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日常-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寅生看了他一眼,微不可见地皱了一下眉。
几十年的兄弟,杜辰生是什么样的人,他再清楚不过。牛氏是吝啬,可杜辰生也不是什么大方人。或许是做了多年账房,凡事都喜欢计算,尤其是钱财方面,老两口都一个德性,否则也干不出把小三房母女当牛使唤、却不让人吃饱吃好的事儿来。
对于杜辰生方才的话,杜寅生是半个字都不信的。牛氏脾气急且坏,但杜辰生心思深沉、老奸巨猾,家里的事无论牛氏同意不同意,最后还是会按着杜辰生的意思去办,多年来,牛氏也就养成了发牢骚归发牢骚,但最后还是听杜辰生的习惯。
所以这番话,杜辰生也就能哄哄外人罢了。在亲哥面前演戏,还真是不够看的。
不过杜寅生没有戳穿杜辰生那点小心思。
杜辰生为何要唱这一出戏,他心里门儿清。不过是想省点束脩罢了。
杜寅生对于这个弟弟,又心寒了几分。
他淡淡道:“这三百文钱的束脩既让弟妹为难,那就当是我这伯祖父送给宁哥儿的礼物吧。不过很快就过年了,打后日起,孩子们也不上学了。等过了年,你再把宁哥儿送过来。”
杜辰生点了点头,十分感激地道:“多谢大哥。”
“你放心,以宁哥儿的资质,不出几年就能拿到功名。你虽有付出,但宁哥儿会带给你百倍千倍的回报的,相信我。”杜寅生生怕他回去又改变主意,赶紧拿个胡萝卜吊到他面前。
“但愿如此。”
“行了,时辰不早了,回去歇着吧。”杜寅生也懒得再理会他,直接了下逐客令。
杜云昌代父亲送了叔叔出去,回到屋里问杜寅生:“爹,二叔来做什么”
“哼。”杜寅生冷笑一声,“他想送宁哥儿念书,却又舍不得花钱,来我面前演戏来了。”
杜云昌惊讶地睁大了眼睛。
杜寅生顾及兄弟情谊,很少在小辈面前说弟弟的不是。可这段时间杜辰生的做法让他大开眼界的同时,也让他心寒不已。他干脆也不藏着掖着了,以免往后儿子在这位二叔手里吃亏。
他让杜云昌坐下,把杜辰生的一些事情,包括小时候杜辰生干了坏事把赃栽到他头上、做了账房后坑东家的事都一一跟杜云昌讲了。然后道:“往后你防犯些二房,少跟他们有利益上的纠葛。”
他叹了口气:“我现在还活着,你二叔还能有些顾忌。要是我不在了,他们那边没准还会打咱们家财产的主意。你虽中了秀才有个功名,在县太爷面前也能递个帖子说上点话,来明的他们不敢,但怕就怕在他们会来暗的。你没在官场、商场厮混过,不知道人心的险恶。一旦他们动了歪脑筋,那真是防不胜防。”
第44章 敲打
他伸手拍了拍杜云昌的肩膀:“我之所以想把宁哥儿过继过来,也有给你找个帮手的意思。我看那宁哥儿年纪虽小,但心思灵活,很有自己的想法,关键是他心思很正,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咱们在他最艰难的时候伸手帮他一把,往后二房那边真打歪主意,她一定不会袖手旁观的。可惜啊”
还有一点他没说。杜云昌的身体很差,连他这个五十来岁的老头儿都比不上,想来也不是个长寿之人。一旦他跟杜云昌父子俩相继离世,杜锦福的年纪又小,这个家业被二房那边侵占,那是早晚的事。如果有杜锦宁在,而且他又能获取功名,那么杜方芷和杜锦福还能顺利长大;可如果没有他帮衬,这个家以后会如何,可就难说了。
