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田园:掌家幺女-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季秋想了想干脆让老爹在竹管下面做了一个大型的水缸,然后旁边的地上还弄了个小平台,专门用来洗菜啥的,水缸的底部弄了一个小孔,平时用东西塞住,水满了就打开塞子放水出来。
而在水缸的下面,挖了一条通往小池子的水渠,后来为了能万无一失,又将池子与院子外面也给捣了个通道,这些说起来简单,可是实施起来却遇到了不少的麻烦,首先就是大水缸,水管一直出水下面也弄不了水缸,只能撤了几根竹管,先不让水进来。
然后再砌水缸,这水是用来喝的,水缸自然还是用水泥弄比较好,好在水缸不大,老爹自己用砖砌了一天也就砌起来了,然后就是抹水泥,里里外外都用水泥给抹平了,然后又按照季秋的要求弄了一个洗衣台,就只等水泥干了之后再放水进院子。
在等水泥干的时候刚好挖两个池子间的水渠,这个所谓的水渠也就是象征性的挖了一下,能过水就行了,也不用管其他的。
但是在挖水池与院外相连的通道时,还是遇到了一些麻烦的,因为季秋家这院子除了大门口,其他地方都没有留门,总不能让水从大门口排吧,于是就只能选择西跨院与大门之间的那个房间过,但是又不能让房间进水,这通道就不太好挖了,后来还是老爹又去找了趟程瓦匠,这个问题才算是解决了。
直到第三日季秋家的自来水才正式接进了院子,看着泉水源源不断的进入水缸,然后通过水缸进入池子,一家人都高兴不已,这泉水虽然不大,但是架不住一直流啊。
也就是几天的功夫,水池基本上就接满了,从水池边留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缺口,漫出来的水又通过管道流到了院子外面的大水渠里,缓缓的流进了水库。
日子一天天的过着,立秋之后的甘沛县雨水变得多了起来,有了水渠与水库,今年的无名村倒是比往年要好过不少,至少地里的玉米
得以保存的比往年要多了不少。
无名村相对于其他的村子都要晚建一些,这里的村民也不像其他村子集中,更不像季家庄,李家村那样整个村里人都是一个大姓,都是本族人,这里的村民大多都是像季山家这样,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后期搬过来的。
刘大顺家算是最早一批搬来无名村的人家,据说其爷爷那时候就定居在这里了,可是前两日,他家早年就嫁出去的妹妹竟然又回来了,据说是丈夫上山打猎时不小心坠崖死了。
而她虽嫁过去好几年了,却一直一无所出,这夫家一死,她就被夫家认为是克夫命,更是以她七年无所出的理由被撵回了无名村,成了名符其实的刘寡妇。
一时之间,原本平静的无名村变得不再平静,刘寡妇的归来也成为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此时的季家大院里,姐姐季冬也在跟季秋说着刘寡妇的事情。
“哎,想当年秀云婶子也是顶好的人,长得也水灵,你说咋就这么命苦呢?”姐姐季冬一边搓洗着手里的衣服,一边摇头叹息着。
刘秀云,是刘寡妇当年的闺名,季秋对这个人印象不深,只是大体有那么些模糊的印象。
“这种事情也不是她能够决定的,只不过那边的人也着实过分了些。”
季秋听得也是唏嘘不已,不过她向来不是太过关心别人家的家事,除了感叹一声,为刘寡妇感到不值之外,便也就没放在心上了。
“谁说不是呢,好歹她也在夫家勤勤恳恳了好几年,即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怎么能就这么将人给撵回娘家呢。”季冬有些愤愤不平的说道,“今后秀云婶子的日子怕是不更好过了。”
“这有什么,回了娘家之后还不是照样的过日子。”季秋却是不以为意,“难道离了男人还不能活了?”
