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古代农家日常 >

第92章

古代农家日常-第92章

小说: 古代农家日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铭也道:“这样的好故事,我一定各买一套放在家里收藏。”

    坐在两人中间的正是那个曾经跟钟延庆争贵宾席位置的张屠夫。听得两人的对话,他叹了一口气道:“可我老张大字不识一个,买这书也没用啊”

    他心里郁闷得紧。他跟钟延庆一样,也不是天天有空过来听书的,即便把猪肉摊子让儿子们做了,但总有这样那样的事要操心,不能全然撒手不管,就整日听书。没得书听的日子,心里那叫一个痒痒啊,但又没法子。虽说另两个茶馆说的书比这茶馆慢上一些,他可以去那边补听。但一来这边茶馆离家近,二来早已跟这些茶客们混熟了,还真不想挪地儿,就这么东听一天西听一天的,心里甚是遗憾。

    所以看到钟延庆那高兴的样子,他心里的郁闷就别提了。

    李铭是个热心人,且早已跟张屠夫混熟了,此时便帮他出主意道:“要不你买了,叫人给你念”

    “我们家,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谁帮我念呐”张屠夫摇摇头,叹了一口气。

    等钱东宝出来说了一场书,又看完鲁小北和钱有财的表演之后,大家出了茶馆,就一窝蜂地往书铺走去。往前走上几个门脸,就看到对面一个铺子上面写着大大的“广阅斋”三个字,匾额上还挂着红绸子,甚是醒目,这光景倒跟当初博悦茶馆开业时一模一样。

    而铺子门前,正站着两个五大三粗的人,可不正是博悦茶馆门口守门的赵大虎兄弟俩

    走在最前面的客人便笑问他们道:“你俩怎的又跑这儿来了”

    “今天广阅斋开业第一天,我们东家调我们过来帮帮忙,维持维持秩序。”赵大虎笑道,说着又拱了拱手,抬高音量,“大家都别挤,还是像在茶馆那样,在门口排队。店里有掌柜有伙计,拿书找钱最是利索,一会儿的功夫就轮到您了。”

    大家在茶馆早已形成了排队的习惯,一听这话,赶紧地找位置站好。大家在一个茶馆里听了这么久的书,都混了个脸熟,也不好意思计较谁先谁后,不一会儿的功夫就排了个长队。

    有那路过的看到这个长队,很是纳罕,走过来瞅瞅门脸上的挂着的匾额,问排队的人道:“你们这是要买什么”

    “射雕英雄传和天龙八部的话本子。”茶客见这人听了这话,一脸茫然,又打量了他两眼,见他穿着长衫,像是个读书人,赶紧给他科普,“你没听说过哎啊,那你太孤陋寡闻了。我跟你说”

    吧啦吧啦就把这两个故事吹嘘了一通,说完他又安利道:“你要是不信,可以买一册回去看看,要是好看,你再买下面的。你也是读书人,要是没看过这两本话本,出去都不好意思说是我们漓水县的人。”

    那人是个秀才,在乡下办了个私塾。听到这人说的故事十分有趣,他看了看长长的队伍,犹豫道:“这么多人,一会儿我还得回乡下去。”

    “没事没事,你排我前面。”茶客十分热心地给他让了个位置,又担心后面的人有意见,提高嗓门道,“大伙儿,这儿有个兄弟不知道射雕英雄传,也想买上一本见识见识。他要赶路回家,咱们给他排前面买好不好”

    人最需要的就是社会认同感。自己喜欢的不行的东西,如果能得到别人的认可,简直就跟高山流水遇知音似的,那心里的高兴劲儿就别提了。

    能天天来茶馆里听书,还不惜再花上一笔钱买话本子的人,那都是尤其痴迷于这个故事的。一听得这话,大家都没有不同意的,看向那秀才的目光就跟看自家兄弟一样亲切:“啊呀,兄弟你挺有眼光。听我们的没错,这话本子你买了保准不后悔。今晚你看完了一册,明儿个一大早你就得往城里赶,来干什么赶在书铺开门前跑来买第二册 。”听书听多了,说出来的话儿都生动许多。

