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日常-第2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厢。”齐慕远道。
担心祖父误会杜锦宁怠慢他,他又解释道:“本来他打算另给我安排一个院子的,但好像有人在监视杜锦宁,我不放心,便打算在他院子住下,帮他探一探虚实。”
齐伯昆这才放下心来。
想起御卫这事,他的眉头也皱了起来,准备明天去提醒一下皇上。
赵晤的本意是想保护杜锦宁,但因此而引起杜锦宁误会,从而让他跟赵晤离心就不好了。
杜锦宁送走齐家祖孙俩,想一想自打齐慕远来了之后的行为,他搂她的时候是在屋子里关着门的,没让远在树上的御卫看见,心里便放下心来。
虽说她打算跟齐慕远搞基,但不想暴露出来,承受世人那异样的眼光啊。
第二天早朝,由一个四品官提出放开路引、繁荣大宋商业的提议,一时之间,顿时遭到了绝大部分大臣的反对。
甚至有些大臣把后果说得特别严重:“开放路引,大宋将亡。”
这个时候,齐伯昆便出列,提出可以拿一个省来做试点,并把杜锦宁说的理由拿出来摆了一番。
开小会的几个位高权重的大臣也纷纷出列附议。
明眼的人一看这些人都是赵晤的心腹,知道这肯定是皇上的意思,而且拿一个偏远的省来做试验,也没什么不可行。保持中立的那部分人的声音就小了许多。
只有世家出身的官员还没想清楚这件事对自己有利还是有弊,不管怎么的先反对一波再说,仍然咬着牙不松口。
这么大的事,赵晤也不期望一天就能通过,只不过是抛出来让大家有个心里准备。他当即把这件事放下,改议了别的事。
下了朝后,齐伯昆便找了赵晤,把齐慕远发现御卫的事说了,道:“他们都怀疑有人监视杜锦宁,正想办法查这件事呢。皇上,这事要不澄清,闹出误会就不好了。”
赵晤愣了一愣:“监视”旋即他自责道,“怪朕考虑不周。”
想了想,他道:“现在撤恐怕不行,今天开放路引的建议刚刚抛出,虽然咱们多加隐瞒,但纸终包不住火,总会有人知道这建议是杜锦宁提出的。到时候”说着,他摇了摇头。
齐伯昆也赞同:“确实是得等过段时间才能撤回,起码得等这个议题定下来,世家都认可这个决定才行。”
认可了,就不会对建议提出者太反感,也就不会特意针对杜锦宁出什么幺蛾子。
虽然不撤回,但赵晤还是让人把杜锦宁叫了来,将这件事跟她说了,道:“主要是保护你,不是监视你。”
“微臣感谢皇上厚爱。”尽管心里微有不满,但杜锦宁还是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给赵晤行了个大礼谢恩。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混朝堂的没有哪个不是影帝级人物。即便内心没有丝毫波动,也能在皇帝面前感动得涕泪横流。杜锦宁这点情商还是有的。
果然,赵晤对杜锦宁的表现很是满意。
“皇上。”杜锦宁行了一礼,“微臣有个不情之请。”
“你说。”赵晤道。
“微臣对农事比较感兴趣,对此也颇有几分研究,所以臣想恳请皇上能允臣外放到某个土地兼并较少的县里去,在那里设立一个农田工利示范基地。如果臣在那个基地做出了配套的成果,皇上便可在推行商业之后,在全国大力发展农业。因为发展农田水利的周期比较长,现在把这项事情做起来,到时候实现对外贸易的时候,粮食才不会短缺。故微臣大胆垦请外放,还请皇上恩准。”
听到这番话,赵晤和齐伯昆都大吃一惊。
第695章 你是不是傻
谁不知道非翰林不可入内阁现在杜锦宁在翰林院呆三年,对她整个仕途生涯都有莫大的好处。现在外放,还是放到一个县里去做农官,杜锦宁这脑子是被门板夹过了吗
齐伯昆心里着急,生怕赵晤就这么答应下来,可他又不能出言提醒杜锦宁。三四月的天气,他愣是急出了一头的白毛汗。
赵晤却十分感动。
他从做皇子懂事起,见到的大臣,谁不是一个劲儿地想往上爬,追求高官厚禄,位极人臣虽说这些人也会做实事,但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身份与地位,封妻荫子,光耀门楣。
他还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像杜锦宁这样,心里只装着百姓,从来没有考虑自己前程与地位的官员。
“爱卿不用着急,真要做这事,咱们完全可以换个两全的法子嘛。”他温声道。
齐伯昆顿时大松了一口气,生怕杜锦宁又犯傻气,连忙捧哏一般问赵晤:“皇上,什么法子”
“朕指派一个信得过的官员,让他忠实地执行杜爱卿的命令。杜爱卿只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他就能帮着把事情办好。所以杜爱卿完全不用去亲历亲为”赵晤道,“至于功劳是谁的,朕自然心里有数。”
齐伯昆一听大喜:“这个主意好。”这样就两全其美了。
杜锦宁却不愿意。
