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古代农家日常 >

第344章

古代农家日常-第344章

小说: 古代农家日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832章 失踪半年后

    “阿弥托佛,三妹说的是。”杜方菲道。

    自打杜锦宁失踪的消息传来,她就在家里设了佛堂,日夜烧香拜佛,求神灵保佑杜锦宁和母亲都平平安安。

    杜方蕙点点头:“锦宁那日说了很多话,现在细想都是有深意的。所以不用担心。另外,母亲那里锦宁都是安顿好的,如果她遭遇了不测,就会有人送信来给咱们,让咱们去接母亲;现在没人送信,说明锦宁现在还好好的。”

    杜方菲和杜方苓都点点头,十分赞同杜方蕙的话。

    不管怎么样,亲人失踪,只要没有最终的噩耗,大家就会往好的方面去想,以此来安慰自己,也祝福亲人。

    “三姐,三姐夫那里,你可得好好劝劝他。别锦宁没事,他却倒下了。”杜方蕙对杜方苓道。

    “嗯,我知道了。”杜方苓对鲁小北的表现十分满意。

    总算不是白眼狼,没有忘记当初杜锦宁对他的恩情。

    杜方蕙又叹了一口气:“三姐夫有你劝着,还好些。我听我家相公说,齐慕远都三天三夜没合眼了。你们说,他是不是跟锦宁”

    她没有说下去,但意外之意,杜方菲和杜方苓都听明白了。

    “你的意思是”杜方苓兴奋起来,两只满是血丝的眼睛一下子充满了八卦的光芒。

    “我也是猜测。到底是不是,得等锦宁回来问她才知道。”杜方蕙道。

    “唉”杜方苓泄了气,更希望杜锦宁早日归来了。

    她们三姐妹都有了好的归宿,当初她还担心杜锦宁做官做得久,到头来即便恢复女儿身,年纪大了,也不好再嫁人,没曾想忽然听到这么劲爆的消息。

    想想齐慕远都十八岁了,不光没成亲,连订亲都没有,这由不得她不浮想联翩,觉得杜方蕙的猜测甚有道理。

    杜方菲也跟杜方苓一样的想法。

    反正担着的一颗心无处安放,倒不如说说闲话,调整一下紧绷的神经。

    她亦兴致勃勃地问杜方蕙道:“猜测的也没关系,你跟我说说。我在外地,都不知道京里的事。”

    杜方蕙并不知道杜锦宁跟齐慕远曾经闹出过断袖的绯闻,还被赵明月和赵晤知道了;更不知道杜锦宁的真实性别早已告知了齐慕远。

    她只是听丈夫提起过,说齐慕远去润州探望过杜锦宁两次;这一次杜锦宁失踪,齐慕远那疯狂劲儿,便是受了杜锦宁大恩的三姐夫鲁小北都比不上。

    她这才将猜测两人的关系不一般。

    厅堂里没人,丫鬟婆子早被她们遣得远远的。见两个姐姐有兴趣,杜方蕙便让两人将头凑过来,把自己知道的和猜测的都说了一遍。

    “唉,要是锦宁能恢复女装回来,嫁给齐慕远多好。两人一块儿长大,齐慕远对她又那么好。”杜方菲道。

    鲁小北早早就单飞,不跟杜锦宁他们一起玩了;杜方蕙跟方少华成亲的时间又不长。所以齐慕远与杜锦宁的交情,倒是杜方菲通过丈夫许成源,比两个妹妹知道得更多一点。

    一天,两天,三天

    十天过去了,半个月过去了。

    所有人的搜查都一无所获。

    赵晤早在杜锦宁失踪后十五天,将搜查杜锦宁行踪的那部分御林军撤回去了。失踪满一个月的那天,他给齐慕远下令,停止搜查杜锦宁的下落。

    “杜锦宁对大宋的贡献,朕清楚。但她失踪一个月了,该搜查的地方都查过了。朕觉得,如果不是她厌倦了朝堂争端,独自一人悄悄离去,成为了游云野鹤,那就是被人灭了口。否则不可能到现在没有半点消息。既然没有希望,那还是停止吧。世家虽有好几家或被灭或被争权,但还是存在一定的隐患。你把手下撤回来,去查一查王家和李家所留下的隐患。”

