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古代农家日常 >

第151章

古代农家日常-第151章

小说: 古代农家日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这样的人卖点小人情,顺手帮上一把,对齐袁两家都是有好处的。他们的目光可不会那么短浅。

    而杜锦宁除了获得齐袁两家管事的尊敬之外,还获得了对品牌的命名权。

    虽说大部分的名优茶叶都是以地域来命名的,但他们的茶园并不仅仅是在漓水县,因此杜锦宁干脆不要脸地把自己的名字冠予到茶叶品牌上来,直接叫“锦宁绿茶”。

    这绿茶的制法是她从后世带来的,用她的名字来命名,也无可厚非。

    以后培育出了高产量的稻谷,她还要叫“锦宁水稻”呢。

    刷声望值,就得这么不要脸。

    她还背负着一个砍头抄家的罪名



    分节阅读 171

    ,多刷点声望值总不是坏事,没准关键时候还能救她一命。

    鲁小北拿到茶引,又以茶商的身份从三家茶店中购买了茶叶,到杜家来告辞一声,见了杜方苓一面,便匆匆跟着齐袁两府的管事,踏上了京城的开拓之路。

    既然决定去府城,杜锦宁也写了信给姚书棋,让他在府城置办一个二到三进的宅子。

    她现在名下有府城和各县的茶馆、书铺十几间,每天都有一笔不菲的收入;茶园的茶产量虽然不多,但她跟齐袁两家在徽州收购的茶园产量却是颇丰,目前全国的炒青绿茶就“锦宁绿茶”这么独一份,齐袁两家又有十分能干的掌柜,在京城把价钱炒得特别高,每月分红杜锦宁都能拿到千余两银子。她这大半年来除了在府城买了两处小院子,再没别的投入。如此她手头也积攒了一万五千两的银票了。

    短短两年的时间,从一无所有到身藏巨款,名下还有诸多产业,自己也从一介不识字的农家小儿变成童生和准秀才,说出去估计能在县里掀起轩然大波。

    她名下有多少产业,只有鲁小北知道,便是陈氏也不是很清楚。姚书棋也只知茶馆和书铺,不知安徽那边的茶园;齐袁两家只知道她有茶园,并不知府城和其他县的茶馆和书铺。她手头有多少积蓄,那便是鲁小北和陈氏都不知道了。

    杜锦宁没有用账房,凭她的算学水平,这些事情处理起来也不困难。虽说会花些时间和精力,但她现在没有权势,决定财不露白,账目不假于人手,有多少钱也不让人知道。

    等以后她有权势了,家业也越来越丰,再请个账房来专门管账。

    虽说有钱好办事,但杜锦宁的要求挺多,姚书棋足足过了二十来天,才写了信来,汇报他看好的三处宅子。

    看了姚书棋的信,杜锦宁决定去府城一趟。

    陈氏倒也没拦她,只道:“你就跟汪福来两人去,我不放心。唉,要是鲁小北还在家里就好了。”

    杜锦宁摸了摸下巴,就去齐府跟齐慕远借人:“我想借我师父和他师兄用几日,会给他们算辛苦费。”

    齐慕远瞅她一眼:“你去府城做什么”

    杜锦宁并不隐瞒自己打算,坦白以告:“院试后山长和关嘉泽去京城了,你也去府城了。我在这里呆着没意思,决定也去府城求学。就算进不了府学,也会在府城附近找个书院念书。所以我想去府城买处宅子。姚掌柜捎信来,说有几处宅子还不错,我打算去看一看。”

    “我跟你去吧。”齐慕远道。

    第370章 去府城

    “你”杜锦宁诧异,“你去做什么”

    这交通实在让人蛋疼。要是没事,杜锦宁才不会没事跑府城去呢。

    “我反正在家里没事,正想出去走走,就陪你跑这一趟。”齐慕远道。

    杜锦宁盯着齐慕远,想从他那张英俊的脸上看看他说这话是真是假,但齐慕远永远是一副平静的表情,或者称作没有表情,杜锦宁什么也没看出来。

    她耸了耸肩:“你去自然好,只要你不怕一路颠簸的话。”说着又抱怨道,“那路真是太难走了,要不是没办法,我是绝对不会去的。”

