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龙腾-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此,崇祯六年伊始,不出正月,关外全辽之境竟归满清所有。明朝除了一座孤零零的山海关由降将吴襄之子,年方弱冠之年的吴三桂为副将,署理防守之外,在关外再无寸土。而长城沿线的蒙古部落亦全数归顺满人,除了历年来在辽东附近的蒙古人被编成八旗,成为清国的正式部属军队外,草原上尚有大大小小的各个部落奉皇太极为盟主,随时会听令出兵助战。
皇太极成功的解决了自辽阳和赫图阿拉被破,父汗尸骨被掠走,两名皇妃被辱等诸多的不利因素,掩有全辽,收服蒙古,此时关外及大漠万里之地,尽数听从他这个满人皇帝的指令。女真之盛,除了没有占据华北之外,已不在当年的大金之下了,他的声威,亦是远远超过了其父,现下对他而言,只需解决明朝,直面江南张伟的挑战了。
只是明朝在北方尚有几十万大军,除了边军和奉调入内的关宁军外,尚有中原大军、陕军,实力虽远不及八旗大军,却仍需举国之力,方能一举灭之。清兵再度入关,势必不会再退回关内。而此时皇太极却无后来的“借兵助剿,为崇祯复仇”的借口,要成功的对整个北方的汉人进行有效的统治,殊非易事。而除了城池被围,万般无奈之下,也没有明朝大军大股的对满人投降的先例,是以皇太极此时心中虽是极欲入关,只时此时辽东初平,大局不稳,也只得按捺住性子,窥探明朝虚实,准备一击便中,定鼎中原。
明朝在关外全无办法,对江南汉军亦是无法可施。只是此时十几万精锐明军齐集川陕,陕西总督孙传庭与三边总督洪承畴汇集宣大、蓟辽总督袁崇焕及卢象升,这几位明末最有名,也最有才干的文臣领兵,属下尽是白广恩、猛如虎、曹文昭、虎大威这样的大将、猛将,对抗汉军和八旗不成,用来攻打战力极弱的农民军,到是绰绰有余。
这些总督、巡抚、总兵官虽众,此时最受皇帝信重,能力才干亦是不在人下的,自然是三边总督洪承畴。他久在川陕督师,对农民军屡次战胜,若不是明军精兵老是被抽走,陕甘山西一带兵力空虚,他只得固守防线,不使李自成部出陕流窜,便是他的大功一件。张献忠部原本被明军逼在川内,眼见抵受不住,待汉军占据江南,夺取襄阳,张献忠压力顿时大减,连克数城,再次夺了成都。于四川平原募集士卒,训练精兵,屯田驻守,又连开了几个明朝粮库,赈济贫苦川人,一时间竟然声名大好。又打了几年的仗,手下的精兵强将甚众,论人数虽不如大收陕甘灾民的李自成,论实力却是远在他之上了。至于带领众人造反的高迎祥,此时只是在山西陕北各处游荡,躲避吸引明军,以让李自成部壮大之后,占据全陕、山西,待那时再与之会合。
江北九边的大军调了近半至潼关之后,洪承畴便立时转守为攻,连番大战,击毙郝摇旗,俘刘国能,李自成部大溃之后,立时收缩,不敢再言出陕一事。因陕西此时千里赤地,明军早失人心,李自成部虽受创甚重,实力仍是不俗,仍号称有五十万大军。洪承畴不敢轻敌,一直待卢象升与袁崇焕引领着边军到来,几人商讨之下,便决定以赵率教的关宁骑兵为先导,领十余万边军,直扑被李自成占据的陕西首府西安。
李自成原不欲应战,意欲让城别走,只是此时入川道路早被封死,全陕境内大旱无雨,粮食早已食尽,要么渡黄河奔大漠,要么就由陕入甘,环境越加的困难。无奈之下,自忖手下也有近十万能战之兵,再加上十几万健壮陕人,虽没有打过几仗,也没有甲胄兵器,手中大半持的木棍,铁叉,只是倚着人多,要在此地与明军打一场大战,胜之,则可以顺利出陕,局面大是不同。败了,再行流窜也是不迟。为稳妥起见,到底派人抄小道入川,请求张献忠在四川向陕西施加压力,以助他一臂之力。
“诸公,明日便令各营开拔,直攻敌军大营!”
