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七零后妈养崽手册 >

第134章

七零后妈养崽手册-第134章

小说: 七零后妈养崽手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对这些不甚在意,可急坏了三个孩子。
  齐声喊:“妈,你快说!你快说!”
  唐晚吟:“……考试结束了,我好了。”
  孩子们这才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孟宇祁什么也没问,看到唐晚吟这样子,就知道她考的不错了。
  那边孟玉英抱着冬冬,跟吴老师站在一起,也等到了何云平,夫妻两个小声地说着考试的事儿。
  考生陆陆续续都出来了。
  盘溪村的复习效果是有目共睹的。
  在一群茫然而沮丧的考生当中,盘溪村的人精神面貌都不一样。


第332章 焦急等待
  孔秋露拉着戴彦亭的手又蹦又跳:“我只有两道题没做!其他都做了!”
  戴彦亭问她:“做了的都对吗?”
  孔秋露就摇头:“那就不知道了。”
  那边付月梅愁容满面:“我好几道题没写完。”
  陈东安慰她:“没事的,把会的都写了就行。”
  付月梅哭丧着脸:“前面的题卡了太久了,我最后才发现后面的题我会,但是时间已经来不及了。”
  还有好多不认识的人,出来之后就哭了。
  没有老师教,没有人提醒考试技巧,开白卷的真不少。
  唐晚吟他们默默地看着,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如果说几十年后,大学大专中专都可以拥有公平的网络信息渠道,可以去同一间公司争取岗位,还算是有机会跨越阶层的话。
  那现在的高考,就是妥妥的分水岭。
  第一批考上大学的大学生,就是天之骄子,就会拥有清晰可见的光明未来。
  而没考上的,好的泯然于众,差的,从此再也无法跟曾经的同伴并肩了。
  这不是人的心态问题,这是社会的发展问题。
  ……
  回到盘溪村之后,大家还是忍不住对答案了。
  其实这份试卷的难度真的不低。
  当然了,没有唐晚吟上辈子经历的高考那么难,但是对于没条件学习的人来说,只有语文勉强有把握。
  理科的数学、物理、化学,跟唐晚吟上辈子学的也不差什么,什么匀速圆周运动,什么摩擦力的,都有。
  只是题目相对简单,都是课本上的。
  可就唐晚吟看来,物理这些东西,要是没人带着,光看课本的话,其实还挺难理解那些各个方向的力,然后反向运动、作用力又是怎么回事。
  至于化学部分,那简直是太惨烈。
  好多化学原理,那都是颠覆“老人言”的,思想转变不过来,压根没办法理解。
  但这好歹还有课本,还可以学。
  英语就真的是惨死一大片。
  根本不会读。
  单词都是一个一个硬记的,语法也是稀里糊涂。
  翻译就更不会了。
  唐晚吟在翻译上压根不怵。
  她自己有基础,孟宇祁还给她找了一些英语资料,帮她补习。
  不过后来孟宇祁发现唐晚吟的英语水平根本不差于他,也就没有再补习了。
  他觉得唐晚吟是个天才。
  唐晚吟心想,天才谈不上,但是词典、教材、辅导书,跟视频资料,那我是要多少有多少的。
  高考结束之后,大家又都埋头干活去了。
  唐晚吟知道自己必然会考上,所以得赶快把村里的事儿处理一下。
  吴老师决定留在盘溪村当老师了,现在找了一个无意高考的知青当代课老师。
  所以小学这边还好,不用太操心。
  猪圈那边的话,唐晚吟猜测何云平也考得不错,估计也要走。
  何云平要去读大学,唐晚吟跟孟宇祁觉得大姐应该一起去,那样村里就只剩熊杰松一个技术员了。
  知青养猪实验小队的人估计也有不少能上大学的。
  他们村的上线率绝对是最高的。