    “骑马比坐车舒服。”齐慕远面无表情地来了一句。

    杜锦宁怀疑地看着他,她总觉得齐慕远在忽悠她。可就齐慕远这张脸,实在是让人看不出什么端倪来。
     奇!书!网!w!w!w!。!q!i!s!u!w!a !n!g!。!c!co m

    “好吧,那把你家的枣红马也借给我。”杜锦宁丝毫不知道什么叫客气。

    齐慕远眼里闪过一抹笑意:“好。”又问,“什么时候出发”

    “我看天气不错,趁着天气好,明天出发吧。”

    “好。”

    陈氏听说齐慕远也去府城,同去的还有他家几个武功高强的护院,便也放了心,帮着杜锦宁收拾东西。

    “唉,要是有个下人跟着你就好了,最起码能给你端个水洗个衣服什么的。”她又唠叨道。

    “我倒想呢,可我这情况,你说我是买丫鬟还是小厮呢”

    陈氏哑然。

    第二日天还没亮杜锦宁就起床了,吃了早饭就上了汪福来的骡车。

    汪福来是要跟着去的,不光是遇到杜锦宁骑马不舒服时可以乘一下车,到了府城她还可以有个使唤和跑腿的人,不至于什么事都亲历亲为。

    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穿到这里不到两年的功夫,她就堕落了,由光荣的劳动人民沦落为可恶的剥削阶级,什么事都不想自己做,总想使唤人。

    两人到了齐府,杜锦宁也不进去,直接叫门房把齐慕远唤出来。

    不一会儿齐慕远和刘高他们就牵着马出来了,看到汪福来那辆骡车,众人皆都一愣。

    刘高大大咧咧地道:“徒儿啊,你这老牛拉破车,什么时候才能到府城啊既然学了骑马,不历练历练怎么成还是把这老牛拉破车扔了吧。”

    汪福来一听刘高把自己这骡车说成老牛拉破车,气得脸都红了,毫不客气地怼了回去:“我家少爷又不是你这种鲁汉子,读书人斯斯文文的,干嘛有车不坐非得骑马”

    生怕杜锦宁真把自己扔下,他转头可怜巴巴地望着杜锦宁:“少爷,您不会真的扔下小的吧”

    杜锦宁忍笑,摇头道:“不会。不过骑马快,我会跟着他们走,你赶着车在后面跟着。要是我骑马骑不动了,会找个地方在前头等你,再乘你的车。”顿了顿,“当然,如果我能坚持骑完全程,我就直接进城了。你到了府城后直接去府学附近的那处小院就行了。”

    一下子沦落为了备胎,汪福来十分郁闷。可他也知道杜锦宁这段时间一直在学骑马,把他当作备胎是早晚的事,他反对也无用。

    “那好吧。”他点点头。

    见人到齐了,一行人便上了路。

    以前刘高他们去府城,都是骑马,只需半日就到了,一天打个来回都不是事儿。今天大家为了照顾杜锦宁这个新手,都有意放慢了速度。

    “把身子放松,让身体随着马儿的起伏摆动。腿也别夹得那么紧,否则不等到府城,你两腿内侧都要被擦破了。”刘高作为师父,真是时时不忘教导徒儿。

    杜锦宁便照着他们说的做,将自己调整到放松的状态。

    “对,做得好。你这么来回跑个两趟,身体不觉得特别累,腿也没有擦伤,这才算是会骑马了。”刘高道。

    杜锦宁转头看向齐慕远,心里对他又多了一分感激。

    想来这也是齐慕远要求她骑马来府城的用意。平时虽会骑马了,但没跑过远路,就学不到这些。

    齐慕远平时不声不响的,看上去冷冰冰的似乎不近人情,其实相处起来,他比关嘉泽和章鸿文更细心也更体贴。这不,骑了不到半个时辰,他担心杜锦宁不适应,便提议停下来歇息。

    大家在那个小镇子歇息了两刻钟,这才启程又上了路。

    如此走半个时辰歇息一会儿,到了下午时分,一行人便到了府城。

    “怎么样跟乘车比起来,哪个更舒服”刘高问杜锦宁道。

    虽然中午的太阳有点辣,自己也觉得有些累,但杜锦宁还是觉得骑马比乘车舒服太多了。没那么颠簸是一方面,视野开阔,速度还快。她喜欢这种骑马的感觉。

    她如实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刘高高兴得直乐:“我家徒儿挺知道好歹。”

