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妈养崽手册-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算下来,现在现在手里还有两百二。
两百二十块钱,花两毛钱买桶泔水,多划算啊。
唐晚吟当下就跟胖姐定了下来,每天一桶,让柴永兵他们轮流来镇上取。
唐晚吟一次性给了十块钱,六块钱是一个月的泔水钱,四块钱是桶的押金。
临了,又花了十块钱,在胖姐手里买了半篮子馒头跟肉包子,还有几斤手擀面。
都是胖姐推荐的,今儿新鲜的,料足的好货。
胖姐还问起了子清他们,搞得唐晚吟有点儿受宠若惊。
再回到村里,陈东柴永兵他们听说唐晚吟花钱在国营饭店买了泔水,都有些不好意思。
这猪可没有挂在唐晚吟名下的,结果唐晚吟出的力反而是最多的。
唐晚吟倒是觉得无所谓,她来钱容易,来票太难了。
回头这些猪要是能返还猪肉下来,不用票,多好。
有了泔水,加上猪草,还有红薯皮、玉米芯子什么的,猪崽吃得很香。
柴永兵不知道上哪儿弄了个称来,给猪编了号,两天称一次,看看长没长肉。
而付月梅已经开始感到崩溃了——猪粑粑可太臭了!
即便天天都扫地清猪粪,陈东还打了水来,冲刷地面,但是那股味道还是萦绕在鼻尖,挥之不去。
子礼去了几次之后,也皱着眉头回来:“妈,猪崽臭。”
臭?臭就对了。
你当你妈我为啥不养一头猪自己吃呢!
倒是子清,知道这猪唐晚吟也有份之后,任劳任怨的,帮着付月梅跟孔秋露一起打扫猪圈,熬猪食。
付月梅刚开始还有点儿尴尬,后来见唐晚吟好像并不在意,也就由子清去了。
子敏这丫头机灵,别人都嫌猪粪臭,就她当个宝。
盘溪村不是没人养猪吗?那地就不肥。
生产队里的地大家咋咋呼呼的,李山安排就弄,不安排就不弄,那是随便的。
但是各家还有两三分的自留地呢。
吃菜都靠自留地了,所以家家户户都看得跟宝贝似的,想着法儿肥地。
但是村里各个茅厕的,跟驴粪、牛屎,都属于生产队的公共财物,都用去肥生产队的地了。
村民们的自留地只能靠自己偷摸着在地里上厕所补肥。
现在这养猪小分队的猪粪就多了,二十头小猪崽忒能拉,一天要扫出好几簸箕来。
付月梅他们是真不爱弄这个。
就子敏,跑前跑后的,知道之后就窜回来跟唐晚吟说:“妈,上回的鱼杂还有人买回去沤肥呢,这猪粪应该也能卖吧?”
唐晚吟知道子敏是个爱钱的,闻言就笑:“应该能,你想卖?”
子敏点头:“想。”
她虽然年纪小,但也深知手里没钱心里不安。
唐晚吟想了一会儿,叮嘱道:“那你小心些,别嚷开了,尽量换东西,别换钱。”
子敏眼睛亮亮的:“哎!我知道的,妈。”
唐晚吟没指望子敏弄出个什么名堂来,就是给她打发打发时间罢了。
唐晚吟自己在家里备课呢,正好把小家伙们都支使出去,别吵她。
谁知道还不到下午,子敏就回来,小脸上满是得意:“妈,猪粪都卖出去了。”
“哟?都卖了?”