斜阳西下,将整个明军大营映射的金黄一片。洪承畴引领着其余诸临阵的文官,一同在营外高岗上眺望远方的农民军大营,几人虽都是文官出身,却尽是久历战阵之人,如何看不出来敌方大营虽连天覆地,一眼看不到边,却是凌乱之极,全无章法。
袁崇焕在洪承畴还是督道参议之时便已是威震天下的蓟辽大帅,兵部尚书,此时因不被皇帝信重,虽勉强任用,却是在洪承畴之下。洪承畴对他却是不敢怠慢,向他笑道:“袁公,依你看来,明日破敌之策何如?”
“不敢,此事由彦演兄做主便是。”
洪承畴见他神情郁郁,竟似对眼前战事浑不关心,因诧道:“破敌在即耳,公竟做此态,却不知是何意?”
袁崇焕看他一眼,心中只待隐忍不说,却也甚敬洪承畴才干,因道:“彦演兄,破流贼易,定天下难矣!”
他负手而立,暮色渐渐掩住了他的脸孔,各人都是文心周纳,胸怀天下之人,哪不知道他话中含意。卢象升因慨然道:“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吾辈深受皇恩,自当拼命报效,成则成耳,纵是不成,也落个青史留名!”又道:“彦演,你在厅门上书: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我见了甚喜,咱们做大臣的,恪守臣节最是紧要。至于其余,不必多说了。”
卢象升的这番话虽是慷慨激昂,忠义无比,各人却又在他话里听出绝望之意。明朝北方调弊至此,皇帝只顾加税,竟信了内阁及兵部胡言,要在九边编练七十三万精兵,需饷无数。于是不顾北方情形,催科吏员不绝于途,偶有县官爱惜百姓,不肯催逼,反而是立时被革职下狱。那些如狼似虎的却偏生得到重用,于是百姓受逼不过,纷纷造反,畿辅、山东、河南,小股的“贼兵”散于四乡郊野,虽不如李自成和张献忠势大难制,却也使原本就严峻的北方形势越发吃紧。自去年年底,河南继陕西后开始出现灾荒,先是干旱,继而又是遮天蔽日的蝗灾,人民无食,饥民遍野,当此之时,朝廷无有赈济,反道是以更沉重的赋税加诸百姓头顶。
各大臣久居乡野,对这种情形自然是忧心忡忡,连连上书,请求皇帝减赋赈灾,却均被严旨训斥,命他们专心剿贼,其余政务不必多管。崇祯已如快输光的赌徒,只盼着能剿灭流贼,然后以这些大兵迅速打回江南,夺回江南财赋之地。而北方是否能支持,江南是否能一战而下,他却是绝然不管了。
袁崇焕久镇宁远,对八旗战力和皇太极的能力自然是心知肚明。此时皇太极攻平全辽,危胁京师,随时能够入关争夺天下。以八旗兵的战力,加之蒙汉八旗的配合,势必如摧枯拉朽般将腐朽之极的明朝政权摧跨。眼前的流贼算的什么,只怕流贼一破,皇帝要么逼他们出征关外,要么往征江南,无论是哪一条路,只怕都是九死一生。
听了卢象升的豪壮之语,袁洪二人对他也甚是敬服,两人相视一眼,同时大笑道:“卢公豪气,吾甚佩服!”
洪承畴却不似他们这般没有信心,在他看来,或许事情尚有转机,凭着眼前这十几万大军,击破流贼后,好生安抚,或北攻,或南下,也未必一定就败。因此又笑道:“剿平张李二贼之后,定要传首天下!以之镇服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北方平定,事尚可为!”
