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日常-第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这事就放一放吧。等您想回去认了,我就陪您去。”她道。
“好,好。”杜寅生用力地点头。
说完这事,杜寅生正要问杜锦宁关于她订亲的事,就见一个人从外面跑了进来,气喘吁吁地道:“不、不好了。”
杜寅生定睛一看,却是杜云翼,他眉头一皱,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皇、皇上驾崩了。刚才县里敲响了丧钟。”
第556章 相邀
大家都是一惊。
齐慕远“噌”地一声站了起来,惊呼道:“什么”
杜云翼看到齐慕远愣了一愣,倒是想起他是前吏部尚书的孙子了,连忙又道:“皇帝驾崩了。”
杜锦宁站了起来,拍了拍齐慕远的肩膀。
在座的这些人,山高皇帝远,虽说皇帝驾崩对他们来说是天大的坏消息,但其实对他们的生活没有什么影响,最多是短时间内不能嫁娶。
可齐慕远的家人都在京城,祖父齐伯昆更是参与到夺嫡战争中。现如今皇帝死了,会是谁上位做皇帝呢
二皇子跟大皇子一直争得你死我活,要是二皇子做了皇帝,大皇子能活下来的几率太小了。即便能活下来,也生不如死。而作为大皇子一派中竖力量的齐伯昆,好日子也到头了。
齐慕远自然会担心京中祖父与父母的安危。
杜锦宁想安慰他,但也知道此时不管她说什么,都是苍白无力的,对齐家的这场危机起不了任何帮助作用。
她只能问道:“你要不要赶去京城”
开始杜寅生、杜辰生和几个乡佬对于齐慕远和杜锦宁的反应和举动还有些莫名其妙,此时听她这么一问,倒是明白了皇帝驾崩对于齐慕远影响很大。
有些人对齐慕远的家世开始还没有什么认识的话,这时候便感觉不明觉厉起来。
这个后生,家世牛逼啊。
“不用。”齐慕远摇摇头。
他知道,此时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他此时赶去京城,不光对祖父和父亲没有好处,没准还落入别人的陷阱,让别人用他作人质胁迫祖父。
“你祖父他们,此时定然希望你留在桂省,不回京城去冒险,好为齐家保留一条血脉。你要是执意进京,没准就扰乱了他老人家的心神,让他做起事来束手束脚。所以你还是好好地留在这里,千万别想着回去。再说,你回去也帮不了什么忙,只能添乱。”杜锦宁道。
齐慕远点点头:“我知道。”
见他还能保持理智,杜锦宁放下心来。
她转身对杜寅生和章光义道:“伯祖父,章大叔,出了这样的大事,虽说齐慕远不打算回京城,但总要跟京中通消息,还是尽快赶回府城的好。现在情况特殊,禁止一切娱乐及庆祝活动,宴席也不能再办了,我跟齐慕远干脆就告辞回县里去吧。去书院看过先生们后趁着时辰还早,我们下午就回府城去。”
杜寅生该说的话都说了,虽有不舍,却也知道桃花村留不住杜锦宁,对杜锦宁这决定倒没什么表示。
倒是章光义舍不得,说道:“这就走啊”
他还想让杜锦宁指点一下章鸿文呢。章鸿文过了个县试就卡住了,府试没能通过,跟年仅十四岁就中了举人的杜锦宁差距实在太大了,章光义希望儿子能沾点文魁星的光,下回不光通过府试,最好一举通过院试,成为秀才。
杜锦宁也知道章光义的想法。
她看向章鸿文,问道:“鸿文你会骑马不如果会的话,不妨跟我们一起去府城。如果不会,你找个时间坐车去,我跟你好好聊聊如何做文章。”