子敏打水洗手:“都卖了,连明天的都订出去了。”
“换成什么了?”唐晚吟还有点儿好奇。
子敏一边拿肥皂搓手,一边回答唐晚吟的话:“大部分换了菜叶子、还有老菜藤。”
唐晚吟点头,这个好,能够给猪崽吃。
最后剩下的,子敏洗干净了自个儿,才悄悄拿出来给唐晚吟看:“换了两个鸡蛋,还有半个南瓜,一把酸枣,五个扣子,还有两个铅笔头。”
除了南瓜是进门就放门边上了,其他都是子敏从身上各个口袋里掏出来的。
跟百宝箱似的。
唐晚吟又好气又好笑,要是以她的想法来看,这些玩意儿都属于破烂。
但子敏偏还挺得意:“有人要给钱,我没要,给钱就是走资派了,我不干。”
挺好,听了话了。
唐晚吟看看这些个玩意儿,只能对子敏说:“行,你换的,你就收好吧。”
子敏小心翼翼地收起来:“妈,鸡蛋我放厨房里了,铅笔头跟我姐一人一个,扣子这个我给秋露阿姨吧?她帮我缝了个荷包。”
还剩一把酸枣,子敏说:“我想把这些分给大元跟卫东他们,妈,成吗?”
唐晚吟好奇:“怎么想到分给他们的?”
子敏凑近一些跟唐晚吟说自己的小心思:“大人都不可信,我不跟大人做交换,就跟孩子们做交换。让他们回去想办法,回头我只把猪粪给他们,不见他们家大人。”
这样就不会被人抓到把柄。
真抓到了,她才五岁,其他孩子顶多也就是五到十岁。
孩子之间的事儿,扯不到犯罪上去。
因着这个,子敏决定也时常给小伙伴们一些“好处费”,方便以后办事儿。
唐晚吟有些欣喜子敏的变化,子敏是三个孩子里最“独”的。
倒是不对子清跟子礼独,也不对唐晚吟独,但是对其他人都独。
就是那种,唐晚吟因为借钱、给自己掩护啥的请人吃饭,子敏都不大高兴的那种。
看那些家伙像是看敌人一样。
在子敏眼里,自家的东西,凭啥给人家吃。
小孩子还不知道,人生活在社会上,尤其是这二三十年,社会根本不尊重各种不婚不育离群索居的独居者。
生活物资不发达,大家不通力合作,很难过好日子。
唐晚吟慢慢教育,慢慢影响,跟孩子们说为什么要请人吃饭,为什么要帮养猪的知青找泔水。
她也不知道自己讲的子清子敏能明白多少。
但是现在看来,子敏是明白了一些。
也算是她这个妈没有白当。
想到这儿,唐晚吟心里哼哼,孟宇祁,这十几个罐头,我没白吃你的吧?
猪崽们安稳生长的时候,村小也终于开课了。
第124章 村小上课
这会儿已经是十月中旬了,这课能上到十二月份。
因为唐晚吟坚持不肯让李芳占便宜,李芳又怕真抓阄抓到她上两门主课。
所以考虑来考虑去,最后还是选择了上算数。
唐晚吟上识字,副科也改了,就留下文艺课和体育课。
两人轮流上。
文艺的话随便教唱歌还是画画。
体育就带着孩子们做游戏,跑步打球什么的。
先前什么板报啊乱七八糟的,那都是李山针对李芳的情况搞出来,为了让她多赚点儿课时费的。
现在占不到便宜了,自然也不用弄那么多花花名头了。
唐晚吟教识字完全没有问题,她现在也算是在子清子敏身上找到经验了。
孩子跟孩子的天性不一样,有人接受快,有人接受慢。
真遇到那学不进去的,唐晚吟也能心平气和淡定面对了。
她在课堂上就要求每个孩子每天学会三个字。
这样一年抛去放假,抛去农忙孩子也要回家帮忙,总也能认识五六百个字。
她这里呆三年的话,能把这些孩子教到认识一千多个字,再教会他们查字典,也就算是她为这片土地做了贡献了。
原本紧张兮兮的孩子们听说一天只用学三个字,心情那叫一个轻松快活。
子清坐在下面,也悄悄松了口气。
孩子不肯说话,但是也为自己的“笨拙”暗自着急。