“哎,她大哥倒是还好,可是她那嫂子简直就是个泼妇,又爱钱如命,他大哥又是个怕婆娘的,今后她这日子有的熬啰。”
季冬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竟然忍不住的哆嗦了一下。
“好了阿姐,咱们呐,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人家怎么样,我们也管不着,以后遇到了,对秀云婶子客气些也就是了,能帮则帮一把,但也不能惹事上身。”
季秋将洗好的衣服端到院子一角的架子上晒起来,自从有了这自来水,季家洗衣服就方便的多了。
季山从屋子里出来,听到姐妹两说的话愣了一下,有些意外的看了眼刘家的方向,却也没说什么,扛着锄头下地去了。
“阿姐,咱们后院砌的猪圈鸡圈啥的到现在也还没用,要不咱养些个鸡鸭,或者小猪崽子?”季秋看着老爹出去,虽然不知道老爹这个时候干嘛去,但也知道他是个闲不下来的,突然想起院子后头空着的猪圈,转头问道。
“行啊,我前两日还在说要养些牲畜,这一忙又给忘了。”姐姐一听这话,当时就同意了。
“之前听你说谁家有小猪仔可以抓来着,要不咱们今儿去买两头小猪仔回来吧,如今这才立秋,如果养到过年的话,应该刚好能够杀了,到时候咱们杀一头,卖一头,有猪肉吃不说,指不定还能卖上几个大钱呢。”
这也是季秋之前就打算好的,这地方别的没有,就是地方宽,养个牲畜啥的还是挺合适的,如果能靠这个发家也不错,毕竟迷雾山采药一途虽然来钱快,但是也不能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这上面,毕竟山上的资源也是不是无穷无尽的,等到其他村里人发现,怕是又会落得跟其他山一样的下场。
“我也不是太清楚,上次是听刘大娘说起来着,要不,咱们去问问刘大娘?”
季冬想想也对,以前家里也是养了猪的,可是后来阿娘与幺妹相继病重,便也就卖了,如今这手头虽然宽裕了,也不能光靠幺妹上山采药吧,万一山上的药材采完了咋办,总得想点别的出路。
“行,咱们把这衣服给晾好了就过去,嗯,家里的板栗可是不老少,要不咱们也给刘大娘拿去一些,如今刘大娘整日里就一个人在家,连个说话唠嗑的都没有。”
季秋听姐姐这么一说,也就点头同意了,想着刘大娘家的香香姐已经出嫁,而刘彦笙大哥也不知道哪根筋不对,与里正家的明浩哥两人非得跟着方勇去了县城,说是要跟他学武艺,如今就剩刘大娘孤零零的一个人在家,也怪可怜的。
第093章没娘的孩子
“嗯,好。”季冬也没有说什么,当年刘大娘是阿娘的好友,而刘香香又是与自己从小玩到大的,对于季冬来说,刘大娘就跟自家长辈差不多。
两姐妹用竹篮子装了些板栗来到了刘大娘家门口,见刘大娘正坐在门口绣着伙计,看到是季家姐妹两个,很是高兴,忙将人让进了屋子,“是季家丫头来了呀,赶紧进屋坐。”
“不了大娘,给你带了点栗子,你平时在家没事儿可以煮些吃。”季冬将手里的竹篮子递给刘大娘,说道。
“你看你们,这么客气,每次过来都带东西,大娘又怎好意思要你们的,,你们这银钱也不是白来的,下次可不兴这样了。”
刘大娘心中有些感动,却并没有去接季冬手里篮子,反而是有些责备的看着两姐妹。
“这板栗是幺妹上次在山上发现的,家里还有老些,大娘就别跟我们姐妹外道了。”季冬将手里的篮子放在刘大娘家的屋子里头,转身出来这才问道,“我今儿是想来问问猪崽的事情,上次好像听阿娘提起过这事儿。”
