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杂货-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瞅瞅眼前这些人,罗用就觉着自家那些辣椒应该是不愁没市场了。
看来中国人的口味古往今来都是差不多的,麻婆豆腐这道菜无论是在二十一世纪还是在公元七世纪,都注定是要横扫大江南北。
贞观十一年五月底,离石罗三郎开始向周边民众高价收购胡豆,一斗胡豆五文钱,几乎要与粟米同价。
只可惜乡邻之间种植胡豆的人并不多。时人皆言此胡豆一物,乃是当年张骞出使西域之时,从西边带回中原的作物品种,因它乃是从胡地而来,百姓便称它为胡豆。
这胡豆也不是粮食,一般人家种得都不多,少的就种个几十株,多的几分地,不过就是给家里添个菜而已,从前也不见有人肯出什么大价钱来买。
“师父,我昨日又从外面收来两斗胡豆。”这一日清晨,刘活提着一袋胡豆,也就是蚕豆,来到罗家院子。
“可还是按五文钱一斗收来”罗家这时候正在吃饭,罗用听到了声音,连忙放下筷子就出来了,一边说话,一边就从荷包里摸钱。
“正是。”刘活笑了笑,又问:“近日以来收了不少,如今可是够了”
“若是遇着,你便替我再收一些。”罗用打算用这些蚕豆做郫县豆瓣酱的,他先前做过几年大酱,对于制酱一事,也是比较有信心了,所以这回就想多做一些,这时候做下去,夏日里晒上几个月,待到今年入冬,发酵的时间虽然还是短了一些,但差不多也能拿出来做菜了。
“你可吃过早饭了”付了钱,又从墙边取了箩筐将那些蚕豆倒在筐中,罗用又问刘活道。
“吃过了。”刘活一手拿着麻布口袋,一手把那十文钱往怀里揣,笑嘻嘻说道:“这两日要跑一趟定胡县,那边若是也有胡豆,我便还帮你收一些回来。”
“那你到时候若是果然收到了一些,便雇几个脚夫,莫要心疼钱。”罗用交代道。
“我省得。”刘活答应一声,摆摆手,这便出了罗家院子。
在罗家院子前边的那片荒坡上,这时候已经被开出了挺大一片田地,上边种着的一株株辣椒苗正在迎风招展呢。
罗家那几个小孩整日没少给它们浇水施肥,恨不得把这些辣椒苗当祖宗供起来,就因为罗用说它们将来能换很多钱。
要说罗家现在收入也还不错,罗用那些弟子都给他分成呢,现在连许家客舍每个月也要给他送钱过来。
另外还有水泥作坊和打谷机作坊的收入,待到再过几个月,今年的杜仲树叶又该下来了。
“阿兄,咱家现在还欠多少钱呢”这一日吃过晚饭,四娘那丫头坐在炕沿剪脚趾甲,剪着剪着又想起这一茬来了。
“你自己看。”罗用顺手拿了炕柜上一个本子递给她。
“我也要看,我也要看。”闲得在他们阿兄的炕头上打滚玩儿的六郎七娘那两个,这时候连忙也凑了过去。
“唔五百、这个是五百钱,这个是一百五十”七娘那丫头假装自己看得很懂的样子,
“呆子,这是五百贯,这个是一百五十贯。”四娘伸手就在她额前弹了一下。
“阿兄,阿姊又打我。”若是罗用不在这里,她挨着一下也就挨了,刚好这会儿罗用在呢。
“阿姊说得对,是贯不是钱。”罗用伸手揉了揉这丫头的脑瓜子,家里这几个娃娃,就数她最会撒娇。
“唔好多钱啊”一想起那个小本本上写着的巨大数额,七娘小丫头忍不住也要叹上一口气,一贯钱可有好多呢,拎在手里都好重的,她们家竟然欠了别人好几个几百贯那么多。
“这些债务要到何时才能还完”四娘忍不住也问了。
“不知。”罗用说道。