杜云昌被父亲说的这些震惊着,久久不语。
他因着身体不好,打小就被父母保护得极好。平时又一心读书,很少理会世事,性格便有些天真,不计较利益得失,极为看重亲情。他实在想不通二叔为何要做那样的事。
见儿子不说话,杜寅生也知道他难以消化这些,摆了摆手:“你去歇息吧。”
“是,爹。”杜云昌听话的站了起来,慢慢走回自己屋里。
杜寅生望着他单薄的背影,长长地叹了口气。
杜家西厢里,杜锦宁一进门就被杜方苓拉住了胳膊,期盼地问道:“宁哥儿,祖父既然改变了态度,那我跟娘、姐姐是不是往后就不用做那么多事了”
杜锦宁望了望陈氏:“祖父没说这些,只问我愿不愿意念书,我说愿意,他就放我回来了。”
陈氏一巴掌拍开杜方苓:“快去洗脸烫脚,别在这儿缠着你弟弟。我们不做事,喝西北风啊少做你的春秋大梦。”
杜方苓嘟着嘴:“二伯、二伯母又不是没手没脚尤其是二伯,一个大男人,什么事都不做,倒叫我们这些半大的姑娘累死累活。”
陈氏被唬着直去捂她的嘴,压低声音喝道:“你要死啊,说这些话。要是被你二伯二伯母听见了,有你的好果子吃”
“怕啥现在咱们也跟他们一样了,为啥不能说”
杜方苓看到姚氏被罚,杜辰生和牛氏很明显站在了她们这一边,而且饭桌上牛氏还被杜辰生喝斥了,胆子顿时大了不少,把平时心头的怨气都发了出来,“你也是儿媳妇,二伯母也是儿媳妇,为啥你在田里累死累活,她倒在家里享福这不公平。”
不过她这话,声音明显小了很多。
陈氏静静地看她一眼,放开了手,神色淡淡的:“谁叫你爹死得早,没法护着你”
杜方苓看了杜锦宁一眼,没敢说话。
她知道陈氏的心结。要是她敢说这一切都是杜锦宁造成的,要不是她克父,她爹也不会死,她们几姐妹的日子也不会这么难过,陈氏非把她赶出门不可。这是陈氏的逆鳞,是谁都不能触碰的。
可她没说话,那一眼却没逃脱陈氏的眼睛。
陈氏立即怒了,指着杜方苓道:“你别以为这一切都是你弟造成的。你二伯母挑唆之语,你也信要不是有你弟弟,你娘我早就被你祖父、祖母休回娘家了,你们也被卖去给人做丫鬟了,还留得你们在这里做杜家姑娘虽说日子不好过,但好歹生死由自己,不由别人”
杜方苓虽一向敬重母亲,但很不同意母亲这话。
她反驳道:“娘,你是说反了吧要不是你拼命护着,祖父、祖母早把宁哥儿给溺死了。”
“哼”陈氏冷笑,“别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你真以为你祖父、祖母留着宁哥儿,是因为我的哀求和他们心软那是因为他们想给你爹留根香火要不是这样,他管我们这几个的死活”
杜方苓就不说话了。
杜锦宁站在门口,静静地看着这一幕,也没有动弹。
她知道陈氏明面上是在骂杜方苓,实则这些话都是讲给她听的。陈氏担心她年纪小,心思单纯,受了杜辰生的蛊惑,以至于杜辰生稍微对她好一点,她就感恩戴德,把杜辰生当成慈祥的老人,亲近他、敬重他,被他所利用。
心暖之余,她也心慰。
自立、分家、振兴家业,过好日子,这些光靠她一个人单打独斗那指定是不行的,还得大家一起齐心协力。而有陈氏这样一个性格刚强、心思通透的母亲,她身上的担子也轻不少。
她走过去,握了握陈氏的胳膊,轻声道:“娘,您放心,我明白的。”说完这句,便她放开了手,走过去帮杜方菲敲木桩。
见杜锦宁如此聪慧,一点就通,陈氏鼻子一酸,差点掉下泪来。
要是杜锦宁真的是男儿身,那该多好。