“前些日子倒是听说隔壁村子铁蛋家的母猪抱了一窝猪崽子,说是有十二个呢,但是过了这么些日子了,也不知道现在卖完了没有,你们要是想要啊,大娘这就带你们去看看,说不定还能有几头。”
刘大娘见她这么一问,倒是认真的思索起来,片刻之后才说道。
“好,那就麻烦大娘啦。”季冬高兴的道了谢,拉着刘大娘就往外走去。
“那行,咱们先去隔壁村子瞧瞧去。”刘大娘也知道如今季秋家也不差这点吃的,听她这么一说,也就没再客气,将屋门一关,便带着两姐妹往隔壁村子走去。
从铁蛋家回来的时候,刘大娘与季秋姐妹脸上都堆满了笑容,她们手里头抬着一个大竹筐子,筐子里头有东西在里头哼哼唧唧的,今儿她们也是运气好,这猪崽子刚好在出栏卖了,她们去的时候就剩最后三头了,季秋干脆让姐姐一起都买了下来。
猪崽子还好一些,一头三百个大钱,三头下来也就一两银子。一两银子虽然不多,但若是换做以前,季家肯定是拿不出来的,即使能拿出来,也舍不得一次性花掉这么多钱。
一直到季秋家的新院子后头,三人才停了下来,季秋一边擦着汗一边喘着粗气道,“刘大娘,今儿可真是麻烦你了,眼看就到晌饭时间了,大娘就别回了,干脆在咱家吃吧,顺便教教咱怎么养猪。”
“是啊,大娘,反正你也一个人在家,不如今儿就在我家吃吧。”姐姐季冬将竹筐子的口对准了猪圈的门,然后打开了筐子的门,在筐子后头轻轻的敲了几下,便将三头白白的小猪崽子给赶进了猪圈里头。
第105节
“那行,我也不跟你们外道,好久都没尝尝秋丫头的手艺了,我可是想的慌呢。”刘大娘也是个爽快人,加之她成天里一个人在家也确实无聊的紧。
“那好啊,今儿我亲自下厨,保管叫你胃口大开。”对于这个刘大娘,接触了几次之后,季秋也很是喜欢,做事勤快,话不多,对人也和善,是典型的古代贤妻良母,就是丈夫走的早了些,一个人拉吧两个孩子也着实不容易。
“你们家这猪圈砌的可真结实,也是够大的,现在猪崽子还小,这样就是长大了拱猪圈也是不怕的。”刘大娘打量了下季秋家的新猪圈,赞叹道。
“这啊,还是当时砌房子的时候弄的,一直都没派上用场,我想着这会子家里地里的玉米也还没熟,其他也没啥农活需要忙活的,干脆就买两个小猪崽子养养。”
季秋也看了看自家这猪圈,满意的很,想起当时做这猪圈的场景就是一阵好笑,方天朗那家伙突然带了十几号人过来,程瓦匠嫌人多碍事儿,支了五六个大汉没事儿去砸石头砌的,他们又都是会些武的,手下的力道不小,半天的功夫,这猪圈就稳稳的垒好了。
后来到半下午的时候,程瓦匠又叫他们弄了个鸡场子,这些东西在农村都是非常常见的,季秋当时也没大在意,这会子一看,还真是不错呢,改天把那鸡圈也用起来,自家也算是有鸡有猪了。
“嗯,也是该养几头猪,当年我还没嫁人的时候,一年能养七八头呢,这猪崽子一头买来的时候,也就几百个钱,等到冬天的时候卖掉,少说也得六七两银子,自家还能剩下不少猪肉血肠啥的过年用,合算着呢。”
一说起这事儿,刘大娘便来了兴致,听得季秋姐妹也是心动不已。
季冬将猪圈的木门一关,拍了拍手上的灰尘,拉着刘大娘进屋去了,“可不是嘛,以前阿娘在的时候,可没少说你能干。”
季秋跟在姐姐与刘大娘身后从角门直接进了西厢房,东厢房与西厢房的后面各开了个小角门,当时也是为了照看后院方便些。
家里头也没茶叶了,姐姐直接给刘大娘倒了一碗水,然后加了一勺子白糖进去,这在农村里头已经算是很好的招待了。
刘大娘接过大碗,却从琉璃窗看到外面的大水缸,顿时意外不已,“哎呀,你家啥时候还弄了一水缸子啊,你瞧瞧这水,一直往外头流,多可惜啊。”