章鸿文还没说话,章光义就大喜,道:“他自打知道你学骑马,就十分羡慕。我想着他每日来去不方便,便买了一匹骡子,他现在去书院都骑骡子。骑马是没问题的。”
说着他又怂恿章鸿文:“鸿文你跟锦宁去府城一趟吧,学一学如何写文章。你在书院里念了这么多年书,先生该讲的也都讲了。你听听锦宁和齐少爷的经验,没准就豁然开朗,知道如何写出好文章呢。”
章鸿文长这么大,还没出过远门呢。一听要去府城,还是跟杜锦宁和齐慕远去,自然十分兴奋,问杜锦宁道:“会不会太麻烦你们”
“不会。”杜锦宁笑道,“关嘉泽也在府城,我回之前他还念叨你呢。”
“那我就去叨扰你们了。”章鸿文高兴道。
杜锦宁向杜寅生和乡佬们拱拱手:“如此,那我们就告辞了。”
杜寅生站起来,把杜锦宁刚才交给他的那一百两银子的银票掏出来,递到杜锦宁面前:“宴请不能办了,银票还给你。”
牛氏见状,顾不得讨杜锦宁的嫌了,开口道:“宁哥儿,我们好歹是你的祖父祖母,你现在发达了,不说孝敬我们,好歹请我们吃点好的,再做两身衣裳吧这银子,就当你孝敬我们了。”
说着,她伸手就想去抓那张银票。
杜寅生飞快地把手一缩,也不理会牛氏,只目光定定地望着杜辰生。
牛氏的抢银票的举动还是很合杜辰生心意的。这次杜锦宁考上举人,不光没拿些好处给他们,竟然连话都不跟他们说,眼神都欠奉,他们半点好处没捞着,还得看脸色,他早就不忿了。只不过杜锦宁今非昔比,他不敢造次罢了。
现如今杜寅生还想让他表态,他面无表情地道:“我是他祖父,他孝敬我点银钱不应该么”
杜寅生简直要被弟弟的厚颜无耻给气倒了。
他正要开口训斥,就听杜锦宁道:“我这次回来,是给伯祖父、祖父及大家都买了礼物的。”
说着,她从袖子里掏出一张礼单,递给杜寅生:“劳烦伯祖父帮分一下。”
等杜寅生接过那张礼单,她又道:“祖父、祖母的孝敬,都在这上头了。至于那张银票,就当我回报村里,捐给村里私塾买课本、笔墨吧,也算是全了我当年不能在这里念书的遗憾。”
说着她拱拱手就转身朝外面走去。
“喂,怎么能这样祖父、祖母还没孝敬呢,就拿钱去送给别人,有你这样做孙子的吗”牛氏在身后喊道。
她深知杜锦宁不会给多少东西给她和杜辰生的。就算有礼物,也都是些不值钱的,哪有一百两银票实惠
无奈杜锦宁就跟没听见一样,径自去了。
牛氏想跑上去拉杜锦宁,没想到跟着杜锦宁一起回来的几个大汉齐齐拦在了她的面前,任牛氏如何哭闹撒泼都无济于事,便是杜辰生也被拦在了屋子里。倒是杜寅生、章义光和乡佬出去,他们并不拦着。
杜辰生气得差点吐血。
牛氏只得在屋里高声叫道:“云年,云年,快拦住宁哥儿。他刚捐了一百两银子给私塾,你让他再拿二百两来孝敬我们,否则就是不孝。”
第557章 结论
刚才是杜家的长辈和村里德高望重的人在屋里,杜云年和姚氏倒想进来凑一脚呢,被杜寅生让杜云昌把他们给拦住了。
这会子杜云年听到母亲的叫声,下意识就想过来拦杜锦宁。
杜锦宁停住了脚步,似笑非笑地看着杜云年:“你真要来拦住我”
齐慕远怕杜锦宁吃亏,赶紧上前两步站在杜锦宁身边,防止杜云年动手拉拽杜锦宁。
杜云年却被杜锦宁那表情吓得停住了脚步。
衙门不可能养闲人,更没有那么多地方来关押犯人,他是被流放到了边关去做苦役的。这两年多的苦役生涯,让他生不如死,刻骨铭心,一辈子都忘不了。虽然只被判了三年,但他以为一辈子回不来了,一定会死在那个地方。
