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余孽只想卖烧烤-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砚台村,距离平川城最远; 人数还很少,可以说是切切实实的“小山村”。然而; 这个隐藏在山坳里的小村庄住的却是经验丰富的采石工和雕刻匠人,每一位都享受着官府发放的“人才津贴”。
石炭村; 同样坐落于贺兰山下,村中百姓以煤炭开采和加工为生; 看似灰头土脸; 实际富得流油。归根到底是因为楚溪客从不压榨矿工,还定了“劳有所得,多劳多得”的规矩,让每一个辛勤劳作的百姓都能过上富足的生活。
除此之外; 便是东西盐湖村了。
东盐湖村紧邻吉兰泰盐湖; 西盐湖村则在花马池盐湖附近; 基于盐湖的特殊性,村中没有普通百姓,全部都是贺兰康信得过的部下、退伍或伤残的兵士以及他们的家眷。
从村名就可以看出,平川城如今的支柱产业都有哪些——占城稻、草棉、贺兰砚、煤炭和精盐,被外界誉为“平川五宝”。
楚溪客听了还挺不乐意。
“平川城的宝贝哪里只有这些?大豆油、干脆面、北瓜、麻山药,还有麻辣兔头、平川烤羊肉不都是吗?”
此刻,楚溪客正站在城楼上,叽叽咕咕地向他的王妃抱怨。
钟离东曦抿着笑意,温声调侃:“嗯,都是宝贝……吃食。”
楚溪客斜着眼睛看了他一眼,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说好了要为他的王妃打下一片江山,不知不觉,这片“江山”竟大部分都被吃食占据了。
暮鼓敲响,学堂放课,工厂下班,农人归家。
这一时刻,平川街头最引人注目的风景便是那些大大小小的学子们了。
首先是学堂的幼童,每个人都穿着校服,背着书包,戴着小黄帽,在助教的带领下排成整整齐齐的两列,嫩嫩的小嗓门大声唱着校歌,一路归家。
最令外乡人惊叹的还不是孩童们的校服和校歌,而是这些孩子中竟有大半是女子!
八九岁的小女娃放在寻常人家都是可以帮着家里做家务、带弟妹的年纪了,再年长些则要谈婚论嫁,更不好轻易抛头露面。
“平川城的百姓竟允许她们进学堂读书?”一位南边来的客商惊奇发问。
旁边有个卖麻辣兔头的摊子,摊主一边卤兔头一边笑呵呵地回应:“我们平川的小娘子不仅可以读书,还能当官呢!”
客商倒吸一口凉气。
看到对方眼中的敬佩之色,兔头摊主禁不住现出几分骄傲。
实际上,平川城最初推行“九年义务教育”的时候,远不像如今看起来这么顺利。
不光女童,就连很多男娃,家长们都不愿送进学堂读书,而是让他们去搬砖、挖煤、摘棉花,能多赚一文就赚一文。
最后,还是楚溪客想了一个“连环计”。
首先,他让楚记食品厂、平川棉纺厂以及三关口商业街等贴出一份联合招工启示,明明白白地写明各个职位的要求和待遇。
百姓们惊奇地发现,“管事”的工钱居然不是按月算,也不是按日算,而是按时辰!一位普通管事一个时辰的工钱就抵得上普通工人一整天了,更别说对技术要求更高的设计师、雕刻师等。
就在众人幻想着有朝一日自家孩子也能做到“管事”的位子时,紧接着便发现——成为“管事”有学历要求!
当然,结合这个时代的情况,楚溪客对此做出了特别说明:这里的“学历”不仅是学习四书五经,也包括相关技能和经验的考核。
可是,要想获得“学历”,少说要学三年,多了则是九年,倘若把这九年的时间用来赚钱,就算成不了管事也能赚很多了。
送娃娃去上学,真的划算吗?
就在百姓们犹疑不定的时候,楚溪客又发布了第二项“劝学政策”——
家中有一个孩童上学的,每旬有一百文“笔墨补助”,家中有两个孩童上学的,则增加到每旬一百五十文,以此类推。
蚊子再小,那也是白得的呀!