她不可能被关在翰林院三年,做一些可有可无的事。她的时间耽误不起。尤其是经过昨晚的事,她的时间紧迫感就更强了。她希望能早点完成心愿,而不是提心吊胆地背负着母亲的性命与齐慕远的情谊在这里消磨时光。
最重要的是,现在每日到衙门来点卯,一天五六个时辰呆在这皇宫里,她一点自由度都没有,想做什么事都做不成。可她又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实在不愿意把自己大好的三年时光白白浪费在这里。
她又不想位极人臣,不需要学习太多皇帝身边的各种事务,唯有离开翰林院,恢复自由度,才是最好的选择。
“有些事情,臣不亲自去做是做不了的。”她道,“比如改良稻种。臣想改良出一种丰产且抗病性强的水稻新品种,这需要经过几百上千次试验,这是别人所不能代劳的。”
她抬起头,望着赵晤,目光恳切:“这是利在千秋的事情,臣希望能全力以赴,而不是束手束脚又有杂事分心。”
赵晤一下子为难了。
一听杜锦宁说的这个,他就心生向往。要是在他做皇帝的时候,他治下的子民研究出了这个利在千秋的稻种,那么他的名字也将跟杜锦宁一起,屡屡被后人提起。
就算不为名,这也是为民造福的大事。他身为皇帝,只能大力支持,不能拖后腿,除非他是昏君。翰林院的修撰其他进士能替代,但能研究出新稻种的人才却是奇缺。
他丝毫不觉得杜锦宁在吹牛说大话。
杜锦宁年纪虽轻,但表现出来的才华却令人
分节阅读 322
瞠目,而她所写的折子与话本种田记,都表明了她在这方面有着不一般的才能。而齐伯昆前几日给他介绍杜锦宁的生平时,也屡屡提到她在这方面的天赋。
这样聪明而有天赋的人,没准真能研究出新稻种来。
可让赵晤犹豫的是,杜锦宁表现出来的才华远远不止农业方面。他天马行空的思维,独特的见解,给赵晤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无论是振兴商业、还是海外贸易、对国家的策略等等,只要跟她谈一席话,似乎就能豁然开朗,思维大开,这与那些只知道唯唯诺诺、满嘴四书五经的大臣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他更想把杜锦宁当成首辅一样的存在来培养,他需要这样的人才。他需要像杜锦宁这样的人辅佐在他身边,与他共创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大宋。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如果你继续留在翰林院,朕以后定然会把你当成像齐大人这样的大臣来培养。”
这话的份量就很重了。
齐伯昆是什么样的存在他目前虽只是正二品,吏部尚书,似乎还不是大宋最顶尖的大臣,但那是赵晤目前还需要他在这个位置上,帮着他调整先皇留下的官员的位置。而实际上,他早已成为了赵晤第一心腹大将,迟早要坐上一品大员的位置。
把杜锦宁当成齐伯昆这样存在的官员来培养,可以说赵晤许给他的前途十分光明,这完全是一条康庄大道。
顿了顿,让杜锦宁消化一下这句话的从妲,赵晤这才继续道:“所以,你现在要做决断,是继续留在翰林院呢,还是希望外放”
担心杜锦宁为了面子问题说违心的话,他又补充了一句:“朕希望你能继续留在翰林院。你所说的优质稻种朕固然期待,但这完全可以推迟三年。有你提出来的双季稻和再生稻,只要不出天灾,朕相信粮食问题暂时还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齐伯昆就在一旁朝杜锦宁猛使眼色,希望她顺着皇帝的意思来回答这个问题。
杜锦宁却故意不看他,拱手道:“臣想好了,臣愿意外放。”
她这个回答大大出乎了赵晤的意料。
他都把话说到那个份上了,杜锦宁还这么固执已见,这是傻呢,还是真一心为公呢
齐伯昆更是着急上火,这孩子莫不是脑子进水了吧放着康庄大道不走,偏要选一条崎岖小路,到底图什么这孩子一向聪明绝顶,怎么到了关键时刻,就跟猪油蒙了心一般执迷不悟呢
“你真想好了”
“真想好了。”
赵晤无奈:”那好吧。不过要封你个什么官,朕还得好好想想。等想好了,朕再叫人召你,你先退下吧。”
待杜锦宁退了出去,齐伯昆急道:“皇上”
赵晤摆摆手:“别急,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放心,非翰林不入内阁,不过是民间的说法,大宋律例中又没这一条,朕到时候就是提拔杜锦宁又怎么的,谁还敢反对不成”
顿了顿,他又补充了一句:“齐慕远那里也一样。”
齐伯昆这才把心放回了肚子里,诚心诚意地深深一揖:“皇上英明。”
第696章 州同知
回到翰林院,杜锦宁就把她要外放的消息告诉了齐慕远。
她本以为齐慕远会露出失望的情绪,或是会生气。
却不想齐慕远却很是高兴:“我也要离开翰林院了,没想到咱俩又想到一起了。”