“阿兄,待我们把胡豆酱做出来了,就赶紧卖了还债吧。”五郎忧心忡忡地说道。
“不急。”罗用捧着一本书靠在炕头上,一边打着哈欠,一边漫不经心地说道。
“”罗四娘。
“”罗五郎。
“”罗六郎。
“”罗七娘。
“家里这些白米莫吃了,拿去换钱吧。”四娘拍板。
“嗯”剩下那几个小孩连连点头。
第198章 恋爱的酸臭味
作者有话要说: 先更新,等一下捉虫。
四娘她们说了要拿那些白米去卖钱; 过几天果然就把它们都卖到了许家客舍; 许家客舍那边住着那么多士族郎君呢; 那些人消费能力强。
罗用也不管,卖就卖吧,不吃白米他还能吃面呢,只要家里这些小孩乐意,他们吃啥罗用就跟着吃啥呗。
现在罗家掌勺的重任又重新回到了四娘身上; 罗用只管洗衣服; 至于那个书铺,没事过去打扫打扫就行了; 许家客舍那边若是有人要买册子,许家那些小孩会过来喊人。
最近罗家人正忙着做豆瓣酱,每天都要做好几十斤,那些收来的胡豆经过浸泡以后,用棒槌捣碎; 然后就要从里面把胡豆皮挑拣出来。
这大几十斤的胡豆; 挑拣起来也是十分耗费时间和精力的,家里这些小孩得空便坐在院子里拣胡豆皮; 接连忙了好一段时间,不喊苦不喊累的; 看得罗棺材板儿都要在心里检讨自己是不是做得太过了,叫这些小娃娃们太为这个家里的紧急情况操心了。
不过这种事,有时候该忍还得忍啊,让他们操点心吃点苦; 总比把他们一个个都给养成二世祖强。
这一个个小大人似得,罗用越看,就越是觉着稀罕得不行,他空间里的照相机和智能手机不能拿出来用,实乃人间一大憾事。
罗家这边一日日地做着豆瓣酱,时间也快就到了夏收的时候。
这一年夏收,西坡村很多村民都用上了打谷机,不是整个村子用一台那样,而是自家就有一台打谷机。
从前罗用他们刚做出来燕儿飞的时候,也是村民们手头上都还没有多少积攒,也是大伙儿觉着这个燕儿飞虽然新奇但是并不算很实用,等到买打谷机这时候就大不一样了。
别看这村子里的人就是卖卖豆腐织织毛衣的,挣得好像饿不是很多,但是他们花销少啊,但凡有几个钱,基本上都是攒起来的,这时候打谷机这东西出来了,这么实用的农用机械,罗三郎还给他们本村的人让了利,很多人咬咬牙,便从家里掏了存款出来买一台。有了这台打谷机,那麦子收起来就能省不少力气。
待到这一年的麦子收完了,地里的玉米也都结出了一个一个的玉米苞,村人知晓罗三郎他们爱吃嫩玉米棒子,最近这段时间就有不少人往罗家院子这边送嫩玉米棒子来了。
罗家兄弟姐们几个,每天都要烀一锅嫩玉米棒子,有事没事的时候就拿一根啃啃,都是长身体的时候呢,一个个都挺能吃,吃了也不见胖,尽窜个儿呢,六郎七娘那两个去年刚做的短褐,今年穿着就短了一截,罗用也不管,短就短点吧,村里的小孩都这么穿呢。
罗家现在已经出了孝期,照理说是不用再穿白色麻衣了。
不过在眼下这个年代,一般农户也穿不起多好的布料,大多也不舍得花钱去给布料染色,所以大多都还是穿的白色麻衣,那些诗歌史料里提到的白衣、白丁这些个,指的便是平民百姓。
另外唐代这个时候也有品色服的说法,不过基本上也就是给官服的颜色分了一个等级,虽然也有说了普通老百姓只准穿白色的,但是显然没多少人把这个话当回事,好多商贾农人也穿染了颜色的衣服,并未见有虽因此获罪的。
