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日常-第2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少华顿时两眼放光,户问可是肥差啊。
他用力地点头:“嗯嗯,我努力,我努力。不过锦宁你可得跟姐夫说说,户部什么地方可以让我提真知灼见的”
杜锦宁翻了个白眼:“先自己想。一会儿你说,我们再补充。”
说着她头一歪,青木就十分机灵地在旁边铺了一张纸,放上了文房四宝。
方少华只得坐过去,在那里啃着笔头思索着对于户部的认识。
许成源看杜锦宁的目光落到了自己身上,不用问他就主动道:“我早已想好了,我想外放做官,最好是知州或知县,能在一地做主的。”
几人之中他出身最低,家境也最不好。如果留在京城做一个小官,跟那些有世家扶持或是懂得钻营的同僚相比,在仕途上他没有任何优势。而京城居,大不易,他连个宅子都买不起,更不用说靠着那点菲薄的俸禄如何供养一家子了。
这些年能顺利考上进士,他已是托了杜锦宁的福了,他希望去外地打拼,而不是留在京城里又等着杜锦宁对他施予援手。
在他看来,就算齐伯昆肯帮他,那也是看在杜锦宁的面上。
这些年他跟在杜锦宁身边,在思想、能力与为人处世上他深受影响,他希望能到一个地方做官,把他从杜锦宁身上学到的本事好好地施展一番,同时也积攒些家业外任上做主官,即便他不贪赃枉法,油水也比在京城丰厚得多。在京城各部委任职,有了油水自然是上面的官员拿了,到他们这种底层小官时,能有点汤喝喝就已十分难得了。
如果有能力,过个十年八年他自然能再拼到京城来,到时候他不底,家底也上去了,就不再是杜锦宁的拖累了,而是助力;如果没有能力,他就老老实实在地方上做官,悠闲地过他的小日子,不来给杜锦宁添乱。有多大碗吃多少饭,这样才踏实。
许成源的想法,杜锦宁不用问就能猜到。她越来越欣赏她这位大姐夫了。
“那你好好想一下朝考上要写的文章。我希望你能去一个比较富裕的地方任主官。”这样大姐和外甥就不用吃苦了。
许成源点点头,自觉地坐到了方少华旁边,去思索如何写文章去了。
齐慕远转过头来,看向杜锦宁,目光温柔:“你呢打算去哪里任职”
杜锦宁被他看得颇有些不自在。
这家伙,自从捅破了那层窗户纸,就无时无刻不在撩人。
她不喜欢这种暧昧。如果她能给齐慕远承诺还好,可她不能。
她瞪了他一眼,咬牙切齿地用只有两人听得到的声音道:“你别再这样看着我。要是撩得我动了心,那可有你受罪的时候。”
“哦怎么受罪说来听听。”齐慕远用他那双深邃的眼眸望着杜锦宁,脸上似笑非笑。
“我很霸道,不喜欢别人碰我的东西。到时候,你不光不能娶妻纳妾,任何女人都不能碰。”杜锦宁挑着眉、勾着唇,满脸戏谑地望着他,“你可做得到”f
第660章 我可是有未婚妻的
“真的”齐慕远不光没有被吓住,反而一脸欣喜,两眸熠熠生辉,“只要你答应我,我就做得到。”
“”
杜锦宁有些郁闷地眨巴眨巴眼,干脆把头转到一边去,不理他了。
她本想吓一吓他,也免得他想得太过理想。不想她不光没把这家伙吓跑,反倒惹得他更来劲儿了。
好在这时候关嘉泽进来了,一进来就大声嚷嚷道:“恭喜杜状元,齐探花。”
齐慕远知道对于这事,不能逼得太紧,否则杜锦宁会被逼得离他越来越远。而现在能这么冷静地坐下来跟他讨论这个问题,就已有了进步,这表明杜锦宁在慢慢地接受他。他心里高兴得很。
