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日常-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退一万步说,即便你只拿个举人功名,在司农方面有功劳,做官也不成问题。”
听完齐伯昆这番话,杜锦宁不由瞪大了眼睛,思绪一下子飘忽起来。
自打穿越到古代,知道古代对女子有诸多束缚,杜锦宁又不是心怀大志的人,就从来没想过要做出一番大事业。即便后来她生出了参加科举的念头,也不过是为了让母亲、姐姐有个倚仗,同时也满足读者们想看女附马是怎样炼成的愿望罢了。
她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去做官。
在她的计划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先考个秀才;如果条件再允许,接着考个举人。考完举人后再看看情况,如果有必要且这时空的搜查真没那么严格,她去尝试考个进士也未尝不可。毕竟她这种过目不忘、又有着前世二三十年知识积累的学霸,来到古代不考个进士实在对不住上天给她的重生机会和难得的资质。
但这仅仅是一份破绽百出的美好计划而已。等到她十四五岁,嗓音没有跟其他男孩子一样变得雄浑,胡子没有长出,喉结没有冒出,飞机场也开始发育成越来越大的馒头,她这女扮男装的把戏就耍不下去了。
古人可不都是瞎子加弱智,花木兰和女附马能女扮男装成功,多半是自己的雄性激素很重,长得本来就跟个男人似的,粗嗓门、大块头外加飞机场。像她这样貌美如花、身姿窈窕的萌萌哒美少女羞涩脸,怎么可能骗得了别人
女扮男装真不是穿个男装、再把胸用布条束一束就能行的,这是一项很高端的技术活,就算她自诩为奥斯卡影帝,也没有信心胜任这份活计。
但齐伯昆给她构图的这幅美好蓝图,却让她怦然心动了。
学农的,谁能没个梦想,希望自己能成为袁隆平,把世界的农业产量提高一大截呢虽说穿越管理局的漏洞跟筛子似的,什么人都能穿越一把,但像她这样的农学硕士,像她这样有着过目不忘资质、有机会参加科举考试的女农学硕士,又有几个
她要是不做出一番事业,为人类做出莫大的贡献,岂不辜负了老天的安排吗老天安排她学了农学,正学有所成、大展鸿图之时,“咻”地一声穿越到这架空世界里,意义就在于此吧
所以说,她穿越到这世界来,是来拯救饿肚子的民众于水火的吧是吧是吧
想到这里,杜锦宁只觉得满腔的热血沸腾,心中有豪情万丈,自身形象如高山一般高大伟岸起来。
她终于找到了活着的意义
她站了起来,整了整衣衫,郑重地对着齐伯昆行了一礼:“多谢齐爷爷提点。如果锦宁真有那本事,考上进士,并且在农学上有一定想法,锦宁定当全力以赴,在增产增收上做出一番建树。”
“好”袁修竹用力拍了一下桌子,大声叫起好来。
“有志气。”齐伯昆也十分欣慰,起身亲自扶起杜锦宁,鼓励地拍了拍她的肩膀,“好孩子,你一定行的。”
关嘉泽在一旁见了,十分羡慕,又有几分迷茫。叔叔和母亲只叫他好好念书,将来考上进士。至于以后中了进士后做什么,他们从来没有提及,他自己也从来没有想过。
他用胳膊肘拐了拐齐慕远,轻声问他道:“喂,你以后打算做什么”
齐慕远瞥他一眼,淡淡道:“大理寺。”
“什么”关嘉泽也不知是没听清,还是被齐慕远这回答惊住了,嗓门一下子提高了不少。
齐慕远没好气地又重复了一遍:“大理寺。”
这一下,袁修竹也听到了。
他回头看了齐慕远一眼,诧异地看向齐伯昆:“小远这孩子以后想去大理寺啊”
