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学习成为人生赢家-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花那么多钱搞这种没有出路的项目跟扔水里有什么区别,不如捐给贫困山区建学校呢!”
自从面试被刷后,罗棓就恨上了季知行。他本来以为百万年薪舍我其谁,没想到最后竟然失之交臂,甚至还被易言比了下去,季知行真是有眼无珠!
他自觉在亲朋旧友间跌了面子,越发地千方百计想挽尊,多次在朋友圈抨击季知行。
网络的另一端,潘途也敲着键盘极尽挖苦之词。当初若不是季知行当众揭破他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情况,他也不至于沦落到在三流大专混日子!
还有简西、薛桦等因人生失意而嫉恨季知行的人,他们沆瀣一气,在提到季知行的每一则新闻下面孜孜不倦地诋毁中伤。
因为被举报过好几回了,所以他们如今不怎么敢明目张胆地骂,只敢含沙射影、阴阳怪气,甚至将触手伸到季知行迄今为止最大的成就上。
“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研发出光子芯片季知行能算首功。明明实验室、经费、人手全都是燕大那个教授的。”
“就是!若有真材实料,为什么不留在光子芯片研究中心呢!”
“其实季知行在项目中就是打打下手罢了,但因为长着一张小白脸嘴巴能说会道,所以才叫他做发言人。”
罗棓等人一唱一和得不亦乐乎,一刷新评论却发现有人在评论里发了个新闻链接。
“快去看!美国计算机协会(ACM)决定将今年的图灵奖授予季知行!!”三个感叹号充分表达了评论者的激动之情。
图灵奖创立于1966年,旨在奖励对计算机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是计算机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被誉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每年仅授予一名科学家。
“哇艹!我的偶像又获奖了!实至名归!”
“肤浅如我只想知道奖金有多少。”
“好像一开始也就20万美元,后来由Google公司赞助,有100万美元了。”
“靠!又一个一百万!季知行这一路都挣了多少了!”
“我算算啊,因为地震预测软件得到恒泰科技奖励的100万元、各级政府奖励的110万元,因为防护凝胶得到导师分润的2500万元,因为破解NS方程得到克雷数学研究所奖励的100万美元、广陵大学800万元、市政府100万元的青年人才奖金,再加上今天图灵奖的100万美元——这就半个亿了!菲尔茨奖那几万块我都不稀得算进去……”
“还有光子芯片专利转让费保守估计100亿!还有印钞机一样的零重力座椅公司!”
“吐血扶墙……我当初为什么不去搞科研呢?搞科研才是最挣钱的啊!!”
“季知行真是我辈科研狗的楷模!!”
“切!国内2000年就拿过一次图灵奖了,至于这么夸张吗?”
“但这回季知行可是全票当选啊!”
图灵奖候选人是由美国计算机协会组织领域内专家提名的,提名时要求说明推荐理由。今年,无一例外,所有专家提名的唯一候选人就是季知行——以“光子芯片”的成就。
“诺贝尔没有数学奖,他拿到了“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茨奖;诺贝尔没有计算机奖,他拿到了“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图灵奖。怎么说呢,季知行跟诺贝尔奖总是处于有缘和无缘的叠加态啊。”
““光子芯片”技术原理其实也归属于物理领域呢,是不是可以展望一下诺贝尔物理学奖?”
“诺贝尔奖一般在每年10月公布得主,有得等了。”
“好搞笑哦,季知行一个物理专业出身的,手握数学奖、计算机奖,就是没有物理奖。”
“马上就有了。”
“呵呵,好大的口气,诺贝尔奖你家开的啊,说得那么笃定。”
“不,就刚才的消息,今年的沃尔夫物理学奖已经决定授予季知行了,因他在“光子理论”的贡献。”
“卧槽!”
“目瞪口呆!”
“这是个什么奖?有没有人说说?能算“物理界的诺贝尔奖”吗?”
“不能算,因为物理界确实有诺贝尔奖,不过沃尔夫物理学奖是物理学领域仅次于诺贝尔奖的第二大奖项。”
“告诉我,奖金多少……”
“10万美元。”
“啊……之前左一个100万右一个100万,我竟然觉得“区区”10万美元都不入眼了。”
“哈哈哈!荣誉和象征意义更重要嘛。”
“之前那些黑子呢?怎么不见啦,是被气死了吧。”
“一天收获计算机、物理两个领域的顶级奖项,再有人质疑季知行那真是既蠢又坏。”
罗棓已经看不到这些评论了,因为手机已经被他狠狠地摔碎了。
作者有话说:
①奖项描述参考百科词条。
②罗棓等黑子后面偶尔在评论区出没一下,以他们的能力也掀不起什么浪,所以没啥戏份,不用担心哈——
第88章
《一天斩获两个世界级大奖; 季知行再攀学术新高峰!》
《惊!今年的图灵奖与沃尔夫奖得主竟然是同一人!》
《横跨三大领域,盘点季知行的三座丰碑》
媒体是敏锐的,图灵奖和沃尔夫物理奖宣布年度获奖人物的当天; 就有无数的新闻稿喷涌而出。菲尔茨奖、图灵奖、沃尔夫奖——这三座数学界、计算机界、物理界的顶级大奖共同将季知行的声望推向新的高峰。
季知行这个名字以及他求学、科研的种种事迹成为网上线下热议的话题,许多中小学更是整理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作为作文素材。
季知行的奋斗经历、学术荣耀——当然,还有巨额的科研收入和俊逸的外表——使他成为一代年轻人的偶像。
此前,很多小学生被问到“长大以后想做什么”时; 出现频率最高的答案是“网红”。现在; 越来越多的孩子表示长大以后想当科学家!
