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学习成为人生赢家-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们热烈地讨论着这位华夏芯片之父的种种轶事、趣事、催人泪下的故事; 但凡有人敢表达对樊继安的质疑或批评,都会遭到各方媒体与无数网友的炮轰与谴责。
在舆论场上,即使是深知樊继安真面目的高霄也不会在这种时机直掠其锋。
但是,樊继安显然深谙借力打力之道。在接受央媒专访时; 恳切地表示如今国际形势胶着; 希望华夏芯片领域的科研单位能搁置争议、携手合作,推动量子芯片的优化升级; 尽快迈入国际先进行列。影影绰绰地暗示某些人因为私利与个人情绪而阻碍了芯片技术的革新发展。
这番话说得含蓄隐晦; 还没等广大网友从他的话头中剥丝抽茧,就有人非常及时地爆料:光子芯片项目组再三地拒绝与樊继安院士团队合作,甚至在燕大量子信息研发中心亟需借调本校的助理教授协助研究时; 季知行还利用私交阻碍其正常履职。
这则爆料很快就成了高赞评论。
接二连三地,又有几个业内人士或直接或委婉地讲述各种内部消息,矛头直指高霄和季知行!
一时之间,光子芯片项目组深陷舆论的漩涡。在有心人的煽动下; 批评之声不绝于耳。
比起高霄; 季知行在网络上知名度更大; 所以; 舆论的中心渐渐聚焦到他身上。
“简直无语,一点大局观都没有; 为什么要拒绝合作呢?”
“要么就是持才傲物,不屑合作;要么就是自恃身份; 不愿合作。”
“哎呀; 毕竟是华夏首位菲尔茨奖得主; 傲慢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啦啦啦——”
“不用说得那么阴阳怪气吧,看以前的采访,季知行不像是傲慢自私的人啊。”
“知人知面不知心,当着媒体的面,谁还不知道装个人样出来啊。”
“不至于,光是当初选择《华夏科学》这件事,我就相信他的人品。”
“屠龙者终究变成了龙,如今功成名就,忘了初心了。”
“听说季知行不肯合作是担心樊院士窃取他的科研成果。”
“啧,樊院士能研发出量子芯片,在这个领域的造诣肯定在季知行之上,季知行未免也太敝帚自珍了!”
“不能这么比,量子芯片和光子芯片的逻辑构架完全不同,就像胡萝卜与白萝卜,虽然看着像,但实际上一个是伞形科的,一个是十字花科的,亲缘关系远着呢。”
“但是合作总是件好事吧,至少可以互通有无。”
“单打独斗,闭门造车,季知行得什么时候才能把所谓的光子芯片研发出来。”
“光子芯片如果研发成功,量子芯片必然要退一射之地,这对樊继安院士是有什么好处吗?樊院士都不计较得失,季知行竟然这么狭隘。”
……
长期以来,国内缺芯少魂的致命危机,国际上饱受封锁的举步维艰,叫所有华夏人都深深地祈盼着能尽早拥有自主研发的高端芯片。而“北辰一号”的问世点燃了所有人的爱国热情,整个舆论环境是终于扬眉吐气的狂欢。
当季知行站到华夏芯片之父的对立面时,很多人不假思索地力挺樊继安。即使有部分清醒的网友理智地表示一个独立的科研单位拥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还有很多受惠于季知行论文解析课的硕博也从行内人的角度解释科研竞争与科研合作,也完全无法阻拦网上抨击季知行及光子芯片项目组的大势。
季知行心态尚可,但邓迫等人就有些心浮气躁。高霄干脆带着整个光子芯片项目组闭关,网线一拉,就几近于与世隔绝了,外面的风风雨雨都吹不进来。
有时候,压力即是最好的动力,所有人都卯足了劲儿,工作效率倍增,光子芯片的研发工作每一天都有可观的进展。
实验室内,邓迫正对着季知行就昨天的实验成果做总结:“我们组已经能将非线性相互作用强度随阶次的衰减速率从10…10提升到10…5,但问题是在集成光子芯片上还是不容易观测到阶次大于三的高效率非线性效应。”
利用集成光子芯片上的微纳光学结构来增强光子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这也是目前国际上集成光学与非线性光学方向的研究热点。所以,这些日子,季知行一直在往这方面学习研究,恰好昨晚有了新的思路。
他一听邓迫说到这个问题就翻开昨晚写下的实验方案。
“你觉得,能否利用硅基材料固有的强二阶、三阶等低阶效应,人工调控多个低阶过程级联形成的非线性光学网络,借此来实现任意形式、任意阶次的光子非线性相互作用?”
虽然嘴上说“能否”,但季知行其实已经在系统实验室试尝试过了,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在原子尺度修饰硅基材料的非线性响应,只要控制微纳器件的几何结构就能实现高效率、可重构的高阶非线性过程,相当完美!