第283章 易容术有没有
齐伯昆苦笑了一下:“他小时候不是被人抓了去吗不知怎么的就对判案审案特别感兴趣,立志长大要去大理寺。”
“不错,是个有主见的。”袁修竹赞许地点了点头,“以后就做个大理寺卿,小宁儿则做大司农。”
杜锦宁挑着眉,跟齐慕远对视一眼,两人都抿嘴一笑。
大理寺卿,正三品官,相当于现代的司法部长呢;大司农则相当于农业部长。两个位置都属于三公九卿之列。袁修竹对他们的期望还真够高的。
袁修竹说完,但看向关嘉泽:“小泽啊,现在还不知道以后做什么没关系,等你考上了进士,有的是时间慢慢想。我希望你们中了进士后能去翰林院呆上三年,再去各部门做官。你们还年轻,一辈子还这么长,磨刀不误砍柴功的道理想来你们都是明白的。”
非翰林不能入阁,这是朝庭的一项不成文的规定,几百年来这规矩都没有打破过。袁修竹希望他们站得更高,官做得更大,如此才更有话语权。他这番话,不光官宦之家出身的关嘉泽和齐慕远懂,杜锦宁也明白。
关嘉泽恭声应了一声:“是。”
“行了,这茶也喝了,我们再去看看。要是没什么事就回去了。”齐伯昆站了起来。
一行人出了门,又去了灶间。
梁先宽和史管事带来的制茶师傅,都是有着多年制茶经验的老师傅,只不过以前做的是蒸青绿茶,现在改用炒青而已。但对于茶叶的了解,新手跟他们自然是没法比的。在关、齐、袁三家炒制师傅的指导下,现在六人已炒得有模有样了。只需多练几回就可以了。
齐伯昆等人看看没什么事,便领着自家的制茶师傅告辞了。
送走了他们一行人,杜锦宁又在灶间指导了半日,等把上午采的茶青都炒完,梁、严两家的炒茶师傅已可以出师了。至于熟练度,则不是一日两日就能练成的,还得回去多炒上几天才能彻底掌握。
梁先宽当着史管事的面,对杜锦宁道:“明日我先让他们在我们家的茶园里制茶,让他们多练练,等后日再过来让你看看还有哪些做得不当的。想来有这两日功夫,他们就能彻底掌握了。”
今天见识到齐伯昆、袁修竹对杜锦宁的看重,史管事对于杜锦宁的那一点点不以为意早已抛之脑后了。此时见梁先宽都如此行事,他哪里还敢有什么异议赶紧也表态道:“我们也如此,后日再过来请杜少爷指点一两回。”
“行,有什么问题尽管来找我。”为了七百两银子,杜锦宁的服务态度是极好的。
见梁、严两家的制茶师傅走了,杜方苓和杜方蕙都跃跃欲试。
刚才有客人在,她们自然是尽着梁、严两家的制茶师傅先学,她们在一旁打下手的同时,也在仔细观看。这会子便想自己试着上上手。
杜锦宁见状,笑道:“行吧,你们先弄饭吃,我去叫秦老六让人采点茶回来,你们也试试手。”
虽说茶叶是上午采的好,但像杜方苓她们这些新手,采再好的鲜叶,制出来的茶也是不能喝的,所以也就无所谓了。
知道今天会很繁忙,陈氏早在杜锦宁的吩咐下烙了好些葱油饼,又用小陶罐装了点自家腌的萝卜干。此时把饼拿出来在火上烤一烤,她们一家并鲁小北、秦老六,就着萝卜干吃起午饭来。
等午饭吃完,被秦老六派到山上采茶的妇人都回来了,此时的茶叶早已没有了上午的露水,摊晾的时间缩短了不少,陈氏、杜方菲三姐妹一人占着一个锅,秦老六也一起上阵,五人一起学着炒起了茶来。
依然是鲁小北烧火,杜锦宁指导。
等大家把那批茶叶制完,已是傍晚时分了。
秦老六要在这里守着这些家什,明早还要张罗人上山采茶,他是不回去的,这段时间都得在茶园里住着。
鲁小北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犹豫着原也打算跟秦老六在这里凑和得了,免得来回跑。杜锦宁却唤他道:“小北你上车,我有话要跟你说。”
