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国公府的小媳妇 >

第56章

国公府的小媳妇-第56章

小说: 国公府的小媳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卢敏心性高傲,最看不得跪地求饶的,尤其是自己的女儿,跪在别人脚边,直看得心里快气炸了。
  她死命扯孙宁起身,大怒:“你没错,跪什么!”
  慢慢的,外面没了声音。
  一个老嬷嬷进来回禀:“公主,翠竹晕过去了。”
  公主起身,扶着林嬷嬷的手,悠悠道:“那今日便先审到这儿吧。”
  说完便往门外走去,乔姨娘眼带不屑地看了眼卢敏母女,便扶着丫鬟的手,跟着公主出去了。
  孙宁再忍不住,疾步走到院子里,见翠竹歪着头,脸上身上,血迹斑斑,双手被绑在竖着的木桩上,双腿和双脚都被凳子上固定的绳子绑着,双脚
  孙宁伸手拔出砖头,扔到一边。
  平日里与翠竹交好的丫鬟们,七手八脚帮着把翠竹身上的绳索解开。
  一边吩咐小丫鬟快去厨房拿热水,准备帮翠竹洗伤口。
  孙宁朝周妈妈道:“还请周妈妈去西街请一下李大夫。顺便,叫外祖母过府。”
  周妈妈应了声“是”,便欠身出去了。
  孙宁忽然想起什么,叫住周妈妈,说道:“等一下,还是叫外祖母去定国公府,我和你一起去,小蛮,你雇一辆马车去西街,请宝荣堂的李大夫一道回来,不拘银钱,务必治好翠竹。”
  “是,大奶奶!”丫鬟小蛮应声去了。
  “母亲,我和你先去笑笑府上,周妈妈去请外祖母。”孙宁道。
  “好。”
  定国公府。
  迦叶轩。
  崔然约了同僚去庆丰楼喝酒。
  孙希送他出门后,便由抱夏扶着,在小院里散步。
  孙宁和卢敏到的时候,她正在院子里的石凳上休息。
  孙希见孙宁眼圈通红,卢敏一脸怒容,诧异道:“这是怎么了?”
  卢敏便将今天在齐国公府发生的事情,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疑点,都细细说了。
  孙宁又补充道:“乔姨娘前一天来我屋里,吃了我桌上的玫瑰酥,说好吃,问我在哪里买的,我就说这是在庆丰楼买的。”
  “她就扮可怜说自己月钱不够。那我就说,既然你喜欢吃,我叫小蛮再去多买一些回来,与其他姐妹一起分甘同味。”
  “谁知,今天就出了事。”
  “但这件事,我怎么都想不出头绪,若说是乔姨娘,她没有理由用落胎来陷害我啊。所以今日我故意在众人面前示弱,以图对方松懈,我们才好趁机寻到蛛丝马迹。”
  孙希想了想,道:“有件事很奇怪,若说有人要陷害姐姐,那又为何找个小厮去侯府请母亲过来,这不是矛盾吗?母亲过去,只会给姐姐撑腰啊。”
  “还有,那小厮如果是下毒的人,那他在侯府报完讯就已经先走了,那为何又在齐国公府门口出现,还故意让你们看到?让周妈妈抓住?”
  卢敏恍然大悟:“对啊,这么多事情,环环相扣,好像撒了个网,要把我们全圈进去,今日在崔府,我气得差点和公主吵起来。”
  孙宁低头,想了想,道:“说实话,公主今天也有些反常。”
  卢敏忙问:“什么反常?”
  “往日里,公主与母亲说话,向来是和和气气的。今日,倒像是处处跟母亲起冲突。”
  “刚才那种情况,我以为公主是盛怒之下,才会如此,但我细想想,公主从小长在宫中,什么样的场面没经历过?没道理为了一个没成型的庶子女,在盛怒之下与我们家闹僵。”
  孙希道:“姐姐分析得有道理,我觉得这件事的关键,可能在乔姨娘和那个小厮身上。”
  三人正说着,周妈妈扶着卢太夫人到了。
  卢太夫人靠着卢敏旁边的石凳坐了,三人顿时都觉得心定了不少。
  “周妈妈在马车上把事情都和我说了,你们三个在这边说了这么久,可有讨论出什么结果?”
