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红楼同人)红楼之涅槃 作者:锦书写意(晋江vip2012-12-02完结) >

第8章

(红楼同人)红楼之涅槃 作者:锦书写意(晋江vip2012-12-02完结)-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秀姐儿忙笑道:“是我来的不巧了。我新来乍到,府里的许多规矩都不知道,妈妈教教我,免得我以后出错给人笑话。”
  王氏见她穿的是年前黛玉给的素色缎子做的衣裳,心中满意,为她奉上茶,笑道:“瞧大奶奶说的,我一个下人,有什么可教给奶奶的。左不过我在姑娘身边当差,知道姑娘的一些习惯,奶奶要不嫌我絮叨,我就说给奶奶听听。”
  秀姐儿笑道:“正要请教妈妈。”
  王氏喝了口茶道:“姑娘最是孝顺,在佛前发了愿,为太太茹素守孝一年,这一年吃住都在小佛堂里,见人也在这佛堂旁的屋子里,左右不出这个院子。姑娘每日卯时二刻起床,先给太太上香,吃过饭后辰时开始抄经,抄一个时辰,抄完后将经书供到佛前,午后未时起开始再抄一个时辰的经,这两个时辰姑娘是谁都不见的,其余的时候姑娘不过是看看书绣绣花,无甚妨碍,大奶奶再来只避过这两个时辰就好。”
  秀姐儿忙道谢,笑道:“我和相公家里谈起来,都说叔祖家门第清贵,叔祖身边的小哥和姑姑身边的妈妈姐姐都知书达理,最是和气不过的,与别家不同。”
  王氏便知这别家指的是林氏族人,林敬一家本来家贫如洗,肯定没少受族里一些人的白眼。因林家一些族人变着法儿地想将自己的儿子过继给林家好霸占林家家业,贾敏对这些族人提起来甚是不喜,使得她身边的人同样对这些人心生抵触,王氏点头叹道:“别人家怎样我们大门不出的也不知道,只家里太太规矩甚严,再没人敢逢高踩低的。”两人便吃茶闲话。
  一时黛玉抄完了经,和锦绣一起出来见秀姐儿。锦绣已经有七个月的身孕,肚子隆起,偏她身体底子好,即使这样也行走如常,且脸色红润,原本尖尖的下颌也圆了,越发显得富态起来。秀姐儿事先得过王氏指点,口称姨奶奶。
  锦绣笑道:“听姑娘提起过你,今日一见果然是爽利人。”
  秀姐儿道:“我再没想到姑姑心里一直还记得我,年前相公家去还赏了缎子,过年时隔得远也没能给姑姑拜年,我这里给姑姑磕头了。”说着就跪了下去。
  如意忙扶住了。
  黛玉道:“你这是做什么。原是你先来给我送药,东西虽小,难得的是你的一片心意,我心里很是看重你,那两匹缎子也不过是我的一点心意。说起来,年后你家敬哥回来带了好些东西,我还没有谢你。”
  锦绣笑道:“姑娘说的是。别的不说,只你家拿来的那个鸡蛋,我吃着倒比外面买的香,姑娘也赞好。”
  黛玉抿嘴一笑道:“姨娘说什么都不忘拉扯上我。”
  秀姐儿笑道:“姑姑和姨奶奶喜欢,就是我们孝心到了。那鸡蛋是我们挨家挨户买的,都是各家散养的鸡新下的,也就是吃个新鲜。”
  锦绣笑道:“可见你们有心。”
  黛玉道:“现今敬哥跟着父亲办事,父亲夸他很是能干,我心里也替你欢喜。你也来到城里,我们住的近了,这也是没想到的机缘,你以后闲了只管来。”
  秀姐儿忙道:“这都是叔祖提携。”
  众人说些家常,秀姐儿方告辞,黛玉因自己茹素,就没有留饭,只把自己找来的医书送给了她。秀姐儿日后果然隔三差五进来给黛玉请安,每次都能看见锦绣,因秀姐儿已经生过一胎,锦绣不免向她请教一些生育的事,秀姐儿自然知无不言,一来二去两人倒熟了。
  待到了五月,林家上下都陷入一种紧张的气氛,锦绣生产的日子就在五月。林如海年将半百,膝下无子,林家后继无人,可以说锦绣的肚子里寄托的是林家的希望。到了五月初四这天夜里,锦绣发动了。黛玉是第二天早起的时候知道这个消息的,锦绣已经疼了三个时辰了,现在还没生出来,黄大夫一大早就被请到了府里,秀姐儿更是天还没亮就被请来了,在产房里陪着锦绣,林如海坐在产房外一夜未睡。现在林家所有人说话都不自觉地压低了声音。黛玉闻信儿吃罢饭就在小佛堂里没出来,跪在观音像前默默祈祷。巳时末,一个婆子飞奔而来,高喊道:“四姨娘生了,是个哥儿!”黛玉一个头重重磕在佛前。谁也不知道刚刚她心中的忐忑,生怕这个孩子生不出来,那么一切都可能会和上一世相同,现在这个上一世本来不存在的生命出现了,这一世一切都该不一样了吧?