她每天都干很多很多活,想办法找活干,就怕别人觉得她笨,觉得她没用。
唐晚吟都看在心里,知道这孩子心思重,你劝她也没用。
就是没安全感。
觉得自己不配得到别人的爱,不配拥有美好轻松的生活。
心疼,但是也没办法,只能慢慢改造。
看着子清脸色轻松了,唐晚吟也高兴。
她每天教是教十个的,但只要求孩子们掌握三个。
第二天再回头复习一下,继续教十个,同样只要求掌握三个。
这个如子敏一样的孩子就能学二十个,慢一点儿的,从十个字里挑三个认识的掌握了,也就行了。
唯一让唐晚吟心里觉得难受的是,计划来的六七十个孩子,最后只来了四十个——大多都是男孩子。
算上子清跟子敏,女孩子勉强十个,剩下的全是男孩子。
这都不用问,女孩子肯定是留在家里做家务、带更小的弟弟妹妹了。
唐晚吟上着课,就见到有个女孩子背着一个一岁多的孩子,扒在窗户上看,跟着学生一起,小声念叨。
唐晚吟刚想出去问问的时候,那女孩却跟惊弓之鸟一样,背着背上的弟弟飞快地跑了。
唐晚吟上着课,没办法追出去,心里的酸涩却怎么都消除不了。
五毛钱,上个一月的课只要五毛钱。
这是李山定的,还算合理。
但就是这五毛钱,把孩子跟孩子阻隔开了,成了两个世界。
但唐晚吟自知能力有限,要是八十年代还好说,好歹那时候允许自由买卖了,社会发展也更加全面了,义务教育阶段怎么都要上,不上能告到妇联去。
可现在学校好多都关了,上哪儿说理去?
人家整条村没有一个小学的,都不上学呢。
唐晚吟只盼着这些孩子能够从窗户外面多学学,多看看,将来有一天,她们这些“偷听偷看”到的东西,能够给她们的人生带来一点点变化。
因为这个,唐晚吟再见到窗户外扒着看的小孩子也就不作出反应了,任由她们看下去。
但是李芳就不情愿了——进教室里,一个孩子一个月就是五毛钱。
算下来她也有两毛五分钱,四十个孩子也是十块钱了,可不算少。
但是扒窗户的,那就不行了,等于是从她荷包里掏钱走嘛!
所以李芳见到这样的,是见一个吼一个。
还会冲出教室去赶跑那些孩子。
留下课堂里的学生面面相觑。
本身教的就不好,上课时间还有一半用来赶人了,许多学生也忍不住了,悄悄溜了出去——去唐晚吟班上听课。
时间一长,那些个旁听的学生都挑着唐晚吟上课的时候来。
最让唐晚吟心酸的是,有一个女孩子,在她下课回家的路上拦住了她,塞给她一把花生。
那女孩塞完花生,撒腿就要跑,被唐晚吟眼疾手快揪住衣领子拽了回来。
“你叫什么名字?”唐晚吟问这瘦瘦小小的女孩子。
女孩子惴惴不安,不敢说话,半天才在唐晚吟的追问下说:“我叫祝金丫。”
“噢”,唐晚吟想起来了,祝老爹家的孙女之一,“你给我花生做什么?”
祝金丫的眼神里带着不安:“我、我上你的课了,识字了,我听别人说你教一个字,一分钱……”
“我没钱,这是我捡的花生,给你抵学费。”
小女孩惴惴不安地说着,生怕唐晚吟生气。
可唐晚吟只觉得自己鼻子酸得厉害。
这孩子,在窗户外面旁听了唐晚吟上课,觉得自己学到了字,占了唐晚吟的便宜,于心不安,就把捡来的花生攒下来。
这些都是人家花生地里收完了花生,又被自家人捡了一通漏之后,在土里,一寸一寸地翻出来的。
有时候一天只能捡到一两个。
好不容易攒到一把了,赶忙过来送给唐晚吟。
唐晚吟松开了抓着小女孩的手,半蹲下来跟她说:“别怕,祝金丫,我很欢迎你来旁听我的课,但是你以后一定小心点,别被别人抓到了,好吗?”
祝金丫又惊又喜地点头:“小唐老师,我跑得很快的,不会被抓到的。我就是怕,扣你的钱……”
“谁说扣钱的?”