  所以还要帮助聂源多培养出来一些养殖技术员,把注意事项都编制成画册,方便村民看。
  唐晚吟跟孟玉英等人紧锣密鼓地安排着,总算是抢着把养猪知南给弄出来了。
  唐晚吟主动接过复印的任务。
  说是去外面,其实只在外面复印了一小部分,大部分都是直接从系统里下单的。
  复印量上去了,这个是很便宜的。
  就跟现在照相馆洗张照片要块儿八毛,而系统里的洗照片业务最低能到一毛多一张一样,复印也是量大便宜。
  这种钱唐晚吟还是出得起的。
  前前后后处理得差不多了,录取通知书终于下来了。
  一九七七年第一届恢复高考的报考人数570万,录取人数27万人,录取率4。7%。
  几乎相当于后世的重点本科的录取率了,考虑到学习条件不一样,但凡考上的,都不容易。
  村里最先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是徐立恩。
  被录取了南津大学,在他家那边。
  徐立恩欣喜若狂,抱着通知书在村里跑了一圈,一边跑一边喊。
  又哭又笑的。
  大家也很是羡慕,徐立恩这就算是回家了。
  下乡的人,几乎99%的人都想回家,可真正能回家的,只有1%。
  徐立恩家里条件不错,当初消息传来的时候就给他寄了复习资料。
  刚好他家那边有好几所大学,南津大学是最好的。
  徐立恩也很争气,一考就考上了。
  徐立恩给盘溪村开了个好头,陆陆续续的,邮递员每天都往村里跑。
  不时送来录取通知书。
  也不知道是谁带的头,现在都不用复习了,大家还天天往唐晚吟家里跑。
  因为他家就在村口,可以第一时间看到邮递员。
  其实大家彼此都明白,这是想等通知书,又不好意思去村口。
  一怕别人问,二怕显得急躁。
  所以在村口的孟家就成了大家最爱去的地方了。
  子敏都快愁死了,她家院子里的果树都快被人薅秃了。
  最可恨的是连墙角种的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人给拔走了。
  就离谱!
  村里谁家还不种两畦小葱韭菜的啊?
  来他们家,坐他们家椅子,喝他们家水,吃他们家果子……临走连葱都给他们薅了?
  子敏这性子,真是一点儿都忍不了。
  一分钱的葱在她眼里都是货物,指不定能换三分钱呢?
  将来兴许这三分钱就能转转成一毛呢?
  嫌少?
  想想一天能割多少葱和韭菜?
  一毛两毛的攒起来,不就一块两块了?
  子敏让子礼搬着小板凳坐在院子里,见人要摘水果就提醒:“这果子是我姐要拿来卖的,三毛钱一个,你买吗?”
  偷摘果子的人被戳穿,不以为耻,还鄙夷地问道:“不就两个果子吗?谁家没有啊?”
  子礼就一板一眼地问:“那你家就果子吗?能给别人吃吗?”
  人家一般就会说:“随便吃!谁还稀罕这个啊!”
  其实村里人是真不稀罕这个。
  但是子礼得到了回答,立马就能吆喝着大元小元他们一起去人家家里,起码一人一个给摘下来。
  那还是经过培训的,摘的都是最大最红最好看的。
  然后回来给子敏。
  攒上一阵子,子敏会给他们零花钱,或者小零食。
  这就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事了。


第333章 不同的大学生
  唐晚吟知道后简直扶额无语。
  也没短这些孩子的吃穿,怎么就这么会算账?
  还是孟玉英跟她说:“你跟小祁都有本事,会赚钱,花钱也大手大脚的,但几个孩子吃过苦,挨过饿,害怕了。他们不愿意让你们担心,会自己想办法,这就是最好的了。”
  唐晚吟哭笑不得:“我们赚的钱还不是给他们吃了吗?”
  孟玉英这才说道:“我前两天听见子敏跟子清在厨房里嘀咕来着,我没偷听,就路过听了两句,好像是子敏说你肯定要去上大学了,你走了,她会负责养起子清跟子礼的。”
  唐晚吟愣了一下:“子敏这么说的?”
