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富美六零年代创业史-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借着这个机会,她向公司提议,把苗晓麦调到自己麾下,并力荐丁勤勤,将她提拔为主管,分管货品工作。
丁勤勤平时的表现,总公司都看在眼里,再加上如今正是缺人的时候,许德顺自然不会反对。
他把任命建议上报给组织,晋级通知当月就下来了。
晋升主管,名利双涨,丁勤勤高兴坏了。她抱着校嘉华,恨不得亲上两口,“经理,谢谢您的提拔,您真是我的大恩人!”
校嘉华给她打预防针:“别骄傲啊,主管也是有考察期的。你还要继续努力,下一个目标,争取当上经理!”
丁勤勤立正敬礼:“是,领导,保证不让您失望!”
苗晓麦在旁边看着,既高兴又羡慕。高兴的是,自己终于摆脱了石中磊的魔爪。羡慕的是,她也想像丁勤勤那样,成为校嘉华的得力助手。
校嘉华耐心地安抚她:“晓麦,别着急。勤勤进公司比你早,经验也多一点,只要你打开自己,跟着大家慢慢学,早晚也会晋级的。”
苗晓麦急忙道:“不不,经理,能做您的助理,能跟着您和丁主管学习,我就知足,已经很开心了!”
“那可不行,咱们经理可不喜欢没有事业心的小助理!”新晋的丁主管打趣她。
校嘉华也笑:“是啊,本经理对工作要求很严格的,你们俩都要仔细一点。”
几句玩笑,苗晓麦彻底敞开了心扉。
。
十月中旬,秦环林从边疆出差回来,带回了满满一火车的长绒棉,这下,全县的冬布、冬棉都有着落了。
最高兴的人,莫过于校嘉华。
她负责的布料和棉花,如今供应充足,老百姓冬天有衣服穿,她这个货品经理,也算提前完成了采购任务,能躺赢一整个冬季了。
除此之外,太丰县用长绒棉生产的劳动布,由于质量过硬,不仅得到了南疆农垦所的肯定,对方还表示,以后要继续优先长期合作。
就连省内、省外,其他县市的棉纺厂,都纷纷跑来太丰县,学习新款劳动布的织造技术。
鉴于校嘉华同志提前完成了KPI,并且为本县纺织业带来了深远、积极的影响,县领导一致决定,提前通过对校嘉华的考核,授予她县级“劳动模范”的荣誉,并准予她加入太丰县城户口!
许德顺也为校嘉华高兴,他第一时间,把这个喜讯告诉了她。
“真的?您是说,从下个月起,我有城市户口了?”校嘉华激动地问。
其实,劳模的名号,校嘉华倒不是很看重,作为一名穿越人士,她多少觉得受之……有点心虚。
她更关心的是,校大宝和小石头,能不能也跟着拿到城市户口,能不能在县城的学校读书。
“既然是你的儿子,当然也可以。”许德顺给校嘉华吃了一颗定心丸。
他补充道:“校同志,你先把自己的户口、手续办好。年底,公司会向组织申请,在家属院给你换一个大一点的房子,到时候,你再把两个孩子接来,办理户口手续。不过,孩子上学的话,估计要等到年后的新学期了!”
“没问题,我愿意等。”
只要校大宝和小石头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所有的折腾都是值得的,再晚她都愿意等。
有了户口,能安家,能分房,才算真正意义上的“进城”。校嘉华恨不得现在就回青河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所有人。
当然,还有她的白恪言。
自从上次在嘉峪关火车站分别后,她的小白同志就彻底进入了“失联”状态。
电话打不通,写信没回应,校嘉华尝试了几次,不免猜到,基地的发射任务,应该是进行到关键时期。
特殊年代,无数人为了大国重器,离开家庭,隐姓埋名,默默奋斗了一辈子。相比那些无名英雄的亲眷,校嘉华觉得自己已经非常幸运。
所以,她选择耐心等待,不再去打扰白恪言。
许德顺继续聊工作:“你呀,别高兴得太早。咱们县今年冬天虽然不缺棉花了,但是成品棉衣,尤其军大衣,还是稀缺物资。”
校嘉华皱眉:“那这一块,往年都是怎么办的?”
