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太平歌 >

第101章

太平歌-第101章

小说: 太平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幼澄也没想到他真的带了这么多书回来。
  裴岘将书放在桌上给她介绍:“你前几天拿的那些,是先生布置的功课,看了也没什么用。你要是练字,就学这本吧。要是看游记,就看这些。要是写文章就看这两本。”
  赵幼澄翻开练字的那本,那是他写的碑帖,确实自己飘逸灵动,和之前的不太一样。
  她好奇问:“这是你后来写的吗?”
  “这是闲暇的时候写的,有的是喝了酒,有的是来了兴致。”
  赵幼澄来了兴致,起身磨墨,铺开纸想和他一较高下。
  裴岘看着她挥笔一蹴而就,她的字其实很漂亮,不同于他的坚毅,有一份筋骨在里面。
  裴岘其实很喜欢她的字。
  “你的字看起来练了很多年。”
  赵幼澄听的一顿,墨滴在纸上,她好半天都没说话。
  她最后问裴岘:“我要是说,我梦见过我死了……”
  她话没说话,就被裴岘一把搂起来放在桌上,凶狠的亲。
  裴岘几乎不准她开口说话。
  第二天赵幼澄睡到日上三竿才起来,她恨死了,又被老男人骗了。
  她这会儿也不想什么,现在回太微宫是不是不太好了。她只想早些回太微宫,要不然早晚会丢脸。
  几日后两人拜别裴老夫人和徐氏,搬回太微宫。
  裴岘院子里的夏进和裴慎裴安等人跟着去。夏守忠有了年纪,就守在院子里,不出裴家了。
  徐氏有些眼睛泛红,舍不得裴岘离开家。
  赵幼澄也觉得新婚这才多久,回太微宫有些不合适,就安慰她:“大嫂明日能不能来太微宫帮我看看,我也不懂这些。”
  徐氏知道她性情好,她待裴家人都很好。
  “好好好,我明日去殿下府上拜访。”
  徐氏始终是这样,礼仪上不肯错一点。
  赵幼澄:“大嫂叫我婉淳就好。我年纪小,对有些东西不是很懂,驸马也不太和我说这些。”
  徐氏以为是裴岘大她十年,两个人能说的确实不多。
  “那我就倚老卖老,叫你一声婉淳。”
  赵幼澄怕她心里不舒服,就说:“我过几日宴请朋友,不若让芝玉随我回去,帮帮我。”
  裴芝玉的婚事在年后,徐氏见她有意教导,就说:“那就让她跟着章嬷嬷多学习,你只管使唤她。她性格毛躁,静不下心来。”
  赵幼澄的心态很成熟了,和裴芝玉可不一样。
  她很喜欢少女心性的人。
  “怎么会,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那么懂事做什么。将来嫁人了,也是如珠如玉,女子成婚固然是成家,但是她才多大,不需要懂那么多,将来安排两个得力的嬷嬷跟着,不会出事的。”
  徐氏也感谢她待芝玉的情谊,笑着说:“她是个有福气的孩子。”
  裴芝玉眼睛亮亮的,这些日子她被母亲拘在家里哪里也不能去。
  此时和赵幼澄回太微宫,她也知道轻重,和徐氏说:“殿下府上有一位嬷嬷,针线刺绣非常厉害,我正好去学学。”
  徐氏笑着说:“你要是真的这么勤快,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裴芝玉也不恼,跟着赵幼澄只管去了。
  回了太微宫,一切照旧,这里还挂着红,章嬷嬷指挥着让人都撤了。冯唐的信都到了,冯直也到了河南。
  冯唐信中说,有人在调查去年粮价案,但是他没能仔细打听到。所以只知道有人在查这件事。让冯直没回江南。
  赵幼澄看着信,不知道是谁又翻起了这件事,今年粮价低,江南的粮商学会了这种交易方法,都开始卖米券,春季买定价格,冬至前后交割,买定离手,就是一个赌字。
