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日常-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午学政大人和陆山长几人到府学去巡视了一番。送走他们后我就赶过来了,倒没注意时辰。”唐昭解释了一句自己之所以这时候来的原因,然后看向杜锦宁道,“赵大人和陆山长对杜案首那是夸赞有加呀。赵大人主持学政事务两年,我还没见过他如此夸赞过一个学子。陆山长、彭先生、史先生几人亦是。可见杜案首才华卓绝,文彩斐然。”
杜锦宁连忙站起来作揖:“赵大人与陆山长、彭先生、史先生谬赞,学生惶恐。”
唐昭摆摆手:“不必过谦。”示意杜锦宁坐下,他才继续道,“我此来,便是亲自邀请杜案首及几位才子入我们府学深造,以示我们府学的诚意。不知几位意下如何”
他做教授七八年,见过的案首不知凡几。从来都是案首和考生们上门去求他入学,他还是第一次倒过来求学子入学的。所以他说这话的时候脸上虽带着笑,心里却五味杂陈。
可谁叫杜锦宁才高,让赵良和陆九渊等几人一直不停夸赞,赵良还暗示他赶紧请杜锦宁入学呢而且听赵良那意思,杜锦宁并不一定想入府学,可能还有别的打算。
听到这话,他就慌了。
要是小三元跑到南麓书院去念书,那他们府学就成了一个笑话。
不光是小三元。还有小三元的朋友们。
齐慕远是第二名,还有第七名的梁先宽、第十名的关嘉泽,都跟杜锦宁一样,是博阅书院的。要是他们互相影响,一个个都跑去南麓书院,府学就更一个大笑话了。以杜锦宁和齐慕远的年纪以及这三次考试的排名,想来两年后的乡试也是解元的有力竞争者。到时候他们中的一个真拿了解元,南麓书院的名声没准能跟府学平起平坐。
漓水县这两年出了不少高官。关嘉泽的父亲三年前成了三品大员,梁先宽的父亲前一阵也刚被提成了三品;齐慕远的祖父齐伯昆才从吏部尚书的任上下来,虽说回了漓水,但影响尚在,没准哪天就起复了。博阅书院这两年也很有起色,院试前十名里有四名是博阅书院的学子。可见那里已成了风水宝地。要是漓水县因为这四人入南麓而支持南麓书院,以后博阅书院的学子都跟着师兄入南麓,那府学就不仅仅是笑话那么简单了。到时候,他如何跟学政大人交待
这么一想,他就冷汗直冒,心里十分感激赵良的提点。于是也顾不得脸不脸的
分节阅读 196
了,也顾不得天快黑了,赶紧坐了马车过来请人。
现在看到在座的整整齐齐的五个人,他心里暗自庆幸自己肯舍下老脸来登门邀请。
这里唐昭心里各种思量,那边杜锦宁他们几个则在进行着眼神交流。
见自己目光所到之处,个个都微微点头,杜锦宁便笑着对唐昭道:“多谢教授大人相邀,我们正打算明日一早去府学递申请帖子呢。”
说着,她指着齐慕远:“想来齐慕远唐教授已经认识了,他是院试的第二名。”接着她把在座的人的名次说了一遍,关嘉泽虽不去府学念书的,但这时候也不好把他漏掉,一并介绍了。
最后介绍到许成源时,她道:“这是我大姐夫许成源,院试名次为第二十二。他没进前十,但我有学政赵大人手书的举荐信,不知我大姐夫能不能有幸入府学念书”
“可以可以,没问题没问题。”唐昭连声道。
杜锦宁刚才那句话,十分地给面子,没让他把老脸丢尽,这已让他喜出望外了。而且赵良竟然愿意送一封举荐信给杜锦宁,如此看好这个少年,他自然也不会跟这个前途无量的少年对着干。更何况,即便没有这一点,有赵良的举荐信在,他也不可能把许成源拒之门外。
第426章 要内宿
许成源听得这话,大为高兴,站起来一揖到底:“多谢教授大人。”