“按照往年惯例,等到十一月上旬,货品经理都要去上海出差,到人家的高级服装厂参观,顺便再采购一些冬装。”
“冬装?既然是成衣,咱们为什么不提前两个月,直接向上海的服装厂订购呢?”校嘉华想不通。
许德顺摇头,“别做梦了,人家是大厂,所有的物资都是统购统销,冬衣发往全国,怎么会接你一个小县城的订单?”
明白了,所谓顺便看看的“冬货”,十有八、九都是剩余的边角料尾货。能拿到什么,能拿到多少,几乎全靠运气。
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个时候能去趟上海,校嘉华心里还是很期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上海可是她的第一故乡。
抱着能见缝插针自由行的私心,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许总,我愿意出差,而且这次,我一个人去上海就行。那地方我太熟了,闭着眼睛都能摸到黄浦江!”
“上海?你很熟?!”许德顺惊讶。
校嘉华能拿到城市户口,组织自然调查过她祖宗八辈。许德顺很清楚,校嘉华除了公公的成分不太好,祖上几代都是贫农。
这小媳妇别说去上海了,恐怕连黄河都没跨出去过。她上次去边疆出差,还是第一次坐火车呢。
呃,校嘉华一不小心,又暴露了太见过世面的样子。
她想了想,笑着找补:“这您就不知道了吧,我丈夫虽然是京市的,但是我公公原籍在上海。我公公当年是去京市读书、工作,后来才留在京市安家的。所以上海那边,还有一些夫家的亲戚,他们会照顾我的。”
这话到不假,毕竟白恪言的二婶还在上海疗养。承蒙这位二婶,上次寄来钱款救急,校嘉华一直想去当面拜谢她。
有熟人嘛,自然好办事。
许德顺多少也知道,校嘉华的丈夫是解放军,她公公的成分虽然有些问题,但是夫家到底是大户,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总能帮衬一些。
考虑到公司现在确实缺人,许德顺只好答应,“那行,下个月你自己去上海。不过这次,你必须争得你父母的同意,千万不能像上次那样,再让二老担心。”
校嘉华:“……”
。
到了十一月,即使校嘉华再低调,她被评为县级劳模,飞升为城里人消息,还是传遍了青河村。
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媳妇,愣是活成了十里八乡的传说。
全村都在烹羊宰牛且庆祝,校嘉华却很苦恼,这次去上海的事,该怎么说服老母亲。
毕竟上次,她瞒着家人跑去边疆出差,崔丽芬到现在还没消气呐!
这次,她不仅要去上海,还是独身前往,连个同伴都没有,老母亲能同意才怪。
校嘉华在家里天人交战的时候,一个惊天喜讯,刷爆了全国各大报纸的头条。
月初,西北发射基地,又有一支自主研发的运载火箭,成功进行了飞行试验!这条新闻,只有短短几句话,典型的字越少,事越大。
百废待兴时期,军工科研的每一次进步,都会给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欢欣和鼓舞。
这次发射,新闻基于保密原则,依然没有提及任何人的名字,但是校嘉华知道,成功背后的无数英雄里,也有白恪言的默默付出。
那或许是推进器,或许是遥测仪,或许只是成千上万的零件里,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无论大小,都不影响白恪言在她心里的光彩。
在有限的客观条件里,克服种种障碍,勇往直前,发挥出无限的主观能动,这样的人,无论身处哪个时代,都令人敬佩。
当然,校嘉华更关心的是,这次成功发射,意味着基地的任务完成了。任务完成,就意味着基地,也能暂时解除封禁了!
