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古代农家日常 >

第273章

古代农家日常-第273章

小说: 古代农家日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大庆冷笑道:“小爷没放人,谁敢走”

    “别别别,刘护卫,有话好说,有话好说。”沈郎中吓得脸色煞白,“我不走了还不行吗”

    刘大庆却指了指包厢:“进去坐着,动一动老子就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沈骏明壮着胆道:“我爹是朝庭命官,莫不是青天白日之下,你敢刀刃朝庭命官不成”

    刘大庆是庄稼汉出身,杜锦宁怕他露馅,赶紧接过话道:“等会儿来了人,你爹还是不是朝庭命官就不一定了,我劝你们还是老实点吧。他真弄伤了你爹,难道皇上还会把静王爷下大狱不成”

    “”沈家父子无言以对。

    杜锦宁这话说的太对了。

    皇上因为是手刃二皇子夺得的皇权,特别在乎这种名声,登基之后对静王爷好的不行,以表示兄友弟恭,他当初那样对二皇子,都是二皇子逼的。就是静王爷做了什么不好的事,只要不是造反,他都不会怎么责怪静王爷,更不用说还是为了他这么个罪臣了。

    见沈家父子老实了,杜锦宁想了想,转头吩咐青木:“你下楼去看看,要是老师过来,就拦住他,说事情解决了,别让他上来。”

    这件事牵扯甚广,皇上肯定会拿沈家及几个世家开刀,来达到登基后的立威目的。她作为当事人深陷其中没办法,关乐和还是不要扯进来的好,免得被连累。

    青木点头,领命而去。

    沈郎中被刘大庆用刀比着脖子,沈骏明和沈家护卫都不敢动弹,一个个眼睁睁地看着青木出了包厢下了楼。

    幸好青木下去得及时,正好把匆匆赶回来的关乐和堵在了茶馆门口。

    关乐和本来在郊外有事回不来的,但事关自家弟子的安危,他特地请了假紧赶慢赶地回来。

    青木跟了杜锦宁几年,行事风格也跟杜锦宁极像。

    他谨慎地把关乐和拉回马车上,这才低声将事情的经过说了,道:“少爷不希望您插手进来,让事情复杂化。您要没别的什么事,还是赶紧出城去吧。”

    关乐和没想到还闹出这么一个事来。

    他皱着眉头想了想,点了点头:“好,我知道了。”

    青木下了马车,关乐和便吩咐车夫道:“去吏部衙门。”他要找齐伯昆商量此事。

    他离开桂省后,杜锦宁跟他在通信里说过齐伯昆对她的照应,齐伯昆到了京城后也没少跟他夸赞杜锦宁,状元之名也是齐伯昆找皇上让出来的。所以关乐和觉得齐伯昆是真心实意地喜欢杜锦宁。现在又是吏部的人陷害杜锦宁,他自然要找齐伯昆想想办法,免得杜锦宁进了宫后被人反咬一口,吃个大亏。

    齐伯昆事忙,上午往往是陪皇帝处理各种政务,中午就回吏部吃个饭歇一歇,下午再处理吏部的事,不到天黑都不会回家。

    关乐和过去的时候,他正吃过午饭准备在休息间里躺一躺。听到下人来传话,他赶紧叫人把关乐和迎了进去。

    他知道如果没有急事,关乐和不会这个时候来找他。

    关乐和把事情说了,齐伯昆又细细问了情况,就穿了外裳往皇宫去。

    虽说他对杜锦宁感观复杂,不像以前那般把她当成自家亲孙子一样看待。但这是大事件,是政治斗争,世家想用杜锦宁来给皇帝和他添堵,杜锦宁就算跟他有仇,他都得帮她一把。

    而那头,赵昶收到张松涛的报信,赶紧派人去缉拿沈郎中,自己则直接去了宫里,跟齐伯昆也就是前后脚的事。

    皇帝一听新科状元被人陷害,立刻派人去茶馆,跟静王府的人一起将沈郎中父子带进了宫里。

    沈郎中本就是被人利用了当枪使的,自然不会维护主子,皇帝还没问呢,就屁滚尿流地主动将所有的事招了。

    拔出萝卜带出坑,沈郎中的岳父也即刻被抓进了宫来。

    沈郎中的岳父其实也不算什么世家,不过是官宦子弟,自己也考上了进士,这个“世”也不过是传了两代。而他父亲及他自己,官都不大,沈郎中的岳父自己也才正五品,跟女婿相当。

