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学习成为人生赢家-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国内芯片领域,他能一手遮天。但在国际上,他可以说是束手无策,只能寄望于那些知名的量子芯片团队不会注意到这篇论文。
但是,事与愿违,最终还是爆雷了。
唯今之计,只有尽快阻隔这些消息在国内的传播,才能为自己争取更多转圜的空间。
樊继安强硬地说道:“你跟通明传媒公司的人说,不管要多少钱我都能给他们,只要能在网上封锁这些消息!”
有钱能使鬼推磨,上次的热搜能撤下来,这回一定也可以!
“可是通明传媒公司说已经努力过很多次了,但自发的热度一直……”
话还没说完,就被焦躁的樊继安打断了:“不管用什么方法,现在!立刻!必须!封锁消息!”他拍着桌子咆哮着。
“砰!砰!砰”的声音传到办公室外面,量子信息研发中心的人面面相觑。
并不是所有研发中心的人都能接触樊继安瞒天过海的计划,但如今樊继安异乎寻常的表现,让所有人心中都有了与真相相差无几的猜想。
一时间,量子信息研发中心人心惶惶。
当天,各大APP均遭受了黑客攻击,瘫痪了几个小时后又被苦命的技术员们恢复。季知行论文被撤稿的相关信息虽然异常地大面积失踪,但因为自发的讨论热度,又迅速地遍地开花,几乎所有人都在讨论季知行论文被撤稿的最大原因——樊继安的量子芯片技术。
樊继安在国民心中的超然地位是建立在“北辰一号”成功的基础之上的,当这个基础受到动摇,樊继安的科研神座就开始崩裂。
虽然仍有人坚决地维护他,但越来越多的人渐渐从群体性的狂热崇拜中醒悟过来,回归理智。
网络上,调查真相的声音成为主流。
“科学与真理同行,也必与丑闻相伴。”事实上,科研造假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学术与大众存在天然壁垒,在一般情况下,普罗大众并不怎么关注学术界的风起云涌。
有些时候,科研造假被曝光后,主要责任人轻飘飘地自罚三杯后,甚至不会受到什么像样的惩戒——当年以“汉芯”欺世盗名的陈进就始终没有受到任何刑事处罚。
然而这回不同,樊继安高调地官宣了量子芯片的成功,收割了全国性的舆论支持。如今,玩弄舆论的人终于受到了舆论的反噬,要求彻查真相的声音越来越宏大,相关词条连着好几天都牢牢地占据热搜第一位。
舆情汹涌,很快国家层面就派出联合调查组进驻量子信息研究中心,着手调查“北辰一号”的真伪。
调查组抽调了华夏各大量子芯片科研单位的专家,还请来了心理学家和刑侦方面的专业人士。
这样的人员配置与后来的种种举措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国家彻查的决心,舆情渐渐平息,都在等待最终的调查结果。
在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里,谎言与真相较量,权力与公平争锋,最后调查组郑重地官宣了调查结果:“北辰一号”存在致命的技术缺陷。
消息一出,物议沸腾!相关词条下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就多出了上万条的评论。
“卧槽,又一个“汉芯”!当年陈进“也才”烧了11亿,TMD樊继安烧了多少钱?!”
“枉我之前那么支持他,居然是假的!”
“也不全是假的,只是达不到樊继安之前宣称的高端芯片水平罢了。”
“那不还是假的吗!我们缺的、想要的就是高端芯片好不好!”
“早就想说了,樊继安顶着芯片的名头圈地,打压同领域的其他科研单位。如果真能拿出高端芯片技术也就罢了,结果是弄虚作假。”
“想一想就后怕,当年“汉芯”遗患至今,“北辰一号”如果不是那么早就被揭穿,那我国的芯片研发会走向什么样的绝境?”
“只能说多亏了季知行那篇论文,误打误撞揭开了端倪。”
“我怎么觉得季知行是故意的,要不然他一个搞光子芯片的为什么写的论文却是量子芯片相关,还偏偏引用了樊继安的文献。”
“肯定是故意的,当初他那个论文解析论坛第一时间就把反驳他论文的所有专家观点都放在首页了,巴不得所有人都看到。”
“说实话,家丑不可外扬,闹到外面让国际友人看笑话多影响国家形象啊,季知行实在是太不懂规矩了。”
“等国家层面真的带着樊继安的量子芯片技术坐到谈判桌前,却被人家专家当场揭穿,那才真的是面子和里子都丢光了!”
这个调查结果还刺激得恨国党们上蹿下跳。
“呵呵!华夏要做出自己的高端芯片还早着800年呢!”
“首屈一指的专家都公开造假,这个国家还能不能好啦?”
一时间,恨国党们空前得意,到处都是他们唱衰的声音。
不过,他们的狂欢还没有持续多久,就被一条消息炸得一时失声。
“国产光子芯片研发成功,不日即将投产!”
