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我是墙头草的闺女[七零] >

第62章

我是墙头草的闺女[七零]-第62章

小说: 我是墙头草的闺女[七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爹后悔,“我加盐了,忘了鸡蛋,后边想起来的时候我都加好水了。”
  鸡蛋自然是不敢加了,怕面稀了。
  老大夫很是满意,“面条够筋道的了,卤子也好吃,里边面糊糊的这个是啥?”
  宋小冰抢答,“姥爷,是土豆丁,我洗了三个大土豆呢,都放进去了。”
  白淑华跟着补充,“我切的丁很小,炒的有点糊巴,进嘴还面糊的,跟萝卜丁正好互补。”
  白小弟将卤子的做法记住,下次还做给师傅吃。
  白爹感叹一句,“大闺女总能整点不一样的。”


第一百一十章 搭噶
  白淑华还没睁眼;但人已经有三分清醒了。
  白爹娘在说话。
  昨晚老大夫和宋小冰住在了西屋,她们一家四口住的东屋。
  老大夫没带行李,他用的是宋小冰的;宋小冰用的是她的被褥。
  白淑华霸占了白小弟的被褥;白小弟铺的是家里的薄褥子,盖的是白爹的军大衣。
  真没办法,如今的布票、棉花票都太短缺了。
  像她家这样;能每人都搞一套被褥已经是“富户”了。
  就听白爹小声问道;“才几点;起这么早干啥?”
  白母在穿衣服,悉悉索索的;“昨晚发了点苞米面;一会贴饽饽。老爷子不是要早点走么。”
  白爹也跟着起来了,“再做个鸡蛋汤吧。要不吃饼子噎得慌。”
  白母嗯了声;然后下地了。
  白淑华不用睁眼,听声音就知道。
  白母又问;“你昨晚给没给牛加料啊?”
  白爹也下地了,“肯定加了啊;两把黄豆呢,要不不给加料;下次就借不出来了。”
  白母说道,“还好,你没加苞米粒。”
  白爹哼了下;“我不傻好吧;谁敢喂牛吃那么硬的苞米粒;擎等队里找你算账啊。”
  白淑华很是不解,为啥不能喂苞米粒啊;牛那么大还能吃不了么。
  不过还是记住,她相信是真的。
  应该属于生活实践类智慧。
  早饭过后,白母去上班,白爹也去“上班”。
  他的借口是维护“客户”。
  也不算撒谎,前湖生产队的医务室也从药厂进药的。
  白爹带了不少食材,赶着牛车带着老大夫和白小弟走了。
  家里就剩白淑华和宋小冰了。
  她俩的任务自然是学习。
  “淑华,你这初三笔记给我得了,我真懒得抄了,太多了。”宋小冰感觉越写越多。
  白淑华头也不抬,“不行。自己写印象才深刻。”
  而且她也不舍得将自己辛苦记录的笔记本给别人,明年她还要用的。
  听说第一年高考,很多知识点都是初中的。
  宋小冰撒娇,“啊啊啊,不要么,手都酸了。”
  白淑华继续“冷血无情”,“那就揉揉啊,你喊它就不酸了。”
  宋小冰哼了声,“白淑华我和你讲!”
  白淑华,“讲!”
  “哎呀,你咋那么多作业要写啊。”宋小冰伸手去扒拉。
  白淑华才不得不抬起头,“我的寒假作业早就写完了,你不是知道么。”
  宋小冰抬下巴指了指,“那你写的是啥。”
  白淑华回答,“高二的练习册。”
  宋小冰感叹,“你总是这么超前。”
  她拖着下巴,“淑华,你这么努力学习是为啥啊,反正学校总会发毕业证的。”
  白淑华明白她的意思,“学自己脑子里,谁也抢不走。”
  只要明年高考恢复,宋小冰就不会再有这种得过且过的思想了。
  所以她也不用多劝。
  “你咋滴也得考上高中吧,等你考上高中再放懒,现在赶紧学习!”