  卢敏便将刚才的分析与母亲说了。
  卢太夫人听完,沉吟道:“这件事情,依着公主素日的行事作风,我觉得,她可能已经心有成算了。在她眼皮子底下下毒,这是公主不能容忍的,我们且等几日,看公主如何行事。”


第137章 悬案告破却无惩
  卢太夫人咳了一声,孙宁忙拿起桌上的茶壶倒了杯茶,服侍太夫人喝下。
  太夫人清了清嗓子,继续道:“另一边,我们也派人盯着乔姨娘,两手准备着,这样,也不至于到时候慌乱无措。”
  “至于那个小厮,他既穿着齐国公府的衣服,那与他勾结的,定是齐国公府里的人。”
  三人都觉得太夫人的话有道理。
  送走了家里人,孙希回到里屋,抚摸着肚子,喃喃道:“孩子,看来不止我们家,公主府也不太平啊。”
  道人憔悴春窗底,闲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不过六日,齐国公府的这桩悬案便告破了。
  这个消息是孙宁亲自来定国公府与孙希说的,当然,卢敏也在。
  孙希惊叹盛阳长公主真是效率惊人。
  原来,乔姨娘屡次在齐国公府掀起风浪,早已惹得长公主不满。
  上次乔姨娘因撺掇齐明昊去皇帝那儿给她请封诰命,被长公主杖责之后,就已经小产了,而且胎儿已经两个多月大了。
  齐国公府的请的太医,无不在长公主的掌控之下,但凡府里生出什么动静,都瞒不过公主。
  乔姨娘却自作聪明,自以为拿银子买通了太医。
  她让太医先隐瞒她小产的消息,谁知太医收了银子,转头就将此事汇报给了公主。
  公主当时已经有所怀疑,别人不知道她怀孕,但乔姨娘自己两个月没来月事,不可能对此毫无察觉。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她明知自己有身孕,还要接受杖刑,让自己小产?
  疑惑未明,公主只好先不动手,坐等着她下一步的行动。
  那一日,有人用计将卢敏这个炮仗脾气骗来齐国公府,她已经隐隐察觉到乔姨娘的目的,就不只是陷害孙宁那么简单。
  后来乔姨娘又掐着点出现,与卢敏一番对峙。
  公主就更加肯定,乔姨娘的背后,一定另有其人。
  而这个人的目的,应该是挑衅皇帝这一派人内斗。
  所以公主索性遂了这帮人的愿,故意与卢敏剑拔弩张,好让乔姨娘小人得志,去给她背后的人报告这个喜讯。
  乔姨娘处事倒也颇为小心,这件事发生五日后,她的贴身丫鬟桑花才在傍晚悄悄出门。
  公主的人一路尾随,跟着她九曲十八绕,没想到,桑花最后进的,居然是死去宁亲王的弟弟康宁王的府邸。
  当日因康宁王是皇亲,皇帝特赦,未遭九族之殃,没想到,他却不知感恩,行此苟且勾当,难道他还想造反,为兄报仇不成?
  乔姨娘既是奸细,康宁王自然不允许她有子嗣,而桑花应该是监督她的人。
  公主带着孙宁和卢敏进宫,找太后禀告这件事的时候,皇帝也在。
  皇帝认为,对于乔姨娘和桑花的处置,尚需商酌。
  因为若直接将她俩处死,康宁王势必有所察觉,狗急跳墙,引起朝堂震荡,那就得不偿失。
  但若不处置,那就要委屈孙宁,担下这个虚名。毕竟现在,康宁王还未犯什么罪行,能让皇帝处置。
  孙宁当即表示,她愿意担这个虚名。
  皇帝微笑着点头:“你肯为了大局,隐忍委屈,日后,朕必会补偿你。”
  孙宁叩首:“陛下言重了,这是臣妾份内之事。”
  皇帝又笑着夸了卢敏:“定阳郡夫人,你养了个好女儿!”
