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杂货-第2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谭老县令那老妻也是个节俭惯了的,今日见他拿回来这么多针,便很高兴。
听闻罗用嫌这个针质量不好,要让他的弟子造更好的针,这位老妇人便道:“此乃大功德也。”
寻常百姓挣钱不易,家中有那一二根绣花针,亦是十分爱惜,小心收藏,小心使用。若是断了,心中不知又有多么难受可惜。
罗用这名弟子若是果真可以造出更加结实耐用的绣花针,也卖差不多的价钱。对于许多经济拮据的家庭来说,这便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
305 佛教力量
贞观十四年早春的长安城; 气氛亦是有几分微妙。
早前圣人言是要对那高昌国发兵,结果大军未动; 那高昌王子领着数十名亲随; 竟是一路骑马跑来了长安城; 言是高昌国已被突厥人控制,他此来乃是为了求救; 愿唐军能解了高昌之围。
早前多有冒犯,并非他们高昌本意; 望天可汗海涵,此次特将他们高昌国国宝带来; 献与天可汗; 望天可汗能饶恕他们的罪过。
现如今坊间百姓大多皆已信了那高昌国乃是无辜; 朝中大臣们却未必。
再说这无辜不无辜的; 原本也不是最要紧的; 要紧的是你高昌国既然与那突厥人粘连不清; 唐军就是要打你的。
将来西域这边其他小国若想弃唐投向突厥,那他们首先就得想想后果; 看看这高昌人的前车之鉴。
只是现如今民间已是形成舆论,尤其高昌国又是一个佛教国家; 长安城中佛教亦是兴盛,那些佛教徒一个一个都站出来为高昌国说话,这时候若是再打高昌; 那便有些失了人心。
李世民这几日心情明显是不大好,麴智胜说要给他献宝; 他也不见,直接把人晾那儿,不闻不问的。
这高昌国前面多拽啊,早前有焉耆国的人来长安城告状,说高昌国阻挠他们的使臣进京,李世民当时就派遣使臣去往高昌,一二三四给那高昌王麴文泰列出了几点要求,结果那麴文泰一概拒绝,于是中原朝廷便说要出兵打他,眼看大军马上就要出征了,他又巴巴跑来献什么宝,这是逗人玩儿呢
侯君集这几日也很恼火,本来说得好好的让他去打高昌,大军眼看就要出征了,竟然又生出这样的变故。
那高昌国的麴文泰竟是要向大唐求援,请唐军帮他们打突厥人。
本来侯君集想得好好的,他把大军开过去,三下两下把高昌国给灭了,然后在史书上记一笔,消灭一个国家,开拓大唐疆域啊,这得是多么大的一个军功。
至于这高昌国在哪里,这个国家多大,有多少兵力,那谁管,普通老百姓,有几个能弄得清楚明白的
那万一现在要说让他去打突厥,突厥可是一块硬骨头,别说三下两下了,即便是他侯君集终其一生,那也肯定灭不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本来好好的一个军工,眼瞅着就要变成这样一个吃力不讨好的活计,那侯君集肯干吗这几日他已是进宫见了李世民好几回,回回都说这高昌国要打,麴文泰麴智胜父子都不是什么好鸟,你眼下即便帮了他们,他们到时候又得回头反咬一口。
朝中那些大臣,有说打的也有说不打的,有说打高昌的也有说打突厥的,这几日的早朝也是闹闹哄哄。
就在这个时候,唐俭从河西走廊那边,令人送了一样物什到了长安城,另外,还有一份公文。
这样物什,便是常乐县出产的指南针,小小的一个圆盘,瞅着像是个小盒子,只有手心大小,乃是木制,外表打磨得甚是光滑。