    “是我家的长随给我出的主意,我又心疼孙女,才叫女婿这么做的。”沈郎中的岳父连连喊冤,“我真没想坏新状元的名声。”

    赵晤跟齐伯昆对视一眼,俱都摇头。

    既如此,估计那长随是找不到了。

    赵晤下令道:“去把他家那个长随拿来。”

    果然,过一会儿派去的人来报,那个长随不见了。

    齐伯昆道:“不用四处找,只在他家附近看一看,肯定是被人灭口了。”

    依着齐伯昆的主意去寻,还真在他家附近的一个空房子里寻到了那个长随的尸体。

    沈郎中和他岳父吓得魂不附体。

    要是这个长随就只是个爱出馊主意的普通下人,这事就是个简单的家务事,沈家想招杜锦宁为女婿,而杜锦宁不愿意而已。皇上最多打他们几板子或是降个职,这事就了了。

    现在事情明摆着,那长随必是被人收买了的,否则也不会被灭了口。他们被人当枪使来跟皇上作对,又正是新皇登基,世家与皇帝互相夺权的当口,他们有什么下场,想都不敢想。

    要是能顺藤摸瓜把那些世家找出来还好,现在找不到罪魁祸首,那他们就死定了。皇上自然是要拿他们立威的。

    沈骏明却是懵懵懂懂,不知事情的严重性。

    果然,赵晤看着这两个蠢货,一挥大手:“都拉出去砍了,家产抄灭充公,家小男丁流放,女眷充官。”

    “皇上,饶命啊。”沈郎中和他岳父大喊起来。严骏明被吓得屎尿失禁。

    立刻有御前侍卫前来,将三人拖了出去。

    饶是杜锦宁对皇权有一定的认识,知道皇帝手握生杀大权,喜怒也在一瞬间,而她自打女扮男装时就有了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心理准备。但现在看到这一幕,眼见着活生生的三条人命就这么没了,她心里还是十分震撼。

    伴君如伴虎,政治斗争激烈,果然

    第668章 各就各位

    不过从政治上来说,赵晤的做法,杜锦宁很能理解。

    赵晤刚登基,那些世家未免要观察他的行事风格。如果他强硬,世家可能就会老实安份一些;一旦他稍微露出一点优柔寡断,世家立刻会反扑过来,用各种强硬的手段和诡计把他按住,最后让他屈服在世家的威压之下,从而成为一个傀儡皇帝,受世家的掌控、为世家服务。

    如果那样,大宋的政权及财富就会集中在世家手里,科举考试也会失去意义,普通的黎民百姓只能受世家的任意盘剥,他们的日子更苦。

    现在赵晤用重罚,直接将沈郎中两家砍头抄家,这份果敢强硬的狠厉,会让世家不敢再轻举妄动,毕竟兵权还掌控在赵晤手里;而其他的朝庭官员,也会警醒起来,绷起心里的那根弦,不让自己成为世家利用的工具。

    如此一来,赵晤才能进一步稳固对朝庭内外的掌控,从而将精力放到发展社会经济、使大宋更加富强上来。

    这跟立志于让天下无饥馑、让大宋更加繁荣富强的杜锦宁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想到这里,杜锦宁越发欣赏赵晤了。她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位果敢的君主。只有赵晤手段强硬地将政治肃清,她才能在农业方面一展自己的抱负与手段,而不用在动荡的政治局势下想着如何保全自己。毕竟,她的很多农业建议是会触及世家的利益的,就跟原先的再生稻一样。

    这时,赵晤的目光向杜锦宁投来,夸赞道:“杜爱卿,这件事你处理得很好,表现非常不错。”