  今年江南闹成这样,米券更是盛行。
  周聿昭就是因为收到何静生的信,说去年的粮价异常,他查到线索了。
  去年江都的周家损失了大约七十万两白银,就因为粮价和米券。很多乡绅大族都被这么被收割的。
  周聿昭不信区区一个高家,就让江南乱成这样。
  何静生说查到有人在高家案之前,就大肆收粮,运粮船在运河上一直不停歇,高关澄的案子爆发后,江南粮价更是跌到谷底。
  之后大族们大肆抛售出库,但米券的出现,买定在年底,乡绅们相信年底价格会回暖的,所以价格买在了高位,结果对方手里的粮太多了,年底价格丝毫未涨价,所有人都凭空付出了将近一倍的代价。
  他就想知道是哪位高人想出来的点子。
  以一己之力,收割了整个江南几百万两白银。
  他奉旨南下去拜访道人,漕运上路过江都,自然要回老宅去探访。
  庆王就住在河岸对面的园子里。
  老宅的人早已等候他多时了,何静生人还在苏州府,他放下行李就说:“我要先去拜访庆王殿下,再是张大人。”
  周家本家的人向来以京城的人未马首是瞻。
  庆王也知道周聿昭南下,如今从上京城出来的每一个人,他都知道。
  尽管他和妻子有了隔阂,但是儿子被选入西苑,他心里是很欣喜的。
  身边有娇妾幼子,这个娇妾还是陛下赐的。在他心里就是不一样的。
  陛下赐他一子,陛下需要他的长子。这就是天定的命运。
  这几个月在江南,他才见识到权力地位的不同。就因为他的儿子被选入西苑,整个江南的官员对他简直无微不至,百依百顺。
  张克定这个扬州巡抚在他面前几乎不够看。
  而且他心里笃定,他是皇兄带大的。但赵诚不一样。周太后野心勃勃,这些年和陛下关系一直不冷不淡的,当年陛下登基周太后更是多加刁难。
  可见,陛下是无心选赵诚。
  他的人进京送了几次礼,陛下都收到了,但陛下什么都没说,内阁都没有话穿出来。
  周宪实那边对文敬太子一脉,更是绝口不提,这些年周宪实坐冷板凳坐够了。
  可见是对文敬太子一脉也没了偏爱。
  他已经将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遇上周聿昭路过江都,怎么能放过呢。
  不等周聿昭上门拜访,庆王的请帖就到了。
  周聿昭看着请帖,都觉得惊讶,心里冷笑,庆王实在是急切。
  当晚在庆王的园子里,庆王比在京中胖了一些,大约是过的滋润,整个人挺胸凸肚,慵懒中也有了几分傲慢之气。
  周聿昭微微低着头,满是谦恭。
  “臣拜见庆王殿下。”
  庆王笑说:“前些日,京中热闹,婉淳和蕴玉大婚,我也没能去,听说极热闹,忠义候可是见了?”
  他这一句话,就踩到了周聿昭的痛处。
  那日的婚宴,他没有去。
  他的儿子出生了,方静云怀胎几月,终于生了长子。朱氏本就不喜欢她,生下孩子就抱给了刘玉娘。
  方静云嚎啕不止,引得安阳侯府的人来了几趟。
  可那日方静云生产,他闭门不出,但也没进那边的院子,他在自己书房里看着自己画的那副画,山中仙女一般的人,嫁给了一介武夫……
  他心里的恨没人能懂,直到晚间祖母院子里的人来报,方娘子生了儿子,他才出了书房,可儿子的出生,也没能让他开心多少……
  “可惜臣那日有公务在身,没能前往。并不曾看见当日的盛况。”
  周聿昭淡淡说。
  庆王也不甚在意,他本就不是为了说这些,只是为了和周聿昭闲聊而已。
  庆王又说:“这些日子京中不太平,陛下身体抱恙,倒是你最辛苦。”
  周聿昭太清楚他的心思了,心里冷笑,脸上却笑着说:“为陛下分忧,不敢说辛苦,前几日进西苑看到世子,虽然年纪小,但十分聪慧。陛下书房里背书,得了陛下的夸奖。”