唐初这时候的民风是带着几分彪悍的,再说前些年国内还有好多造反的呢,眼下这时候边境也还有强敌,当权者还是希望社会安稳多一点,至于颜色这回事,反正我是这么说了的,你不穿就不穿吧,反正只要别闹出什么大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
像西坡村这样的小村子,从前基本上人人都是一身的白色麻衣,最多就是像林家那样的人家,能有几件带颜色的衣衫,罗家他们全家人加起来,也就罗用一个人能有一件深蓝色长袍。
最近这一两年,在他们村子里,穿赭色和青色衣服的人渐渐也多了起来,话说稍微带上一点颜色,他们这个村子瞅着都比从前精神了几分。
不过罗用觉得这白色麻衣其实也不错,若是搁在后世,像这种纯天然纯手工的布料买起来可也不便宜,尤其如果再用草木灰和石灰粉浸煮一番,这些麻质的衣服就会变得很白很干净,他们家这些小娃娃们穿在身上,也都挺好看。
这嫩玉米棒子,也就嫩的时候才好吃,待后面越长越老,咬在嘴里就没有那么软糯香甜了。
村人们最近就眼巴巴等着收玉米呢,待收回来玉米晒干了,还了三郎那边的,剩下的种子便都是他们自己的了,这些玉米种子若是担到县里去换钱,得换回多少钱来
“三郎,你帮我看看这信里头写的甚”这一天中午,过了午饭时间以后,林五郎拿着一张信纸来到罗家院子。
“拿来我看。”罗用知晓又是自家阿姊写信回来了,因那白家叔侄一直待在许家客舍没走,他们家在驿站那边有渠道,所以罗大娘与西坡村联络起来倒也方便,隔段时间就要写一封信回来。
罗用打开这张信纸看了看,他阿姊现如今写出来的字是比从前进步多了,在长安城那边应该也是有在学习的,并没有把所有的时间都花费在做生意挣钱上面。
对于这一点罗用感到很欣慰,在他看来大娘现在也还很年轻呢,将来还是会有很多可能,也不求她能有什么样的文采,至少还是应该要认得字。
“长安城的夏日着实是热,到了晚上便有好些人到坊间街道上吹风纳凉,街边店铺挂了灯笼”
大娘他们两口子的信件里倒也没有说什么肉麻话,就是这些拉拉杂杂的生活琐事,大娘说得最多的,就是自己在长安城中的各种见闻。
读完了一封信,罗用抬头一看,他姊夫林五郎咧着个嘴还在那里乐呵呢。
“没了。”罗用对他说道。
“哎,倒是又劳烦三郎了。”他们两口子的信件,也不好意思拿去叫别人读,于是他每回都拿来找罗用帮他读。
“姊夫何需如此见外。”罗用笑道。
要说这两口子就是不一样,大娘每回给他写信,说的大多都是生意上的事,要不然就是叮嘱他一些家里头的事情,倒是很少像给林五郎的信件一般,跟他聊些自己在长安城中的种种见闻。
林五郎今日收到了大娘写来的信,心情也是好得很,听过一遍之后,将那信纸小心叠好,揣入怀中,然后又回许家客舍去了。
黑人阿普很是不错,在许家客舍跟着林五郎做了这么久,现如今他基本上都已经能上手了,甭管是下厨房做菜还是到前厅去招呼客人,他都能应付得来,所以林五郎这时候才能出来开一下小差。
下午罗用过去许家客舍那边给人上完了数学课,就看到林五郎拿着纸笔坐在他们那个小厨房里边,一个一个扣着字,看起来应该是打算给罗大娘回信。
不过就他这水平,若是没有别人帮忙,他自己根本连一封信都看不下来,自己提笔写信真是
“阿普,你可知桃子的桃字怎么写”这不,刚开了个头,歪歪扭扭写了没几个字,就遇着拦路虎了。
罗用凑过去看了看,只见那上边写着
“信已受到,耶娘都好,我也很好。”这一句话是每回必写的,这回再写起来,就比较熟门熟路了。
“长安城夏日炎热。”这一句是大娘那封信上有的,估计是照抄过来。