按那公文上面所言,用手指轻轻一滑,这指南针上面的盖子便被滑开了,原是把圆盖上的一点与下面的盒子相连,开合便只需用手指一推一滑,倒是有几分精巧。
再看这盒子里头,中间定有一根指针,这根指针两头尖尖,分别指向两个方向,分别刻有南北字样,旋转木盘,那指针摇摇晃晃的,竟是并不跟随木盘一起旋转,而是依旧指向原来的方向
这一日,皇帝与几位大臣议事,说完了正题之后,便令人将这个指南针取了出来,与诸位大臣细看端详。
“此物莫非乃是司南”朝中这些大臣也都是这个年代很有见识的人,很快便有人分辨出此物用途。
“唐俭来信,言是可以大量生产,成本亦是低廉。”皇帝言道。
其实唐俭在这个信件里还附带了一张说明书,言明此物制法,皇帝现在已经令人去做了,还未完成,不过这件事可以留到后面再讲。
“此司南着实轻便。”一位大臣手里把玩着这个小木盘,爱不释手。
细看,这圆盘便分成上下两个部分,下面那个凹陷的空间,乃是在一块整木上挖凿出来,这块木头用料也好,做工亦是精致。
为了区分上下,下面那部分便只在四周有花纹,底是平的,并无雕塑,上面的盖子则是弧形,中间厚四周薄,盖上亦有花纹,这么小小的精致的一个物什,用手指轻轻滑开盖子,内里又另有乾坤,着实精妙啊
如此轻便之物,造价又低,又能给人指明方向,若是果真大批量生产
“陛下,此物怕是不能轻易示人。”当即有人反对道。
“此乃利器也”
“司南一物,自古有之,王公大臣所用,如何能让如此利器流入民间”
“”
皇帝听了,并没有说什么,而是拿了唐俭那一份文书出来,给他们看。
唐俭这一份文书上面写的什么呢,讲起来也是有几分复杂。
唐大人这段时间在河西走廊也没闲着,经常来往于敦煌城与常乐县之间,尝与胡人以及当地一些有识之士交谈,又从罗用那里拿了许多现成的,最后组织组织,便成了这样一份文书。
这份文书,与其说它是一份文书,倒不如说是一篇论文。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文中涉及西域各国以及他们的现状,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皆有涉及,甚至还画了几张简图。
不过这篇文书中所讲诉的重点,还是宗教,其中便以佛教和伊斯兰教为主。
西域诸国多信佛教,千里佛国,佛风浓郁。虽然其中也有不少其他宗教,但是大唐的佛教,与西域的佛教,还有天竺的佛教串联在一起,便是一个大佛教圈,这是一个无形的宗教文化防御圈,肉眼看不到,但是极其重要。
在遥远的西域,还有一个伊斯兰教,近年阿拉伯半岛已经实现了统一,眼下正在不断向周边地区扩张,伊斯兰教是一个政权与教义分得不甚清晰的宗教,具有很强的侵略性和排他性,眼下他们的国家又是处在一个不断膨胀壮大的阶段,不得不防。
最后唐俭又说,不管有没有伊斯兰教,唐作为一个佛教兴盛国家,在眼下佛教在到处都很兴盛的时候,就应该争取占据宗教高地,让这股宗教力量,成为一股强而有力的拥唐力量。
纵观眼下形势,西有大食这个冉冉升起的帝国,南有吐蕃,松赞干布现在还这般年轻,便已有所成就。北有突厥薛延陀高句丽,那些可都是不好啃的硬骨头。
在这样的大局势下,小小一个高昌国又有什么要紧呢。
眼下正是应该要拉拢佛教势力的时候,大可不必为了那高昌国,令大唐政权与众多佛教徒生出间隙。
这样一篇放眼天下的论文,直接就把一些大臣给看晕了。
不免要在心中暗叹,唐俭这个人的胸怀与眼界,确实不是寻常人能比。
被唐俭这么一说,那高昌国完全可以不用打了,正好那麴智胜现如今就在长安城,整日说要与天可汗献宝,那要不然