    齐慕远问杜锦宁:“你住哪儿”

    “我在府学附近有一处小院子。你呢”

    “我们家在城北有处宅子。”齐慕远道。

    世家大族在府城一般都有宅子,不说别的,光说来往于京城,就能有个可以歇脚的地方,不必去住客栈。

    杜锦宁一听就有些为难。府学在城南,齐家宅子在城北。府城又挺大的。这么一来光两人想要约着做什么,还真是麻烦。

    齐慕远也想到这里了,道:“要不你们住我家算了。我们家府城的宅子跟县里的差不多,除了看院子的一家子下人,全都空着。”

    杜锦宁忍不住问道:“你们家的人怎么这么少”

    像关家、梁家、严家,哪一族都是都是几十上百口的,这还是血缘比较近的亲戚,比如关乐和兄弟四个,以及他们的叔伯兄弟。要是把出了五服的都算上,那就更数不清了。

    “我们家人丁一向不旺。我祖父就两兄弟,我叔祖父只有一个儿子,我爷爷也只得我爹和我叔叔。我爹还好,生了我们兄妹三人;我叔叔满屋子的姨娘,却只生了两个女儿。”

    齐慕远下面还有一个十岁的庶妹,一个五岁的亲弟弟,杜锦宁是知道的。只她不知道齐家的人丁竟然如此单薄。

    第371章 你想成亲了

    听得这话,她不由笑了起来,揶揄齐慕远道:“你还说不想成亲。我看呐,没准过年你回京城,你娘已经帮你订了亲了。”

    现在的医学水平不发达,小孩子夭折的概率很大。齐慕远的弟弟才五岁,还没成年。齐太太定然会让大儿子早些成亲,好给老齐家传宗接代。

    齐慕远的脸色顿时不好了。

    他迟疑道:“不会吧”旋即便坚决地摇头,“肯定不会。不管订不订亲,订的哪一家,我娘都不敢作主,指定要写信跟我祖父说的。我祖父可没提过这事。”

    “那是你年纪还小,才十三岁。再过一两年就差不多了。”杜锦宁自认很了解中老年们的想法,“你祖父肯定也急着抱曾孙子的。”

    “”

    杜锦宁看齐慕远那平时没什么表情的脸上,此时满脸都是生无可恋的表情,不由“哈哈”大笑起来:“成亲就有这么可怕么她既嫁到你们家,那自然要守你们家的规矩。她只要不想跟你生份,便会努力适应你的生活习惯的。不用久,最多半年,你就把她给同化了。

    “反正我不想成亲。”齐慕远仍然闷闷不乐。

    “你现在还小,等你大些,就想成亲了。”杜锦宁一副过来人的口吻。

    齐慕远转过头来,上下打量杜锦宁:“你想成亲了”

    “哎,我比你还小呢,你都不想,我想什么”

    杜锦宁担心说出自己一辈子不成亲,惹得齐慕远更加坚定自己不成亲的想法,从而让齐伯昆杀过来找她麻烦,也不敢提克妻的话题,赶紧顾左右而言他:“哎,前面在搞什么怎么半天不放行。”

    此时他们正在等着进城。前面有几辆马车正被守城官兵搜查,也不知怎么的,双方在那里吵个不停,半天过不去。

    刘高正从前面打探回来,闻言回道:“前面一辆马车里从座位下面搜出两个绑着的人,遍体鳞伤的,守城的官兵询问是怎么一回事,马车主人还想找借口遮掩,却不想那两人中的一个醒了,直接向官兵呼救,说他们是好人家的孩子,被马车主人掳了来,要逼他们做不愿意做的事。”