  孙希听完揉了揉太阳穴,笑着对卢敏道:“那母亲以后在乔姨娘面前可要好好做戏了。”
  卢敏笑得嘴角上扬:“乔姨娘那贱人,自以为聪明,谁知公主早看透了她。以后她别再想在齐国公府掀起什么风浪,惹我宁儿生气委屈了。”
  孙宁也是满脸的欣喜:“以后,她只是传递错误消息的工具而已。时候到了,公主自会亲手处置她,你姐夫都保不住她。”
  孙希笑着朝孙宁作揖:“如此,妹妹先恭喜姐姐了。”
  孙宁心里高兴,说话也也默契起来:“那我先受了妹妹的恭贺了。待你生个小子,我再包一份大大的回礼。”
  说到外甥,卢敏想起一事,嘱咐道:“下个月公主寿辰,我想着你们府上没人,我让你嫂子过来陪你,不然我不放心。”
  孙希道:“就一天而已,没事的。嫂子这几年一直闷在家里,正好借着公主寿辰,让她出去见见亲戚,透透气吧。”
  “可是,我真不放心你,太医说你下个月就要生了,府里没人,怎么行?”
  “母亲,我知道你疼我,但是嫂子也是人家的宝贝女儿,她父母难道不心疼?横竖婆婆把所有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即便到时候我要生了,派个人去齐国公府,叫子期他们回来就是了。”
  “哎,那就听你的吧。”卢敏深叹了口气,无奈道。
  回到忠勇侯府,卢敏将孙希的话与徐氏说了。
  徐氏低头,心里感念笑笑总是如此贴心,替她人着想。
  卢敏有愧,心里发愿,以后要对徐氏更好才行,不然,怎么对德得起云哥儿?
  盛阳长公主的寿辰办得是既热闹,又尊贵。
  皇帝和太后的赏赐,摆了满满一院子。
  客似云来,宾主尽欢。
  崔然回来的时候,孙希还在书案前看账本。
  他说今日寿宴,崔姑姑和与你母亲和好了。
  孙希问是不是太夫人牵的线?
  崔然笑道:“你怎么知道?”
  孙希说你瞧得出来的事情,难道太夫人还瞧不出来?你当你是诸葛孔明呢?
  崔然忍不住大笑起来,指着孙希摇头不已:“你就知道打趣讥讽你官人我,京里的闺秀,哪个像你这般大胆?”
  “外面的人可都夸我温柔和顺,贤惠孝顺,旺夫命呢!”
  “你还贤惠?”崔然嗤之以鼻。
  孙希倏地站起来,故作生气,嘟嘴道:“我哪里不贤惠?我天天伺候你,安排你吃穿,管家理事,即便怀孕了,还撑着给你做内衣寝衣。”
  “我这几件寝衣是你做的?怪不得这么舒服。我夫人真是好女红。不过,以后有孕在身,就不要再做了。”崔然轻责道。


第138章 侯府人各有造化
  “还不是因为你身上全是伤,府里针线上的手艺,虽然精巧,但与我相比,始终欠些。这才动手给你做了几件。待生下孩子,你外面的衣裳,我也亲自给你做。”孙希摸摸肚子,语气温柔。
  崔然从后面圈住她,柔声道:“我夫人真贤惠。”
  孙希扑哧一笑:“这么快打自己脸?”
  崔然轻轻地摸了摸她隆起的肚子,笑着道:“只要你高兴,你打我哪里都成!”
  “甜言蜜语,油嘴滑舌!”
  崔然亲了亲她的脸颊,笑了:“只对你说。”
  忠勇侯府。
  云景轩。
  烛火摇曳。
  徐氏陪儿子正平坐在书案前温书。
  自孙云走后,她就将全部希望放在一双儿女身上。
  正平如今七岁了,已进学堂读书好几年了。
  女儿静萱,还不足五岁,说话已经十分爽利,府里人都说,跟她小姑孙希小时候一样,聪明伶俐。
  正平长相随他父亲,清秀俊雅,性子却随她,活泼得很,完全不像孙云那般老成寡言。
  孙云刚走那会儿,她一度痛不欲生,觉得未来人生一片灰暗。
  好在孙希经常过来,陪她聊天,解她心结,让她把精力放在照顾一双儿女身上。
  那时候孙希还怀着身孕,太医都说胎像不稳,但她放心不下她,执意过来侯府劝慰。
  后来崔然出征去了,两人同病相怜,更是亲密无间,无所不谈。倒比她在家当姑娘那会儿,还要亲近。
  她对孙希,一直是感激的。
  亲生姐妹,也不过如此了吧?