后来还是他机缘巧合下救了一个看管他们的狱头的儿子,日子这才好过些,还得以被提前了几个月被放回来。
有了这一遭,他现在的胆子没有以前那么大了。否则今天他就不会乖乖地被杜云昌一拦就呆在了外面,定然要死皮赖脸地挤进屋里去的。
杜锦宁现在可是举人身份,说一句话县太爷也是要听的。而县太爷可是当年给杜云年定罪的人,能决定他的生死,所以此时被杜锦宁这么一看,他还真不敢动弹。
杜锦宁也没跟他多扯,看杜云年似乎被吓住了,她便抬脚出了院门,往外面走去。
牛氏见状,气得要命,一面挣扎,一面骂道:“云年你是死人呐,有钱不知道拿,怎么越活越胆小了。”
“娘”杜云年委曲地叫了一声,却是没有动弹。
他是真的不敢。
倒是姚氏,自打她把卖田地的钱花光,过的日子就十分艰难,每日跟儿子上山去给人扛木头,赚一点钱过日子。后来杜云年回来了,听到她把家里的田地卖了,还把钱花光了,就整日对她拳打脚踢。而自从她的钱花光,再没钱给娘家人后,她娘家也不管她了。
所以现在在她眼里,一文钱都比天大。她要是从杜锦宁手里要回一百两银子,不管怎么样牛氏也得跟她对半分吧有五十两银子,就能买上几亩田地,杜云年也不会这么恨她,她的日子也会好过一些。
所以这银子对她的意义十分重大。
这时候一见杜云年怂了,她就立刻挺身而出,直接朝外面冲去,嘴里一面叫道:“我去。”
以前姚氏是个微胖的女人,可这两三年艰难的日子过下来,她早已又瘦又老。不过大概是整日上山扛木头做体力活,体力还是挺好的,三步两步就追上了杜锦宁一行人。
她知道杜锦宁的心肠又冷又硬,跟她好好说话是说不通的,她就打算撒泼耍赖,让杜锦宁丢不起面子,最后给钱了事。
跑到近前,她伸手就抓杜锦宁的胳膊,却没想到手还没碰到杜锦宁的衣袖,不知哪里伸出来一只胳膊,反手
第558章 京中局势
“伯祖父,那我走了。等我考上了进士,我跟您一起去府城杜家。”杜锦宁朝杜寅生拱了拱手。
杜寅生眼睛一亮,欣慰地道:“好,我等着。”
尽管对于认不认祖归宗他已经没以前那样的执念了,但杜锦宁能考上进士,他也是很乐意带着她一起回去向那一支的杜家人炫耀一番的。
等杜锦宁和齐慕远走出村口上马时,几个护院也回来了,大家一起上了马此时章鸿文也骑着他家那头骡子来了,大家一起出了村,往县城里去。
到了城口,远远的就看到城墙上挂了白幡,这是国丧的标志。杜锦宁放缓了马速,问齐慕远道:“你要不要先回去歇着我一个人去书院就可以了。”
齐慕远担心着京里的亲人,也掂记着家里是否托信过来,此时还真无心应酬。
他点了点头,道:“也好。”
进
分节阅读 260
了城,大家便兵分两路,杜锦宁和章鸿文带了两个杜家的护院去了书院,齐慕远则带着他家护院回了齐府。
博阅书院里,杜锦宁最亲近的人就是关乐和,其次是黄澄明了。关乐和去了京城,杜锦宁进了书院先去拜访了黄澄明,送上礼物,接着又去看了新山长及其他先生。
皇帝新丧,大家见面也不能展笑颜,也不能说恭喜之类的话。尽管大家看到杜锦宁中了举人,且还是解元,都十分高兴,却也不好表露出来,只彼此问了问近况。所以杜锦宁在他们这里都略坐了坐,就告辞离开了。
回到齐府,吃过午饭,杜锦宁等人就打道回府城。章鸿文跟着一起离开。当然,他没骑他的骡子,而是骑了齐府的一匹马。
齐慕远急着打听京里的消息,进了城就直接回家了,杜锦宁带着章鸿文回了家。
陈氏见了章鸿文,十分高兴。她毕竟在桃花村住了十几年,对那里的人和事还是挺掂记的。章鸿文过来,正好可以聊一聊桃花村里的事,也算是解闷了。