鲁小北只得也跟着一起上了车。
陈氏带着杜家三姐妹坐在车厢里,杜锦宁和鲁小北坐在车辕上。车夫在前面赶车,有骡子踢踏的脚步声和车轮辘辘声,杜锦宁说话也不怕他听到。
这会子她压低声音对鲁小北道:“你们戏班子有没有会口技的人化妆特别厉害的有没有或者你认不认识这样的人”
上午齐伯昆挑起她的斗志时,她就想到了这一点。既然女扮男装是个技术活,她把这份技术活学会就不完了吗咱们亚洲可是有四大邪术的,但这四大邪术的祖宗难道不是中国古代的易容术么都说高手在民间,没准鲁小北原先所在的戏班子就有这样的能人异士呢。
分节阅读 132
鲁小北瞪大了眼睛:“就像阿朱会的那种”
“对对对。”杜锦宁连忙点头。
她都忘了鲁小北也是个话本迷。原先在茶馆里演杂耍,钱东宝拿到话本子时,鲁小北和钱有财每每都是要先睹为快的。后来鲁小北跟在杜锦宁身边跑腿了,一旦杜锦宁写好话本子要送去茶馆时,他就抢着干这份活儿,趁机先把话本子看过后再送给庄越。所以对于和,鲁小北是十分熟悉的。她刚才这么一说,鲁小北联想到阿朱的易容术,也就不奇怪了。
也好,免得她还得多费口舌。
鲁小北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少爷你不知道,当初看到阿朱假扮成段正淳,被萧峰误杀于小镜湖青石桥时,我还特意回到戏班子找了冯师傅,叫他跟另一个师傅隔着屏风念阿朱跟萧峰的那段对白。他扮女子扮得还真好,要是不知道的,还以为屏风那头是个二八少女呢。至于像阿朱那样神奇地易容术”他摇了摇头,“我们戏班的师傅们就只会在脸上抹些油彩,虽说他们也唱旦角,扮成女的,但那妆也就在戏台上能看,走出来不得吓死个人呢。想像阿朱那样扮成其他人,还能不被人发现,完全不可能,也做不到。”
第284章 点拔
听得这话,杜锦宁有些失望,问鲁小北道:“那个冯师傅,他是演旦角的只会男声变女声”
鲁小北摇摇头:“那倒不是。他会你刚才说的那什么口技,各种动物叫声他都会,男女各个年龄的声音也学得惟妙惟肖。”
杜锦宁眼睛一亮:“过两天有空了,你带我去找他吧。”
“行啊。”鲁小北倒是无所谓,只是对杜锦宁学这个很好奇,“你要学这些个做什么”
“体验生活啊。”杜锦宁现在扯起瞎话来脸不红心不跳的,“我是写话本的,要想写好话本,便得什么都知道一点。否则,我笔下的阿朱是怎么塑造出来的”
鲁小北被她说糊涂了,挠挠头道:“那你不是应该先学会这什么口技和易容术,再写出阿朱这个角色的吗怎么反过来了”
杜锦宁白他一眼:“虚构,懂不懂就是听人说有这样的一种化妆术,我便想像着虚构了这么一个角色。现在我想看看在现实里到底存不存在易容术。不少人可是跟你一样,看到我写的阿朱就想探究有没有易容术的。我总得先打听清楚,免得大家问到我面前时,我回答不上来。”
鲁小北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他顿时拍着胸脯道,“少爷你放心,这件事就交给我了。过几日我先带你去找冯师傅,看看他那什么口技合不合你的意。然后我向戏班子的人问问易容术。他们许多人走南闯北的也跑过不少的地方,没准就知道这东西。”
杜锦宁大喜:“那就拜托了。
接下来几日,杜锦宁就泡在了茶园里。其实后面两天就不大用着她守在灶间了。梁、严两家的制茶师傅都是有丰富经验的,隔了一日来被杜锦宁挑了一些小毛病,便能很好的制茶了。杜家三姐妹都是头脑聪明、心灵手巧的,陈氏也不差。被杜锦宁指点两天,也慢慢炒得很好了。杜锦宁偶尔过去瞅上一眼,品一品她们制出来的茶,指出一些小问题,便算是过关了。