    又有那喜欢相声的,赶紧捧哏:“书铺没开门他怎么买”

    “像咱们现在这样,排队呗。”

    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看着这情形,那位秀才对这话本子的内容不由得十分期待起来。

    第225章 建立班底

    像这位秀才这样的情况许许多多。原先那些读书人,想要考功名,不可能无所事事地跟到茶馆来听说书;又有那些有事儿做的,比如衙门的小吏,店铺的掌柜、账房,乡下的乡绅地主,也是没时间来听说书的。古代的娱乐又如此贫乏,想要打发时间都不知道干什么,现如今有两部口碑如此好的话本子,自然要买来看一看。

    于是射雕英雄传和天龙八部的第一册 和第二册,各印了五百本,也不过两天的功夫就被抢购一空,还有人不停地来问有没有货,追问后面的册数什么时候印出来的人更是不计其数,书铺里的伙计回答这些问题都累的够呛,还是姚书棋写了一张告示贴在木板上,竖在大门口,这才免了许多口舌。

    杜锦宁下了学,到书铺里来看了看情况,旋即吩咐道:“你们统计一下,看看买话本的茶客有多少,占了多大比重。”

    姚书棋见账房先生答应一声,便开始统计起来,不由问杜锦宁道:“杜少爷,统计这个干什么”

    “想看看是茶客买的多还是其他人买的多。”杜锦宁道。

    这其实是一句废话,杜锦宁真实的打算,当着账房与伙计的面,并没有说出来。

    她觉得,是时候到其他县和府城里去开铺子了。至于是茶馆和书铺同时开业,还是先开茶馆后开书铺,就得看看这统计的数目。

    她跟关嘉泽、齐慕远不同,跟章鸿文也不一样。

    关嘉泽和齐慕远完全没有赚钱的需求,他们即便不赚一文钱,家里都能为他们提供一辈子的锦衣玉食;而章鸿文的目标是科考,至于赚钱什么的,都可以交给父亲或是兄弟去做。他如果专注于赚钱,那是本末倒置。

    而杜锦宁却跟他们完全不一样,她没有家世可以依靠,也没有父兄可以一起打拼,她只能靠自己。至于科举,她虽会参加,但拜相封候、权倾朝野从来不是她的终极目标。

    她喜欢的还是小钱钱。

    她要狡兔三窟,要去其他大城市甚至京城去买宅子,还要到那边去买田地铺面,这些都要钱,可不是一处茶园和几个茶馆、书铺的收益所能支撑。

    所以她要进行生意扩张。

    账房很快就把数据统计出来了,禀报杜锦宁道:“六成是茶客买的,四成是其他客人买的。”

    “你再看看第一天茶客占多少,第二天茶客又占多少。”

    账房愣了一愣,统计了一番又道:“第一天茶客占了八成,第二天只占了四成。”

    杜锦宁点了点头,心里有谱了。她看了看天色,道:“时辰差不多了,上板吧。”

    古代的店铺,门板都是活动的,早上来把门板拆下,傍晚关门时再把门板一块块按上去。所以早上开门叫“下板”,晚上关门叫“上板”。

    早在半个时辰前姚书棋便将今天的货与钱都盘点过了,听得杜锦宁的话,他便道:“大家把东西收拾好,上板吧。”

    账房先生和一个伙计都快手快脚地收拾好东西,把门板上上去。

    见杜锦宁还站在那里没走,姚书棋上前问道:“杜少爷还有什么吩咐”

    “鲁小北家和秦老六家你知道不”杜锦宁问他。

    “知道。”姚书棋不明所以地看向杜锦宁。

    “我在王记食铺等你们,你关了门去叫他们两个,咱们一起吃个饭,我有事要跟你们说。”杜锦宁道。

    “好的。”姚书棋笑笑,“我一会儿绕回家里跟家里说一声。”