  林家合宅沸腾了,林如海欣喜若狂,赏了所有人双份月钱,为孩子取名林瑜。
  黛玉听了会心一笑。瑜者,美玉也!

  怠慢

  林瑜随了生母,身子十分健康,满月就能抬头,一双眼睛就像黑玛瑙般又大又亮,极为有神,喜得林如海每日回来必先看望一番才有心情干别的。
  本来林如海每日回家都是先来看望黛玉,现在黛玉不免靠后,林如海恐其不悦,特意解释给她听道:“你弟弟年纪幼小,你母亲又不在了,无人看顾,为父恐其受下人怠慢,不免多关注些,也让下面人侍候的尽心些。”
  黛玉抿嘴一笑道:“父亲说的好像我还会和弟弟争似的。别说弟弟还这样小,就是大了,我是长姐,也只有爱护照顾弟弟的。大弟弟没了后,我一直都想再要一个弟弟,我们姐弟互相扶持,也不至孤单了。大弟弟在时,最是喜欢缠着我,也不知这个弟弟喜不喜欢我。”
  林如海欣慰地摸摸她的头道:“我们黛姐儿这样懂事,弟弟哪有不喜欢的。瑜哥儿以后还等着姐姐教导呢。”
  黛玉闻言眼睛一亮,跃跃欲试道:“父亲放心,父亲公务繁忙,弟弟的启蒙都落到我身上,保证不坠我林家门楣。”
  有了这个心思,黛玉极为上心,命红绡将自己幼时启蒙的三字经找了出来,待锦绣带着瑜哥儿来看她时就交给锦绣道:“这是母亲为我幼时启蒙用的,我在佛堂为母亲守孝,也不能去看弟弟,姨娘拿去每天念给弟弟听。”
  锦绣笑着接了道:“姑娘也太心急些,瑜哥儿还小呢。”
  黛玉逗逗正盯着自己看的瑜哥儿道:“姨娘全当解闷儿了。姨娘快看,瑜哥儿在吐泡泡呢,好像鱼哦。”
  锦绣忍不住“扑哧”一笑道:“可不就是一条‘鱼’?”
  王氏在旁笑道:“姑娘平日里也太沉闷些,二爷来了才有点笑模样,姨娘以后多带二爷来走走。”
  黛玉上一世在贾家并没有见过刚出生的小孩子,而前头去了的大弟弟又隔得的时间过久,印象早已模糊,因此现在对这个小小的嫩嫩的小生命非常好奇,伸手轻轻戳戳他肉呼呼的小脸,感到软软的,很舒服,忍不住又戳了戳。
  林瑜来之前刚刚睡醒,正是精神头十足的时候,见到有人跟自己玩,很是高兴,对着黛玉挥舞着自己藕节一样的小胳膊小腿,“啊,啊”地叫。
  黛玉越发喜欢,把一根小指递给他,任他抓住,轻轻摇晃着他的小手笑道:“叫姐姐,要叫姐姐哦。”
  锦绣笑道:“他还小呢,怎么也得一岁后才会叫。”
  王氏笑道:“怨不得姑娘心急,哥儿生的这样齐整,我们看着也爱得什么似的。”
  如意也忍不住伸手握住林瑜的小脚丫,笑道:“这软软的,我都不敢碰了,难为姨娘怎么抱的。”
  三个人以前是一处当差的,关系不错,锦绣当了姨娘后也没有跟两个人摆主子的款儿,因此王氏也不避忌,乃问锦绣道:“我恍惚听得姨娘没有用奶娘,都是自己再给哥儿喂奶呢?”