  宋小冰丧丧的叹口气,“好吧,好吧。”
  中午也是她们俩做的饭,白爹他们仨不回来吃,所以再做一份白母的就行了。
  白淑华也准备做玉米饼,却和早上白母做的玉米饽饽不一样。
  她舀的是家里最细发的苞米面。
  用手指搓了搓,还是很粗糙的。
  没办法,如今的磨面技术还不够发达。
  然后去开了碗架子,拿出了糖罐子。
  “你不会要放糖吧?”宋小冰指了指糖罐子和面盆。
  白淑华点头,“不放糖我拿糖罐子干啥。”
  直接舀了一大勺放入面中,其实还应该多放一些,但想想还是算了,她更喜欢玉米的清香味儿。
  将糖罐子再好好放回去。
  加酵母、鸡蛋和温水。
  宋小冰在边上感叹,“都是好东西啊。要是婶子骂你,我帮你承担一半。”
  白淑华白了她一眼,“三分之一就行,反正我娘肯定也会吃。”
  宋小冰有点迫不及待了,“接下来咋整啊。”
  白淑华开始搅拌,要搅拌到无颗粒。
  找来盖帘盖上,将面盆搬到炕头上,“得发面半个小时。”
  宋小冰嘟囔,“这么久啊。”
  白淑华不理她这话茬,半个小时已经很短了好不好。
  要是正经发面,肯定得几个小时。
  哎,这话歧义,她这发面也正经。
  “我们做菜吧,你想吃啥菜?”白淑华问道。
  宋小冰叹口气,“我想吃绿叶子菜。你说怪不怪,夏天的时候,菜园子的绿叶子菜都吃不完,吃的腻得慌,到了冬天就想得狠,要是能将夏天的菜保鲜到冬天,该有多好,均乎一下,省得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白淑华毫不留情的泼盆冷水,“想得美!”
  这绝对是想的美,因为想要达成宋小冰的愿望,只能让她进入玄幻世界,来个静止空间啥的。
  倒是冬天种出夏天的菜,这个还是可以实现的。
  不过不管咋说,他们如今还没条件吃上绿叶子菜。“听说大蒜可以在屋里中,回头我们种点。”
  宋小冰反问,“去哪整土啊,现在土都冻梆硬。”
  白淑华回答,“不用土,用水。”
  这叫水培法。
  “没有土咋长啊,你别嚯嚯了。”宋小冰觉得白淑华又要败家了。
  白淑华知道她还是老思想,也没多说,反正事实是善于雄辩的。
  “吃白菜还是吃酸菜?”
  让宋小冰二选一吧,省得她选择困难。
  宋小冰嘴角抽抽,“它们不一样么。”
  白淑华点头,“肯定不一样啊,一个叫白菜一个叫酸菜,名字都不一样。”
  宋小冰噗嗤一声乐了,“哈哈哈…名字不一样,哈哈哈…肚子疼,哈哈哈…笑得肚子疼。”
  白淑华翻了个白眼,算了不问了,她决定做个萝卜丝煎蛋汤。
  汤里多放些萝卜丝,就当菜了。
  洗萝卜去。
  “淑华,要炒萝卜么,切丁还是切块,我来吧?”宋小冰笑够了,主要上前帮忙。
  白淑华没让,“做萝卜丝汤,这个你切不了,要切的非常细才行。”
  她的刀工其实也一般,所以只能慢慢来。
  先切薄片。
  宋小冰对于自己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也没再抢,就在边上看着,“哎,这片厚了。”
  白淑华停下菜刀,拿起来一看,果然厚了,那就…直接塞嘴里吃了吧。“下次再有厚的就该你吃了。”
  宋小冰嘟囔,“还带这样的。”
  白淑华头也不抬,认真切片,“又不能扔了,多浪费。再说还是挺好吃的,一点不辣。”
  她切的很仔细,就怕“废品”太多。
  “哎,你倒是给我切一片啊。”
  宋小冰干等不着,直接要了。
  白淑华故意给她切了一个厚的,“给!”
  宋小冰吃的嘎嘣脆,“还真挺好吃,一点不辣,甜丝的。”
  白淑华道,“有不少人拿萝卜当水果吃呢。”
  宋小冰就道,“别说,味道真不错。怪不得咱们这帮人还特爱吃水煮萝卜片呢。”
  白淑华赶紧摇头,“水煮萝卜片还是算了吧。”
  再说是人们爱吃水煮萝卜片么,是因为家里没油。
  要是有油,谁不爱吃炒的。
  等将萝卜丝全部切好,白淑华都出汗了。
  下回可不整了,太费劲。
  她进屋端出了发面面盆,打开,面糊膨胀的很大了。
  很好!