    杜锦宁点点头,慢慢踱步离开,去了王记食铺。

    王记食铺是个小馆子,老板做菜做得不错,但因为环境不好,价钱也低,那些有身份地位的人并不会到这里来。今天王记食铺的生意并不好,除了有一桌客人,其余的桌子都是空着的。

    杜锦宁找了一个角落坐了,点了几个菜,便慢慢地喝茶等着几人过来。

    没过多久,鲁小北就先到了。隔了一会儿,秦老六和姚书棋也走了进来。

    老板把菜端上来,又暖了一角酒,便退了下去。

    杜锦宁端起酒杯,正打算给大家满上,鲁小北连忙接了过去,道:“我来我来。”说着就要给杜锦宁倒酒。

    杜锦宁把自己面前的杯子一捂,笑道:“我年纪小,还不能喝酒,你们喝。”

    其实过年的时候她因为好奇,也尝过一下酒。这时代的酒度数不高,她这具身子想来酒量还不错,喝了一杯都没什么事。不过她要是满身酒气地回家去,陈氏非得把她打死不可。

    在座的四位里,杜锦宁虽年纪最小,却是东家,又是读书人,大家都以她为尊。她既不喝,鲁小北自然不好勉强,便给其他人倒了酒。

    杜锦宁以茶代酒,跟大家碰了一下,酒过三巡,这才道:“我想去府城和其他县开茶馆和书铺。”

    大家一惊,放下酒杯朝她看来。

    杜锦宁又道:“关少爷、齐少爷家世不凡,他们家里要经商,自有人打理。他们原先跟我一起合伙,也不过是家里长辈怜我家境贫寒。现如今我要去别处开茶馆和书铺,他们的长辈肯定不会让他们再经手。至于章少爷,他如今是一心一意要考科举的,我也不好让他太过分心。”

    “所以,去别处开茶馆和书铺,即便他们愿意参与,也不过是出些钱,其他的事情,他们就不会再管了。可我手里,除了你们,也没有什么得用的人了。”

    说着,她望着三人道:“你们有什么可靠的人,尽管向我推荐。我信得过你们,你们推荐的人我自然也信得过。”

    鲁小北看了看姚书棋和秦老六,见两人不说话,便首先摇了摇头。

    他道:“我年纪小,认识姚掌柜也是机缘巧合,其他人我还真不认识,更没什么交情。而且吧,可靠又能干的掌柜,还真不一定能遇得上,更不用说愿意去其他地方了。这事有点难办。”

    秦老六也笑道:“别看我,我就是街头一闲汉,认识的不是混混就是小老百姓,掌柜他看了看姚书棋,笑道,“现如今刚认识了一个,就是姚掌柜。”

    姚书棋见大家都朝他看来,沉吟片刻,抬起头来看向杜锦宁:“我去吧。”

    第226章 劝说

    杜锦宁的脸上扬起灿烂的笑容,端起茶杯道:“多谢姚叔愿意这么帮我。”

    她要扩展生意,想要不做那些世



    分节阅读 105

    家大族的傀儡,就得建立自己的班底。而眼前这三人,就是她最开始的人员,以他们为基础,以后人会越来越多。

    她对姚书棋道:“开茶馆和书铺只是我的一个打算,至少也得一个月后才能开成。这段时间你先在书铺里干着,看看有没有可以用的人,有的话可以多培养培养,到时候你这个位置可以给他们,也可以把他们带到府城去。”

    姚书棋点点头:“好。”他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

    他之所以愿意跟着杜锦宁,也是看中了杜锦宁的远大前程,他自己也有野心。他在漓水县最多不过是个书铺的掌柜,但跟着杜锦宁,就能成为打天下的元老,而且是大掌柜。只要做得好,前程和钱景都是看得见的。

    所以他愿意去拼一拼。

    杜锦宁又看向鲁小北:“小北,你跟王路生和张狗儿想在梨园这个行当里混一辈子吗”

    鲁小北一愣,旋即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不,不想。”