西安城下一场血战,洪承畴命各部军马冲跨李自成大营后,又预先设下数道埋伏,勿求立诛首恶李自成。李自成却在刘宗敏、田见秀、李过等悍将的掩护下弃大队于不顾,率精骑冲出包围,窜往凤翔,沿途裹挟饥民,冲往宁夏卫、凉州卫,在明军尚未追来之前,回头攻破兰州,肃王朱识鋐被俘,宗人皆死。明军立时往兰州齐集,他却立时撤出,经宁夏卫等边地往攻西宁,一战克城,此处明军实力大弱,竟被他连打几个胜仗,高迎祥部又绕道大漠前来汇合,一时间实力大涨,于是高李二人便决意先在西宁安身,派出属下往各个州府充做县官,竟打算长期在此割据了。整个陕甘的形势早如滚油一般,哪经的起他这么左冲右突,一路上饥民百姓望风景从,他虽是屡战屡败,其实主力未损,明军疲于奔命,又在四方剿灭小股流贼,粮草军饷多有不济,军心散乱。崇祯帝接报之后,虽是怒极,却也只是无法,只得下旨切责了事。唯军饷军械难筹,只得又严令地方官员严加催科,不论地方如何,勿要保证前方军队的饷银。若是这几股军队也跨将下来,明朝的气数也就到头了。
洪承畴等人知一时半会奈何不了李自成,那西宁、甘肃等地乃是蛮荒落后之地,回汉杂居,李自成四处流窜,根本不肯与官兵主力交战,即使偶有小胜,也伤不了他的筋骨。只得命人在陕甘边境严加把守,设几道防线,不使李自成重新流窜回陕。又将数次斩杀的十余万流贼尸体在陕西各处筑成京观,凡从贼者一律诛杀,希望以此手段吓阻那些欲“从贼”的百姓灾民。在西安略做修整后,迎回秦王。因王宫被李自成下令纵火焚毁,只得迎王入西安府衙暂居。至于想重新修葺,那只能让秦王自已掏钱,地方官员和朝廷是无能为力了。好在那秦王到还识趣,经此一役后竟然脾气大好,见洪承畴等人跪在眼前,竟亲自上前,一一将他们搀扶起来。
“诸位先生,孤此番得脱大难,重回西安,诸公功劳甚大,孤不胜感念。惟盼早日敉平流贼,则天下幸甚。”
他滴下几滴眼泪,泣道:“数年来,宗藩累次遇害,孤若不是曹文昭将军一力保护,奔往太原投晋王,只怕也被贼人所害了。”
前不久肃王遇害,虽然不是洪承畴该管之地,算不上他失陷亲藩,但此时他指挥明军十几万精兵强将,不能包围李自成,致使他流窜到兰州,杀掉肃王后,连城内宗亲也一个没有放过,尽数屠灭。此时秦王朱存枢虽对他大是感激,他却是内心有愧,当下又请罪道:“臣等无能,使殿下奔波流离于草莽之间,臣死罪。且肃王遇害,亦是臣的罪过。”
秦王先命身边的内侍们给这几个文臣奉茶,又劝慰道:“肃王被害之事,实与先生无干。兰州城内亦有驻军,肃王发内库银五十万,规定斩一贼者赏五十,射伤一贼赏二十两银,城内军民竟不肯效力,贼人一至,立时开城投降。乃至宗室尽落贼手,全数遇害。”
说到此处,他当真是气极,向着各人道:“诸位老先生都是国家干城,皇帝腹心大臣,唯请诸位戮力效命,尽诛乱贼,方不负朝廷深恩。”
自洪承畴以下,袁崇焕等人尽皆伏地叩首,答道:“臣等谨遵王谕。”
按明朝宗室之法,藩王决计不能干涉政务。河南的唐王先是请发王府库银以修城墙,地方官竟不允。到是皇帝下令斥责,地方官员这才从命。那唐王又请发还卫兵,这次连皇帝亦不能从,只是以祖制搪塞过去了事。是以明朝末年天下纷扰,各地的镇守藩王除周王外,多半都是碌碌无为,等死而已。秦晋潞等王,或降贼,或降清。若绍武帝,虽然是争皇帝位时为臣子不耻,被清兵俘获后立时绝食,一米不进,李成栋劝降,绍武帝答道:我若喝你一口水,不配做太祖的子孙。唐王兄弟节烈如此,到也当真是明朝藩王中的异数了。此时秦王返回西安,诸督师大臣前来拜会,秦王却也不能有什么具体的指示,纵是说了,只怕也立时被这几个文官顶将回去,也只是泛泛吩咐几句,这几个大臣便待辞出。
却听得秦王又道:“那曹文昭将军,仍是延绥东路副总兵官么?”