    杜锦宁的表现完全出乎了赵晤的意料。

    沈郎中跟他岳父,一个四十多年,一个六十多,都是浸淫官场几十年的老手了,仍然没有半点政治警觉性,被人利用了犹不自知。而杜锦宁一介十五岁的政治雏儿,一只脚还没踏入仕途的门槛,就一语道破世家的诡计,以干净利索的手段将事态扼杀在萌芽状态里,这份政治敏锐性和处理事情的能力,简直让赵晤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而刚才,他眨眼之间就杀了三人,杜锦宁虽有震惊与慌乱,不过很快就镇定下来,还用那种敬佩的目光看他,似是十分理解与赞同他的做法。这让赵晤更加欣赏。

    如果这真是杜锦宁自己的能力,她身后没有任何诡计和受别人指点,那还真是一块璞玉。依她在策问中表现出来的才气与远见,赵晤相信,用心栽培,用不了几年杜锦宁必能成为他朝堂上的一大助力。等齐伯昆这些老人致仕后,她接管他们的权利,成为他面前第一干将都有可能。

    “皇上过奖,微臣愧不敢当。”杜锦宁拱手道。

    “不必过谦。”赵晤笑道,“你尚未去翰林院任职,没法在官职上提拔于你,朕赏你黄金百两,锦缎二十匹,文房四宝一套,洒金宣纸若干。”

    杜锦宁赶紧谢恩。

    赵晤一摆手,又问:“朕叫你写的折子可写好了”

    这个杜锦宁早有准备,一想着要面见皇帝,她就让青木回去将折子带来了。

    她当即从怀里掏出折子,递给旁边的太监,让他转递上去。

    赵晤还有事要处理,自然没空细看。

    他粗略地翻了一下,就放下了,道:“放着朕有空再细看。行了,你且退下吧。”

    杜锦宁却没告退,而是深深一揖:“皇上,臣想问问,微臣那话本还能不能继续写”

    话本的稿子,她迟迟没有交给庄越,就是缘于这个原因。

    原先她的身份没暴露还好,她可以装作什么事都不知道,继续写话本付印售卖。现在大家都知道话本是她写的了,赵晤还特意挑明了问过她,她要不请示了赵晤,擅作主张地继续写下去,总不大好。

    “当然可以继续。不过现在很多人都跟着你那话本做,所以你所写的内容,必须慎重再慎重,不能胡写。要是让农户们遭受大损失,我是要治你的罪的。”赵晤道。

    “臣不敢,微臣遵命。”

    放下心来,杜锦宁告辞离开。

    此时除了太监宫女,大殿上只剩了赵晤和齐伯昆两人。

    赵晤问道:“杜锦宁的底细,你可了解今天这事,你怎么看”

    齐伯昆尽管对杜锦宁将自家宝贝孙子掰弯甚是不满,但这种时候,他自然不会说杜锦宁半句坏话。

    “臣是看着杜锦宁长大了,对于他的一切,臣都十分了解。”齐伯昆说着,便将杜锦宁的事拣了一些说了,言辞之中尽是赞誉之色。

    臣君相处多年,赵晤知道齐伯昆是个不轻易赞扬人的,此时见他对杜锦宁满嘴的夸赞,心里对杜锦宁也越发好奇起来。待齐伯昆回吏部后,他便细细地看起了杜锦宁的折子。

    杜锦宁从宫里出来后,为免关乐和担心,他让青木去工部看看,要是关乐和在的话就报个平安,她自己则回了家。

    回家后,她就开始写起话本来。

    每一届状元都被封翰林院修撰,她即便再心急去做农官,也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对皇上的封赐提出异议,只能老老实实地做一段时候修撰。但这也不意味着她什么都不可以做。现在最重要的一个举措,就是写话本,将她的农业思想与理念,以及一些种植技术公布出去。待时机成熟的时候,她再跟赵晤提一提,改任农官。

    接下来几日都很太平,朝考十分顺利,杜锦宁也将新的一册话本写好,交给了庄越去付印。

    而在二月二十九日那一日,吏部对二甲、三甲新科进士的安排也进行了公布。关嘉泽考上了庶吉士,进了翰林院;方少华没考上,进了户部做了一个九品小官;许成源也被分派到了徽州一个县去做了县令。梁先宽要执掌梁家,不便外放,也在吏部谋了个小官职。