  孟玉英点头:“是啊。”
  唐晚吟皱眉道:“我没说扔下他们啊。”
  当然了,录取通知书没来之前,她肯定也不会大言不惭地说就一定能上大学,能带孩子一起。
  果然孟玉英就说道:“你是没说,但是天天来咱家的那些人,嘴里讨论的都是这个。”
  考大学在这会儿是大事,别说盘溪村了,就是附近十里八乡哪个村子考上了一个,立马就能传遍整个乡镇所有村子。
  那种跟当地村民结了婚,录取通知书一来,连夜抛妻弃子跑了的,也不在少数。
  先前结婚,除了有真感情的之外,好多都是因为在乡下实在是太苦了,过不下去了,所以匆忙找了个当地人结婚。
  为了不挨饿,为了能有人帮忙照顾生活。
  别的不说,吴金桃不就是这样?
  任雨也在去年跟村里人结婚了。
  结婚没多久就怀上了,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她都快七个月了。
  干不了活,也复习不了。
  等生完孩子,又得喂养孩子。
  压根就没参加今年的高考。
  人啊,有时候时机就是这么重要。
  唐晚吟皱眉道:“要是来咱家的人说了不好的话,二回就扫地。”
  在村里,扫地其实就是表达不欢迎客人的意思。
  人家来串门子了,拿大扫把扫地扬灰,跟往院子门口泼水,那都是不愿意唠嗑的。
  孟玉英被唐晚吟给逗笑了:“你这性子,还不如子清她们呢,有你这么赶客的吗?”
  两人嘀咕了半天,唐晚吟才知道子敏他们这阵子都在鼓捣啥。
  但是这录取通知书没来,唐晚吟心里始终是忐忑的。
  不怪她小人之心。
  单轮考试,她觉得自己肯定没问题,别说是盘溪村了,就是在全镇,她指不定能排上前十。
  毕竟临考的心态,可以说没几个人比她更稳定了。
  但是吧,这年头有这年头的特殊性。
  邮件丢失的,冒名顶替的、嫉妒陷害的……层出不穷。
  唐晚吟不敢保证这样的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所以虽然心里有八成的把握,她也还是不会现在就表露出来对录取的想法。
  几乎隔两三天就有一封录取通知书送过来。
  最好的还是徐立恩的,后面录取的学校都一般般。
  但是考虑到这些知青跟村民的基础,这样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或许是因为一直在唐晚吟家复习的,考中的人都主动来唐晚吟家请客庆祝。
  摆酒席是不大可能了。
  虽然村里富了,有些钱了,但是也没阔绰到这种地步。
  都是买点儿瓜子花生糖的,放在唐晚吟家给人抓着吃。
  这就是很好的庆祝了。
  跟唐晚吟交好的人里面,付月梅是第一个收到录取通知书的。
  她报的学校就在河港市——陈东的工农兵大学所在的地方。
  他们俩准备带着孩子上学。
  陈东还专门请假回来了一次,把身上的钱都给拿出来,买了菜跟酒在唐晚吟家庆祝。
  饭桌上都是他们熟悉的人。
  从天南海北各个地方被啪的一下甩到这么个小村子,无依无靠,一点点地过起来的。
  刚开始下地干活,锄头都不会用,一锄头砍在脚面上,青紫半个月的事儿也常有。
  不会用土灶,做三顿都未必能有一顿能吃的。
  被李山欺压,扣工分,给公社打报告说这批知青不服从调配、干活不卖力……种种。
  都是辛酸泪。
  后来慢慢的,会干活了,生活上也互相帮助有了依靠。
  虽然还是会有吵吵闹闹,但是大体上知青是一派的。
  他们只能互相取暖。
  再后来,养猪的养猪,教书的教书,还能做点儿小活换钱换粮食……
  陆陆续续地结婚了。
  说起来就是一句话的事儿,下乡了,扎根了,结婚了。
  可细想,这每一步里都是心酸幸福痛苦温馨五味杂陈的。
  但现在一切都要结束了。
  他们考上了大学,终于可以回到城里了。
  他们是第一届的大学生,将来也必然有光明的前途。
  这个小村庄,或许以后还会回来看看,但永远都不会是现在的心境了。
  陈东举杯敬大家:“这两年我在外面上大学,多亏了你们帮我照顾月梅和孩子。大家的恩情我都记着的,将来要是有用得上的,你们尽管开口,我绝对帮忙!”