唐昭连忙摆手:“我可不敢居功,你得感谢赵大人和你这位小舅子。”
关嘉泽事不关已,只坐在那里看热闹,就见杜锦宁对他猛使眼色,朝唐昭那边努嘴。
他愣了一愣,这才反应过来,趁着唐昭跟许成源说话告一段落的空当,赶紧拱手道:“徐大人,我父亲不放心我,让我去京城念书。所以我没办法入府学念书了。有负于教授大人的青睐,着实于心不安。”
“哦哦,没关系。令尊也是一片慈父之心。”唐昭笑道,“说起令尊,当年我跟他还有过一面之缘。”
唐昭提起关嘉泽的父亲,除了没话找话,也有套近乎的意思。毕竟他还不老,还想在官职上能更进一步。如果关嘉泽的父亲关正祥能帮他说句好话,他就有可能往上升一升。
可他这媚眼完全是做给瞎子看,关嘉泽对他父亲那是没一点好感。所以唐昭说的话,他“哦”了两声就没了下文,场合一下子就冷了下来。
这时候,也不知是哪个的肚子“咕咕”响了两声。
杜锦宁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起来。
“哈哈,你们还没吃晚饭吧是我来的不是时候。好了。天也快黑了,我就不多留了。明日一早我在书院等你们,你们过去办入学手续。”唐昭站了起来,笑道。
大家都答应着,恭送他出去。
入学的事敲定,许成源一颗心总算落了地。
吃过饭后,他对杜锦宁道:“明早入学手续要是办得顺利的话,我想回去了。出来那么久,想来家里人也都担心,我先回去给她们报个平安。”
掂记回家的男人都是好男人。杜锦宁十分赞许地点了点头:“行,我大姐大着个肚子在家我也不放心,你先回去也好。不过你最好去县馆看看是不是还有人没走,最好跟他们约伴一起回去,这样路上也有个照应。不管有没有伴,你还是把回去的日期定在后天,这样时间也没那么赶。”
“好。”许成源答应下来。
第二天大家去府学报名,到门口把帖子一递,门房就笑着道:“可是杜案首和几位秀才公唐教授已经交待我了,说你们来了就直接领你们进去,不用通禀。”说着他作了个手势,“几位相公请随我来。”
几人跟他进去,顺利见到唐昭,在他的安排下办理了入学手续。
“我们要回县里一趟,家里的事需得安顿好,可能要一个月后才能入学。”杜锦宁道。
“没关系,反正府学的学制都是以自学为主,你们把家里的事安顿好了再来也不迟。不过府学有规定,除非提交游学申请,否则学生一律在书院内住宿,隔八天有两日沐休日可以回家住。你们从家里来,就把铺盖衣物用品带好,并带好一个月的伙食费。”
“啥”大家都傻了眼。
没听说府学必须得内宿的呀
这些人里又以杜锦宁和齐慕远为甚。杜锦宁情况特殊就不用说了,齐慕远有洁癖,是十分不愿意跟人同住的。
“这个内宿是怎么个住法几人一间屋舍”杜锦宁问道。
“我们这里有上舍、中舍、下舍。上舍一人一间;中舍两人一间;下舍四人一间。屋舍等级不同,收费标准也不相同。上舍一个月需得缴住宿费一钱银子;中舍五十文;下舍二十文。”
杜锦宁长松了一口气。
要是规定得与人合住,那她就算冒着得罪唐昭的风险,也要转到南麓书院去。当然,前提是南麓书院允许外宿,或是一人一间屋子。
她可不想学梁祝戏里演的那样在床铺中间放一碗水,那做法太特么的蠢了,只能戏说,绝不是事实。
她用胳膊肘拐了拐齐慕远,低声问他:“怎么样”
齐慕远眉头微皱,不过还是点了点头:“行吧。”
杜锦宁又望向梁先宽和许成源。两人都点了点头。
“如此我们就先回去了,把家里安顿好就过来。”杜锦宁朝唐昭拱手告辞。
出了府学,许成源去了县馆,梁先宽回家去处理事务,关嘉泽依然跟着杜锦宁和齐慕远回齐府。