    齐慕远面无表情地应了一声:“是。”

    从宫里出来,晚上他回到家中,将赵晤说的话向齐伯昆转述了一遍。

    齐伯昆抚着胡须道:“看来,皇上一直觉得杜锦宁是自己逃走的。他说这话,不过是向你传达一个信息,那就是你们做的一切他都清楚。”

    齐慕远苦笑:“我都不清楚,他清楚什么”

    齐伯昆摇摇头:“所以,就算皇上下令撤回一切人马,你也不能放松。只要得空,就四处转转,做做样子。”

    齐慕远的眉头微微皱起:“就算您不说,我也是要去寻的。”

    说着,他低下头去,十指ch j头发里,将头埋在腿上,一动不动。

    齐伯昆看他这样子,长叹了一口气,站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起身离去。

    秋天,又到了一年收获的季节。这一日,姚书棋起床,洗漱之后在院子里打了一趟拳,然后出门去巡视。

    他最先去的是杜锦宁的院子。

    看到所有的房间都窗明几净,院子里扫得连一片落叶都没有,他满意地点点头,对青木笑道:“很好。等少爷回来,我让他重赏你。”

    青木却摇摇头:“这是我份内的事,当不得少爷重赏。”

    说着这话,两人的心情都低落了下去。

    姚书棋强打起精神,与其说是鼓励青木,不如说是勉励自己:“咱俩都知道,少爷是一定会回来的。”

    有一件事别人不知道,但他们俩却十分清楚,那就是秦老六的存在。

    杜锦宁曾通过他们的手,给秦老六送过无数封信,他们知道秦老六在帮自家少爷做事。

    而杜锦宁失踪的消息传来,他们曾经去找过秦老六,却发现秦老六也不见了踪影。他以前所呆的茶馆,他所住的宅子,虽然仍然在,但人却跟杜锦宁一样,没有了消息。

    姚书棋与秦老六是多年的朋友,他深知这个朋友十分讲义气,倒没有怀疑是秦老六害了杜锦宁,而是觉得杜锦宁是不是在秦老六的保护下躲起来了。

    他们虽不知道杜锦宁的真正性别,以及她躲藏的原因,但姚书棋跟在杜锦宁身边这么多年,早已学会了从大局上来思考问题。

    杜锦宁失踪,以此为借口皇上大肆搜查世家,世家纷纷土崩瓦解。这件事,杜锦宁的失踪是关键。

    所以,姚书棋有一个大胆的猜测,那就是皇上故意让杜锦宁失踪,以达到清理政敌的目的。

    而以杜锦宁的贡献,还有对大宋的重要性,姚书棋相信,皇上是舍不得让她真正失踪的。在适当的时候,就会让她回来。

    所以,虽然前个月前杜家三姐妹来过,想让他把宅子封起来,带着下人和家里的行李搬回京城去,他执意不肯。说宁愿不用杜家发月钱,他用自己的积蓄给下人们付月钱,也要守在这里,直到少爷归来。

    当时,杜家三姐èi tong哭失声。

    第833章 减产了

    当然,月钱是不需要姚书棋自掏腰包的。杜锦宁虽把茶园转给了齐慕远,其他产业还是在的。她虽将自己名下的产业做了安排,姚书棋他们不光能脱奴籍,还能获得一定的财产。但齐慕远期



    分节阅读 390

    望她能平安归来,自然不会在这时候将她名下的财产处理了。

    除非有一天他看到她的尸体,或是三四年后她都没有回来,他才会将杜锦宁留在他手里的那封信送到杜家三姐妹手上,然后按杜锦宁的吩咐处理她名下的下人及财产。

    而现在,杜锦宁庄子上有田地,田地的稻谷虽不能往外出售,但卖给工部做稻种还是可以的。另外杜锦宁在润州还有三处铺面,这是陈氏买下来做生意的。这两项收入,就足够付润州、京城两处宅子的下人发月钱,并且养活他们了。