紧接着,楚溪客又说了,每个学生都能办一张“学生卡”,拿着学生卡在官办的店铺消费一律折上折。比如,一条棉被原价是一贯钱,平川户籍按照半价买,再叠加学生卡的话那就是半价基础上再半价!
虽然一张学生卡只能用一次,但是平日里的油盐酱醋啥不是钱,里打外出当真能剩下不少了。
这还不算完。
楚溪客还说了,若是外郭的村户,有三个以上的孩童读书,优先安排搬入城内居住;倘若原本就住在城内,家中大人符合条件的可安排进楚记或棉纺厂工作。
相反,若有人原本就在官办工厂上班,却不让家里的孩子上学,呵呵,懂得都懂。
有了这出连环计,平川境内的孩童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去上学了。
虽然一些百姓起初老大不情愿,但真正看着孩子们穿着整洁的校服,唱着嘹亮的校歌,精神抖擞地进出学堂,到底是欣慰的。
楚溪客并没有强迫每个孩子都去学四书五经——毕竟他自己都不咋能学会,而是在五经学堂之外又设置了技能学院。
年龄大一些的少年,或者家里希望孩子尽早学一门手艺的,就送进了技能学院。
就像黄丁班的同窗们当初所期盼的那样,平川境内的所有学堂和学院不是按家世分班,也不是按成绩,全凭专业划分和个人意愿。
正式开学那日,黄瑜险些落泪。
当初在长安太学,楚溪客跟同窗们说这些的时候,他还以为要很久很久才能实现,没想到,这么快就亲眼看到了。
其中,还有几位同窗成了学堂的先生。
他们的平川王殿下,从未让身边的人失望过。
***
哈桑坎穆尔来了。
这位高大英俊的青年人,曾经以护卫的身份陪同勃律小王子来到平川。那时候他的国家贫穷得连春播的麦种都买不起。
关键时刻,是楚溪客拉了他一把,送给了他面条机和榨油机,还有珍贵的配方。
对方也不遗余力地履行着这份盟约,凡是经过坎巨提的大昭商队都会得到最高的礼遇。
坎巨提每年都会派使者前往平川,送来楚溪客需要的种子或植物。
这一次,是哈桑将军亲自带队。
哈桑面貌英武,笑得却有些腼腆:“我王收到了殿下的书信,非常感激您的慷慨,让我亲自送孩童们过来。”
不久前,楚溪客给坎巨提的国王送去书信,介绍了平川学堂的情况,并主动提出了“留学生派遣计划”。
说到底,也是为了巩固盟友关系,并且培养对彼此更为友好的下一代。
眼下,楚溪客看着哈桑身后区区几十名孩童,疑惑道:“贵国国主的回信中说,会把坎巨提未满十岁的孩子都送来,这是又改主意了?”
哈桑摇摇头:“这就是全部了。”
坎巨提本就是个小国,依山而建,土地贫瘠,还总被周边各国欺负,孩子们能顺利出生并活到成年很不容易。
楚溪客想到这一点,面露悲伤。
哈桑却豁达一笑,说:“有了殿下所赠的面条机和榨油机,妇人和孩童不必跟着军队去打仗,留在家里也能榨油、轧面条卖给来往的商队,不愁穿衣和吃饭,活下来的孩童比之前多很多了。”
楚溪客释然一笑:“这就很好。”
哈桑也轻声说:“会越来越好的。”
他挥了挥手,让人从车上抬下一卷厚实的羊绒毯:“这是这些孩童的家人联手为殿下编织而成,感谢您对他们的照顾,希望殿下不要嫌弃。”
这条羊绒毯宽大而柔软,没有华丽的花纹,而且是一块块拼凑而成的,一看就是出自不同的人之手。
说实话,不是那么精致,也没有用特别名贵的绒毛或染料,但已经是坎巨提的百姓们能够拿出的最好的东西了。
楚溪客感念对方的用心,于是当着哈桑的面对身后的侍从说:“铺到我寝殿吧,给王妃一个惊喜。”
哈桑暗自松了口气,有些感动,也有些感激。
第二天,楚溪客休沐。
他原本想亲自带哈桑参观一下学堂,结果第二天他没下来床,陪同的人就换成钟离东曦了。
嗯,就是这么“凑巧”。
第三天的安排是参观棉纺厂和麻山药基地,不料还没出门,哈桑的部下就一脸惊慌地找来了。
“吐蕃军队攻打坎巨提,王飞鸽传书让将军速归!”