    这些,都是他们朝考时写的文章不错、再加上齐伯昆帮忙的结果,算是都如愿以偿。

    他们的职位公布之后,杜锦宁和齐慕远才跟他们一起,在三月初一正式上任,去了翰林院就职。

    第669章 翰林院

    杜锦宁品级较低,是没资格上朝的。但上衙必须点卯。所谓的点卯,顾名思义,就是在卯时点名。

    卯时,相当于现代早上的五点到七点。卯正时分,即是六点。

    幸好穿到古代后,晚上没什么娱乐,杜锦宁为了保护眼睛又不愿意点灯看书,因此吃过晚饭散半个时辰的步后,就于七八点钟睡觉了。睡得早,起得自然早。每日不到五点她就起来,开始慢跑几圈然后练几趟拳。所以五点多钟起床并吃早饭上班,完全不影响她的生活节奏。

    卯时差两刻,她的马车就远远地停要皇宫门前了。

    因为要早朝,皇宫门前停满了各处马车及轿子,她的马车驶不过去,只能步行一段路。

    拿出腰牌,验明正身。杜锦宁跨进了皇宫。

    她早就打听清楚了,翰林院作为皇帝的秘书机构,办公的地点是在皇宫里面,跟皇上办公的大殿院



    分节阅读 310

    子隔着一条夹道。也就是说,皇上那边有什么旨意,太监过来传话,也不过是几分钟的路程,十分方便。

    她依着打听出来的信息,进门后朝西走了一段,便看到一个院子,院门上御笔写了几个大字:翰林学士院。

    就是这里了。

    杜锦宁欣然进了大门。

    入眼的院子挺大,由青砖铺就。甬道的两边还用篱笆围了两个花圃,花圃里各种了两株树和一些花卉。院子的两侧是两条回廊。远远的,杜锦宁就看到正院大门上挂着的匾额,上书几个大字:“承旨阁”。

    杜锦宁连忙沿着左边回廊往里走,走到承旨阁门口,不出她的预料,承旨阁的大门是紧闭的。

    现在的翰林院,还不像明清时候的翰林院那般算是内阁机构。它虽比唐初时的作用要重要许多,却也还是比较单纯的秘书机构。此时的翰林院名额只有六名,翰林院承旨是里面最大的官,正五品。在他之下有两名老翰林,一个从五品,一个正六品。再之下就是杜锦宁这个新科状元了,从六品;官职最小的是榜眼姚荣观和探花齐慕远,正七品。

    杜锦宁的三位上官既是五品官,自然是得上朝的;姚荣观和齐慕远还没来。这里除了杜锦宁自己,自然是连个鬼都没有。

    承旨阁是正院,顾名思义就是承旨大人的办公场所了。太监来传皇上圣旨,都是直接到承旨阁交待,再由承旨大人将任务分派给各位下属。承旨阁这一排三间屋子,皆是大门紧锁,也不知三位老翰林是各人一间,还是这三间都是承旨大人的办公地点。

    她四处打量了一下,又朝前面走了走,果然看到最里间有一个通道,直穿后院。

    后院的格局跟前院一样。不过三间屋子都大开着,里面各放着一张桌子和几张椅子,另有一些文房四宝,想来就是他们的办公地点了。

    三位新翰林之中,杜锦宁的品级最高,于是她老实不客气,直接走进了中间那间屋子,挑了一张椅子坐下。

    坐下刚喘了一口气,她就听外面有脚步声,显然是姚荣观或齐慕远来了。她也懒得起身,只静静地坐着,等着来人。

    “应该是这里了吧怎么连个接应的人都没有”

    这是姚荣观的声音。

    “三位大人应该上朝去了。而在外面的六部办公,大人们还可以带小厮或长随;这里是皇宫,闲杂人等不许入内。因此这里除了我们新来的三位,再无别人,自然不会有人来接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