“李芳老师说的,她说我们这样的,就是不要脸,是从老师手里抢钱。说你让我们这样听课,不赶我们走,要让大队长扣你的钱。”
唐晚吟气得不行,真把这李芳能耐的!
不过当着孩子的面,唐晚吟忍住了没发火,倒是想到了一点。
“金丫,你以后去找子敏吧,她每天会教子礼学字,还会给子清辅导一下,你要是愿意的话,你找子敏商量,她同意的话,你可以跟着她一起学。”
第125章 祝金丫加入
因为村小的学生不多,所以其实一天也就上个半上午,两节课。
一节主课,一节文体课,十一点不到就下课了。
子敏是个闲不住的,下午一边卖猪粪,一边就教子清子礼认字。
唐晚吟觉得她教的挺不错的。
至少,对着自己一言不发的子清,能够在子敏教授的时候小声念念,多学那么一两个。
祝金丫听了之后不敢相信:“小唐老师,你让我上课?”
唐晚吟笑道:“不是上我的课,我的课你得交学费,不然对其他来学校上课的孩子不公平。”
这话是真的。
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是重男轻女的,也有辛辛苦苦卖了家里积攒的鸡蛋跟红薯,换来几毛钱,给孩子报名上学的。
唐晚吟不能开口说不收钱,这样对其他人不公平。
再说了,升米恩斗米仇,她有多大能耐就干多大的事儿。
她的奉献精神比现在七十年代的人可少多了。
让她不收钱就免费教书?她干不出来。
就连教子敏他们,那也是看在孟宇祁这家伙把欠下的伙食跟钱都补回来了的份上。
唐晚吟说:“子敏学的快,我每天教的她基本都会的,所以你跟着她学也可以。”
不去学堂,不会被祝家那重男轻女的老头子抓起来打,也不会被李芳指着鼻子骂了。
至于孩子之间互相交流学的字儿,很正常。
也有刻苦的孩子,在学堂里学了,晚上还回去教自己的兄弟姐妹呢。
祝金丫听明白了,小声问道:“那小唐老师,子敏她收学费吗,我……现在捡不到花生了。”
地里的花生早就被人翻过无数回了,她能捡到这一把,都算是不容易。
唐晚吟摸摸她稀疏枯黄的头发,有些心疼:“没事儿,你去找子敏就行了。”
子敏那丫头脑子灵。
不是个吃亏的性子,知道怎么为自己谋福利做交换。
她知道祝金丫没钱,肯定不会找祝金丫要钱的。
但是不要钱,也有别的交换方式。
好歹祝金丫都十岁了,比子清都大,虽然瘦,但是农村孩子,力气都不小,让她帮着干活也行。
其实唐晚吟一直还挺喜欢子敏这性子的。
这要是放在她上辈子那个年代,说什么也算得上是个机灵孩子了。
只可惜现在的人不喜欢机灵,就喜欢老实,最好跟老黄牛一样,闷不吭声就知道干活才是最好的。
子敏这倒腾猪粪换针头线脑的事儿吧,唐晚吟不仅觉得没问题,甚至还觉得她颇有商业头脑。
可惜了,别说村里的大人了,就连子敏都不喜欢说。
但凡别人一提到资本主义、走资派、投机倒把,子敏的神色就会立刻改变,竖着耳朵,眼睛也犀利起来,一副剑拔弩张的样子。
唐晚吟早就留意到了,但是她也不能现在就跟孩子说,这是好事儿。
万一真说漏了嘴,被人发现了,这都是要被带走教育的。
不能犯险。
所幸也就这三四年了,恢复高考之后,很多知青都能回城了。
在城里没有粮油关系,就只能自己私下攒活儿,挣个三毛五毛的,倒腾倒腾东西,养活自己。
在那之后没两年,就开始有试点的市场经济出现了。
再然后两年,就是唐晚吟最期待的改革开放了。
算算年头,到那个时候,子敏也才十几岁,等她长大后要是还想做这个,有的是时间呢!
……
祝金丫听了唐晚吟的话,果然就来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