卢象升躬身答道:“正是,曹某与延绥东路东路总兵官尤世禄一同在臣的属下听命,此人战功甚著,确是一名勇将。”
秦王诧道:“曹将军以智略勇毅闻名于世,怎地还不能独挡一面么?”
他自知失言,咳了两声,又道:“当日他护送孤逃往山西,被那山西总兵官魏云申接着入太原城。孤这才逃了性命,是以关切。”
洪承畴微微一笑,答道:“此事卢总督不知就里,臣到是略知一二。这曹某原本是要任一路总兵,到是圣上驳了回来。他的亲侄儿曹变蛟此时正是江南叛军的一路大将,甚得那张伟信重,朝廷为防嫌疑,只得压下曹文昭的禄位,也是防闲保全之意。”
秦王原本是想在这乱世中拉拢直接带兵的武将,这曹文昭的底细如何不知?今日的事,不过是公然向他示好罢了。听完解释之后,便洒然一笑,向着诸人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当日太祖起兵,用了多少降兵降将,若都是如同曹某这么处置,不敢信用,这天下如何打的下来。按理,藩王不过问这些政事,只是请诸位老先生留意。”
洪承畴几人无话,即刻辞出。分手之后,不但没有给曹文昭加官进爵,卢象升到是叫了进来好生训斥了几句,警告他不得再见秦王。明朝文官对武将戒备之心甚重,象袁崇焕在辽东时与麾下大将推心置腹,却是罕见。
此时已是崇祯六年盛夏,赫赫扬扬的剿贼之战眼见已陷入缠斗之势。辽东的关宁兵世居关外,却是不奈炎热,加之离乡已久,思家心切,军心早便不稳。只是赵率教治军甚严,到是比各边的边军要好上一些。饶是如此,哪一天也得鞭打责罚几个闹事军人方才安稳。辽东失陷一事,上层的军官早就知晓,却是万万不能透露给军士们晓得,如若不然,只怕贼尚未剿平,就得先防着兵变了。
第二十八章 李氏兄弟
自秦王行宫而出,袁崇焕便与赵率教等辽东诸将并肩而骑,向兵营而回。初至战阵之时,各人还遵着皇命,关宁军亦归卢象升指挥,待到了后来,辽东各将凡事皆向袁崇焕指示后方行,卢象升等人无奈,却也深信袁崇焕乃是正人忠臣,干脆就不理会此事,随他们罢了。袁崇焕迭遭变故,自也不似当初。对辽东各将的信重,感念之余,隐隐然却也当成了保命自重的砝码。是以无论如何,他也不能坐视这些视他为主帅的将士受到损失,连番征战,关宁军一则悍勇,二来他指挥得当,到确实是没有什么损伤。
这西安刚刚平定不久,当日攻城破损甚大,一行人并骑于大街闹市之中,却只见几个稀稀拉拉的人影如鬼魅般闪过。什么菜市米铺早就歇业,城内居民要么在开初李自成占了西安之时便已逃出,要么就是在官军到来前逃之夭夭,留在城内的,城破之时被屠甚多,余下者也多被李自成裹挟在大营做战时死伤殆尽。诺大一个西安府,此时残破至城内居然不足万人,还多半是官绅人家随同官兵一同返回。侥幸留在城内未死的平民,一个个饿的如同枯骨一般,每日在城内四处游逛,寻到吃食便保住性命,寻不到的,每日被官军雇佣的民伕用小推车送到城外,烧化了事。
见袁崇焕满面忧色,看着一群群围绕在马旁的饥民,意欲从身上掏出银子洒给他们。赵率教忙道:“大人,您随着秦王回来,不知城内情形。现下是有银也买不到粮,给银子也是无济于事。”
袁崇焕喟然一叹,缩回手来,在马身上重重一捶,那马吃痛,咴咴叫上几声,甩开那群饥民,一时间跑的远了。赵率教等人急忙跟上,向袁崇焕埋怨道:“大人,何苦如此。咱们一路过来,全天下哪一处不是饥民遍野,若是如大人这么着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