“依我看,这高昌国就算打下来了,也没有太大意义。”有一个大臣这时候就说了。
从河西走廊去往高昌国,还隔着大片荒滩,唐之国力若是强盛,他一个高昌小国自然也不敢造次,唐之国力若是不强,那样一个地方,就算打下来,根本也守不住,即便是派遣了文臣武将去到那个地方,最后这些人也很有可能占据地利自立为王,过个几年,便又是一个新政权。
为了这样一个国家,值当耗费那么多的粮草军饷,用那么多大唐士卒的性命去填
不过就算不打高昌,那突厥肯定还是要打,眼下高昌国既然有意降唐,那便收了吧,然后再与高昌国合力去打突厥。
想来想去,还是这样的做法对国家最是有利。
待到诸位大臣散去之后,李世民却并不着急离开,而是依旧坐在原处,捧起唐俭那一份文书细看。
唐俭此人确有才干,纵观朝堂上下,怕是没有第二个人能写出这样一份文书,虽说是人才济济,但总归各有所长,有些人擅长打仗,有些人擅长治国之道,真正能够做到放眼天下的,确实也是寥寥无几。
这位后来名传千古的大唐帝王,他这时候已经不是很在意高昌国的事情了,天下之大,他能做的事情太多了,又何必钻了牛角尖,与那小小的高昌国死磕,既显得他不够仁慈,又显得他不够大度。
高昌既要降唐,那便收了吧,倒是可以趁着这次机会好好打一打那些突厥人,既能灭了突厥威势,也能让西域那些小国看看大唐的强盛。
:
306 换人
贞观初年; 伊吾国王前来投唐,于是唐政府便在伊吾地区置伊州。
同样也是贞观初年; 高昌国王麴文泰也来到了长安城觐见了李世民; 贡献方物; 但是高昌国却并没有像伊吾国那样被直接收编。
大抵便是因为那个时候的高昌国,无论是从军事力量上还是政治文化影响力上; 都比伊吾要强得多。
现如今,贞观十四年初春; 麴文泰的儿子麴智胜又来到长安城,说是要献宝; 又说要搬救兵。
今时不同往日; 麴智胜没能像他父亲当年一样; 受到中原朝廷的礼遇; 一到长安城就被晾了许多日; 好容易等来了愿意跟他谈话的官员; 对方一开口,便问他说:“圣人有意在高昌置西州、庭州; 不知尔高昌意下如何”
麴智胜一听,浑身汗毛都立起来了。
唐军欲攻高昌国; 近来长安城这边动静很大,他们高昌国安排在这边的眼线这几日也纷纷来向他汇报,麴智胜了解得越多; 心中便越是不安定。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此时忽的又听闻有人提起西州庭州,一时间更是如遭雷击
“贞观十四年; 唐灭高昌,置西州、庭州。”
那一张纸条上的内容,他记得真真切切,此时从这大臣口中又听到此二州之名,那便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李世民在发兵之前,就已想好了这两个名字,唐灭高昌,原本应是心意已决。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麴智胜此时几乎都要垂下泪来,佛祖保佑,使他高昌国免于罹难
“你可是不愿”那大臣见麴智胜表情悲怆,还当他是心中不愿。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并无不愿。”麴智胜言道:“一切但凭圣人安排。”
那名大臣得到了这样的回复,心满意足地走了。
李世民得知了这件事,心中亦是满意,这才答应见了麴智胜,当面接受了他献上来的国宝,又设宴款待。
该谈的都谈妥了,剩下的就是打仗了,李世民原本还是打算叫侯君集领着大军去打那些突厥人,大将不换,兵卒倒是不用都带上,毕竟高昌国也有那么多兵力,两国联手去打突厥,与先前的情况便有些不同了。