  锦绣爱怜地望了瑜哥儿一眼,笑道:“我又不是太太奶奶那般娇贵人儿,身子壮实着呢,奶水也足,就没用奶娘。我想着,我平日里好吃好喝的,奶水怎么也比奶娘的强些。”
  王氏关切地道:“奶水可够?我看哥儿长得这样结实,怕是胃口不小。”
  锦绣道:“现下还是足的,只不知以后。”
  王氏便道:“依我说,姨娘还是备个奶娘,眼瞅着哥儿一天天大了,怕是吃的要多起来,万一奶水不足,哥儿遭罪,心疼的还不是姨娘。”
  锦绣道:“多谢嫂子提醒。好在当初找的奶娘也还留着,只是没用她的奶。”
  那边黛玉看见林瑜身上穿的月白色肚兜,只滚了边,却没绣任何东西,便道:“姨娘也太小心些。虽然在母亲孝里,弟弟不能穿好颜色的衣服,也不至于这样素净了,他还小呢,好歹绣株草也好。”
  锦绣忙笑道:“并不敢委屈了他。只是我怕他太小,绣了东西倒磨伤皮肤。”
  黛玉点头道:“姨娘素来是最妥帖的。”
  林瑜人小,精神支撑不了多久,和黛玉如意玩了这些时候就累了,原本大大的黑眼睛慢慢合了起来,也不大搭理黛玉了。
  黛玉奇道:“弟弟这是怎么了?还没到睡觉的时辰。”
  王氏笑道:“哥儿太小,一天能有一两个时辰醒着就不错了,这是困了。”
  黛玉不免有些失望,她还没逗够呢!
  日子就在抄写佛经和逗弄小林瑜中默默滑过,很快到了林瑜百天这日。因没出贾敏孝期,兼之家里又没有女主人主持,所以林家并没有操办,只是府里有头有脸的媳妇过来,亲戚只有秀姐儿,送了亲手做的小孩衣服,嫁出府的白茶也和杜姑姑来了,都送了“长命百岁”的金锁片。府里预备了上等席面,只没有酒,众人热热闹闹地坐了席。
  正吃着饭,却见佛堂的一个婆子匆匆走来请管着府里丫头婆子的赵传家的。赵传家的忙和锦绣告了罪,跟了婆子走了,路上听婆子说了事情经过。
  原来中午佛堂的婆子照常去大厨房提回众人的午饭。因黛玉茹素,一直都是在小佛堂内用饭,婆子就将装有黛玉午饭的大食盒直接拎进了小佛堂,打开盖子,打算把饭菜摆到桌上,手刚拿出一盘子菜,却唬愣了,直盯盯地瞪着手里的一盘虾仁冬瓜羹。
  如意见她不动,便要过来催促,猛地瞅见,忙道:“还不快放回去,拎出去。”
  婆子忙应了。
  黛玉见了,也没说话,只回身跪在观音像前默默诵经。
  婆子忙忙地把食盒盖好拎出去,如意和王氏都跟了出来。王氏直念佛道:“罪过罪过,真真是冲撞了菩萨。”
  婆子唬得脸色发白,辨道:“我们是问了大厨房的人,说是这个,我们才提来的。”
  如意道:“今儿大厨房比较忙乱,许是弄错了,两位妈妈再辛苦趟,去将姑娘的饭取来。你们也是无心之失,菩萨慈悲,想来不会怪罪的。”
  婆子听她这样讲,心情好些,答应着去了,不大会儿却空着手回来了。
  王氏道:“姑娘的饭呢?”
