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抚痕-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凌晨三点多; 金银潭医院北三楼的病区内灯火通明。
这个注定不太平的夜晚,仍然没有结束。
“值班医生来一下!35床血氧饱和度不对劲。”
坐下不到两分钟,对讲机里突然又传来另一位护士的呼叫声。
“收到,马上。”
宋延迅速回复着; 同时立刻站起身; 向35床跑去。
长长的灯管晃着刺眼的白光,病床边监测仪器的屏幕上显示着; 陶奶奶的血氧饱和度已经降到了57%。
正常人的血氧饱和度往往都在95%以上; 90%以下就已经属于呼吸衰竭的状态。
而吸着氧的陶奶奶血氧饱和度甚至还不到60%; 情况的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如果不想办法及时抢救的话,她根本坚持不了几个小时……
宋延不禁心中一凛。
出于首先检查设备的条件反射; 他抬起陶奶奶的右手; 查看她指尖的红外线指脉。
夹子没有脱落、呼吸机工作正常,不是设备的问题。
他正要进行下一步检查; 病床上的陶奶奶却忽然挣扎起来。
“疼!好疼啊!胸口好疼……”
她的手从宋延手中抽出; 在空中胡乱挥舞,接着又锤向了自己的胸口。
“……太疼了!我太疼了!”
她虚弱地呼喊着; 呻。吟着。
宋延立刻按住她要再次锤向胸口的手; 仔细检查她的心胸部。
血氧饱和度下降、胸口绞痛、胸腔非正常隆起……
结合目前的症状,他初步判断是气胸。
新冠肺炎本身是病毒感染造成的肺部炎症,患者的肺功能下降,很容易呼吸困难,并因此竭尽全力呼吸。但有时由于呼吸用力过于刚猛,胸腔内负压剧增; 肺泡会瞬间被撑破。肺泡内的气体顺着裂纹流溢; 滞留在胸腔内两层薄膜间; 就会造成气胸。
而气胸会导致胸口疼痛; 进一步加剧呼吸困难,造成身体缺氧。
宋延得出了结论,但稳妥起见,他决定请一同值班的呼吸科医生进行确认。
术业有专攻,他的主要领域是心内科,其他方面必须保持谨慎和谦卑。
“秦医生在吗?我是宋延。35床疑似气胸,能速来看一下吗?”
在对讲机里呼叫后不久,秦医生就赶了过来。
“确实是气胸,”检查过后,他朝宋延点了点头。
“病人情况比较严重了,现在需要立刻做穿刺。”
用超声仪探明肺点,准备好消毒用品、麻药、针管、注射器等医用物品之后,秦医生准备对陶奶奶进行穿刺,将她胸腔内的气体排出。
插管、穿刺、吸痰、雾化治疗……这类操作会导致大量气溶胶和飞沫喷溅,大大增加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
因此在进行这些操作时,出于防控考量,除了直接操作者外,其他医护要尽量退后至安全空间,避免被分泌物喷溅。
可就在秦医生整理针管的时候,已经逐渐平静下来的陶奶奶突然再次挣扎起来。
也许是太过强烈的痛感让她一度丧失了求生的欲望,这一次,她竟然直接伸手,扯向身前与呼吸机相连的氧气管。
“您这是干什么?不能扯这个!”
宋延眼疾手快,立刻拉住了她的双手。
“陶奶奶,氧气管不能动的,把它扯掉就没有呼吸了。”
他牢牢地握住她的手,绝不让她再去扯氧气管。
但是,饱受煎熬的陶奶奶一心想要解脱,不断尝试着将双手从宋延的紧握中抽走。
感受到她的挣扎,宋延连忙柔声安抚道,“我知道您特别难受,但再稍忍一下好不好?秦医生马上就要给您做穿刺了,一会儿就不疼了。相信我们,好吗?”