此时他仍做窃窃私语状,不过声音比刚才大了一些,话题也换到了关嘉泽身上:“你猜这家伙想去哪里任职”
“礼部。”杜锦宁十分肯定地道。
关嘉泽“嗷”地一声怪叫起来:“杜锦宁你是神仙吗你怎么知道我想去礼部”
杜锦宁鄙视地看他一眼,还没开口说话,一贯喜欢跟关嘉泽抬扛的方少华就嗤笑起来:“关嘉泽,谁跟你一样不肯用脑子”
“就你聪明”关嘉泽瞪了他一眼,讪讪地拉了一张椅子,在杜锦宁身边坐了下来,跟没骨头似地把身体摊在椅子上,没精打采道,“可我觉得皇上不会派我去礼部。”
毕竟,关正祥就在礼部。虽说现在他被撤职了,但大宋会外语的人很少。从策问的题目就可以看出赵晤对于开拓海外市场雄心勃勃,关正祥被晾上一段时间后,有用得着他时,赵晤肯定还得把他提溜起来使
分节阅读 306
唤的。
赵晤既打了这样的主意,那肯定不会让关嘉泽去礼部了。父子俩在一个部门,这是大忌。
“你先努力考上庶吉士留在京城。等朝考之后,咱们去拜访一下大食和新罗、日本人的商人,找几个人来教你学这几个国家的语言。等你学会了,一旦有机会让你大展身手,皇上不想用你都不行。如果你在语言上的本事比你爹都厉害”
剩下的话杜锦宁没有说下去,只是朝关嘉泽扬了扬眉毛,示意他自己领会言外之意。
关嘉泽的眼眸顿时亮了起来,拍手道:“好主意。”
“不过”他又有些担心,“我能学会吗”
“你应该有语言天赋的。”杜锦宁道。
作为礼部的官员,肯定不止一人去学习外语的。到最后最出色的就是关正祥,可见这人有语言天赋。关嘉泽作为关正祥的亲儿子,天赋肯定不能差了。
“就算没天赋,只要肯下苦功,就没有学不会的东西。只看你有没有恒心了。”杜锦宁又道。
“有恒心,肯定有恒心。”关嘉泽喜滋滋地道,一改刚才进门时的萎靡。
要是以往,他肯定没有这么上进。可被关正祥刺激的,他恨不得自己马上做上正二品的大官,好让关正祥睁眼看看,到底是他那个妾生子有出息,还是他这个正室嫡子有出息。
虽说关嘉兴现在已蹲了大狱,以后出来也不可能参加科考了,可关嘉泽仍想争这口气。他要靠自己让母亲和妹妹过好日子,而不是靠那个根本没把他当儿子的渣爹。
说话间,梁先宽也来了。
一进来他就不好意思地先道歉:“对不住,来晚了。”
大家还没说话,知道内情的关嘉泽就打趣道:“不用跟大家说对不起,终身大事要紧。”
“终身大事莫不是刚才梁先宽去相亲去了”方少华在那边十分不专心,听了这话又插嘴问道。
梁先宽也没有不好意思,坐下来道:“你们一个个都娶妻生子了,我就不能去相个亲”
“说了哪家的姑娘”杜锦宁也来了兴趣
梁先宽这才不好意思地道:“孔家。是关嘉泽的表妹。”
关嘉泽就“嘿嘿”地笑了起来,猥琐地把脸凑到梁先宽跟前:“我表妹漂亮吧”
现在还不是明清,朱程理学还没有出现,封建社会的礼教束缚还没那么变态。虽说婚姻是父母子命媒妁之言,但开明的父母在了解对方家世、人品之后,也会找机会让未婚男女见上一面的。或是某亲戚开办宴会把两家人请去,在游园时让两人见面;或两家母亲带着儿女去寺庙里上香,给两人创造一个偶遇的机会。
今天梁先宽就去寺庙里偶遇佳人去了。
梁先宽被关嘉泽这一问,脸一下子红了起来。看那样子,应该对关嘉泽的表妹很满意。
好歹这人要成为自家的亲表妹夫了,关嘉泽也没好再打趣他,而是将矛头指向了齐慕远和杜锦宁:“我们可都成亲了啊,就剩你俩了。虽说你们比我们小一些,但也到了议亲的年纪。来来,不妨跟哥哥说说,你俩想找个什么样的妻子我家亲戚里要是有合适的,我就介绍给你们了。”
有个陈立在,杜锦宁可不怕说这话题。
