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古代农家日常 >

第150章

古代农家日常-第150章

小说: 古代农家日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鲁小北站起来,感激地朝庄越行了一礼:“多谢庄叔。如果庄叔愿意,拿那钱来入股也可以;如果不想冒风险,便算是我借您的。等以后我做得顺了,庄叔再入股也不迟。”

    “这次就入股吧。”庄越道。

    那笔钱虽是他的积蓄,一部分存着给儿子娶亲,一部分是他的养老钱,但他相信鲁小北的能力。鲁小北此行是一定能赚大钱的。此时不入股,等鲁小北赚钱了才入股,不说他自己不好意思,便是鲁小北也会把他看低了。可能这一次不会说什么,以后再有什么赚钱的好路子,一定不会再叫自己一起做了。唯有现在才是入股的好时机,共同承担风险,共同获利。

    做掌柜这么些年,庄越不至于这点人情世故都不懂。

    第367章 投奔明主

    看着这两年长得高高大大的鲁小北,他心里十分感慨。

    想当初这个鲁小北,还是他从戏班子找来的呢。鲁小北当时是什么样子,再没有比他更清楚的了。可不到两年的时间,鲁小北就成长成了这样,都能考虑到如果长远的事情了。这种事,格局不够大,胸中无沟壑,是想不到的。而鲁小北之所以能这样,不仅仅是他识了字,还是因为他跟在杜锦宁身边耳濡目染,看得多,听得多,想得多了,才成长得这么快。

    想到这里,他就十分遗憾自己不能跟在杜锦宁身边。

    虽说他现在执掌着三个茶馆和两个书铺,收入比关府里那些大掌柜还强些。但也正是因为他做得好了,关府有不少的掌柜眼红他,总在背后搞小动作,想把他弄下去,自己来占据这个位置。要不是关嘉泽在茶馆和书铺占的股子比较少,茶馆和书铺如今都是杜锦宁说了算,还真有可能让那些人得逞。

    想想关府那错综复杂的关系网,想做点成绩就到处有人嫉妒使绊子,庄越就特别希望自己能跟鲁小北、姚书棋等人一样,成为杜锦宁手下的人,跟在杜锦宁身边做事。

    他觉得,他跟杜锦宁性情相投,沟通容易,杜锦宁做事的目标也十分明确。跟着杜锦宁做事,他觉得特别有劲儿,就仿佛年轻了十来岁似的。这种畅快淋漓的感觉,不是多拿几两银子的月例或红利能获得的。

    想到这里,他心念一动,看看外边没什么人,他压低声音道:“小北,庄叔特别希望能跟你姚叔一样,到杜少爷身边去做事。你觉得有没有可能”

    要是往常,他是不会轻易说出这番话的。但鲁



    分节阅读 170

    小北马上要成为杜锦宁的姐夫了,地位上不差,由他来传话,再合适不过了。再者鲁小北为人讲义气,他有了什么想法能来跟自己诉说,想来也是把自己当成了他亲近的长辈。那么自己有这样的想法,自然得跟他商议商议,看如何做才好。

    鲁小北十分诧异,同样压低声音问道:“庄叔,你在那里呆得不顺心吗怎的想着跟咱们少爷”

    关家是什么人家官宦世家,现如今关家二老爷还是京中的三品大员。宰相门前七品官,关家的下人在漓水县也差不多是这样的身份了,否则当初刘则和陈家兴何以是那样一副牛逼哄哄的嘴脸在外面只要说自己是关家的下人,便是衙门里的那些官吏都要高看他们一眼的。

    放着这样的东家不要,庄越跑过来跟着才刚刚起步、什么都没有的杜锦宁,在别人看来这人就是有病,而且还病得不轻。

    既想投奔杜锦宁,庄越自然要将自己的想法坦然相告。

    “关家虽好,但关系错综复杂,想要做点事情总有人想给你下绊子。我如今管着茶馆和书铺,因生意红火,更是遭人妒忌。那些人屡屡想把我弄下去,自己来这里做掌柜。”