  用筷子继续搅拌,将面里的气排出去。
  “小冰姐,帮我烧火,两锅一起烧。”
  宋小冰欢快的应了声,“好嘞。”
  白淑华将两个铁锅全部刷干净,等锅烤干了,往其中一个锅里开始放油,煎了俩鸡蛋。
  “淑华,不是做萝卜汤么,怎么又煎上鸡蛋了。”宋小冰很是不解。
  白淑华卖了个关子,“有大用。”
  将俩鸡蛋盛出,也不刷锅直接添水,“小冰姐,这锅大火,另外一锅小火。”
  “保证完成任务!”
  白淑华拿出一块肉皮,在锅底擦了擦,然后舀出一勺面糊糊倒入锅中。
  面糊自动成圆饼状,凝固后翻面,很好,没有粘锅。
  白淑华喜欢稍微带点焦色,就多烙了一小会。
  盛出来,直接递给宋小冰,“热啊。”
  宋小冰才不怕热,直接接了过去,烫手也不松开,嘴里使劲的吹气,降低温度。
  终于觉得差不多了,咬了一口。
  白淑华已经在烙第二个了,“怎么样?”
  “甜滋滋的,还松软,比玉米饼子好吃多了。”宋小冰已经吃下大半了。
  要不是太热,她恐怕都给吃了。
  白淑华将第二个盛出来,“还吃不吃?”
  宋小冰摆手,“一会吃饭一起吃吧,我怕直接吃饱了。”
  白淑华趁机撕下来一角放入口中,点点头,不错!玉米的清香味真的很美味。
  也算没白费白糖和鸡蛋。
  宋小冰提醒道,“淑华,那锅水开了。”
  白淑华没着急,将第三个饼烙出来才去处理另外那口锅。
  她将萝卜丝全部倒入开水中,又把俩煎蛋也放了进去,“继续烧火吧,中火就行。”
  她还得继续烙饼。
  宋小冰很是不理解,“为啥把煎鸡蛋放汤里啊,它们不搭噶啊。”
  白淑华就道,“明面上不搭噶,实际它们早就勾搭在一起了。”
  “噗…淑华你又逗我!”


第一百一十一章 又过年
  白母吃着松软的苞米面饼;“大闺女你这手艺可真好,我做苞米面饼咋没这么甜呢。”
  白淑华闷头吃饼,心道;那是因为你没放糖。
  她手艺再好;也不能无中生糖啊!
  宋小冰也不吱声,吃饼喝汤,果然加了鸡蛋的汤就是好喝。
  原来加煎鸡蛋是为了让汤变奶白色。
  以前她是不相信的;可亲眼所见。
  以后家里熬汤完全可以用这个办法。
  又双学到了一招儿。
  白爹他们回来的时候天都彻底黑了;他们仍然是坐着牛车回来的;不过这回是生产队派人给赶的牛车,不用白爹再去送了。
  白母皱着眉头;“咋这晚回来;晚饭吃了么?”
  白淑华也看向白爹,等他回答。
  白爹摸了摸肚子;“一人喝了一碗粥,不太顶事儿。老爷子一回去;还要义诊,人呼啦一下全上来了;也不管有病没病,都想让老爷子摸摸脉。中午要不是老队长;饭都吃不上,下午周围的生产队的人也来了,人太多;我们和老爷子就凑合喝了点粥。”
  白母就道;“饭菜都在锅里温乎着呢;你们去西屋吃吧。”
  白淑华和宋小冰给兑温水,让他们洗手。
  老大夫和白小弟刚才去厕所了;这会子刚进来。
  白母、白淑华和宋小冰手脚麻利的将碗筷摆放好了。
  宋小冰有些抱怨,“姥爷,你还没歇够呢,也不早点回来。”
  白小弟替自家师傅说话,“小冰姐真的走不了,下午来的都是重病号。”
  白淑华一想也明白了,上午前湖生产队的队员们很多都是凑热闹,可下午周围生产队能顶风冒雪来看病的都是真有病的。
  老大夫医者仁心,自然想都给看完。
  可,“小弟,都看完了?”