  婆子道:“大厨房的人说了,专给姑娘做素食的厨娘早上上吐下泻,回家去了,厨房里今儿忙得很,抽不出人来给姑娘单做,请姑娘先将就这一顿。”
  王氏又惊又怒道:“你是说大厨房里根本没做姑娘的素斋?”婆子应是,一时众人都看如意,大家都知道她老子娘管着大厨房。
  如意知道厉害,不敢站着,跪下道:“还请姑娘明鉴,我是姑娘身边的人,我娘就是再忙,也断不敢误了姑娘的事。只是我娘前几日崴了脚,如今在家里歇着,今儿这样的日子,也不会到厨房里添乱。”
  众人都知如意所言有理,她是姑娘身边最得意的人,她老子娘就是想另攀高枝,也断不会没脑子的拿着姑娘做筏子,那是明晃晃地给她没脸。
  王氏怒道:“这是哪个没了王法的东西,太太在的时候府里规矩何等严,这样眼里没了主子的就该赶出去。姑娘且等等,我去大厨房找她理论,姑娘能吃多少,这点子功夫都腾不出来。”说着就要走。
  黛玉乍一听说也愣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上一世在贾府,因自己不是府里的正经主子,下人们背地里多有怠慢,自己也只能忍了,没想到这一世在自己家里,不过是多了个弟弟,竟然便也有人敢怠慢起自己来。若这样自己也要忍下来,真真罔活一世了。见王氏要去找大厨房的人理论,便开口道:“妈妈且慢!如意姐姐也起来吧,这事和你不相干。”
  王氏以为她要宁事息人,急道:“姑娘不能这样便宜了那等眼睛里没有主子的奴才,太太去了,姑娘若是这样好性,以后日子就难了。”
  黛玉却不急,道:“我记得母亲在日定下的章程,府里各人该管什么都有定例,哪里出了错母亲就找那管事的问话。”
  如意立时明白了黛玉的意思,回道:“姑娘说的是。管着府里丫头婆子差事的是赵传家的。既然大厨房的人眼里没了主子,很该找赵嫂子来问清楚派的什么人。”
  于是黛玉命婆子来找赵传家的。
  赵传家的在路上听婆子学了事情经过,虽是秋天,天高气爽,却出了一声冷汗,心里把管厨房的媳妇骂了半死,进屋不敢如往日一般说笑,径直跪了道:“奴婢管事不利,让姑娘受了委屈,请姑娘责罚。”
  黛玉和颜悦色道:“嫂子请起,圣人还有疏忽的时候呢,嫂子管着府里大大小小这么些人,难免有顾不到的。”
  赵传家的听了这话,如何敢起,叩头道:“姑娘这话羞臊死奴婢了,奴婢是太太身边出来的,竟然让姑娘受了委屈,日后奴婢到了地下都没脸见太太。”
  黛玉见她口口声声不离母亲,叹道:“嫂子起来吧,嫂子是母亲身边得用的人,对母亲的忠心我自是信得过的,所以才叫嫂子来。嫂子是办事办老了的,这件事就交给嫂子处理,我林家断不能允许这样欺主的事发生。父亲公务繁忙,没的用这些小事打扰他。”
  听得黛玉言明不打算告诉老爷,赵传家的才放下心来,恭恭敬敬地应是,起身告退。
  王氏道:“已经这个时候,姑娘还没有用饭。”
  赵传家的忙道:“嫂子放心,很快就来,姑娘且先垫两块点心。”一时脚不点地来到大厨房,同时命人传了执事的婆子来。

  请托

  现在大厨房里一片狼藉,众厨娘都在一处吃饭,没人收拾。忽见赵传家的走来,众人忙丢了碗筷起身问好。现管着厨房的张安家的忙笑着端了椅子来道:“嫂子请坐。嫂子怎么不在四姨娘那里坐席?有什么事差人来说一声就是,何苦亲自跑这一趟。”
  赵传家的也不看她,也不坐,只问:“你们中有谁会做素斋?”
  几个厨娘面面相觑,身为厨娘,哪有不会做两个素菜的,只大家都知道张安家的刚刚用没人有功夫做素斋打发了姑娘身边的婆子,大家受她管制,都不敢应声。
  赵传家的冷笑道:“我林府竟然连个会做素斋的厨娘都找不出来,看来这大厨房很该换厨娘了。”
  张安是大管事张永的堂弟,因此这张安家的觉得自己在府里很有些脸面,这时见赵传家的不理自己,脸上挂不住,乃道:“嫂子这是做什么?今儿是哥儿的好日子,好好的摆出这样兴师问罪的样子,没的触了哥儿的霉头。”
  她本是大厨房里的厨娘,如意的娘伤了后,大厨房无人管理,赵传家的也是因大管事张永的媳妇求到了自己面前,不好拨了大管事的面子,才提了她暂管厨房,没想到这才没管几日就惹出这样大事来。赵传家的心里怒极,面上只是冷笑道:“你满嘴里胡说什么,哥儿也是你能编排的?我再问一遍,可有人会做素斋?”
  终于一个厨娘道:“我倒会做几道素菜,只不知道能不能合嫂子的意。”
  赵传家的见她二十多岁年纪,收拾得很是干净,便道:“你便去做两个姑娘平日里爱吃的素菜,立时给姑娘送去。”又对张安家的道:“你真是好大的胆子,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