他们上车分头而去,府学门口就出来了几个人,为首的那个正是祁思煜,他望着杜锦宁和齐慕远消失的方向,眼神微眯,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杜哲彦见状,上前一步,轻声道:“祁师兄”
祁思煜这才似从沉思中惊醒过来一般,抬脚往前走:“走吧。”
杜哲彦看了看杜锦宁他们消失的方向,又看了看祁思煜,急急追了两步,跟在了祁思煜身后。
第二日许成源就回了漓水县,杜锦宁把手头的家具设计图画完交给梁先宽,自己便跟无所事事的齐慕远、关嘉泽一起去郊外看地。
她要买一片地种花木苗以及水稻。
因为曹中人在买宅子过程中出了力,所以这次买田地,杜锦宁仍然让姚书棋找曹中人。曹中人也觉得杜锦宁是个十分有潜力的用户,因此推荐的田地都比较好,而且价钱也还算公道。最后杜锦宁选中了一处离城比较近、但相对价钱比较高的地方,分别买下了两块大小不一的地以及一个小山头。
“这附近以后有谁要卖地,你都通知我,我买下。”杜锦宁对于这三个地方不能连成片十分遗憾。
府城权贵和有钱人多,肥沃又连成片、且离城近的田地早就被人占去了。除非家遭巨变,否则谁都不会把好田卖掉。前段时间犯事的那家人的田地,被充分后不到半天的功夫,就被有门路的权贵抢购一空,根本就没有拿出来公然出售。
所以杜锦宁买的这三块地,都没能让她满意。不过好在这三块地虽然没能连成一片,但三者中间有一个村子,村子还比较大,人口多,雇人打理倒是比较方便。且山头种茶,那块面积比较大却有些贫瘠的就种花木苗,到时候多多埋底肥就是了;面积小比较肥沃的就种稻谷。倒也挺合用。
第427章 新问题
等她忙完这些,姚书棋这才道:“少爷,有个事情,因着您一直忙着,事情又不是挺急,我就没有禀报于您。”
“什么事”
“就是上次我跟您提到过的,茶馆和话本的事。那家茶馆低价经营了一段时间,虽吸引了一小部分顾客过去,但因咱们的话本精彩,对咱们倒也没什么影响。后来它恐怕是支撑不住了,就把价钱提了上来。现在一直不愠不火地经营着,本不足为患。可不知怎么的,昨日它忽然换了匾额重新开张,同时在城西也开了一家分店。他们把价钱降到很低,又新推出了两部话本,精彩程度不比咱们的和差,有好几次我都听茶馆里的茶客在讨论那边的剧情。”
姚书棋说到这里,抬起头来看了杜锦宁一眼,见她表情依然淡定,连眉头都没皱一下。他定了定神,继续道:“现在很快就说完了,也说了大半,我就怕茶客们粘度不够,贪图新鲜与便宜,跑到他那边去。要知道他们的茶馆跟咱们的两个店都相隔不远,其中一个店还是门对门。”
本来这件事他老早就想跟杜锦宁说的,好叫她早做准备,该写新话本就写新话本。但和也还在写着,杜锦宁考完府试,只隔四个月又是院试。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杜锦宁又不是专门写话本的。茶馆的生意又哪能跟科考与前程相比呢就算茶馆倒闭了,杜锦宁名下依然有别的生意可以维持她养家和念书的用度,犯不着用这个事来打扰她。
所以他一直忍着不说。
况且他也不是没有应对措施。只不过请来写话本的人,终是没有杜锦宁自己写的这般精彩。
“不打紧。”对于这事杜锦宁早有准备,她用手指敲了敲桌面,“我会再写一部话本出来,题材是仙侠。我还是那句话,正当的竞争不怕,只要他们使那些下三滥手段,咱们就不予理会。要是因为话本不如对方精彩,生意被抢了去,我认赌服输。而且姚叔,你也要有个思想准备,一个行当,不可能一直红火下去的。红火一段时间就会疲软,这很正常。即便桂省这边的生意被抢了,也不打紧,咱们可以把生意做到别的地方去。”
