宇。”
  身旁的庄霞不经意地问了句:“他也姓姜?”
  “嗯,他也姓姜,好像是东阳省的。”
  庄霞听说是东阳省的,不由得想深了一些:
  东阳省姓姜的,那应该跟姜老爷子不是一个大家族的,因为姜老爷子的老家不是在东阳省,而在隔壁永昌省。
  崔和珍坐在姜老爷子身边,替姜老爷子盛了碗汤。
  听到大家说些乱糟糟的事,她怕影响老爷子的胃口,就说:
  “好了,吃饭吧,有什么话,吃完饭再说。”
  老太太发话,其他人不再出声了,都闷声吃饭。
  但姜志党仍然心存疑问,过了一阵,等饭桌上的气氛正常了点,才轻声问:
  “楠楠,你们学院的那个姜鸿宇,他有什么来头?家里的亲戚是什么官衔?”
  姜楠有些被问住了:“没听说他家里有当官的,我只知道他老婆是个摄影师。”
  “摄影师?照相的?”姜志党有些失笑,原来姜鸿宇老婆只是个照相的?
  姜楠见爸爸那满脸轻视的样子,小声却很郑重地说: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