在他的反复安慰下,陶奶奶终于逐渐停下了挣扎的动作。
但为了防止她再次扯氧气管,也为了防止她不配合秦医生的操作,宋延这个时候也顾不上避免喷溅的安全距离了。
他就站在病床边,继续握着陶奶奶的双手,向秦医生点了点头。
“那我开始了。”
秦医生立刻会意,拿起针管,开始进行穿刺。
针眼瞄准腋中线的某个点,缓缓刺下,刺入老人的皮肤。
“——啊!”尽管已经做了局部麻醉,陶奶奶还是疼得喊了出来。
宋延怕她挣扎乱动,立刻开口问道。
“您之前说W市的过早特别好吃,有一家热干面您吃了五六十年,那家店叫什么名字来着?我把名字给忘了,您再想一想告诉我好不好?等有机会我也去尝尝。”
其实陶奶奶的意识现在并不是很清醒了,宋延也不是真的要她回想。
他要的是努力分散她的注意力,让她的身体放松、配合刺穿。
而幸好,陶奶奶残存的意识果然被他的声音吸引,老人没有再挣扎乱动。
长针穿入胸腔膜,装引导线,胸腔内部的积气终于可以向外流了。
但是,还不够。
由于陶奶奶的情况严重,胸腔内积气很多,气体自动外流太慢了,还需要人工引气。
于是,秦医生拿起注射器,将其插。入引流管的中空切口,手动向外抽气。
一管、两管、三管。
病床上的老人又开始□□。
宋延弯腰伏在她耳畔,继续说道,“对了,陶奶奶,您的孙女是不是四月份过生日啊?一年一度的生日多难得,您得好好治病,回去和家人们团聚,陪小孙女过生日、给她做烧麦、看着她慢慢长大,对不对?”
六管、七管、八管。
“您的老伴已经治好病出院了,等解除隔离观察,他就可以回家了。陶奶奶,爷爷马上就能在家等着您了,女儿女婿和小孙女也都在等着您呢,我们更不会放弃您,所以您自己也千万不要放弃自己,好吗……”
伴随着宋延温柔的嗓音、秦医生不断用注射器抽取积气的动作,监测仪器上的血氧饱和度一点一点地攀升着。
当抽到第十管的时候,血氧饱和度最终稳定在了86%。
虽然没能上到90%,但至少,人已经从鬼门关边拉回来了。
目光离开监测仪器的屏幕时,宋延和秦医生下意识地对视了一眼。
隔着一个病床的宽度,隔着两个护目镜的遮挡,
他们却都在对方眼睛里清清楚楚地看到了四个字。
——如释重负。
……
夜幕褪去、初阳升起,天光逐渐大亮。
这个忙乱的、不太平的夜班,终于还是结束了。
交班讨论之后,宋延乘着班车回到了住宿的宾馆。
刚刚过去的一夜里,他处理了不知多少件突发情况,经历了抢救失败的无奈与悲痛,也感受到了抢救成功的希望与喜悦……
整整一个晚上,他的精神时刻紧绷着,情绪如过山车般高低起伏。
实在是精疲力竭。
明明连续高强度工作了十几个小时,胃里早就空空如也,但身体却像感受不到饿似的,什么东西也不想吃。
宋延难得地纵容自己,没有吃饭,直接回了房间。
淋浴洗漱后,他看了眼手机。
顾凝与他的聊天界面还停留在上一条他刚从病区出来时发的消息。
她估计是还没有睡醒。
于是宋延又发了一条微信,【我先补个觉,下午聊。】
然后才放下手机。
躺在床上,房间里一片寂静。
太多太多复杂的情绪在心头不断翻涌、沸腾,
可他现在累极了,什么都不想去想了。
数不清的疲惫和困乏席卷而来。
他闭上眼,很快就睡着了。
***
顾凝醒来的时候,发觉枕头上有一片温热的潮湿。
侧睡压到的半张脸潮乎乎的。
睡梦中痛哭过的眼睛已经肿了起来,感觉有些睁不开。
发呆了几秒钟,头脑逐渐清醒。
她支起身,摸到柜子上的体温计,开始测量体温。
顾凝知道自己昨晚做梦了。
似乎是许多很痛苦、很折磨的梦。
可一觉醒来,具体的内容却想不起来了。
也许是阴差阳错,也许是她的心情已经降到极低,开始变得麻木,也许是积压已久的负面情绪终于在梦魇里被迫得到了宣泄……醒来后的顾凝重新恢复了冷静。
夹着体温计,她平静地等待着生活的宣判。
而幸运的是,生活这次眷顾了她。
——36。6℃。
她不发烧了。
大脑间的昏沉迷糊、手臂上的酸痛感,都已经消失了。
除了眼睛感觉有点肿以外,顾凝没有再感受到任何的不适。
也许,没事了……
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但仍不能掉以轻心,顾凝最终打算继续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与防疫人员沟通。