哈桑顿时大惊,然而还是礼数周全地对楚溪客和钟离东曦说明了情况,准备提前告辞。
楚溪客拦下了他:“吐蕃有强兵和战甲,你这样回去无疑是羊入虎口。”
哈桑毅然道:“坎巨提的战士虽然没有坚硬的甲衣和健壮的战马,但我们不畏生死。”
“你们可以有。”楚溪客说。
哈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如果将军愿意,平川可以为你提供战甲和骏马,助你保住家园。”楚溪客把话说得更明白些。
哈桑却更惊讶了,直白地问:“殿下需要什么?”
楚溪客顿了一下,说:“将来有一天,倘若吐蕃的掠夺对象换成平川,我也希望能得到坎巨提的帮助。”
哈桑抿了抿唇,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不是楚溪客的实话,或者说,不是全部的实话。
然而,现实容不得他瞻前顾后,坎巨提还有无数百姓等着他去营救。
因此,哈桑果断地点了点头:“我谨代表坎巨提的军人答应殿下,至于具体盟约还需要我王签署。”
楚溪客点点头,反正刚才那个理由就是随口说的。
事态紧急,楚溪客走了个“加急通道”,直接请姜纾批复,紧接着便是贺兰康调取战甲、兵器和骏马。
楚溪客亲自送哈桑出城。
看着哈桑的背影消失在漫漫黄沙之中,楚溪客叹了口气。
钟离东曦心里酸溜溜的,但还是舍不得他的鹿崽担忧。
只是,安慰的话还没编出来,就见楚溪客目光灼灼地看过来,言语间压抑着极不厚道的小兴奋——
“西域各国开始抢地盘了,我们赶紧吆喝起来,趁机卖东西吧!”
第162章
其实很多人都不理解楚溪客的决定。
兵部尚书直截了当地说:“平川军的尖兵和精甲是克敌的关键; 殿下如此轻易就赊给坎巨提,是否有失考量?”
楚溪客摇摇头:“再锋利的兵器都要在有仗可打的时候才能派上用场,如今大昭境内一派和乐; 与其让兵甲放着落灰,倒不如物尽其用。”
兵部尚书老大不赞同:“眼下吐蕃已然攻入坎巨提; 以这一代吐蕃赞普的野心绝不会止步于此; 西域很快就要乱起来了,平川也要早做防范才好。”
楚溪客轻咳一声,这段话他在《血色皇权》里看到过,书中也是以吐蕃侵占坎巨提为信号; 西域各国打成一团,大昭也受到了波及。尤其是平川军; 今上有意利用西域之战消磨平川军的兵力,借此打压贺兰康。
主角受正是看到了这一点; 才联合起楚云和暗中征兵买马,壮大自己的力量。
然而; 就是这一未雨绸缪的举动引起了今上的忌惮,今上派出杀手伏击主角受; 结果,主角受因为主角光环没死成; 为他鞍前马后的楚云和却丢了性命。
楚溪客在梦里看到这一段的时候; 硬生生气醒了。
当时他就在想,这么好的机会,招什么兵买什么马,当然是趁机赚钱啊!
西域混战需不需要粮草?
保暖的军帐也要来几套吧?
就算舍不得卖给他们高精尖的兵器; 卖点淘汰下来的破铜烂铁(划掉)初代兵甲也行啊!反正买卖自由; 如果嫌破不买就好了!
