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女孩刘亦婷真相-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从她身上,根本看不到她自己的影子。刘亦婷是谁?她有思想、见解、个性、苦恼吗?我们统统看不到。我们也几乎看不到她天真浪漫、无忧无虑的童年,我们看到的就是考试、考试,以及为了应付考试、应付面试而做的各种准备和训练。
刘亦婷从8岁就开始给自己订计划,小学时学20分钟休息5分钟,刘亦婷的家长像监工一样对刘亦婷“定期询问实施情况,听取刘亦婷的汇报与解释。”这种教育方法并非“培养”而是“训练”。虽然初期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但是从长远看,这种孩子缺乏后劲。
中国的足球运动一直上不去。跟这种“训练”的方式不无关系。因为足球运动除了需要体能、身体素质、基本的技术素养之外,特别需要球员的灵气、悟性和创造力。而中国球员普遍缺乏的就是这种灵性,反观巴西、非洲等足球强国,许多伟大球星根本就没有进行过正规的训练,而是在街头踢野球出身。但是,这些人在足球场上常常能做出匪夷所思的技术动作,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空挡和传球路线。米卢来到中国国家队以后,提倡的一样东西就是“快乐足球”,他觉得中国足球队员根本不是在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而是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踯躅前行。
想想吧。一个孩子8岁的时候正是什么年龄呢?正是无拘无束玩乐、发展爱好的年龄。现在刘亦婷的家长让他们的孩子做什么呢?他们在训练她。训练她守规矩,训练她按计划行事。在书中我们看不到刘亦婷小时候的天真烂漫,我们只看到她要完成无尽的任务。幸亏拉瑞出现,将刘亦婷送进哈佛,如果没有拉瑞出现的话,我看刘亦婷的未来真的是让人担忧的。
机械刻板的学习养成虽然可以把孩子训练成学习机器,暂时取得高分。但是,孩子就此失去了想像力,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这将是得不偿失的。而且,这种孩子明显缺乏后劲。许多中国学生在美国成绩非常出色,但到了发挥创造力的时候,却往往泯然众人矣。可以说,家长的过度干涉与学生的想像力、创造性此消彼长,实在是一柄双刃剑。一位叫罗夕的作者这样写到:
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思考能力的“扼杀”,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可以分为溺爱型和干涉型。前者是父母对孩子的一切事务都包办代替,对孩子过于溺爱,结果造成孩子过分依赖家长,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束缚了孩子个性的发展和开拓精神;甚至连智力也因此受到限制。后者则表现为家长对孩子实行“专制”,用“棍棒”教育孩子,过分限制孩子的言行,为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画出死框框,务必使孩子言行符合其愿意。孩子稍有差错,就唠唠叨叨;这样不行;那样也不可以;令孩子无所适从,结果使孩子变得小心谨慎,畏手畏脚,限制了孩子的个性,自然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论是“溺爱型”还是“扼杀型”,其实质是相同的。
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孩子很可能蜕变成一部“考试机器”,麻木,顺从,何谈独立思考能力呢?这些弊端带来的严重后果,在高三学生填报高考志愿前充分暴露出来。相当一部分高三学生此时会陷入困惑和迷茫。上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本应是一种自觉的、理智的、快乐的选择。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高三学生此时此刻都体验着一种无奈的,甚至是痛苦的心情。据一份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中有40%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在这些所学非所爱的大学生中,不少人都是因为在填报志愿时,不清楚自己的兴趣和理想,索性盲目选择,结果后悔终日。这种情况对个人而言,是悲剧,它不但浪费了一个人的生命,也增加了其心理负担。对社会而言,它给本来就资源短缺的高等教育造成浪费,属于一种隐性的低效率、低回报。
(引自《由失去思考能力的孩子想到的》2004年4月《高校招生》)