  大家也连忙举杯:“客套话不说了,这都是应该的应该的。”
  不过正好陈东在,大家也问起来:“听别人说工农兵大学生出去之后都有点儿不好混,陈东你怎么样?”
  以前工农兵大学生大多都是推举出来的。
  推举看的不是文化水平、学习能力,而是看谁家最穷,谁干活最卖力气,谁思想最跟得上。
  所以选上的,好多人真的是连小学都没毕业,进了大学,两眼一抹黑。
  好不容易熬了几年,去到单位上,人家都把他们当救星,盼着能跟早些年还没有取消高考的时候的大学生一样,有正儿八经的知识,能给他们单位带来一些帮助,提升效益。
  可事实上,那些人在大学里唱各种宣传歌、开各种宣传会的多,真正上课学知识的少。
  渐渐的单位上也发现这些人很难用,所以有不少都闹了矛盾,甚至把大学生调去守大门、管仓库。
  但以前总体还算过得去,因为人数少嘛。
  现在不一样了。
  恢复高考了。
  以后就有真正的大学生了。
  那像陈东他们这样的工农兵大学生,还能有出路吗?


第334章 录取通知书到了
  陈东笑了:“出路都是自己挣出来的,我有本事,就有出路。没本事到哪儿都是看人脸色的。”
  孟宇祁对陈东很欣赏:“这话说得对,学没学到东西,陈东自己明白的。”
  唐晚吟觉得陈东跟付月梅这一对特别好。
  不声不响的,一点一点儿地给自己的小家添砖加瓦。
  付月梅说了:“陈东他们学校那一批的两百多个大学生,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能跟上,正经考试毕业,不靠唱歌开会毕业的,可能只有四五十个人。”
  这四五十个人里头,陈东能排前十。
  他很清楚这是什么样的机会,很清楚只靠着一身红的光鲜名头,没有实力的话,还是会被抛弃的。
  当年他们下乡来不也一样?
  村里人都羡慕他们是城里人,羡慕他们家里有钱,羡慕他们长得好看穿的好用的好吃的讲究。
  可这些外在的东西,能够让他们获得村民艳羡之外的尊重吗?
  能够过好乡下的日子吗?
  不能。
  最后还是要学会因地制宜,跟人打好关系,学会干农活。
  陈东是个聪明人。
  所以,他没有因为自己上了大学就觉得以后都可以用这个名头招摇过市。
  横竖大学里有正经上课的,有老师有教材,那就学呗。
  果不其然。
  他还没毕业呢,就恢复高考了。
  社会上将拥有一大批正经大学生了。
  而他们,若是没有真本事,迟早是会被淘汰的。
  面对大家的担忧和好奇,陈东笑道:“现在教我的老师已经被大学返聘回去做教授了,他建议我考他的研究生,我准备复习考研了。”
  已经是老熟人的邮递员送来了唐晚吟的录取通知书。
  看到
  在聂源的倡导下,村民们也同意接收知青们养到一半的猪,并听从聂源的,暂时从村里划拨相对合理地报酬给考上大学的知青。
  陆陆续续的,柴永兵的大专通知书到了,孔秋露的一个纺织学院的通知书也到了。
  他们把猪都卖给村里了,林林总总加起来,少的人手里也能有一百多块钱,多的能有三四百。
  这边的手续一办好,考上大学的人就拿着介绍信和报道信,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