作者有话说:
第80章
首都人民大会堂正在举行一场新闻发布会。
出席发布会的新闻媒体们纷纷以“即将改变华夏技术命运”“华夏科技发展的里程碑”等耸动的噱头来吸引流量。当然; 如果发布会的内容为真,那么这个噱头可以说是名副其实。
会场的正前方,是一块巨型显示屏; 上面展示着这场发布会的主题:“‘华芯一号’光子芯片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还未正式开始,已提前入座的记者们压着声音窃窃私语,交流着从各个渠道得到的新消息。
计哲一边检查手里的相机、录音笔等设备,一边在心里感叹。
这是他第三次拍季知行了; 第一次是在CUPT竞赛颁奖仪式上; 第二次是在广陵大学因NS方程而举办的记者会上,第三次就是今天这场以“光子芯片”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
主题越来越有分量; 场合规格越来越高。
可以说; 他从季知行初出茅庐就一路见证了他的发展。
计哲抬头看向显示屏上“光子芯片”四个大字,今天,会是季知行人生中又一个传奇的起点?还是身败名裂的开始?
“汉芯”也只是20年前的事; “北辰一号”才刚闹得沸沸扬扬,“华芯一号”在这样的时机横空出世,包括计哲在内,所有人都担心这是一个“狼来了”的故事。
或许正是为了打消众人的疑虑; 这次的新闻发布会前所未有地允许媒体直播。这是将“华芯一号”放在所有人的眼皮子底下; 不怕监督的态度表现得十分鲜明。
多方直播渠道一开; 每一秒都有数以万计的观众点进来; 在线人数很快破亿。
“百感交集啊,又期待又怕受伤害。”
“我相信季知行; 他有破解NS方程的成绩在手,没必要用虚假的科研成果给自己的人生留下污点。”
“应该不会有假; 不看看发布会开在哪; 人民大会堂啊!”
“切!长安欧尚X7和一汽红旗H9都在这里开过发布会好不好; 在这里开发布会也只能说明他们财大气粗罢了,没有别的意义。”
“是,地点不能说明什么,可是发布会由首都新闻办公室亲自主持哦。”
“出席发布会的人更不简单,科技部部长、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司长、首都市长、首都科委教委负责人,还有好多两院院士,全国数得上的芯片科研团队也都来了。”
“就冲着这场发布会敢直播,我就愿意相信“华芯一号”的真实性。”
“看,季知行入场了!”
季知行一步一步走入会场,身边是高霄教授,身后是俞竹藜、邓迫等光子芯片项目组的所有成员。
早先,他们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提交结题报告后,当天就收到了回函,希望“华芯一号”能配合联合专家团队的验证。
季知行欣然接受。
他能理解,国家层面这是一朝被蛇咬,还被咬了两回,这第三回 实在再怎么谨慎小心都不为过。
前来验证“华芯一号”的专家团队几乎就是调查“北辰一号”真伪的原班人马,专业,公正,效率高,很快就得出了综合验证报告,报告全面认可他们的光子芯片技术。
为了一扫“北辰一号”带来的负面影响,提振国民士气与市场信心,科技部主动邀请他们举办一个公开的新闻发布会。
季知行当然不会拒绝,不过这次新闻发布会的规格之高还是超乎他的想象。
在主持人的例行开场白后,季知行上台了。
在光子芯片结题后,高霄就将季知行的名字写入项目负责人一栏。不过,他负责发言,是因为在确定召开新闻发布会后,首都新闻办公室负责与他们联系的辛主任特地来确认过,会议主要发言人的人选,所有人都公推由季知行来担任。
辛主任一开始还有点忐忑,上级对这次的新闻发布会寄予厚望,认为这是华夏科技又一次腾飞的起点,几乎整个首都都动起来了。这样重量级的新闻发布会让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来发言会不会看起来太儿戏了?虽然季知行有菲尔茨奖在手,但NS方程和光子芯片可是完全不相干的两个领域啊。
不过,光子芯片项目组的所有人还是坚持季知行是最合适的发言人选。
俞竹藜说:“他是整个项目的技术主力。”
邓迫说:“他参加过国际数学家大会,最有发言经验。”
高霄教授说:“他帅。”
辛主任接受了这些意见,但此刻看着头发乌黑茂密的季知行走上台,还是忍不住揪着一颗心,生怕他年轻怯场临阵掉链子。
季知行握住话筒,镇定自若地开口了。
““华芯一号”采用飞秒激光直写技术,具备高达99。96%的单量子逻辑门保真度……”
季知行侃侃而谈,言简意赅地介绍了“华芯一号”从构想到完成的技术过程,之后详述了其性能与精度,还解析了光子芯片沉积、光刻、刻蚀、离子注入、封装等一连串生产工艺,可以说从专业角度将光子芯片的重点要点都说清楚说明白了。
辛主任揪着的一颗心渐渐放回肚子里。他是政治学与行政学出身,纯纯的文科生,季知行所讲述的芯片技术他自然是听不懂的,但他会看啊。
前排的院士与芯片专家们有的频频颔首,有的奋笔疾书,有的喜上眉梢,有的热泪盈眶。季知行讲得怎么样,那还用问吗?