解除封禁后,至少在部队基层,暂时不用闭关保密了。很快,白恪言就能写信、打电话,甚至还能请假了。
真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呀!
想到这里,校嘉华第一时间冲向村头的供销社,她要给基地打电话。
几经辗转,电话终于被接通。
“你找白同志啊。”果然,阶段性的任务完成后,基地也上下欢腾,连话务员的声音都透着喜悦。
校嘉华把耳朵贴到电话上,隐约听见,话务员大姐放下电话,站起身,冲外面大喊了一句——“白恪言,你媳妇儿找!”
原来,和很多战士一样,小白同志也一直在话务中心排队,等着给家里打电话呢。
很快,电话被重新拿起,“笑笑,是我。”
男人的声音很温润,带着呼吸的起伏,清晰地传过来。
校嘉华瞬间脸红了,真·耳朵怀孕有木有!!
这俩人,明明也就两个月没见,此刻却像热恋中的小情侣一样,手指粘着电话线,眼里,心里,耳朵里,都只有对方。
作者有话要说:接下来就是感情戏啦
第60章 重逢
其实;对着电话里的白恪言,校嘉华也很想多说说自己的近况。
她最近职场顺利,冬棉的采购任务完成了,还提前拿到了城市户口。等过完年;她就能把校大宝和小石头也接到太丰县城;读公立的小学。
可是;这通电话寸秒寸金;基地话务室,还有很多战士在排队等电话;等着给家里报平安。
他们只能长话短说。
“白恪言;我和家里都很好!快说说你那边的情况;任务都完成了吗?”校嘉华催促道。
“笑笑,我也很好。就像报道的那样;发射很顺利。”白恪言的声音有些疲惫,语气却很轻松。
他继续道:“这次飞行试验成功后,基地上下都很振奋,领导还特意体恤我们给我们放了七天的探亲假。”
“真的?那你就能回家了!具体是什么时候?”这真是意外的惊喜。
白恪言报上日期。假期安排在下周,除去来回在火车上的时间,他能留在家里的时间;刚好横跨一个周末。
可问题在于;白恪言回家的那三天;恰巧是校嘉华在上海出差的日子。
基地的假期千载难逢;还有这么多战士都在等着轮休,基本无法调节。
而供销社公司这边;校嘉华去上海的火车票,也都提前定好了,实在不好变更。
也就是说;工作和家庭,她这次只能选择一个。
工作固然重要,爱情却是独一无三的,所以校嘉华果断选择了……前者。
呃,还是先出差吧。上海那么大,她真的想去看看啊。
犹豫之间,她心虚道:“恪言,我当然希望你能回家,我也特别想见到你……可是,棉衣对群众来说,也很重要的,所以……”
“笑笑,对不起。”白恪言突然出声,打断了她。
“啊?”
“对不起。这次放假,我恐怕不能回青河村了。”白恪言比她先一步,做了决定。
虽然这个决定,看起来最适合不过,校嘉华却觉得空落落的,“……为什么呢?”
白恪言柔声解释:“前两天,三叔打来电话,说天气转寒,三婶的病情突然加重了。三叔有重要工作,不能离开边疆,他希望我能先去上海,看望三婶。”
上海当然是要去的。白恪言原本打算,先在上海逗留一晚,再从上海转车到太丰县,去青河村看校嘉华。
探亲之后,他当天再转车回基地。这样奔波三地,时间虽然赶,至少能见到想见的人。
可是,当校嘉华说出自己的情况,白恪言立即改变了主意,“笑笑,我们可以直接在上海见面。”
这样一来,校嘉华也不用感到为难。
回想前几次,白家三叔三婶对自己的照应,校嘉华有些过意不去,“三婶的病严重吗?我早就应该专程去看她老人家。”
白恪言:“别担心,那边有医护人员照顾,三婶已经好多了。我们到时候去,能让她宽心一些。”
听他这么说,校嘉华恨不得现在就飞去上海。
“那就这么说定了,我们上海见。”
。
和白恪言约定好之后,校嘉华把出差的事情告诉了爹娘。
校嘉华本以为,要多费些口舌才能说服三老,没想到,他们居然直接同意了。
尤其是崔丽芬,不仅同意校嘉华出差,还说会照顾好校大宝和小石头,让她放心去上海。
校嘉华笑嘻嘻道:“娘,您这次很开明嘛!”