杜锦宁大吃一惊:“你也要离开翰林院去哪儿”
“去大理寺。”齐慕远道,“有些事,不能与你说,以后你自会知道。”
杜锦宁没有追问,不过心里却挺高兴。
他们以前一起上学,一起考科举。虽说每次她都稳压齐慕远一头取得第一名,但她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又有前世活了二三十年的经验。齐慕远可是地地道道的古人,年纪又小,能与她比肩相差不远,已是十分优秀了。所以说他们之间的距离,其实并不大。如果不是她重生,她与齐慕远谁更优秀还是两说呢。
但这种相差不远的情形,会随着年纪的增长慢慢发生变化。现在他们已成年,又都入了仕,以后的路怎么走,又能走到什么样的高度,就各凭本事了。
如果齐慕远是跟关嘉泽他们一样的存在,杜锦宁自然没什么想法,大家各随机缘,尽力就好。
可齐慕远既要成为她的伴侣,她自然希望他能更优秀,能与她站在同一高度,甚至比她站得更高,走得更远。她对他的要求更高。
虽说在翰林院也能学到很多东西,但有邓易三人在,小萌新想出头,很难;起码得再混个三年,混到邓易那个地步,才有可能接触到更多东西,学到更多知识,接触到更多人脉。而现在这三年,基本上就是整理一下现任皇上的起居录,再把先皇的资料拿来,修撰先皇在位时的那段历史。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也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但这些年,齐慕远跟她把藏书阁的书都看了一遍,史书自然也熟知,并不需要再去温习一遍,而且还用三年的时间。
因为自身的特殊,杜锦宁自己不能走寻常路;齐慕远想跟她在一起,自然也不能走寻常路,而是需要走捷径,迅速成功,以获取和掌握更大的权力与力量,让她能成功蜕变,两人才能最终在一起。
现在,他不声不响就去了大理寺,而且还不能把其中的关窍告诉她,可见甚是机密。他不说,但通过他透露出来的这种信息,杜锦宁就能猜测赵晤应该是把他手里的一些秘密力量交给了齐慕远。
因为有齐伯昆在,所以齐慕远尽得赵晤的信任。他是新人,能力也强,个人意愿还希望去大理寺,赵晤把某个力量交给他便顺理成章。
齐慕远掌握这样的力量,再加上她的运筹帷幄,想来让她金蝉脱壳不是难事。
两个人肩并肩一起拼事业,携手共进,一起面对风雨,这才是她最喜欢的情侣相处模式。
“那你什么时候走”她问道。
“过几天。”
杜锦宁很好奇,看看外面没人,她忍不住问道:“你怎么会去大理寺的”
“我直接找了皇上。”齐慕远道。
“什么时候的事”
“就你被沈郎中暗算那次事情之后。”
杜锦宁心里一动,望着齐慕远道:“你是为了我”
齐慕远点点头:“自然,要不我也没这么着急。”
杜锦宁心里涌上一股暖意。她望着他,甜甜一笑。
齐慕远的手举了起来,旋即又放下了。
“你别这样冲我笑,我会忍不住的。”他认真道。
杜锦宁自然知道他想干什么,忍不住伸出手点了点他的额头:“齐慕远,我发现你满脑子龌龊心思。”
“这怎么叫龌龊这叫情难自禁。”齐慕远狡辩道。
“哼,我懒得跟你说。”杜锦宁轻哼一声,转身回了自己屋子。
齐慕远自然不会在这个地方对杜锦宁动手动脚,见她离开,他也没追出去,低下头继续做自己的事。不过想想以后再不能这样跟杜锦宁朝歹相处了,他的心情又有些惆怅。
隔了两日,赵晤在快要散朝的时候,宣了一道旨意,原翰林院修撰杜锦宁改任京东北路淮安府清河州同知,从六品;原翰林院编修齐慕远改任大理寺右寺寺副,从六品。另原殿试的传胪及第五名、现任庶吉士的两位进士进翰林院,替代他们的职务。
这个圣旨一出,满朝哗然。
非翰林不入内阁,可见在翰林院任职的重要。皇帝近臣,虽说伴君如伴虎会有一定的风险,但同样也意味着获得更大的机遇。
离皇帝远了,你在外面累死累活的也没人知道,更不用说功劳;但近臣就不一样了,稍微吃些辛苦,皇帝就会将你记在心里,予以嘉奖。
而且,按照惯例,京官放外任,一般都是提升一两级。齐慕远还好,离开翰林院后,从正七品升至从六品,算是升了一级,又是去的京中六部,除了感觉失去了帝心,其他都还好。
但杜锦宁就惨了,原先在翰林院时就是从六品,结果放到外地去做地方官,竟然还是从六品,而且还不是正职,只是个副职,这里面传达的意思,那就耐人寻味了。
世家的人在想,肯定是杜锦宁得罪了皇帝,所以被踢出来了,世家顿觉人心大快;而非世家的人则在想,会不会是世家发力,逼得皇帝不得不把杜锦宁从翰林院里踢出来的呢为了掩饰这一服软的行为,所以把同一期的齐慕远也弄出来
满朝大臣都在揣摩这件事的含义,邓易等三位老翰林更是惊呆了。
他们看到杜锦宁被皇帝召见好几次,齐慕远也被单独召见过,还以为这两人圣眷甚隆,十分得皇上青睐呢,三人的心态还为此失衡过,觉得这真是看脸的世界,脸长得好看比什么都强。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