拿起手机回复完宋延的消息,准备下床洗漱。
但在掀开被子的下一秒,她微微一怔。
羽绒被覆盖下的浅灰色床单上,一抹血红色的印迹分外明显。
顾凝又愣了几秒。
那是……她来例假了。
电光火石间,她恍然想通了一切。
原来如此!
怪不得她昨天发烧了,怪不得她昨晚身体不舒服。
顾凝的例假一直都不是很准,前几年来月经前偶尔还会发热、拉肚子。不过这几年基本上很少再这样了,她便逐渐忘记,昨晚第一时间也没有往这方面联想。
原来,昨天她不是因为感染了新冠而发烧,她是要来月经了。
看着眼前的一小抹血迹,即使需要换洗床单,顾凝的心情仍然止不住地放松下来。
她第一次因为弄脏了床单而高兴。
甚至,也许是因为情绪触底反弹,她的心中蓦地升出了一种莫名的笃定:
自己没有感染新冠,可以顺利解除隔离。
宋延也肯定会完成在W市的抗疫任务,健康、平安地回来。
而笼罩在他们心上、这座城市、这个国家之上的迷雾,终有一天会彻底散去……
一切,都会变好的。
起身拉开窗帘,窗外的日光瞬间倾泻而入。
顾凝沐浴在晴日灿烂的阳光里,
坚定与希望充盈在她的眼中。
***
几百公里外,几个小时后。
微风吹起房间的窗帘,宋延从昏沉睡梦中逐渐转醒。
他昨晚是真的身心俱疲。
一觉醒来,竟有些不知身在何处,今夕何夕。
看着陌生又熟悉的天花板,缓了好几秒,他的意识和记忆才渐渐回笼。
拿起枕边的手机,第一件事是给顾凝发消息。
而微信提示显示,两个小时前,S市医疗队的群里发出了一条新的消息。
他立刻点了进去。
并不是预想中的工作要求或指令,只是很短的一句话,
【17床家属同意解剖,已签字。】
盯着这条消息看了很久很久,宋延放下手机,走到了窗前。
他睡了相当长的一觉,现在已经是傍晚了。
太阳将落,天边的一大片云朵被落日余晖染得通红,像极了一团团燃烧的火焰。
是火烧云。
看着遥远的赤色云霞,宋延一时竟无法准确描述出自己的心情。
作为一种突发的新型病毒,人类对新冠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
尤其是病毒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的改变,医护人员们现在主要是根据患者们的临床症状去推断,但却缺乏病理学方面的依据。
因此,如果可以对患者遗体进行解剖,病理学专家就能收集到完整的、系统的信息,对病毒的病因学和病理机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医护人员们对新冠病毒和新冠肺炎的认知也会有一个质的飞跃,甚至还可能有助于寻找新冠肺炎的致病性和致死性,探索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挽救更多新冠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生命。
毫无疑问,遗体解剖是一件非常重要、意义深远的事情。
但由于入土为安、保留全尸的传统观念,很少有亲属同意对逝世患者进行解剖。
即使作为医护人员,他们也非常理解患者亲属们的心情和选择。
宋延回想着自己之前见过的17床病人家属。
是老先生的儿子,一位话同样不多的中年人,接触下来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但就是这样一位普通人,为了医学的研究,为了国家的抗疫,为了挽救千千万万、素不相识的生命,强忍着失去亲人的痛苦,对抗着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同意了遗体解剖……
对于17床病人的家属,宋延不仅仅是肃然起敬,还有无比强烈的震撼、钦佩和感激。
甚至像被余晖点燃的火烧云,他的心中也被点燃了一团希望的火焰。
纵使疫情依旧严重、纵使形势仍然严峻,
但在这个国家里,有愿意举全国之力对抗疫情的政府和人民,有来自各省各地、逆行奔赴前线的医护人员们,有努力配合治疗、挣扎着想要活下去的病人们,还有这样深明大义、无私奉献的患者家属们……
那这个国家,又有什么无法战胜呢?