    说到这里,庄越一脸的苦笑:“这种大家族里使阴招下绊子的手段,可能你想都想不到,那叫一个卑劣无耻阴狠手辣。要不是我们家少爷不管茶馆和书铺的事,而是由杜少爷说了算,再加上我在府里还有点底蕴人脉,自己也小心,今儿个坐在这里跟你说话的,早已不是我了。”

    鲁小北点了点头。

    他虽没在这种深宅大院里呆过,但他也有两位在世家大族做下人的朋友。那种自己没什么本事,却靠着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上位的事,他听朋友提起过,简直不要太多。庄越现在管着外边的事,跟府里人没多少交集,偏他管着的产业又如此有油水,不遭人眼红才是怪事了。

    “而且,想来你也深有体会,像咱们这种想做实事的,并不在乎银子多少,是什么地位,最重要的是事情做得开不开心。跟着杜少爷干,我觉得跟喝了几十年的陈酿一般,心头特别畅快,也特别有奔头有干劲儿。只要紧跟杜少爷,就能够什么都不想,只管大踏步向前。这跟关府那深陷泥潭、走一步都步履维艰的情形完全不一样。”

    “更何况,我对杜少爷有信心。不出十五年,他也能站到跟关四老爷那样的高度,创下一大笔家业。而咱们这批跟着少爷开疆拓土的,便成了元老,被少爷所倚重。少爷是个奖罚分明的仁义之主,必不会亏待咱们的。这不比在关府整日被人排挤,不知何时就被提脚卖了的强吗”

    鲁小北点点头。

    他特别能理解庄越的这种心情。

    他现在跟着杜锦宁干,就特别有干劲。他敢去京城闯一闯,也就因为背后有杜锦宁做后盾,无论成与败,他相信杜锦宁都不会不要他的。因为杜锦宁是个头脑十分清醒而奖罚分明的人。只要自己去做了为他开拓市场的事,他就会给自己记上一功。

    “可你这事,不大好办啊。你也知道,关家对少爷有恩,少爷不能背上忘恩负义、挖人墙角的骂名。”鲁小北道。

    话虽这么说,但他摸着下巴,开始思索起如何让庄越从关家脱身、又让人责怪不到杜锦宁的办法来。

    他原本头脑就是极灵活的,以前在戏班和城里混,也知道使些手段以达成自己的目的。但上次跟杜锦宁去参加府试,见识了杜锦宁借着一个小小的支点就把一介四品的知府从官位上撸下来,他就眼界大开,思维一下子开阔起来,发现阴人完全不限于给人下药使阴招这种小手段,还可以利用大局面,轻而易举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我既然投奔少爷去的,怎么可能让少爷背上骂名如果少爷愿意要我,办法我都想好了。我打算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庄越低声把自己的办法跟鲁小北说了一遍。

    鲁小北想了想,把自己的想法也告诉了庄越:“你还可以这样这样,那样那样”

    第368章 下聘

    现如今关家二太太和关四老爷夫妇两房人要上京城,府里多少下人挤破了头想跟着一起去。这时候庄越不往上挤,反而想从里面退出来,那简直不要太容易,稍稍借点力,让人多踩他一踩,他就能自身而退了。到时候关家不光不会责怪杜锦宁,反而还要感激他收留关照庄越这么个为关家做了这么多年试的老下人。

    说完,他坐直了身子,正色道:“这件事,不能背着少爷干,需得征求少爷的同意。如果少爷不同意,你还是老老实实呆在关家,少折腾吧。”

    “那是自然,还请小北你帮我将这事转告少爷一声。”庄越站起来,给鲁小北作了个揖。

    鲁小北连忙扶起他,两人对视一眼,相视而笑。

    鲁小北是个行动力极强的人,现如今是春夏之际,茶叶的产量也比初春时大。齐、袁、杜三家的茶园虽还不到丰产期,但三家的茶叶加起来也不算少了,每隔一个月都要往京城送一次茶叶。而离这一次送茶叶,还不到半个月天了,他要去京城,自然宜早不宜迟。