不料侯君集这时候竟是犯起浑来,言那高昌国不是什么好东西,圣人不让我去打他们也就算了,还叫我去救他们这事我反正不干,谁爱干谁干去
李世民一听,那你不去也行,就你这浮浪性子,你去了我还不放心,于是当场便点了性格更为稳当的李道宗,让他带兵去打突厥。
李道宗其实也不想去,带兵打仗他没意见,但是让他顶侯君集的缺,这算是怎么一回事啊,不过皇帝都开口了,他是不去也得去,他跟李世民虽为宗亲,实际上两个人却并不亲近,也不和侯君集似得,能当面跟李世民去耍浑使性子,于是便只好硬着头皮领了这份差事。
要说领兵打仗,李道宗比侯君集强得多,再加上他又有宗亲身份,又是李唐王朝的开国功臣,这回派他去高昌,算是表现出了中原王朝对于这一场战事的重视,也给了刚刚归降的高昌王面子。
现如今这朝廷之中,要说猛将,那也不少,但是真正要说能够统领大军的人才,除了年事已高的李靖,接下来就是徐世勣和李道宗了。
徐世勣乃是瓦岗寨出身,带兵打仗不在话下,人也很聪明,当年他从那瓦岗寨投唐以后,便很得李渊的好感,后来便是在李世民手底下,后来又到了李治手底下,武则天手底下,在谁手底下他都混得好好的,既没有卑躬屈膝失去尊严,也没吃了多大的亏。
李道宗这个人和徐世勣的情况不太一样,他和李孝恭是在那些宗亲里边,被外人评价最好的两个人,又能领兵打仗,又是开国功臣,官职也很高。
不过据说李道宗曾经因为充当和事佬,被尉迟敬德一拳打在脸上,尉迟敬德脾气火爆那是一回事,但他再怎么火爆,他敢打李世民吗,敢打李靖吗,还是敢打徐世勣啊说到底,还是李道宗这个人在朝中地位不够高。
后来李世民过世前,让长孙无忌辅佐自己的幼子李治,长孙无忌的权势可谓是如日中天。
相传李道宗与长孙无忌有些过节,后来李道宗便是遭到长孙无忌的陷害,硬生生被牵连进了一宗谋反案之中,死于冤屈。
在唐初这时候的社会上,李道宗这个人的名声还是很不错的,跟侯君集比起来那是强得多了。
远在河西走廊的罗用,听闻这一次领军的将领换人了,侯君集不来了,换成了李道宗,心中不禁松了一口气。
李道宗这个人,后世很多人可能都没有听说过,罗用原本也是不知道他的。
不过这李道宗有一个女儿,说起来那就耳熟能详了,她便是远嫁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结为夫妇的那些年,大唐与吐蕃的关系可以说是非常好了,只可惜松赞干布后来英年早逝了
罗用手里拿着一根铜签,一下一下地扒拉着灯芯,径自在那里想着事情。
自从听闻了朝廷方面不打高昌,转而要去打突厥的消息,又得知侯君集这个人不来了,换李道宗过来了以后,他脑袋里绷着的那根弦慢慢也就放松了下来。
先前说侯君集要来,罗用还真有点怕,那样一个人物,身边又没个靠谱点的大佬压着,又是手握重兵,经过他们常乐县的时候,还真不知道会闹出什么幺蛾子。
现在说李道宗要领兵去打突厥,打就打吧,横竖突厥与中原王朝原本也是不死不休。
“你怎的还未睡”乔俊林从酒坊那边回来,看到罗用正对着一盏油灯发呆。
方才吃晚饭的时候罗用便说自己今日要早点睡,结果这都过去两个多时辰了,这人竟是还未睡下。
“腹中饥饿,睡不着。”罗用冲他笑了笑,说道:“咱今天晚上是吃龙须呢还是吃馎饦呢”
乔俊林一笑,道:“龙须。”
这龙须便是龙须面了,罗二娘的羊绒作坊那边,请那巧手的妇人做了好些,用的上等精白面,做成雪白雪白的细丝面,羊绒作坊每每有人过生日的时候,厨下便会为她们煮一碗龙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