虽说小三房的地位有所提高,但陈氏依然不敢出事太出格。到歇息时间了再发出响声,那是要被牛氏骂的。她们母女几个只把外面的这面墙立好,就各自歇下了。
第二日母女几人仍一大早就起来到田里去了,杜锦宁吃过早饭,便继续写她的话本。
因为心里有了某种想法,她没多写,只写了一千字左右就停住了,然后花了半个时辰的时间把昨天和早上写的三千字誊抄了一遍,到陈氏那边找来针线,把那些写好的纸张全摞在一起,装订成册。
看看天色已是中午了,外面也没人,她爬出窗外,从草丛里把昨天藏在那里的银子和铜钱找了出来,再将小册子往怀里一揣,开了门出去。
杜辰生听到响声,看到她出门,本想叫她到上房来,把昨日给那本孝经背一背、讲一讲,可杜锦宁跟兔子似的,跑得飞快,还没等他张嘴就不见了踪影。他只得作罢。
那日从县里回来,杜锦宁就听陈氏说了,郑仲春和郑桃儿的父亲郑林,就是专门赶车的,每日往返于县城和村里。
桃花村和另一个叫大林村的挨得很近,中间就隔了一条小河。两个村的人口加起来也不少,有人就像章鸿文一样要去县里上学,有人则像杜云年一样要挑菜去县里卖,还有走亲戚买东西的,每日去县里的人倒也不少。
第45章 去书院
郑林家里没有田地,但他有一把子力气,又跟人学了几手功夫,年轻时便在县里镖局做事,后来在运镖的过程中受了伤,差点去了半条命,伤好了后也留下了残疾,走路一瘸一拐的,左手也有些不便,不能干农活。他便用镖局送来的银两买了一辆骡车,专门往来运载,赚几个辛苦钱糊口。
郑林收钱公道,每人往县里去的只收五文钱车钱,所以生意也还过得去。
杜锦宁依着原主的记忆,去了村西的桥头旁边,果然看到有一辆骡车停在那里,不过郑林却不在。
她也不急,直接
分节阅读 21
去了旁边那座用泥墙围起来的院子前,大声喊道:“郑叔,在家么”
门被打开,郑桃儿的脸从里面伸了出来。看到杜锦宁,她颇为意外,笑着问道:“宁哥儿,你找我爹做什么”
“我有事要去县里一趟,想劳烦郑叔跑一趟。”
郑桃儿就更意外了。
她跟杜家姐妹最是要好,小三房是个什么光景,她哪里会不知道那是想吃一文钱的盐,都得陈氏去给人扛木头辛苦赚回来的,平日里兜里比什么都干净,哪里会有余钱坐车
而且,杜锦宁去县里做什么
她正想问呢,郑林端着一碗玉米糊糊打开了另一扇门,对杜锦宁笑道:“宁哥儿要去县里呀稍等我一会儿,我把这几口糊糊喝完。”说着,直接拿着碗就往嘴里倒。
“郑叔你慢吃,不着急。”
其实杜锦宁还是挺着急的,只是天大地大吃饭最大,她可不好催人家吃饭的人。
好在郑林做事干脆,几口就把玉米糊糊吃完了,剩下块咸菜在嘴里咬得“咯吱”响,把碗往郑桃儿手里一递,用手抹了一下嘴,出门道:“走。”
杜锦宁在现代时就是个不差钱的主儿,一向为人大方;即便穿到了古代,成为了一穷二白的乡村假小子,兜没几个钱,也没变得扣扣索索的。郑林没说多少钱,也没说要再等几个人再走,她自然也没说。
郑林解了骡子的绳索,套上车,自己坐到车辕上,便吆喝了一句:“上车。”看着杜锦宁上了骡车,便甩了个马绳,“驾。”骡车缓缓启动,朝县城方向奔去。
杜锦宁担心郑林会问她为什么去县城,早在心里就想好了借口。可郑林似乎挺有职业操守,并不问这种有关隐私的事,而是问问她的身体情况,便道:“天冷风又大,你坐好了,我要赶快车了。”说着,便闭嘴不再闲聊,倒是把骡车赶得飞快。
正因如此,这次进城倒比那次杜锦宁和陈氏雇车回来时还快,没过多久就进了城。