之后是记者提问环节,第一个提问的记者问出了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季先生,据您刚才所说,“华芯一号”在制备上不像传统芯片那样依靠光刻机,请问在技术上是如何实现的呢?”
在技术问题上,季知行是完全不怕人追根究底的。
“简单来说,在技术上是通过我们实验室研发的新型光镊技术实现多种光学微操控,以能够捕获、传输、控制纳米颗粒支路选择的导向系统和光学分选器,为硅基片上的高度集成化提供了支持……”
话音刚落,就有懂技术的记者紧接着提问:
“据我所知,光镊技术会对微粒造成光损伤与热损伤,请问如何避免这个问题呢?”
这个问题正中季知行下怀。
当初,他们小组研发出新型低温光镊技术,写成论文后顺利刊发在《华夏科学》上,但一直没有引起什么水花,如今正是个亮相的好机会。
“我们实验室研发的新型光镊技术有别于传统光镊,并不靠激光束汇聚形成的强聚焦光斑捕获颗粒,而是控制涡旋光束的量子涡流来实现对微粒群的操控……”
比起“光子芯片”,“光镊”对于观看直播的人们来说就陌生多了,但仍有人意识到了这项新技术的重要性。
“哇嘈!光损伤与热损伤解决了?!”(你还有多少惊喜是朕不知道的.jpg)
“啥啥啥呀?这个技术有什么用能不能具体说说?”
“解决了光、热损伤问题,那么纳米光镊在生命科学方面能做的事就太多了。比如可以无创对细胞和生物大分子注入微量物质,从微观尺度上实现药物传递。”
“再通俗点说,比如可以移走毛细血管中的红细胞清理血栓,比如可以从RNA层面清扫病毒细菌或癌细胞,甚至可以捕获DNA对需要的部分进行基因修饰!”
“哇喔,听起来好像很牛B的样子。”
“不过光子芯片技术还是绝对的C位!”
“那光子芯片和量子芯片相比,到底哪个更优越啊?”
“以目前来看,如果物理领域没有爆炸性的进步,那量子芯片的天花板是显而易见的,而光子芯片暂时看不到上限。“华芯一号”的性能已经可以进入世界最尖端芯片的行列了,后续的升级进化我更看好光子芯片。”
“当年沃尔夫法案一出,很多人就说中国航天药丸,可如今我们有天宫空间站、有北斗系统。当初芯片法案一出,多少人唱衰啊,可如今我们有光子芯片了。华夏万岁!”
网上观看直播的很多观众心潮澎湃,会场的领导、专家、记者们更是热泪盈眶。
发布会到了尾声,台下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起立,掌声久久不息。
这些年来,华夏在许多领域打破了西方国家的高科技光环,比如航空航天航海领域就有五代机、空间站、载人航天、探月探火、055大驱、航空母舰、电磁弹射等等,然而尖端芯片技术始终是一块短板。
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在这样的时代,所谓的制裁,不需要长枪大炮,不需要血流成河,只需要一枚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就足够了。
一枚小小的芯片就承载了新世纪两大强国之间的角力!
所有人都深深地凝望着季知行身后大屏幕上转动着的“华芯一号”,这枚小小的芯片凝聚了太多太漫长的期待。
邓迫的目光由屏幕上的“华芯一号”移到季知行身上,突然想到,如果那天他把那块废弃的硅基材料扔进废料箱的时候,季知行刚好不在场,那么他是不是就这么和华夏芯片发展的转折点擦身而过了?
一想到自己有这么一瞬间差点成为民族的罪人,邓迫就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寒噤。
作者有话说:
第81章
邓迫最近的日子不太好过。
光子芯片项目成功结题; 项目组的所有人也结束了在实验室闭关研究的生活,但紧接着就是没完没了地写论文。
如果让其他硕博知道邓迫腹诽的“没完没了”四个字,怕不是要气得一人踹他一脚。
别的硕博头秃于没有项目可写论文; 可邓迫是头秃于能写的论文实在是太多了,千头万绪几乎无从入手。
一项新技术简直就是一台论文制造机,更何况是光子芯片这样极具突破性、创新性、超越性的新技术。
一般来说,高校常规的项目组是实验与论文并行的; 每完成一个阶段性的实验都能写一篇论文。或者现实一点说; 做实验就是为了有论文可写。当然,能不能刊发就看有没有价值了。而光子芯片项目组的所有实验几乎都不存在没有价值这个问题。
但是; 当时在研发光子芯片时; 大家都卯着劲儿往前冲,根本没人愿意浪费时间为了学分去撰写论文。所以,写论文的任务就堆到了现在。
对于邓迫来说; 写论文是一件无比痛苦的事。明明实验的每项细节都清清楚楚地刻在脑子里,可坐在电脑前龇牙咧嘴地敲了半天键盘也才挤出来两三百字。
高霄教授说,这回的成果可以作为他们的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3万字起,博士学位论文5万字起。
3万字对邓迫来说简直就是噩梦!几乎是每写500个字就要倒在地上扭曲、嘶吼、阴暗地爬行好一会儿……
项目组的所有人都在忙着写论文;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