    他解释道:“当初走这条路,也是没办法。当时我没饭吃,是老班主见我可惜,给了我一口饭吃,我这才留在了勾栏里帮忙。王路生和张狗儿的情况也差不多。不光是我们,但凡有些办法的,谁也不愿意吃这口饭。”

    做戏子是下九流,地位跟妓子差不多。即便鲁小北等人是男孩子,但也同样被人看不起。不光没有尊严,收入也极菲薄,戏班里赚的那点钱,也仅够糊口而已。

    “你找那为人可靠、头脑机灵又愿意离开勾栏的,私下里探探底,愿不愿意出来帮我,再看看他们是卖身给勾栏的还是自由身。要是卖身的,看看身价是多少。”说着杜锦宁叹了一口气,“我虽有心,但也不过是靠着茶馆才赚了一点点钱。到时候要到府城开茶馆,开销挺大,他们身价高了我也买不起。”

    鲁小北是个极聪明的人,且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人情世故十分通透。

    他点头道:“我知道。世上苦命人多了,咱们能力有限,不是谁都能去帮的。总得量力而行。”

    杜锦宁见他明白这个道理,越发欢喜,道:“你找几个小孩儿,顶替你和王路生他们的位置。你们从茶馆里抽身出来,先跟在姚掌柜身边干一段时间,学学如何做买卖。”

    “好。”鲁小北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起身趴在地上就给杜锦宁磕了几个响头,“多谢杜少爷,我们兄弟愿意为少爷肝脑涂地。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哎,快起来。往后别行这样的大礼,我可受不住。”杜锦宁赶紧把他扶了起来。

    鲁小北抹了一把眼角地泪,这才坐回了原处。

    杜锦宁看向秦老六:“六哥,你就这样混日子,就没想过要好好找点事做”

    秦老六苦笑一下:“我什么都不会,也不知能做什么。这么多年,就这么混来混去,混下来了。”

    他家也没什么财产,这些年也都是靠着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过过来的。今天帮着东家牵个线卖个宅子,明天帮西家建个房子,有时候还帮人做点上不得台面的勾当。反正就是什么能来钱就干什么。没事做的时候,就混着。

    “过段时间我会有个茶园,六哥如果愿意,可以帮我管着那些人种茶树。”杜锦宁试探着道。

    她也不确定秦老六会不会愿意这样帮着她做事。

    秦老六倒是挺乐意的:“没问题。杜老弟你有事,我能做的自然要帮。”

    鲁小北看了他一眼,不过没有说话。

    见秦老六愿意,杜锦宁很高兴。

    种茶树自然要雇村里人去干,但如果没有个得力的人去管,到时候做成什么样都不知道。秦老六虽说是个混混,但想来管管那些人做事是没问题的。她看重的是人品,秦老六讲义气,就不会坑她。当然她也不会亏待他,自然会付给他丰厚的报酬。

    把事情说好,杜锦宁还要回庄子上,也没敢多留,付了账叮嘱他们慢慢吃,自己就先离开了。

    鲁小北给秦老六把酒满上,问他道:“你觉得我们东家为人如何”

    “那是没得说的,仗义,也没看不起咱们这些底层的人。”秦老六道。

    “六哥,你就一辈子这样混下去嫂子现在又怀上了,往后孩子一多,你拿什么来养家还想靠着东混一天西混一天过日子还是说,你想靠着嫂子去给人洗衣服养活你跟一家老小”鲁小北又问。

    秦老六的眼眸黯了下去。他闷闷地端起酒杯一口干了,放下酒杯,干笑一声道:“可你六哥我能干什么”

    “杜少爷,他以后会是个有出息的。你没看姚掌柜这么精明一个人,就能豁出去跟着他去打天下吗他现在安排你去茶园做事,你怎么就不想着好好做往后跟着他做个管事,也能赚些钱养家糊口”

    鲁小北年纪虽小,但对人对事看得十分明白。他虽佩服秦老六的人品,却对他混日子这一点极为看不上。

    一个男人,就得正正经经地做事,赚钱养家糊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