邓迫扒拉着脑袋想了想,也觉得值得一试。
邓迫一离开,俞竹藜就拿着厚厚的草稿本走了过来。
“给,微腔内多种非线性过程的协同效应。”
季知行接过一看,【PRL126,133601; PRA98,013854】……
嗯,跟他之前系统实验室做的实验数据是吻合的。那么,如果进一步提升微腔的品质因子,四阶非线性效应的增强倍数便可高达1000万以上,光子芯片研发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俞竹藜交代完数据就又伏案开始算单光子级的量子器件的新途径。
季知行环视一周,发自内心地喟叹,他真的是太太太幸运了!
其实早在1996年,光子芯片的概念就已经被提出来了。但是受限于结构和材料,一直没有很大的发展。
然而,在这栋试验楼里,结构问题通过前段时间设计的新型光镊技术解决了,而材料则得益于炼丹炉小组炮制的硅基片,两个最大的阻碍都恰到好处地得到了合适的方案。
季知行都忍不住觉得自己简直就是天选之子,运气好到爆棚!欣喜之余,他不由得想到前几天投递出去的那份论文,希望能延续这份好运气吧。
……
大洋彼岸,《Science》编辑室。主编泰罗与外审专家艾瑞克正在交流一份论文的审稿意见。
“说实话,我不能给你确定的判断。”艾瑞克摩挲着下巴,皱着眉说道,“实现量子行走全要素调控,同时两比特门操控精度高达到99。67%,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然而季知行提出借用超导量子比特系统中的传输谐振腔来实现非紧邻量子比特耦合的数据总线,这是一种崭新的物理体系……”
泰罗同样深深皱着眉,因为他对量子芯片领域的了解并不很深入,对于艾瑞克滔滔不绝的分析只听懂了一小部分。但作为主编,其实他只需尊重外审专家给出的Reject或Accept的意见就行。
然而,作为外审专家的艾瑞克这回并不能给出确切的意见。
泰罗心里清楚,艾瑞克这回如此谨慎,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份论文出自季知行之手。
去年,发生在《数学新进展》的乌龙闹剧让所有人都印象深刻。而作为同行,各大学术期刊的编辑们至今对此仍然津津乐道,几乎每一次茶会、聚餐都会拿出来嘲笑一次。
但是,泰罗扪心自问,如果当初季知行第一次投稿选择的是《Science》,也不是没有被拒稿的可能。毕竟,NS方程何其深奥晦涩,而季知行当初的履历在期刊编辑眼里简直如同文盲一般。
但是,在NS方程的破解得到全世界数学家们的认可之后,在季知行荣获菲尔茨奖之后,已经没有人会因为他的年纪、资历或者国籍什么的而小瞧他了。
所以,季知行往《Science》投递的这份论文得到了非同一般的重视。
在厘清这份论文的主要方向后,泰罗特地邀请了威斯康星大学的艾瑞克教授来做外审专家——艾瑞克以及他的团队的研究方向正是单比特量子逻辑门的量子计算。
可没想到,艾瑞克最终会给出模棱两可的判断。
泰罗斟酌着说道:“所以,从你的专业角度来说,这份论文的不合理之处有可能是谬误,也有可能是前所未有的突破性创举?”
艾瑞克点点头:“没错。”
一般来说,投稿论文中有编辑不能确定的地方要么直接Reject,要么要求作者Major revision(大修)。
但是,NS方程的破解给了季知行镶上了厚厚的天才光环。天才这种生物没有道理可讲,谁也不敢否认季知行在量子芯片领域取得突破的可能性。
没有人愿意做第二个有眼无珠贻笑万年的艾德蒙。
所以,泰罗沉吟半晌,最终还是决定Accept。发刊之后,若是这份论文受到广泛的质疑,那么直接撤稿就行了。论文刊发后因为发现错误而撤稿,这在各大期刊都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
新一期的《Science》刊行之后,很快就有人发现了季知行的论文。
去年,季知行一口气在国际顶刊发表七篇论文的壮举又一次被人们想起。对于季知行如今又一次在顶刊发表论文,网络上褒贬不一。
“季知行研究的不是光子芯片吗?怎么写的论文却是关于量子芯片的?”
“薅学术羊毛呗,他自己的光子芯片藏着掖着,引用人家樊院士的研究成果倒是一点都不客气。”
“真是无脑黑,这种公开发表的论文本来就是公认可以引用的,而且都巴不得多多地被引用呢,毕竟引用次数是评判论文价值的重要因素。”
“嘛,不管怎么说,季知行写论文的本事我是佩服的。”
这则消息在热搜上待了不久热度就降下去了,几天后,当网上已经没有什么水花时,一条新消息又将这件事炸回热搜——季知行的这篇论文被撤稿了!
这一回,网上尽是对季知行的嘲讽与批评。
而季知行看着邮箱里的撤稿通知,满意地笑了。
作者有话说:
本章学术观点参考《Titan光子发布新的10Gbps XFP》《硅基光子调制器研究进展》
第79章
一般来说; 已经刊登的论文被撤稿,对于作者来说是一件十分不光彩的事。不仅会影响声誉,甚至还会对学术生涯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季知行如今在华夏乃至全世界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他的论文被撤稿迅速引起了热议。
“果然隔行如隔山,明明搞的是光子芯片,非要在量子芯片领域舞文弄墨,出洋相了吧!”