她笑眯眯地道:“你少往我这里扯,我可是有未婚妻的。等我再大两岁就成亲。”她朝齐慕远那边一努嘴,“你还是关心关心齐慕远吧。”
齐慕远这两天跟杜锦宁有点小暧昧,觉得自己跟杜锦宁的感情有望,心情极为舒畅。这期间他是丝毫没想起杜锦宁还有个未婚妻。
这会子杜锦宁一提,还说两年后成亲,他顿时急了,伸手就紧握杜锦宁的胳膊,急道:“锦宁你”后面的话虽没说出来,但他知道杜锦宁看得懂他的眼神:你怎么能成亲呢你成了亲,我怎么办
杜锦宁没想到齐慕远这么大反应,而且还这么大胆,在众兄弟面前表露情谊。
她赶紧遮掩地道:“看,一说到亲事,万年冰山的齐慕远也急眼了,哈哈哈”
关嘉泽也跟着没心没肺地“哈哈”大笑起来。
这两人一笑,引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杜锦宁趁此机会,赶紧给齐慕远瞪眼睛使眼色,示意他收敛一点。
齐慕远也知道自己这种感情不容于世,被人发现了对自己对杜锦宁都没有丝毫好处。他赶紧放开手,装作不好意思地样子,偏过脸去用手挠了挠头。
见一向冷静自持的齐慕远一说到亲事,就没出息地窘成这样,已婚男人们笑得就更欢了。
第661章 春风得意马蹄疾
第二天是传胪大典。
这倒没杜锦宁和齐慕远什么事。
他俩只需要在皇帝拜完天地、鸿胪寺官宣制后引他们在御道左边一前一后跪拜,之后就装吉祥物了。倒是第四名的传胪蒋相公任务比较重,要给排在他后面的进士们唱名,唱完名后听奏庆平之章,三跪九叩礼比,随榜而出,至东安门外张挂金榜。这时候杜锦宁这个状元就率诸进士等随出观榜。
这个金榜,张挂三日后收回缴到内阁收藏。
从皇宫出来到东安门前观榜,便是读书人一生中最荣耀的时刻跨马游街。
此时杜锦宁手捧钦点皇圣诏,足跨金鞍朱鬃马,前呼后拥,旗鼓开路,欢声雷动,喜炮震天,遍街张灯结彩。
京城人饶是见多识广,三年一次的春闱,让他们见过太多的进士跨马游街,但从来没有像这次一样引起疯狂:状元郎与看探花郎实在是太俊美了,俊美到让多少姑娘自惭形秽。这年头虽然没有手机电脑,但消息的传播一点儿也不慢,闻讯来看俏才子的姑娘小媳妇把沿街的酒馆、茶馆都占满了,手里的簪花、手绢、荷包更是跟下雨一般往下掷。
这让杜锦宁和齐慕远简直不胜其扰。
好在两人都有功夫在身,齐慕远就不说了,杜锦宁跟刘高学的那套武功,就是专练躲闪功夫的,其他地方她倒无所谓,看到有簪花朝自己面门掷来,她轻轻一闪就躲过去了。所以虽然身上头上簪花甚多,但沿街游了一圈,仍然面如冠玉,神态从容。
可榜眼的那个老头儿就受不了。
他年纪那么大,自然没人往他身上掷花。但齐慕远跟杜锦宁两人做伴惯了,即便齐慕远顾及着榜眼的面子,不会让自己的马超过榜眼,但两人相隔的距离却极小。那些姑娘小媳妇投掷的准头又不够,时不时还有风吹拂,投向杜锦宁和齐慕远的簪花、手绢、荷包自然免不了会落到榜眼身上,有时候触不及防下,眼睛鼻子都被簪花掷到的情况时有发生。
如果这些簪花是真的掷给自己的倒也还好,就算被砸中也甘之如饴。可榜眼知道这都是误伤,面上被砸一下还没什么,可内心所受到的暴击都快让他倒地不起了。
在某个杜锦宁与梁先宽合作的茶楼上,站着一群妇人,正是陈氏一行人。
之所以说一行人,这里不光有陈氏,还有杜锦宁的三个姐姐。除此之外还有杜方菲的婆婆谢氏,杜方蕙的婆婆方太太。这两人也是许成源和方少华的娘,儿子也在跨马游街的队伍里。