  庆王的耳目多,但西苑里是没有的,听到周聿昭说起儿子,脸上眉开眼笑,却故作矜持说:“他年纪小顽劣一些,还要陛下多加教导才是。”
  他几乎把话点到了名处,周聿昭听着笑着点点头。
  庆王看了他的表情,心里更是信心大增,尤其是,第一,周聿昭愿意来赴宴。第他对太平王更是闭口不提。周家人对赵诚都不支持,无疑对他来说是好事情。


第114章 裴蕴玉
  ◎江南关系颇深◎
  周聿昭在陛下身边当差; 做的是揣测人心的工作。察言观色最是得力。庆王园子里吃穿用度,奢侈至极。他笑着说:“早在上京城就听闻,殿下得了美妾幼子; 当初我成婚还多亏了褚大人。”
  他就是明白报复褚英; 用褚英点庆王。
  庆王笑笑,说:“你说的是褚英?他一介武夫,做事倒是有些鲁莽。”
  周聿昭成婚时闹出来的丑闻他是耳闻过的。
  周聿昭见他明白; 就说:“是,五城兵马司是个好地方; 到底屈就了褚大人。”
  庆王立刻说:“改日我和陛下提,让他外放出去吧; 留在京中难免不合适。”
  褚英虽然没有打着庆王的关系行事; 但京中都知道; 他妹妹被陛下赐给了庆王做妾; 没人敢得罪他。
  褚英的前程就这样被定下了。
  周聿昭的目的不止在褚英,他还想远调裴岘。
  关于婉淳长公主大婚; 京中的议论声一直很盛,关于他和婉淳公主的身份,京中起过波澜面; 但礼部的人不约而同压下去了。甚至毫无水花; 他当时没想到,一直以为是宗亲保护婉淳公主。直到他们大婚的时候,廉亲王这个大宗伯去了裴家,他才明白,当时保护廉亲王保护着裴岘。
  廉亲王这个人年纪大; 辈分不大; 但是聪明精明是出了名的。
  也是他自己大意了; 赵善易和裴岘关系那么好,廉亲王怎么可能不护着裴岘。
  所以他顺道来庆王这里听听风声。
  周聿昭见他识趣,也就笑说:“殿下言重了,陛下对褚大人还是很信重的。”
  庆王笑着说:“为陛下办差,是他的本分。”
  周聿昭顺势就说:“褚大人和赵总督交情颇深,他和裴大人同领武职,两人倒是有些相似。”
  庆王端起茶杯,然后又放下了。
  他两个伴读,说来都是人中龙凤,赵善易是心思敏捷,深得帝心,裴岘更是简在帝心,他的兄长是先帝朝就有名的直臣,他的两位师兄,一位是巡抚名,一位是先帝朝的有名的大师。他如今娶了文敬太子的长女,更是如虎添翼。
  文敬太子一脉继承帝位,是百利无一害的。
  庆王看着周聿昭说:“赵总督是廉亲王的孙子,自然是陛下的左膀右臂。蕴玉性情耿直,陛下很喜欢他的性格。”
  他暂且不确定周聿昭的意思,按理说,周聿昭和裴岘是能站在一起的,都是属于文敬太子一脉的人。
  但是看周聿昭的意思,和裴岘和赵善易两人也不像是有交情的意思。
  “这是自然,两位都是殿下的伴读,陛下信重殿下,自然对两位伴读也信重。”
  周聿昭极尽说好话,庆王难免有些飘飘然,这半年来他的日子简直如鱼得水。
  “忠义候这话严重了,赵善易不出京城,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蕴玉可不一样,蕴玉年年来江南,漕运、水路上的关系比我都熟悉。江南官场上大部分人都买他的账。”
  他这是指给周聿昭看,裴岘在江南不干净。透露给周聿昭让他去查,去追问。
  周聿昭听到想听到的了,十分满意。
  总是周聿昭拜访庆王后,在江南在漕运上,十分顺畅。
  连着几日他直奔苏州府,和何静生透露,仔细查裴岘在漕运上的把柄。
  赵幼澄对江南的事情不清楚,但裴岘是知道的。周聿昭到江南,裴岘就知道了,连同何静生在江南查他,他也知道了。