“季知行最近的事实在是令人无语。拒绝和樊院士合作; 可见其自私;并不专精的量子芯片领域也敢轻率地撰写论文; 可见其自大。唉,我以前对他很有好感的; 为什么他就不能爱惜羽毛呢!”
“学神光环越来越弱了; 本来我都号召我们班学生们向他看齐的,现在都不知道怎么说他。”
“有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会被撤稿啊?”
“无非就是数据造假、抄袭剽窃咯。”
“也未必,SCI论文被撤稿; 主要有“学术造假(fraud)”、“学术过失(error)”和“其他”三种情况。”
“我刚刚去撤稿观察网站搜到了,等我截图贴出来。”
撤稿观察网站(Retraction Watch)是由学者Adam Marcus和Ivan Oransky成立于2010年的国际网站,主要报道各大期刊的撤稿情况,对学术撤稿进行持续报道与分析。
季知行那篇论文被撤稿的情况; 在撤稿观察网站上有较为详细的分析。
那篇论文一发布就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 因为论文所述的关于量子芯片的功能与精度实在是过分地优越; 几乎与世界最顶尖的量子芯片技术不相上下。
所以对于这篇论文; 各大量子芯片研究团队是扎扎实实地研读了的。
在经过充分的实验与论证之后,很快就有人发现了问题。
第一个发声的哈佛的亚伯教授。
他表示季知行论文中的理论很有趣; 但可惜的是,构建这个理论的基础本身就存在问题。地基是歪的; 再怎么搭建都只能是沙上之塔、空中楼阁。最后遗憾地提醒季知行应谨慎选择引用文献。
第二个发表意见的是谷戈的量子计算团队。
这个团队去年就推出了拥有72量子比特的量子芯片Bristlecone; 达到了单量子比特门错误率0。1%; 双量子比特门的错误率0。6%的优秀成绩,可以说在全世界都拥有绝对的量子霸权。
可是季知行论文中表述的量子芯片两比特门操控精度竟然高达到99。67%,0。33%的错误率对这个团队来说是一记惊天暴击!在疯狂地重复论文实验后,才发现只是虚惊一场。
白忙一场的团队负责人毫不客气地指出了季知行论文中引用的量子芯片技术的所有缺陷。
接二连三地有权威的量子芯片科研团队指出了这篇论文的问题,《Science》主编泰罗这才放心地发布了撤稿的通知。
截图自撤稿观察网站报道与分析的图片被吃瓜群众们疯狂地转发,迅速扩散到微博各大社交APP。一开始还有很多人不假思索地冷嘲热讽,骂季知行丢人丢到国际上了。
但是,很快就有人反应过来了。
“所以,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季知行论文最大的问题是因为引用了某篇论文中的错误技术?”
“虽然读不懂专业术语,但是几个量子芯片团队的观点看起来大同小异。那么,某篇论文是真的有问题?”
“如果某篇论文真的有问题,那You Know Who那所谓的量子芯片……”
“楼上的能不能明白点说,遮遮掩掩的有必要吗?不就是樊继安的量子芯片技术受到广泛质疑嘛。”
“实在是前段时间的舆论氛围太疯狂了,叫人有点不敢说话。”
“那“北辰一号”究竟是真是伪?!”
很快,“‘北辰一号’真实性存疑”的词条就窜上了热搜,无数网络游民涌进词条。
过了一会儿,词条热度异常地迅速下降。慢慢地,却又持续上升。几起几落,最终还是高高挂在热搜榜上,后头缀着一个鲜红的“爆”字。
樊继安在办公室里大发雷霆:“怎么会撤不下来!上次刊发论文的热搜不就撤下来了吗!”
季知行甫一在《Science》刊发论文,他就注意到了。本来以为会是光子芯片的最新进展,没想到竟然是量子芯片相关。
他一看到标题就有不妙之感,看完论文更是冷汗连连!季知行这篇论文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实际是剑指他的量子芯片!
“北辰一号”有几分真几分假,樊继安心里再清楚不过了。
事实上,再给他五至十年的时间,真正的“北辰一号”大概率能够问世。但是,光子芯片项目组异军突起,若任由发展,一定会严重挑衅他在华夏芯片领域的权威,蚕食他的利益!
他不能忍受自己掌控了十年的领域有别的杂音!
所以,他通过数据嫁接、技术乔装等方式精心设计了一套逻辑自洽的技术方案,直接将研究进度“拉满”,得到了他理想中的“北辰一号”。
他之所以敢这么冒险,是因为以国内芯片专家们的水准,要看出他技术方案中的缺陷并不容易。而要瞒过那些官僚就更简单了,毕竟行政与技术隔着天然的鸿沟。
再加上他门下毕业了上百个博士,大多在芯片领域占据要职。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决定了他们不会也不敢站到他的对立面,在出现反对意见时还能抱团为他发声。
只是,他万万没想到季知行会以引用文献的方式强行将他的技术方案捅到国际上!
在国内芯片领域,他能一手遮天。但在国际上,他可以说是束手无策,只能寄望于那些知名的量子芯片团队不会注意到这篇论文。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