杜锦宁道:“郑叔,你知道博阅书院在哪儿不知道的话,你直接把车赶到书院门口,我给你钱。”
“知道。没事,不远,不用加钱。”郑林笑道。因着城里人多,他有意放慢了些车速。
不一会儿,骡车就在书院门口停了下来。
杜锦宁跳下车,问郑林:“多少钱”
“五文。”
杜锦宁抬起了眼,看向脸上还有一道刀疤显得有些凶恶的郑林:“郑叔,我有钱,你该收多少就多少。否则下回我就不好意思坐你的车了。”
“没收少。正好我也要往县里来的,捎你一路收你五文钱我还是赚了,否则就是空着车白跑一趟。”郑林笑道。
杜锦宁却是知道郑林是照顾了她的。因着人少太亏,他总得等上三五个人方才往县城跑一趟。如果人少,那就得花上六文、七文钱。像她这样一个人坐,又是直接送到城里指定地点的,没有十文钱肯定不行。
她心里生暖,却也没有推辞郑林这番好意,从怀里掏出五文钱递给他,道:“谢谢郑叔。”
郑林没说什么,朝她笑了笑,赶着骡车往回走。
杜锦宁这才抬起头来,朝博阅书院的大门看去。
这个博阅书院建在县城边的一个小山坡上,大门也是依坡而立,跟杜锦宁在后世看的牌坊似的,极为高大,十分有气势,上书“博阅书院”几个大字。
此时书院大门紧闭,便是两边侧门也紧紧关着。那扇侧门旁边还有一间小屋,想来是守门人所呆的地方。
杜锦宁走了过去,敲了敲小屋的房门。
不一会儿,门开了,走出一个五十来岁的老头儿。他上下打量了杜锦宁几眼,问道:“有何事”
杜锦宁作揖行了一礼,道:“书院里的关七少爷约了我,让我来找他。”
“哦”老头儿挑了挑眉。
要是找别人,他或许不会通报。毕竟眼前这孩子年纪不大,穿得也破破烂烂的,根本不像关家的家人或下人,怕是哪儿来找秋风的穷亲戚,因为关家不许上门,就找到这儿来了。
但事关关嘉泽,他就不敢怠慢。这家书院可是是关家筹建的,山长也是关家人。要是这小孩儿真是关七少爷叫过来的,那他不通报,这个守门的位置就坐不稳了。
横竖书院正是午休时间,关七少爷又向来不歇晌,通报一声,也不过是跑个腿的事,不算什么。
他道:“你且等着。”说着把自己这间小屋的门锁了,开了角门进去,又顺手把角门给关上了。
杜锦宁找了个避风的地方,等在外头。
想来书院比较大,走进去再走出来需要时间,隔了大概有一盏茶的功夫,老头儿才开了门,不过他没有马上出来,而是笑着恭敬地对里面示意了一下,关嘉泽穿着一身石青色细布棉袍,从里面走了出来。
杜锦宁忙小跑了过去。
“咦,是你”关嘉泽显然还记得杜锦宁,看到她,有些吃惊,不过很快就高兴起来,“有新话本”
杜锦宁从怀里掏出那本话本,递给关嘉泽。
关嘉泽接过来就打算翻看,不过看看杜锦宁,又改变了主意,问她道:“多少钱”
“那个这话本篇幅有点长,大概有三本这样的长度,我现在只写出了一部分,就是你手上拿的这些。你看看要不要买。”杜锦宁道。
第46章 关嘉泽
关嘉泽诧异了一下,皱起眉头,将书翻开来,打算看上几行。如果真的不错,再叫这孩子把余下两册写好的拿给他就是。
不过书刚打开,他手上一顿,抬起头来惊讶地望着杜锦宁:“你说什么这话本”他扬了扬手中的书册,“是你自己写的”
杜锦宁点点头,笑容里带着些小羞涩:“上次我怕那些掌柜的不要我的话本,所以才说是我伯祖父写的。”
这一回关嘉泽是确确实实吃惊了。
他上下打量了杜锦宁几眼,问她道:“你几岁了”
“十岁。”杜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