杜锦宁跟梁先宽在京城合伙开茶馆的事,姚书棋是知道的,这段时间他也正给梁家的管事传授茶馆的经营经验。而且他的重心已往管家的方向移了,不再像以前那般患得患失,生怕这个生意做得不好,会让杜锦宁对他失望,从而换掉他,让他去坐冷板凳。
他的心态早已跟当初不一样了,至少已经能很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了。
他赞同地点了点头,道:“好,我知道了。不过我相信,少爷的话本是谁也比不了的。既便茶客一时贪图新鲜跑过去听一听,最终还是要回到咱们的茶馆里来的。”
杜锦宁摆摆手。这时代的人重文而轻理,科举考试的内容决定了他们打小在文学里摸爬滚打,水平高的文人太多太多了。只要肯出钱培养写手,写出比金庸大大更精彩的小说也不是没有可能。她并不觉得自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就是不可打败的。她认得清事实。
“我叫你找的写话本的人你找得怎么样了”她问道。
“找了两个。一个叫吕文,一个叫施绍聪。他们写的东西还行,但离您这种水平还差的太远。不过没办法了,有才华却又以写话本谋生的人很少,愿意跟咱们签契约的人就更少了。我这也是矮子里面选将军,这才选了这两个。”
“你先把他们写的东西拿来我看看。”
“好的,少爷。”
姚书棋见杜锦宁没有别的吩咐,便退了出去,不一会儿,他就让青木将两本薄薄的话本送到杜锦宁的案头。
青木是跟朱大娘他们一起被买过来的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姚书棋觉得江北缺少训练,且性子也些大大咧咧,总归是有些不放心,便把他感觉很不错的这个少年拔过来给杜锦宁做小厮。青木原先有个原主人起的名字,来伺候杜锦宁的时候就主动请求少爷为他赐名。杜锦宁便随口给他起了个青木的名字。
原先杜锦宁有什么事一直使唤江北,现在青木这一到来,让江北既委曲又危机感十足。最近他都在跟着观棋学着如何做一个合理的小厮,又请忠伯给他指点,倒比原先长进不少。
可见有竞争才有进步的动力。
杜锦宁翻了翻,一本是写才子佳人的;一本是仿照所写的跟风之作,不过作者大概没写惯长篇,在开始的框架构建得太小了,最后还是写成了一个短篇。
两本的文笔都很不错,人物性格生动,剧情也还算曲折吸引人。当然,要没这些优点,它们也不会被放到杜锦宁的案头来。
“你让姚叔过来一趟。”她对青木道。
“好的,少爷。”青木答应一声,施了一礼退了出去。
他在原主人家就受过良好的教育,做事既细心又懂规矩,让杜锦宁使唤起来十分顺手。不像江北,因为从没伺候过人,有些事情你不交待清楚,他就想不到要去做。原先杜锦宁还没觉得,现在被青木这么一比,他就显得太过被动。
不一会儿姚书棋过来了。
杜锦宁指了指那两本话本:“这两个人,你跟他们签了契约没有”
“签了。”姚书棋道,“而且照着少爷您的吩咐,把保密条例也写在了里面,并把违约金定在了一千两银子,又去官府签了红契。为了这个,这两人足足犹豫了一个月才签的。本来还有一个人,因为咱们这契约的条例有些苛刻,便没有签约。”
杜锦宁点了点头;“那你把他们叫过来吧。”
“是,少爷。”
姚书棋走后,杜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