    杜锦宁和齐慕远一听,眉头都皱了起来。

    杜锦宁看向了齐慕远,正好遇上齐慕远看过来的目光。

    杜锦宁问道:“要不要过去看看”

    她来到这个法律不健全的时代,无权无势,自身难保,平时从不多管闲事。但这两人的遭遇让她想起了当初的齐慕远。要是当年齐慕远被人抓走的时候能被发现,继而被人救出,那是不是他就不会受到伤害了呢

    齐慕远点了点头。

    一行人策马过去,杜锦宁就看到一个穿着锦袍的青年男子正跟官差说着话,看样子还挺横的,说话的语气冲得很,估计这人的身份不简单。

    一直在这边看着事态发现的马彪却摸清了他的底细,策马过来凑到齐慕远的身边,低声道:“这是府衙刑捕房张捕头的小舅子秦宝忠,家在城外三家村,家境似乎挺殷实的。他如今跟张捕头合伙在城里经营一家勾栏,买这对兄妹是要送去勾栏里的。”

    “人真不是我掳的,我是从人牙子手里买的,这话你们要我说多少遍都把身契给你们看了,还想怎么的至于我买他们做什么,不劳你们费心吧”秦宝忠满脸不耐烦,“大家都是有头有脸的,有必要这样难为人吗我姐夫是张捕头,大家都是吃同一锅饭的,难为我你能有什么意思”

    今天带队守城的是一个黑脸大汉,身上的衣服都跟其他兵卒不一样,想来是个有品级的低级武官。

    他抬手朝北边行了一礼,嗡声嗡气地道:“咱们大宋律法明文规定,将人非法卖为奴婢者,处绞刑;为妻妾者,徒三年。这人既告你非法掳人,逼为奴婢,我身为朝庭官员,自然要过问。”

    听得这话,刘高低声对齐慕远解释道:“这段时间有人暗地里掳了人贩到蕃国去,所以查得特别严。估计这秦宝忠以前没少干这事,只没被发现而已。现在是撞枪口上了。”

    齐慕远点了点头,翻身下马,走到马车前看个究竟。

    杜锦宁好奇心起,也下了马,跟在齐慕远身后也凑了过去。

    两人虽没有穿绸缎衣服,但身上的骑马装所用的细布也不便宜,做工也极精致杜锦宁的骑马装是特地叫杜方菲给做的。而且两人容貌出众,气质不凡,举止还一派从容,一看就知道是世家大族家的少爷,那守城的官兵和秦宝忠见了,并不敢多加阻拦。

    两人走近马车,看清楚被藏在座位下面的两个人,俱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两个人是一左一右分别被藏在两边座位下面的。除了露在外面的一张脸和一双手,浑身上下鞭痕密布,渗出一条条血印子,似乎都没有一块完好的地方。

    左边的少年听到声音,勉强睁开眼,看到齐慕远和杜锦宁两人,眼里



    分节阅读 172

    顿时露出希翼的光芒,轻声道:“两位少爷,救、救命。”

    他喘了喘气,才又道:“如果两位少爷能将我和我妹妹买了去,我们愿意做奴做婢,报答两位少爷的救命之恩。”

    “你”杜锦宁看到右边躺着的人跟这少年长得有几分相像,也是男装打扮,忍不住问道,“这位是你妹妹”

    少年点了点头,想撑起来看看妹妹怎么样了,可挣扎半天,根本动弹不得。

    “他们给你下了药”杜锦宁问道。

    少年又点了点头。

    杜锦宁便看了齐慕远一眼。

    如果花点钱帮人一把她还可以,但涉及到衙门里的捕头,她便不好相帮了,还得看齐慕远的主意。毕竟她一小老百姓,以后还得在府城里混生活,可不能为了帮别人自己惹得一身骚。有多大能力吃多少饭,逞能对谁都没好处。

    齐慕远对刘高微一点头,转身走了出去。

    “哎,少爷,少爷。”见两人要出去,少年急了,连忙喊道,“两位少爷如果能救我兄妹,我们当牛作马报答你们。”

    第372章 买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