    杜家三姐妹见姚书棋把家里安排得井井有条,还跑去跟占了他们田地的工部的官员交涉,拿回田产的利益,再将田林租给了他们。再想想没准杜锦宁有一天还会回来,继续做她的官,她们就没有再坚持下去,由着两处宅子维持原状。

    当然,此是前话了。

    这日,姚书棋将整个宅子巡视了一圈,便让人去通知青木:“去跟青木说,让他跟我一起去庄子上。”

    此时的庄子,俨然成了皇家禁地,由军队严格把守,不许闲杂人等接近。

    但这个庄子终究姓杜,姚书棋是杜家管家,青木是杜锦宁的贴身小厮,且两人跟在杜锦宁身边多年,对于稻谷栽种也有经验。两人还是识字的,对水稻种植方面的理解,跟宋庄头、王老汉、秦老汉他们又不一样,所以工部的官员还是很欢迎他们去庄子的。

    不过鉴于自家少爷失踪半年了,官府却不能把她找回来,现在更是连寻找她的人都不派了,姚书棋和青木对皇上及官府就十分有意见;对于工部的人把杜家田地占为已有,把少爷辛苦辛苦研究出来的高产水稻当成自己的政绩,更是十分反感。所以如果不是工部的官员派人恭敬地来请,他们根本就不往庄子上去,去了也惜字金,不愿意多说。

    但今天不同,庄子上的稻谷开始收割,姚书棋特意叫青木一块儿去庄子。

    汪福来一向是杜锦宁的“御用”车夫,自打杜锦宁失踪后,姚书棋就不肯让他再驶车,而是使唤府里的年轻车夫。

    两人坐着马车出了城,往庄子上去。

    离庄子还有二三十丈,马车就被人拦了下来。

    姚书棋从车里伸出头去,道:“是我,杜锦宁大人的管家。”

    守军倒是认识姚书棋,不过并没有直接放他们过去,而是让姚书棋和青木下车来,好好检查了一遍,发现车里没有什么可疑之处,这才放了行。

    青木性格沉稳,又跟了杜锦宁好几年,受其影响,更是沉得住气。

    但这会子他却忍不住了,待马车驶离了士卒,他就气鼓鼓地道:“好气啊我感觉我要郁卒了。”

    “不气,今天有好戏看。”姚书棋道。

    “什么好戏”青木不解。

    他其实很不理解为什么姚书棋要来看稻谷收割。

    看到丰收的景象,再想想如果少爷还在,这些功劳都是少爷的,现在却被工部的官员占了,难道姚书棋就不觉得气闷吗莫非这家伙有受虐倾向

    姚书棋却卖起了关子:“去了你就知道了。”

    青木听他这话,倒对今天一行期待起来。

    很快,庄子到了,两人又受了一通盘查。

    最后将马车和车夫留在了外面,两人徒步进了庄子。他们没有往杜锦宁以前呆的小宅院去,而是直接去了园林。

    陆九渊他们去了日苯,甚至连安适都离开了,园林就空了下来。精于做生意的姚书棋干脆就把园林租给了工部的官员,并且要价还挺高。工部尚书吴证感念杜锦宁的功劳,痛惜于她的失踪,不光没有讨价还价,还由工部出高价,将整个园林租了下来。

    姚书棋两人到了那里,也没进去{其实轻易也进不去},跟守门的守军说明是来看稻田收割的,守军便派了个人,将他们带到了一处田地里。

    此时,庄子上精壮的庄稼汉正齐聚在这里,吴证和工部的官员也都在这里,打算照着以前杜锦宁的做法,先收割下等田看看产量,再收割中田和上田。这样做,他们觉得产量一浪高过一浪,节节攀升,是吉祥的兆头。

    但青木跟姚书棋到田里时,发现吴证和几个官员的脸色并不怎么好。

    他转头看了姚书棋一眼,姚书棋朝他微微摇头,走上前去跟吴证打招呼:“吴大人。”

    姚书棋虽只是一个管家,但看在杜锦宁的面上,吴证对他向来礼遇。

    他抬手回了一个礼,道:“你也来了。”