崔丽芬点点闺女的脑袋,责备道:“你呀,去上海出差事小,亲家三婶生病了,这个才严重。你这做儿媳的,怎么现在才去看人家?”
“是侄儿媳。”校嘉华纠正她。
“差不多的。”白家的状况,崔丽芬也知道一些。
白恪言的父母虽然离婚了,但从校嘉华上次去边疆出差,就能看出来,白家的三叔、三婶非常看重她这个侄儿媳,也非常看重校家。否则,白家三叔不会给校嘉华送那么贵重的印章,还有那么多特产。
据说印章和特产,都是白三婶提前授意,让白三叔特别准备的。
在崔丽芬和校老栓心里,白家这三叔三婶,和亲家公、亲家母是一个份量的。
崔丽芬说着,又在屋里忙前忙后,搜罗出来一堆鸡蛋、红糖、花棉布,都是她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用的东西。
“这些东西,你都带去上海,送给亲家三婶。”崔丽芬嘱咐闺女。
校嘉华连连摆手拒绝,“娘,算了吧,这些东西上海都有,人家也不缺这个,你们还是自己留着吧。”
崔丽芬很固执:“他们有,那是他们的。咱们送的,是自己的心意。反正,你不能空着手去,叫人家笑话咱不懂礼!”
校嘉华还是不太情愿,礼物可以到了上海再买嘛。
这次出差,她只想轻装上阵。她可不想扛着大包小包,一下火车,就成为广大上海人民的围观对象。
一时间,母女俩谁也说服不了谁。
校老栓在院子里蹲了半晌,熄灭了旱烟袋,也回屋翻箱倒柜去了。
过了会儿,老父亲捧着一个里三层外三层的破布袋出来,塞进了校嘉华手里。
校嘉华好奇地打开,里面竟是一叠零零散散的钱票。其中几分、几毛的居多,虽然瞧着厚厚一大把,实际算下来,也就百八十块。
这些钱,恐怕也攒了很多年。
校嘉华:“爹,您这是……?”
校老栓继续蹲到墙角抽旱烟,“笑笑,你娘说的对,咱不能空手去,不能让人家看不起。我虽然不中用了,棺材本儿还是存了一些。你拿到上海,给亲家的人买些体面的东西。”
崔丽芬也道:“瞧我这记性,怎么把这茬给忘了?对,上海卖的东西,肯定差不了。笑笑,这些钱你收好,只是别让你大哥大嫂知道。”
看着这些辛苦钱,校嘉华无法不动容。他们越是这样,这笔钱就越不能要。
校嘉华把钱退回去,“爹,娘,我堂堂一个经理,工资多得花不完,还能差你们这点钱?你们放心吧,礼物的事,我自有办法。”
三老拗不过她,只好先收了回去。
第三天,校嘉华没有回公司,而是去了一趟镇供销社。
“校经理,您找我?”于雪莲放下手中的活,好奇地问。
于雪莲和郑青松见过双方父母,已经正式订亲了,据说年底就要结婚。如今,她整个人都散发着准新娘的羞涩和喜悦。
时间紧迫,校嘉华没再打趣她,直接道:“雪莲,我今天过来,是想请你再帮我一个忙。”
“经理,什么帮忙不帮忙的,我还是那句话,任何时候只要您吩咐,让我干啥都行!”
“没那么严重,就是下班后,请你带我去见一位裁缝。”
于雪莲想了想,“裁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