站在窗边,望着天边肆意燃烧着的赤色云霞,宋延忽然想起了一个谚语。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有火烧云的傍晚,明天,会是一个好天。
而在这一刻,他非常确定,自己找到了曾经那个问题的答案:
一切都有尽头,迷雾终将散去。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他们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作者有话说:
关于气胸的介绍参考自一篇名为《抢救重症新冠病人》的采访报道,穿刺的操作也参考了这篇文章,患者拔氧气管的举动来源于纪录片《生死金银潭》,患者家属同意遗体解剖的部分参考自《查医生援鄂日记》系列选摘,在此标注出来哈
另外,宝子们应该也可以感受到,基调比较压抑的部分到这里就结束了,大概还有不到十章正文就会完结,接下来的章节都是欢快的和甜甜的啦~
第142章 南瓜小米粥
解除居家隔离的那天; 之前的速食囤货和社区提供的食物正好都吃得差不多了。
顾凝开车去了一家她和宋延在疫情前常逛的精品超市。
往日里,宋延总是主动负责推购物车的。
他们在售货架间并肩而行,说说笑笑,一起挑选商品。
而只要是顾凝有点感兴趣或者是多看了几眼的东西; 即使她研究了一番后没有拿走; 最后也都会神奇地出现在购物车里。
顾凝真的非常喜欢和宋延一起逛超市。
那几乎是当提及岁月静好这个词时,她一定会想到的场景之一。
是她永远享受的; 独属于他们彼此的、平凡的烟火气。
只可惜; 宋延现在不在身边。
顾凝自己推着购物车; 慢慢地行走在熟悉的售货架间。
路过菜蔬区的保鲜冷藏柜时,她的脚步蓦地一顿。
以前; 宋延总是在这里停留很久。
他会询问顾凝想吃什么; 然后一边构思菜谱,一边挑选食材。
她有段时间喜欢吃一种蛮可爱的迷你水果彩椒; 宋延每次来都要先拿上好几包。
后来她是实在吃够了; 他才逐渐改掉这个习惯。
顾凝有时觉得,宋延在一些方面和她的爸爸妈妈很像。
比如; 总是希望她多吃一点、长胖一点;
再比如; 一旦知道她喜欢什么,就总是买个不停。
看着眼前各式各样的新鲜蔬菜,顾凝的心头忽然涌起一阵强烈的想念。
她想吃宋延做的饭菜了。
明明都是再家常不过的味道,有时也是照着菜谱首次尝试,甚至极少数时还会搞砸翻车,但记忆里那些或好吃; 或平平无奇; 或是偶尔难吃的; 每一道菜她都十分想念。
甚至连他之前做的五花八门的粥都十分想念。
紫薯燕麦粥、南瓜小米粥、山药牛肉粥、海参小米粥……
在她胃病初愈的那段日子里; 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