不谙世事的孩子们还不知道科研之苦,但季知行的事迹扎扎实实地在他们心中埋下了一颗科研的种子; 随时都有可能破土发芽; 长成参天大树。
对于季知行来说,能多引导几个孩子走上科研之路比获奖更让他高兴,因为一个总结了过去; 一个预示着未来。
当然,奖金也挺让他高兴的。他的第二个实验室——地下100深的外部有聚乙烯、铅、铜等六重“盔甲”的高纯锗探测器已经动工了,工程造价预计约12。9亿,设备投资约4。6亿。所以; 能多一点科研经费也是好的。
收之东隅; 失之桑榆。季知行收获了荣誉与金钱; 可实验却陷入了瓶颈。
在早晨的集体研讨会上; 季知行皱着眉总结了当前的最大问题:
“无法解释原子低能核反应中的核嬗变和滞后效应,其反应径迹与物理规律与之前所做的实验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引入挠场理论加以解释; 那么异常放能与核反应就是矛盾的……”
易言和林逾静面面相觑,他们两组输出的成果是用来辅助季知行实验的; “低能核反应”与“挠场的存在”正是他们这一阶段的成果。
如今出现了实验与理论的矛盾; 要么就是实验有误; 要么就是理论有误,哪个都不是好事,后者更严重一些。实验有误还可以重来,经典理论有误将直接导致逻辑链后发生更大的错误。地基一旦歪了,上面的建筑就摇摇欲坠了。
“要不……”易言犹豫着开口,“我们组将第一阶段的实验再重复一遍?”
林逾静沉思片刻,说道:“我们组可以再研究一下粒子自旋和宏观物体的旋转角动量,看能不能观测到新的挠场特性。”
季知行抬眼一扫,所有人都有些消沉。实验有误是正常的,可怕的是实验的依据、作为根本的原理出现了未知的错误,那意味着他们的实验从一开始就没有任何意义。
“这样吧,今天剩余的时间就放假,大家先放空脑子休息休息,明天就是周末了,下周再继续也不迟。”季知行说道。
带着对理论的怀疑重新开展实验,容易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不如放个假舒缓一下疲惫的精神。
季知行无疑是个好老板,这点体现在能力、物质与对下属的体恤等方方面面。所以,虽然放假,但大家并没有迫不及待地拎包走人,而是先回到实验室,把数据整理清楚,把材料归置好。
易言翻了翻上午刚刚出炉的数据,这些低能核反应的激发函数、角分布和出射粒子的能谱也不知道还有没有用。想了想,还是决定先拿去交给季知行。
敲开所长办公室的门,易言就看到季知行正噼里啪啦地敲键盘,速度之快显然跟他们受阻的实验无关。
“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吗?”易言问道。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季知行体恤他们这些研究员,他自然也想为季知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哦,不用,谢谢你。”季知行抬头笑了一下,“只是写一份论文。”
易言忍不住劝道:“这样会不会太累了?”不是要休息吗?写论文多费脑子啊。
“不会,写论文有助于整理脑中零散的思维碎片,使之形成更有效更简洁的知识体系与逻辑结构,对我来说就是休息。”季知行见易言一脸的难以苟同,便举了个例子,“就像电脑整理磁盘碎片一样。”
坐在一旁的邓迫哀怨地看了季知行一眼,对他来说,写论文只会将他的脑浆搅得七零八落,使之形成更混乱的表达逻辑直接死机。
易言不像邓迫那么害怕写论文,但也绝对无法认同写论文是一件能划到“休息”范畴的事——这样的人搞学术,绝对是真爱……
“是哪个领域的?需要我帮忙整理参考文献吗?”易言往季知行桌上一扫,怎么连一份参考资料都没有。
“用不上参考文献。”季知行回答得理所当然。
“啊?”易言不解,谁写论文还能不要参考文献啊,除非是自己开创的领域。
“是关于光子芯片的。”
“哦。”还真是自己开创的领域。
“那我不打扰了。”易言说着就离开了,在带上门前又问了一句,“打算发哪个刊物呢?”他得买回来拜读一下。
“《Annual Reviews》。”
“好的。”易言带上门后才反应过来,《Annual Reviews》?!