  今天带着儿子去了齐国公府贺寿。
  不得不说,她是带着喜悦去的。
  她才二十四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却因为一场兵祸,失去了丈夫。
  这几年,她没有出席过任何喜庆的宴会,哪怕是一般的贵妇雅集,她也不曾参加过了。
  像她这般年纪的女子。
  原本应是衣着锦绣,珠翠绕头。
  丈夫疼爱,儿女承欢膝下。
  而她。
  只能依礼着素色衣衫,戴银钗素环。
  形单影只,独自抚育儿女。
  想起兵祸当晚情景,她至今仍历历在目,心有余悸。
  那一日,他和孙云正在云景轩内说话,外面忽然火光冲天,杀声阵阵。
  慌乱中,他俩首先想到的便是一双儿女,还睡在隔壁。
  谁知刚出门,便有人说官兵杀到寿安堂去了。
  婆婆和孙云听了大惊,他嘱咐她赶紧抱着一双儿女去莫熙斋,因为那边常年没有住人,晚上不曾点过烛火,叛军不易发现。
  而他和婆婆,却带着几十个护院,奔去寿安堂救老太太。
  她和几个丫鬟嬷嬷,到隔壁厢房抱了正平和静萱,往莫熙斋方向,一路小跑着。
  临近垂花门,忽然一个黑影闪过,身上衣着并不是侯府护院或者小厮,倒像是官军,但身形却看着十分熟悉。
  她使劲揉了揉眼睛,想看清楚些,谁知人就不见了。
  后来,她和嬷嬷们躲在莫熙斋,外面杀声震天,她们在里面吓得浑身发抖。
  再后来,外面的冲杀声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处此起彼伏的凄惨哭声。
  有丫鬟的声音在到处大声呼喊:“大少奶奶,大少奶奶,你们在哪里?大少爷出事了……”
  她心里一沉,孙云和婆婆一起去寿安堂救老太太,不会……
  她把手里的正平往徐嬷嬷手里一放,便要开门出去。
  徐嬷嬷不让,抵死门闩,哽咽道:“小姐,你自小是我带着长大,现在外面什么情况都不知道,我怎么放心你一个人出去?我一个老婆子,年纪大了,出去不过一死。小姐还年轻,若是那帮官兵起了什么歹念,小姐以后还怎么活?”
  “你若信我老婆子,我出去替你打探情况。若是大爷真的出了事,老婆子拼死也回来报信。”
  她含泪点了点头,千叮万嘱道:“嬷嬷,即便没打听到什么,也一定要活着回来。”
  徐嬷嬷出门后,不过半注香时间便回来了。
  徐嬷嬷脸色惨白,双眼通红,注视着她的脸,眼底全是心疼。
  她顿时脑袋嗡嗡的,徐嬷嬷一路扶着她到寿安堂,只见孙云身上还穿着她亲自缝制的月白色寝衣,倒在一片血泊中。
  她颤抖着双手抚摸着孙云的喉咙,贼军好狠,这是一剑封喉啊!
  世事多变,如梦一场,人生几度寒秋!
  造化弄人,阴阳一瞬,月明多被云妨!
  凝晖堂。
  浓郁的檀香袭面而来。
  一眼望去,摆设简单而肃穆。
  层层的秋香色纱幔在灯影下尤显得晦暗,仿若重重的烟雾,紧紧罩住了整个朱漆描金雕绘的拔步床,令人感到深深的压抑和窒息。
  自孙云死后,卢敏便开始信佛。
  连带着,屋里的熏香,也换成了檀香。
  她觉得,这样有利于儿子的超度,减少内心的痛悔。
  允良觉得她信佛后变得神神叨叨,又因孙云的死,成了两人心中的隐痛。
  两人不在一起还好,一在一起,这份隐痛,便会被撕裂开,赤裸裸地展现在眼前。
  今日,因着孙宁的事,卢敏特请了允良过来。
  允良一进门,就直皱眉:“你这搞得跟佛堂一样,母亲生前在寿安堂礼佛,也不似你这般。我这还没死呢,你倒先咒上了。”
  卢敏撇嘴:“你瞎说什么。这是我专门请了普济寺的法师摆的阵,法师说了,只要这阵摆满五年,云儿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