    他先写信给了王路生和张狗儿借钱,然后精心准备了聘礼,跟着谢氏和吴媒婆一起去了杜家下聘。

    陈氏和杜锦宁十分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如果没有流言蜚语的那一番刺激,鲁小北自然会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来采买聘礼,以表达自己对杜家允婚的感激之情。可既打算去做生意,他拿出来的聘礼便有些与众不同。除了一些必要的实物和一对玉镯之外,他的聘礼单子里还写着一项:将他原先的所有身家及这一年内所有收入当作聘礼。

    这一项看得吴媒婆和谢氏都是一愣。

    还能这样给聘礼的

    鲁小北坦然道:“这几日外面的风言风语我也有所耳闻,多少人觉得我鲁小北是蛤蟆吃着了天鹅肉。岳母和锦宁、苓姐儿对我的看重,我感激涕零,我并不觉得你们所托非人。我想让全城人都看看,你们并不是挑花了眼,我鲁小北也不是那没本事的人。我想留一部分积蓄到京城去闯荡一番,而这一部分积蓄和所赚的钱,我都拿来做聘礼,还请岳母和锦宁相信我。”

    他一向称杜锦宁为少爷。但现在既已是姻亲,他成了杜锦宁的姐夫,便也不再忸怩,改了称呼,直接唤杜锦宁的名字。

    “小北,你不必这样的。”陈氏很不赞同,“我们并在不在乎你有没有钱,只要老老实实本份过日子就好。”

    她是老观念,觉得只要平平安安,一家人守在一起,即便吃糠咽菜也是幸福。出去闯荡虽有可能赚些钱,但所冒的风险,家里人的担惊受怕,完全不是那点钱能比的。要是鲁小北在外面出了什么事,三五年不回来,杳无音讯,那杜方苓可怎么办呢

    杜锦宁却听得心念一动。

    她站起身来,对鲁小北道:“姐夫你跟我到书房来,我听听你是怎么打算的。”又对谢氏和吴媒婆拱手,“亲家母和吴婶儿请慢坐,我跟二姐夫商议些事情。”

    “不妨事,你们自便就是。”谢氏笑道。

    吴媒婆就住在离鲁小北家不远处,自然也知道鲁小北原先是跟着杜锦宁做事的。她也忙道:“你们男人是做大事的,且去做就是,不必管我们。”

    鲁小北告了声罪,跟着杜锦宁去了她的房间,把自己的打算跟杜锦宁说了,杜锦宁一听果然十分高兴,道:“我也正有此意呢,只是想着姚掌柜脱不开身,你又年轻没出去过,不敢踏出这一步,所以才一直没说。你既有这份心,那便去做吧。第一次就相当于去趟条路子,赚不赚钱无所谓,只要你能如期跟他们平平安安回来就好。”

    “多谢少爷。”鲁小北忙站起来行礼,“您放心,我如今也是有家有室的人了,必会掂量着办事,不会犯险冒进的。”说到后面那句话时,他未免脸色一红,有些不好意思。

    杜锦宁眼睛一瞪;“刚才在外面还叫我锦宁呢,这会子怎么又叫上少爷了而且你是我姐夫了,一家人,哪来那么多客气”

    鲁小北挠挠头,坐了下来笑道:“哈哈,习惯了,习惯了,一时改不了口。”

    什么改不了口不过是试探罢了,担心杜锦宁一时不习惯两人的平起平坐。

    杜锦宁瞪他一眼,一摆手:“你既要赚一份家业,我也不说什么茶叶无需给钱,你只管拿去打开销路的话。你手头有多少积蓄,你只管去齐袁两家茶园去买茶,我茶园里的茶叶你就不用先付钱了,先拿着去用。等你从京城回来,再把茶叶钱给我就是。至于这一趟是赚是亏,那就由你自己承担了。”

    “是,多谢锦宁。”鲁小北又站起来作了个揖。

    见鲁小北这样,杜锦宁也有些无奈。把自己的下属提升为姐夫,两人之间如何相处还真是个问题。

    “还有一件事。”鲁小北把庄越的想法说了,又道,“庄叔的情况,我一直注意着,他现在处境确实不好,许多人嫉恨他这个位置,总想把他弄下来,自己上去。要不是这茶馆您占着大头,关二太太不好伸手,估计那些人早就借着关二太太的手占了这个位置了。他既有投奔您之意,不如您收了他算了。少爷您名下的摊子越来越大,咱们就缺像庄叔这样有经验有能力、人品不错又忠心的人。”