《Annual Reviews》建刊于1932年,主打综述型论文,专注于系统化地考察某一学科的学术进展,向全球科学家的研究提供方向性指导,是全球最权威的多学科领域综述期刊。
《Annual Reviews》始终坚持严格的编撰标准,不接受普通投稿,而是采取邀请制,邀请的都是各个领域兼具前沿性与权威性的顶级学者。
反过来说,《Annual Reviews》的邀请就象征着国际学术界对学者的高度评价与集体认可。
易言想起自己读博时的导师,当初接到《Annual Reviews》邀请时,特地闭关一个月来撰写综述。发表后,学校还特地发了一条喜报。
可季知行多随意啊,抽个空就这么开始写了……
易言一路叹息着回到实验室。
他的组员已经收拾得差不多了,见易言一脸感慨,不禁问道:“怎么啦?”
易言一说,也是个个摇头叹息。他们还在以《Nature》等SCI期刊为奋斗目标,季知行已经接到《Annual Reviews》的撰写邀请了。
“我敢说这80多年来,在《Annual Reviews》发表文章的作者,咱们老板绝对是最年轻的一个!”单岩与有荣焉地说道。
林逾静一笑:“以后肯定能接到第二次撰稿邀请。”
此话一出,大家会心一笑,都明白林逾静的意思——他们老板以后肯定能因为开创真空能领域的新航道而再一次为《Annual Reviews》撰写综述!
虽然如今实验受阻,但想到有季知行这样的老板,实验室原本有些低迷的氛围陡然一振,大家心态都放松了不少。
季知行也没想到自己为《Annual Reviews》撰写综述论文还能有这样的效果,仍在电脑前噼里啪啦地输出。
其实自NS方程后,他就不再往国外期刊投稿了,一心与国内学者们共同建设华夏本土的期刊体系。如今《华夏科学》的影响因子已持续增长至21。637,这就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引用这份期刊的文章,这份期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因为影响因子增高,越来越多的华夏学者也愿意将他们的心血投稿到《华夏科学》,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本来,季知行没打算再往外投稿的,但这回不同。《Annual Reviews》太特殊了,这种提纲挈领式的最高学术话语权不能拱手让人,所以他才答应撰稿。
幸而所有数据、所有理论都在他脑子里,不至于占用他太多时间。
花了两三个小时写完,季知行抻抻腰,打算出去活动活动筋骨,但是一下楼就看见所有人都还在。
“咦,你们还没回家啊?”季知行问道。
易言回道:“我们要走的时候收到天气预报,说临时有台风过境,路上交通管制,下午才能恢复通行。”
“这样啊。”季知行点点头。
单岩补充:“我们刚还在说呢,这回天气预报怎么那么不准。”
自从NS方程破解后,华夏的天气预报就越来越准了,像台风这样早早就在海上形成的气象,一般提前三天就会发布准确的预测轨迹。这回倒是也提前发布了,前两天还是挺准的,但今天的路径发展与最初的预测结果简直是南辕北辙。
季知行也觉得有点奇怪,如气象局这样的国家单位,其计算系统已经全面换上“华芯一号”了,按理说计算台风轨迹应该比以前更快更精准才对啊。
“最诡异的是,全世界所有的预报机构都没有预测准。”邓迫说着就打开手机,“看!本年度最具个性的台风——白帝!”
季知行就着邓迫的手机一看,白帝的路径果然飘忽不定。本来预测轨迹是沿着海岸线一路往东北方向走,那就不怎么影响陆地的生活。但昨天非常突兀地往西转了个弯,直接登陆了,而且一直往内陆方向走。
林逾静看了片刻:“其实白帝还是挺懂事的,一路挑郊区、山麓走,都不怎么穿越市中心。”
易言附和道:“对啊,要是能更懂事一点直奔郢城把那边的山火灭了就好了。”
季知行心中一动。
作者有话说:
第89章
郢城的山火已经烧了五天了; 火势越来越大,蔓延了好几个山头。无数人关注着这场惨烈的火情,都在祈盼山火早日扑灭。
“再烧下去就要蔓延到城区了……”
“我在城中心都能看到火光冲天; 真的怕啊。”
“各地抽调了好多消防力量增援,一定能够扑灭的。”
“希望消防员们都平安!”
“呵呵,平安着呢,都撤了。(视频)看这一辆接一辆的消防车; 都是从郢山那边撤下来的。”
“这……好像山火还没灭吧?”
“还不懂吗?你国已经放弃了; 没救了。”
“不可能!三千多万人口在这里,怎么可能放弃!”
“应该是轮换休整; 消防员也是人啊也得休息!”
“(视频)看看; 这都过去多少辆消防车了,全都换休啊?能跑的趁早跑吧。”
“可能是因为台风白帝要过境吧?看路径是往郢山去的,消防员们如果不撤离; 那就直接被卷入台风了。”
“台风?!难怪我觉得怎么风那么大,这几天光是关注山火了,别的什么也顾不上,要是台风刚好从火场过境就好了; 火肯定一下子就灭了。”
“看路径方向; 确实是往郢山去的; 但也不好说。这次这个台风白帝打脸全球所有预报机构; 走势特别诡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