安顿好章鸿文,杜锦宁便去了齐府。
“如何了京中可有信来”杜锦宁问道。
齐慕远摇了摇头。
“应该很快就有信来了。”杜锦宁安慰他道。
这个年代可不像现代,有什么事直接打个电话就能通知道万里之外的人。现在即便有什么重大事件,也只能快马加鞭地派人一个驿站一个驿站的跑下来。所以皇帝驾崩的消息传到漓水县,至少需要三五天的时间。国不可一日无君,老皇帝驾崩,必然得有一个新皇帝接替他的位置,前些年争得你死我活的夺嫡之争便落下了帷幕。
消息确定,齐伯昆派人从京城送信过来,也不过是五六天。按理说,他们回来,应该能接到齐家从京中传来的消息才对。
可现在却没有信来。出现这种情况,要不就是京中局势还不稳定,要不就是齐伯昆等人在京中出了问题,没办法送信给齐慕远。
齐慕远向来沉稳,可这一会儿却是坐卧不宁。他刚刚坐下便又站了起来,望向大门的方向,神色焦虑地道:“但愿吧。”
“派了人去京城吗”杜锦宁问道。
“派了。刚我一回来就叫马彪去京城了。”齐慕远道。
京里没送信来,他不可能坐在这里傻等,总得派人回京中打探一番。
杜锦宁点点头,不说话了。不过她也没闲着,拿过齐慕远煮茶的家什,取了水打燃火,开始煮起茶来。
煮好茶,她递了一杯给齐慕远。齐慕远闻到茶香,焦急的心稍稍安定了一些。不过喝了一盏茶后,他又焦虑起来,道:“再没人来,天就要黑了。”
天黑了,城门就关闭了。京中就是派了人来也进不了城,他只能等到明天了。
可没能得到家中亲人的消息,他又怎能安睡
杜锦宁转头对青木道:“你回家一趟,跟太太说我今晚不回去了,在这里陪齐慕远。章少爷那里,你跟他好好解释解释,就说齐少爷心情烦乱,没办法好好招待他。等明日齐家传了消息,我再陪他在府城好好逛逛。”
“是。”青木应声道。
“你再去许家一趟,把大姑爷叫来陪一陪章鸿文。”杜锦宁又叮嘱。
青木见她没有别的吩咐,转身去了。
齐慕远听到杜锦宁在这里陪他,心中微暖,轻声道:“谢谢。”
杜锦宁对他一笑:“咱俩什么交情跟亲兄弟一样,说什么谢谢。”
齐慕远喉头滑动了一下,却什么也没说。
“少、少爷,少爷,京中来人了。”一个守门的飞也似地跑了进来,满脸激动。
齐慕远“噌”地站了起来,拔腿就朝门外跑去,差点跟一个风尘仆仆的黑脸汉子撞个正着。
“小人程兴,给大少爷请安。”黑脸汉子忙跪下行礼。
齐慕远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少说废话。京中怎么样我祖父和父母弟弟如何”
“好,老太爷、老爷、太太和小少爷都安好。”程兴倒也知道齐慕远担心什么,先把最关键的消息说出来。
果然,齐慕远大松了一口气,这才道:“如此便好,如此便好。”又道,“你先起来,坐着说话。”
程兴这才从地上爬了起来,走到下首挨着凳沿坐了,道:“皇上驾崩,大皇子和二皇子的亲兵火拼,京中大乱。二皇子身死,大皇子稳住了局面,不日将举行登基大典。”
程兴虽寥寥数言,但想都能想像得出当时京城有多乱。
杜锦宁问道:“就中可是死了许多人”
程兴摇了摇头:“还好,都是两宫相斗,未波及其他人。不过”
他顿了顿,没有说下去。
而齐慕远和杜锦宁却是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
当时相斗没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