    “是。我来看看产量。”姚书棋道。

    如果是平时,吴证还会跟他寒喧几句,可今天显然是没什么心情。说了这么一句,他就转过头去,看着在田地里奋力收割的汉子们,脸色沉郁。

    不一会儿,一亩稻田就收割过半了。一部分汉子放下镰刀,拿起地上的稻穗,走到打谷机面前脱起粒来。

    谷仓里的稻谷越来越多,有汉子开始把谷子装入箩筐,一担担地挑到称前放下,等着称重。

    过了一会儿,一个官员询问吴证道:“大人,是不是开始称量了”

    吴证点点头:“开始吧。”

    大家齐齐动起手来,开始称量。

    “四十八斤。”称重的官员报出一个数字。

    吴证和几个官员即便心里有数,但心里多多少少还抱着些希望。可这会子听到这个数字,大家的脸又沉了下去。

    这些箩筐都是农人常用的,半年前杜锦宁也用这些箩筐装湿稻谷,吴证还清楚地记得,一担稻谷是六十斤。{注:古代是十六两一斤}

    可现在,同样的一担稻谷,装的还冒尖了,却才四十八斤,不用看大家都知道,这是因为稻谷根本不饱满,所以重量才会这么轻。

    第834章 谁来背锅

    青木转过头,惊喜地看向姚书棋。

    姚书棋隐晦地点了点头,又朝他使了个眼色,让他收敛一些,别让其他人看见。

    以前他曾听杜锦宁无意中提过一次,说这些杂交水稻得不停地进行杂交,才能让种子保持丰产的特性。所以这一季的稻谷抽穗后,他来过庄子上两次,就是想看看稻穗是否饱满。

    他知道,如果种子没问题,一直一直达到高产量,皇上和朝庭就会把他家少爷遗忘,最多在史书里提上一嘴少爷的名字。从此以后,除了他们这些最亲近的人,别人再也不会想起杜锦宁。

    可如果减产,证明少爷曾经说的那句话是对的,那么后果会怎样,想想他都激动。

    从未拥有过,便谈不上失去;可如果曾经亩产七石,皇上和朝庭里的大臣想象过稻谷满仓的那种盛景,老百姓更是憧憬吃饱穿暖的美好日子,结果却没有了杜锦宁,稻谷一季不如一季,最后跌落到亩产两石,日子又回到了从前。即便能种双季稻,刨除肥料、人力等成本,一年增产并不多,不知他们心里会是什么滋味。

    想一想那种局面,姚书棋就如六月天吃了冰块,全身上下有说不出的舒爽。

    叫你们用过就扔叫你们不去寻找少爷现在知道错了吧

    不过以前种种,一直都是姚书棋在心里的期盼。他的心一直悬着。担心吴证等人发现不对,甚至把减产的因素归罪到他头上,认为是他做了手脚,所以他一直抑制着心头的欲望,不敢经常来看稻谷。

    现在,他心里的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吴证等人却没空理会姚书棋和青木。

    吴证指挥两个庄稼汉:“把那担稻谷抬上来称。”

    汉子连忙照办。

    结果仍是如此。那一担大概没有装满,只有四十三斤。

    有个爱拍马屁的官员见吴证脸色铁青,额上青筋直冒,连忙安慰他道:“大人莫急,这次用的箩筐没准比上次的小,您没看有好几只都是新的,还有大有小么等全部称完就知道了。就算差一些,也差不多。毕竟咱们没有杜大人那么有经验,下一季就不一样了。”

    吴证极力抑制住想骂人的冲动,紧抿着嘴没有说话,心里却在咆哮:“蠢货,稻穗那么瘪,谁都没眼瞎,难道看不出吗还用得着你在这里胡说八道”

    他挥了挥手,示意另外一边的官员一起同时称量。

    因他们早就发现稻穗不饱满,瘪谷子较多,这才让一个人先称一担,寄希望于有奇迹出现。现在一担的重量轻许多,他又期待如刚才那个官员说的那样,是箩筐问题。所以干脆双管齐下,两边一起称,这样结果也出得快一些。

    一担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