话是这么说; 其实楚溪客赊给坎巨提的兵甲都是平川特种兵配备的,防护力和实用性都是最好的。
这也是为什么,兵部尚书会如此反对。
楚溪客好脾气地劝道:“放心,这只是对待盟友的特例,换成别国,让我卖我都舍不得。”
兵部尚书还要说什么。
楚溪客却不想跟他扯皮了,轻飘飘地说:“还是说,徐尚书真以为平川军精卫没了这些兵甲就打不了胜仗了?”
兵部尚书狠狠一噎。
他敢说是吗?但凡他的脑袋敢轻轻点一点,不用贺兰大将军出手,旁边那几个副将就能拆了他的骨头!
楚溪客笑眯眯地堵住了后续的叽叽歪歪,转头就开开心心地跟钟离东曦商量怎么赚钱去了。
首先是打广告。
有了坎巨提这个现成的盟友,楚溪客的广告打得感天动地,毫无财迷痕迹。
哈桑将军前脚刚走,他后脚就安排了商队——暗中有精兵保护——驮上一筐筐小猫头干脆面和楚飘飘奶茶送了过去。
送军粮这么大的事,按理说应该悄悄的吧,楚溪客偏不!他特意叮嘱商队,专门挑着人多的地方走。
若有人问起来,商队里的人就“神秘兮兮”地告诉对方:“西域要乱起来了,坎巨提不会是最后一个,若不想被动挨打就早做准备吧!”
后面还要“紧张兮兮”地加上一句:“我是跟你关系好才说这些的,千万别传扬出去啊!”
不出半月,“吐蕃正集结精卫,企图吞并周边各国”的消息就传遍西域了。
这下,那些紧邻吐蕃的小国纷纷紧张起来。
各国王室正不知所措,很快,坎巨提就给他们指了一条明路——
坎巨提战胜了吐蕃!
是从大昭买的兵甲和战马!
至于传言里为什么是“大昭”而不是“平川”,是楚溪客有意为之。用他的原话说就是:“这种赚小黑钱的事,就不要打着平川的名号了。”
黑锅让大昭背了,钱却是楚溪客赚的。
哈桑将军对楚溪客感激涕零,正愁找不到机会感谢楚溪客,刚好周边各国找上门,他便毫不犹豫地把人带到了平川。
于是,楚记食品厂度过了一个有史以来最忙碌的夏天。
面条机日夜不停地运转着,锅铲都不知道用坏了几个,小猫头干脆面一块块装箱密封,楚飘飘奶茶也尽可能用大罐装。
一车车方便食品送往西域各国,一列列驼队行驶在茫茫大漠,越来越多的订单从西域而来,一箱箱金锭与珠宝用骡子拉着送入楚记。
战乱波及到远在吐火罗西部的波斯与大食,平川却在热火朝天地卖东西。
不是没有人动过其他心思。
贺兰康手下的一名副将就曾公然提起:“平川如今兵强马壮,为何不趁此机会大干一场?”
楚溪客心头一紧,他就怕有人产生这样的心思,尤其是本就有这个实力的贺兰康。
说实话,楚溪客预想过,万一贺兰康提出趁乱攻城略地,他要怎么劝说。
答案是……似乎劝不住。
就像这个副将说的,平川如今兵强马壮还有钱,趁机扩大版图是每一位雄才大略的将军都会有的想法吧?
这一刻,所有人都紧张地等着贺兰康回应。
贺兰康看着墙上的西域版图,缓缓摇了摇头:“平川军自建立之日起,唯一的使命便是戍守国门,护佑百姓。平川军不缺少决胜千里的实力,却从无主动侵略的野心——这一点,我希望你能一直记得。”
最后一句话,是对着楚溪客说的。
楚溪客重重地点了点头。
这一刻,他对“雄才大略”有了更精准的理解。
***
平川年年出风头,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盯着。
这边,楚记刚卖干脆面和奶茶赚了钱,中原各地立即出了“山寨货”,分量和口感远远比不上楚记,但价钱低呀,甚至还有人专门压低价钱抢楚记的生意!
“又退了一单,这是今日第三单了。”楚记的管事愁眉苦脸。
楚溪客在员工面前维持不动如山的姿态:“无妨,这种情况不是没想到。这样,今日大家先放个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