“你,莫要,贪凉。”从这里就开始磕巴了。
“听闻三郎说,长安多子,你也买来吃”桃字不会写,空那儿了。
“啧,酸。”罗三郎咂咂嘴,转身又回厅堂待着去了。
他才不要留在这里教自家姐夫写情书,没错就是情书,虽然内容挺正常的,但是对于正在恋爱的人来说,每一封信都是情书,每一个字都透着一股子恋爱的酸臭味呢。
第199章 言出必行
作者有话要说: 先更一下,过几分钟捉虫啊。
待到他们这片地方上的玉米成熟的时候; 附近就有商贾来他们这里收玉米。
那还不是论斗收; 而是论个收; 一个熟透了的,可以作为种子的老玉米棒子,就按一文钱收。不过你得让他们挑拣,若是品质差一些的,就卖不到这样的价钱了。
近来罗家院子这边每天都有人送玉米过来; 当初罗用借给他们的都是玉米粒; 他们这时候还回来倒是有不少玉米棒子。
几个大玉米棒子搓下来能得一斗玉米粒,大伙儿都是算好了的; 因最近来他们这里收购玉米的商贩都喜欢整个的,所以他们才这么给。
罗家那几个小孩最近已经不做豆瓣酱了,整天就在自家院子里晒玉米,玉米棒子玉米粒晒了一地,若是有谁上门来买玉米棒子的; 便叫他们自己挑; 挑了几个就是几文钱。
别说,近来上他们这儿收玉米的小贩还真不少; 就他们罗家院子这边,整日都有小贩进进出出的; 罗家那些小孩就蹲那儿守着,见谁挑好了就过去收钱,一个玉米棒子一文钱,这个是一点都不能少的。
每天晚上吃过晚饭以后; 这几个家伙都凑到罗用那炕头上去数钱,完了还要记账,等到陶罐里的钱攒够了一千文,就用一条麻绳串起来。
这一年夏天他们家光靠卖玉米棒子都挣得了好几贯钱,另外那些玉米粒大多也都买了,只余下没多少玉米粒留在家里,装在半人高的陶瓮里,一个陶瓮勉强装满。
“阿兄,咱明日吃玉米煎饼吧。”这一日傍晚,将最后的这一点玉米粒装到陶瓮中以后,七娘那丫头咽着口水对罗用说道。
“行,阿兄明日一早就让我对给我们磨玉米面。”罗用用手掌抚了抚她额头上沾着的碎发,今些时日这小丫头也是出了力气的,瞧瞧这汗水出得,脸也晒黑了不少。
第二日一早,罗用不仅磨了玉米面,另外还去许家客舍那边鼓捣了小半日,给家里这几个小孩油炸了一大盘馃子出来。
要想馃子炸得酥脆,那里边就得放明矾和食用碱,食用碱并不算难得,关中地区自古便有用草木灰制取食用碱的手艺,至于明矾,乃是南方的一个商贾给他带来,言是加了此物造纸,最后造出来的纸张就会十分细腻光滑,具体罗用还没有尝试过,不过这些明矾他倒是留了下来。
明矾这个东西吃多了不好,不过在制作馃子的过程中,罗用并不知道是否还有其他东西可以代替明矾起到膨化的作用,而且只是少量食用的话,应该也是没有什么妨碍。
“阿兄,这是甚”六郎这时候正抱着一个大扫把在扫院子,这两日晒玉米晒的,他们家院子里挺多灰,五郎还在学堂没有回来,六郎便自己拿了扫把开始扫地。
这时候见罗用端着一盆东西回来,丢下扫把就凑了上去,他已经闻着味儿了,可香
“这是馃子,你尝尝”罗用掰了半个馃子递给他。
“阿兄我也要”七娘那丫头风一样从后院跑出来。
“行,也给你半个。”罗用笑眯眯也递给她半个。
“阿兄这是甚真好吃”这两个小孩各自捧着半个馃子跟前跟后。
果然小孩子对于膨化食品都是热爱的,罗用小时候也喜欢吃油条馃子这些东西,只要是咬在嘴里嘎嘣脆,吃起来心情就很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