  但是他毫不在意,因为知道自己在江南没有沾过手,所以他不惧怕何静生查。
  赵幼澄在太微宫宴请了相熟的朋友。
  舅舅李珰如今在吏部,得了周聿昭得推举一升再升,已经成了礼部右侍郎,但他因为周家的关系,平日里十分低调,万事不管,不争不抢。
  舅母见赵幼澄回太微宫,特意来看她。
  赵幼澄问起陇西的其他人,舅母笑说:“殿下只管放心,只要你和小殿下好好的,我们都好好的。”
  可见舅舅也是盼着赵诚能夺得大位。
  “我盼着舅舅能实现抱负,几位表哥能早些成家立业,这样舅母就放心了。”
  李氏笑起来,只管说奉承话。
  文敬太子妃去世多年了,他们的感情也就淡了。
  隔了一日,太微宫中设宴,安成难得从西苑出来赴宴,她的婚事就在下个月,在宫中出嫁。
  宋宝珍今日带了孩子,奶娘抱着孩子,几个人稀罕的看着睡着的孩子。
  赵幼澄抱了一下,笑着说:“我都做姑姑了。”
  宝珍原本就稳重,如今做了母亲,说话做事更是有了章法,教育赵幼澄:“你叫我一声表嫂,我就不讲理数,当你是妹妹,既然成婚,就早些生育。让长辈们放心。想必裴家也心急,毕竟裴大人年纪到了。”
  赵幼澄无奈笑说:“你这话说的更像是裴蕴玉的表嫂。”
  在场的几个人听得大笑。
  宋宝珍失笑:“真真是说不过你,。你表哥整日在家中操心你,当日送嫁回来就说,裴家看着是本分人家,裴大人虽然看着面冷,但是心热,是个会心疼人的人。他一直担心你。”
  赵幼澄知道五哥一直心疼他。
  所以她也多问了句:“傅嘉宜呢?”
  宝珍轻叹了声:“夫君半月前送她回姑苏了。家中老夫人想她了。她现在有点像心如死灰,我也不知怎么开导她。她性格太执拗了,谁说了都不肯听,母亲心疼的整日吃斋念佛,两个人连面都不见。她心狠着呢,回姑苏时都没看母亲一眼。”
  赵幼澄:“京中是她的伤心地,回姑苏也好,回去后她是风光的嘉仪郡主,多得是好夫婿等着她挑选,让表哥放宽心,她比我都小一岁,不着急。”
  宋宝珍:“哪有你说的那么容易。”
  安成突然说:“她既然迷恋忠义候,当初为何不肯去上门求亲?忠义候当初有难,她若是出手相助,怎么可能错过这等姻缘?人不能只想得到好的,麻烦一点都不肯沾手。忠义候当初愿意娶那位刘娘子,未必就是他当真与那位有什么苟且之事,而且成婚后忠义候待刘娘子很好,可见忠义候为人是不错的。要不然安阳侯的千金也不能甘愿入府做妾。”
  赵幼澄第一次听别人口中的周聿昭。
  或许他是个不错的人,只是因为这些人没有威胁到他的事情,这些女人都是后院里的花,后院里养多少都无所谓。
  他甚至不需要多花心思,只需要给个好脸,大家都觉得他是好人。
  可周聿昭在她眼里,还不如赵延之那等好色好的明明白白的。
  或许,她自己也不什么好人吧。
  裴芝玉笑着说:“可见一个人全凭自己怎么看。”
  宋宝珍是万万不认同的,因为傅嘉宜在周聿昭的别院中住了几日,她怎么回来的,宝珍不清楚,只知道夫君受辱才把人接回来,在她眼里,周聿昭可不是什么好东西。
  今日来的客人有些出乎意料,午后安成就要回西苑了。
  安成刚走,刘娘子就来了,裴芝媛和她一同进门。
  裴芝媛因为妹妹的缘故,也很喜欢这位小婶婶。
  见了赵幼澄笑着说:“见过小婶婶。”
  她年纪比赵幼澄大,小时候和裴岘又是玩伴,对着赵幼澄的时候,都是揶揄。一点都不怕这对长辈。
  赵幼澄对她可不熟悉,但也不在意她的调侃,笑着和裴芝玉说:“快把你姐姐带进去,我管不住她,留着她给你小叔叔管吧。”
  裴芝媛反驳:“我小叔叔说了,有什么话只管和小婶婶说。”
  赵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