“这啊,是前些日子方大哥帮咱家弄的,刘大娘,咱们两家离的近,以后喝水啥的尽管来我家担,而且咱家也搭了个洗衣台子,洗衣服可方便了,这呀,是山泉水,如果不是大干旱年啊,是不会停水的。”
季秋本就对刘大娘的印象极好,再加上乡里乡亲的,互相照应着,季秋也没觉得这有啥不好的,如今整个村子里的人,都要去最村口的那处井里面担水,有男人在家的还好说,像她们这些个妇人在家,每天担一旦水还真是不容易。
“那敢情好。”刘大娘一听这话,顿时来了精神,也不喝水了,把碗往桌子上一放,就去院子里头看水去了。
“刘大娘,你跟阿姐说会儿话,我这就弄晌饭去。”季秋笑着跟刘大娘打了声招呼,便转身去了厨房。
有几日没有去县城了,家里虽然还有些菜,但是肉之类的也不多了,季秋想了想,从院子里头的架子上取下一大块晒着的兔子肉来,又在厨房一角拿了几个土豆,准备做个土豆丝,想了想又抓了一把干蘑菇泡上,竟发现没有青菜菜可以做了,家里头三个人,加上刘大娘就是四个大人,至少也要做上三菜一汤才合适吧。
“阿姐,我去地里给我摘一把豆角回来吧,家里也没啥菜了。”季秋想了想解下了身上自制的围裙,擦了擦手,从厨房出来,对正在与刘大娘说着话的姐姐说道。
“哎,好叻。”姐姐闻言楞了一下,这才想起来有些日子没去买菜了。
“怎么的?秋丫头,要不就别麻烦了,我还是回自家吃得了,今早还有些个剩菜,不吃掉可是该坏了。”刘大娘一听这话,顿时觉得不好意思起来,起身就要走。
“大娘你坐着吧,跟我们还外道啥啊,我也不做啥好吃的,你即使回去了,咱不也得弄吃的嘛,我们家也就贴双筷子的事儿。”
季秋忙笑着将刘大娘拉住,生怕她误会似的,解释道,“我们姐妹两个是懒,地里头的菜摘回来又怕坏了,都是去摘现成的。”
“秋丫头,你们没有做个咸菜啥的吗?”刘大娘突然问道。
“做啥咸菜啊?”季秋先是一愣,紧接着反应了过来笑道,“我们姐妹光会吃,哪儿会做什么咸菜啊。”
“你瞧我,咋就把这事儿给忘了,你们家老爹是个大男人,哪里会懂这些,眼看就快中秋了,这山里头的冬天特别的冷,大雪封山的,如果不提前储存好过冬的粮食蔬菜,到时候这冬天可是不好过。”
刘大娘像是想起什么大事儿似的,于是接着说道,“这样吧,秋丫头,我跟你一起去,咱们把能弄回来的蔬菜都弄些个回来,大娘帮你们一起做咸菜酸菜啥的,这样蔬菜也好储存。”
季秋想想,觉得刘大娘说的很有道理,自己也不是说不会做咸菜,而是压根就没想起来,毕竟天天有新鲜的吃,谁能想到还要留咸菜啊,在前世咸菜也就偶尔弄上些解解馋,谁也不会在家囤这些。
季秋家也就夏天的时候晒了一些菜干,但要是天天吃的话,顶多也就能吃上半个月的,等到这些菜干吃完了,难道自家到时候只吃土豆不成
“那敢情好啊。”季秋听刘大娘这么一说,知道她是好心,连忙高兴的应和着,然后拿了个大竹篓子,就带着刘大娘和自家姐姐一同去了菜地。
“这两天地里的菜也都下来了,咱们腌点儿咸萝卜干,再腌几坛子大白菜,酸豆角啥的,到时候过冬了好吃。”
刘大娘一边走,一边数着手指说着,要说在农村就这点儿好,只要不是太懒或者遇上灾年,这家里的青菜不缺。
“嗯,是啊大娘,你不说我们还真就给忘了,以前阿娘在的时候,就经常带着我们腌咸菜。”
季冬亲热的揽着刘大娘的手,一边走一边说着,这心里头有些发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