要不是谢氏和方太太邀陈氏来看跨马游街,喜静且对自家“儿子”考上状元相当淡定的陈氏还不一定来街上凑这个热闹。
两个姐妹都来了,杜方苓自然也要来。不光是她,担负着保护一众女眷安全的鲁小北也一起来了。反正以前他是杜家下人,杜方菲和杜方蕙是常见的,倒也不用太过避讳。
趁着游行的队伍还没走到这条街,许久没见着鲁小北的谢氏干脆拉着他坐在茶馆里话家常:“你现在都在做什么营生”
鲁小北本身相貌底子就不错,正长身体的时候遇上杜锦宁,能吃饱饭营养跟了上去,在成亲前就长成了一副高大周正的样貌,否则当年陈氏和杜锦宁也不可能看上他。
现如今的鲁小北一米八的大高个儿,剑眉星目,两只眼睛炯炯有神。因走南闯北,他皮肤有些微黑,但也因此更显男子汉气概。
他大马金刀地坐在那里,听到谢氏问话,并没丝毫局促,微微一笑道:“所谓的贩夫俗子,说的便是我这样的了。京城这边的好东西,我贩到别处去,再从别处将东西贩到京城里来,赚些差价。”
当然,他在京城也买了不少田地和茶园,街上更是买了许多铺面。即便不四处贩卖,留在家里也是一个妥妥的富户。不过这些就不用跟谢氏说了。
谢氏听了,不由有些担心,劝道:“虽说盛世太平,拦匪劫道的不多,却也是有的。你这样走南闯北的,要是遇上劫匪就不得了了。你现在家底子也算丰厚,不如老老实实在家过日子,就别出去跑了。实在舍不得那些营生,大可派手下的管事去,可别以身犯险。”
说着她又转头朝陈氏寻求认同:“亲家母,你说是不是”
一般的老人、妇人,只要有口饭吃、日子过得去,都不希望家里男人出去冒险。
原先陈氏也这样劝过鲁小北,就担心鲁小北有个三长两短,杜方苓的日子不好过。
还是杜锦宁劝住了她。
这时候,陈氏便拿当初杜锦宁劝她的话来为鲁小北开脱:“好男儿志在四方。小北喜欢走南闯北,这便由他去。年纪轻轻的,总不好就这么在家里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不思进取。路上不太平,便多带几个有本事的护卫,总不至于出什么大事。”
鲁小北在这方面对陈氏是万分感激的。
他站起来朝陈氏深深一揖:“多谢娘理解。您老放心,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过日子,为了苓儿和孩子,我也不会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走的都是太平的地方。那些劫匪多的地方,我是不去的。”
人家正经岳母都这样说了,谢氏即便不赞同,也不再多说什么。
倒是方太太是世家出身,又跟丈夫在外地做官许多年,见识自是不同,很赞同陈氏的话。
她笑道:“哪家的前程不是吃辛苦拿命拼来的做官就太平了吗除非一直缩在京城里做小官,否则只要放外任,就免不了吃苦。”
说着,她把放外任时的一些辛苦和危险说了。
方少华的爹是一个寒门子,二十多年一直放外任做官,现如今都还在贵省任巡抚,方太太对外任官的辛苦最有体会。
谢氏以寡妇之身,独自把儿子养大,现如今都还在做生意供养儿子读书,也是个性情坚毅的。
她也知道儿子想放外任,本身也很赞成。现在听方太太这么说,她赶紧问了一些细节,旋即点头道:“方太太你说的对,想要博前程,不吃辛苦真是不行。”
她转头又对鲁小北歉意地道:“是我想差了。还是你岳母和方太太有见识。”
第662章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