府试日日临近,她也不敢怠慢,在茶园的时候就早晚抽时间完成关乐和与袁修竹布置的课业。到得后面能脱身了,她便去了书院听课。
关乐和是自己的恩师,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杜锦宁的职业发展规划,都得经过他的同意。
所以杜锦宁抽了个时间,把齐伯昆那日跟自己说的话跟关乐和说了一遍,道:“学生知道齐爷爷说这番话是为了我好,是看中我的天赋。只是我见识浅薄,也不知道该不该照着齐爷爷的话去做,毕竟这牵扯到时间和精力问题。”
其实那日从茶园里回来,袁修竹就把齐伯昆的那番话告诉了关乐和,杜锦宁即便不提,关乐和也要找机会跟她谈谈这件事的。
不过杜锦宁能主动提及,并询问自己的意见,关乐和还是十分欣慰的。这说明杜锦宁把自己这个老师放在了第一位,对自己足够尊敬和依赖。
他道:“如果换作别人,你齐爷爷恐怕不会说这样的话。他是看到你完成学业很轻松,还有精力去捣鼓茶园和各种花卉草木,这才说了这番话。”说着,他深深看了杜锦宁一眼。
杜锦宁脸一红,嚅嚅道:“那不是劳逸结合吗整日看书,脑袋也受不了。”
关乐和笑道:“先生也不是责备你,你比一般人聪明,又很是自律,看书的时候十分专注,自然不必跟其他人一样一天到晚捧着书本看。”
像杜锦宁这样的,看一个时辰的书,比人家看一整天都强。资质一般的如关嘉泽之流,也不会整日看书的,招猫逗狗的调皮事多了去了。像杜锦宁这样闲暇时还能捣鼓出名堂来、把制茶业带进了一个新领域的,关乐和打心眼里倍感自豪。
不过这些话他是不会对杜锦宁说的,免得这孩子飘飘然。
他继续道:“而且你齐爷爷说的也有道理。中了进士虽然都有官当,但做什么官,还是很有讲究的。不说别的,你就看前段时间来做考官的刘县令,他是三十二岁中的进士,先是被派到贵省做县令,在那里熬了六年,这才调到了咱们这里。要想往上升,或是调到富庶的地方做县令,估计还得再熬上四五年,政绩也得评优才行。你如果做司农官,只要做出些成绩,提高了粮食产量,升官就比这些地方官来得快,在皇上面前露脸的概率也大,三五年升个两三级都有可能。民以食为天,让天下人吃饱饭,是历代皇帝的心愿。”
说到这里,他看着杜锦宁:“我说这些,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杜锦宁点点头:“先生,我明白的。我会以学业为主,农业为辅。先保证自己能进学,再争取在农业方面做出些成绩。”
关乐和点点头,又摇了摇头:“我确实是这么个意思,但你现在不急着出成果。你只需在这方面多关注一下就行了。等以后你做了司农官再出成果也不迟。”
杜锦宁是真明白了关乐和的意思了,心里感叹着果真不愧是做过官的人,这里面的道道门儿清。
她现在做出了成绩,那都是漓水县县令的政绩,成为本县县令晋升的资本,毕竟她是漓水县的子民,县令自己治下子民做出来的事,都只能算到现任县令的头上,没她什么事,到头来最多能得个一两百两银子的奖励就已很不错了。
要是她不是博阅书院的学子,身后没有站着关家、袁家、齐家这些人,这一两百两银子估计都拿不到。遇到个黑心的县令,最多招你去表扬两句话,打发你五两十两银子就罢了。
可她做了司农官后就不同了,有齐伯昆和关家人在后面力挺,就算她品级较低,功名薄上都得有她的名字。这可是她的政治资本,一旦有机会升官,这些政绩就可以为她加码。
“先生,我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