    他知道杜锦宁的顾忌,因此不用她说话,便又道:“至于庄叔如何离开关家,如何来投奔你,我们都有打算。总之不会让人嚼您舌根,说您忘恩负义挖关家的掌柜的。您也不必有负罪感,反正关家家大业大,多一个庄叔不多,少一个也不少,关二太太不会在意的,关少爷更对这种事漠不关心。”

    “小北,你现在是我姐夫了,不必用再您啊您的。”杜锦宁提醒道。

    鲁小北尴尬地笑笑,点头道:“好。”

    杜锦宁这才对庄越这件事做评价:“行,我也一直想让庄叔真正地来帮我的。只要你们做得妥当,我没意见。”

    第369章 一起去吧

    鲁小北顿时高兴起来。

    他要去做自己的一摊子事,却又担心杜锦宁这里没个妥当的人帮她。如果庄越能到杜锦宁身边来,全心全意地辅助杜锦宁,他也能放心去做自己的事了。

    “你写信让王路生回来吧。到时候庄叔就算过来了,也不可能再接着做茶馆掌柜。王路生如今也历练得差不多了,让他回来跟着庄叔做一段时间,等庄叔这里能放心,他正好接过这摊子事。”杜锦宁道。

    “好。”见杜锦宁无需多费口舌就能明白自己的意思,很快就把事情安排好,鲁小北心里很是畅快。

    为了不让别人对杜锦宁有一点闲话,鲁小北和庄越都十分小心,决定对这件事徐徐图之,打算在杜锦宁、关嘉泽去参加院试时再动手。

    王路生在几日后就回来了,回来后就跟在庄越身边做事,顺便帮鲁小北张罗订亲的事。

    从订亲到成亲是个漫长的过程,要经过三媒六聘,战线拉得很长。现如今下了聘,短时期内已没什么事了,鲁小北便开始忙忙碌碌地做起准备事事宜来。

    首先就是茶引的获批。

    因茶叶有助消化、解腻消脂、提供维生素等多方面的药用功效,西北地区的畜牧民族对茶叶是不可或缺的,“宁可三日不吃粮,不可一日不喝茶”。打从唐宋开始,统治者就对茶叶加以控制,以茶叶去换马,以增强自己的兵力,达到对边疆“马背上民族”的防范与控制。所以茶叶在民间并不是能随意买卖的,需得到官府去购买茶引,并且给朝堂纳重税。

    杜锦宁名下的茶园虽秦老六在打理,但买卖茶叶的事全都是鲁小北一手办理,跟齐袁两府的管事自然交往甚密。他又是个特别擅于交际之人,因此不用惊动齐伯昆和袁修竹,只通过两府的管事,他就拿到了自己想要的茶引。

    有了茶引,他就采买起茶叶来。

    他既然打算单干,而不是帮杜锦宁做事,那自然得依规矩办事。齐袁杜三家茶园所产的茶,并不是全部都运往京城的,一部分品质一般的茶叶会放在漓水县及府城零售,还有一部分由茶商们购买,运到别处去卖。

    做茶生意并不是单单的买与卖,还得进行品牌经营。要把炒青绿茶的品牌打出去,自然就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利益。广撒网,让商人们把茶叶运到全国各地,扩大炒青绿茶的名声,增强炒青绿茶的影响力,才是长远的打算,最佳的选择。

    这也是杜锦宁提出的销售策略。

    所以尽管把茶叶运到京城去销售,是齐袁两家的路子和人脉,但齐袁两家的管事并不敢对杜锦宁搭顺风车的行为有丝毫的抱怨与轻视。行商一辈子,他们看人是很准的。杜锦宁有这样的经商头脑和长远的眼光,即便不走科举,也能在商界闯出一番天地。

    给这样的人卖点小人情,顺手帮上一把,对齐袁两家都是有好处的。他们的目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