  不可能这么快吧。
  白小弟看了眼师傅,摇摇头,“老队长爷爷不让看了,给我们撵回来了,很多人都是医务室的老病号,所以看病的速度还是很快的。”
  说到这里,又忍不住得意,“师傅可受欢迎了。”
  白淑华推他,“赶紧再吃几口饭去。”
  老大夫吃了半饱就不再动筷了,“太晚了,吃多了容易积食。明个我还得去(生产队),很多人都没看上,丹芳和白松都还差点。”
  白淑华知道老大夫说的是曾经队里选出来的医务室的助手。
  现在老大夫走了,他俩顺势就升级了。
  可显然在老大夫眼里,他们技术还差些。
  宋小冰撅着嘴,“姥爷,你身体都不好呢。”
  白爹也说,“老爷子,要不这样,后天就要过年了,咱们消停过了年,等大年初三咱们再过去。”
  老大夫终于被说服了。
  今年药厂分发的过年福利更加丰盛。
  白爹属于领导岗,发的东西要比白母高一个档次。
  居然有半斤小海虾皮,一包干海带和五斤的冻鲅鱼。
  “爹、娘,这些都咋吃啊?”白淑华自然是明知故问了。
  白爹还真问了,指了指还带,“剪下来用水泡上,泡好了切丝焯水,再搁调料一拌。”
  白淑华点头,“挺简单的,我记下了。”
  其实她还知道海带N种吃法,暂时不能往外拿。
  她最爱吃的还是麻辣香锅里的海带结。
  白爹继续说道,“虾皮就是提鲜,熬汤的时候放点。还是那鱼,就鱼咋吃它咋吃呗。”
  白淑华点头,“我明白了。”
  白母嘟囔,“大闺女你明白啥了,我咋糊里糊涂呢。”
  白淑华握拳,“交给我发挥好了。”
  过年当天,上午。
  全家一起行动,包括老大夫。
  老大夫在剥蒜,很多菜都需要蒜,特别是炖鱼要放的蒜更多,更不用说晚上吃饺子的蘸料蒜泥酱油,所以剥一大碗蒜也剩不下。
  白淑华给老大夫找这个活主要是让他有些参与感。
  要不然他们都在干活,老大夫孤单单在屋里待着,也不会好受的。
  白淑华她负责俩菜,凉拌海带丝和鲅鱼炖黄豆。
  她将两条鲅鱼拿进屋化冻,再泡两碗黄豆。
  她没昨晚就泡,其实炖鱼里的黄豆不用泡太长时间,反正炖鱼时间长,不怕黄豆不熟。
  再将海带也泡上。
  “淑华,人多,你多剪点,大过年的别扣扣搜搜的。”白母小声和白淑华交代。
  白淑华看着手里一大片干海带,这还不多啊!
  她都想过了,凉拌海带丝不算多美味,可架不住家里人没吃过啊,新鲜啊,所以她已经刻意加了量,没想到白母还嫌弃少。
  “娘,这是干的,你想想那些干菜,一泡是不是就发胀了,我寻思着这个应该也是那样,就没敢多整。”
  白母愣了下,“哎,你别说,还真有可能。”
  白淑华又道,“今个又是肉又是鸡还有鱼的,就是少点也不碍事,实在爱吃,咱们明个接着弄。”
  白母瞬间被说服了。
  白爹对着白淑华招手,“大闺女,咱们商量俩锅咋分的来的?”
  白淑华记得很牢,“大骨头五花肉炖酸菜冻豆腐用铁锅先做,和蒸大米饭一起。小鸡炖蘑菇先用铁锅炒制一下转砂锅,进屋用炉子,然后这个铁锅就归我用,炖鱼闷黄豆。”
  剩下的都是凉拌菜和快手炒菜,两个铁锅空出来,很快就能做好。
  白爹嘟嘟囔囔,差不多复述了一遍,这下子肯定记住了。
  白淑华负责炖鱼,排不上号呢,她也闲不着,准备配菜。
  剪一些干辣椒碎,炸香喷喷的辣椒油。
  拌凉菜要用的,当然平时也用得着。
  趁着过年奢侈点,平时白母可不能让。
  饭菜一样样做好,被摆放上炕桌,白爹招呼老大夫围桌了。
  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