以上谈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弊病,不过必须承认的是,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虽然过时但也并非一无是处。就像用牛、马运输的方式虽然落后,却仍在一些地形特殊的山区广泛运用一样。比如,背外语单词的时候就特别需要这种反复刺激和强化训练。许多家长的误区是把这种方法推广到了学习的方方面面。比如刘亦婷的家长从小就开始经常给刘亦婷“输入词汇”,大了以后给她反复讲故事,让她反复操练日记,这种反复灌输的结果怎样呢?是刘亦婷的作文写得越来越差,但是她的英语水平却提高很快。因为作文是需要灵性的,是需要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这绝对不是靠灌输能够提高的,而英语呢?仅从词汇和会话而言,关键是一种熟练,要在大脑中建立有效的条件反射机制。两者需要的思维不同,方法也就不同,而刘亦婷的家长的失误就在于,想用一种方法来完成所有这些事情。难免顾此失彼。
机械刻板的学习养成(2)
顺便说一句题外话,我们知道,刘亦婷并没有参加中国的高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即便是以考试论成败的话,她也是根本没有资格来传授什么学习方法的。在我周围,刘亦婷这类学生有很多,他们往往在平时的学习中非常出色,但是到了大型考试的时候便会发挥失常。因为大型考试往往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面,强调知识的灵活运用,刘亦婷这类学生的“训练”方法在这个时候便失去了效果。而那些平时学习并不是第一、第二的学生,往往会爆出冷门,取得让人意想不到的成绩。
所以说,刘亦婷固然可以靠机遇进入哈佛,但她真的未必有实力进入北大、清华这样的中国大学。即便是从考试的角度,真正先进的学习方法是什么,话语权也并不在刘亦婷这里。
科学性难以评估的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的确重要。但是,如何进行早期教育,哪种早期教育方案是正确的,可以说,这个问题目前还在探索中,并无定论。刘亦婷早期教育的科学性也是根本无法证明。
我在后文将会详细说明,,刘亦婷家长自我报料的所谓刘亦婷3岁时智商“五万人里挑一”完全是一种缺乏科学依据的无稽之谈,完全是利用了一般人对于智商的认识误区制造的神话。(见《靠慧商和魅商教育超越刘亦婷》一章)
对待早期教育,什么是真正科学的研究态度呢?发行量逾5000万册的美国名著《斯伯克医生谈如何养育孩子》(《Dr。 Spock's Baby and Child Care》)的作者就谈到,在其著作面市以来的五十年中每次出新版的时候他都拒绝在书中放入儿童发育进度表。作者在书中讲了两句话值得读者注意:“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花大力气教孩子早点走,说话,或阅读有任何实质性的长期功效。”“我认为过分注意把孩子在多大达到了什么水平与别的孩子来比较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与这位严谨的科学家正相反,刘亦婷的家长在书中尽情渲染了刘亦婷婴幼儿时期的各项发育指标。尤其是那个所谓“五万人里挑一”的指标更是一个笑谈。
一位名叫胡涣的读者也认为,这种渲染发育指标的做法有其负面影响,就是“会给读者一个只要教得好,孩子就什么都能成就的错误印象。实际上,孩子早期生理发展的进度,诸如多大会走路,多大会说话,甚至几岁能认多少字等等,固然后天刺激有其贡献,但先天因素的作用绝对不可忽视。这一点有两个以上孩子的家长都会有深刻的体会,因为纵是一母所生,每个孩子从生下来就会显示出很多不同的特点。既然每个人生来就不同,每个人在各个方面的潜力及能达到的成就也就会大不相同。”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的早期教育根本不等于在孩子小的时候多教孩子学一些什么,搞得家长累,孩子累,那样并没什么意义;实际上早期教育是通过一些好的方式在合适的年龄去开发孩子的潜能。因为许多潜质是有严格的年龄限制的,请家长注意!当孩子累的时候,请您反省您的引导方式。
总体来说,刘亦婷的早期教育根本说不上什么成功。既然刘亦婷的家长能够武断的认为刘亦婷的早期教育是成功的,那么,我这里也不妨武断一下,我认为刘亦婷的早期教育根本就是失败的。
教育学者埃莉塔·达克沃斯在“如何获得好想法”一文中写到,儿童教育的关键在于:“让儿童对某些现象熟悉到感兴趣的程度,能自己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让儿童认识到自己的想法很重要,重要到他有兴趣、有能力、有信心,非要再接再厉不可。”
而刘亦婷的早期教育基本上就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那一套,反复训练刘亦婷的条件反射能力,这样的孩子固然很早就能识字,就能做数学题,就能妙语连珠,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优势会逐渐消退,所以斯伯克医生才会振聋发聩的告诫儿童的父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花大力气教孩子早点走,说话,或阅读有任何实质性的长期功效。”“我认为过分注意把孩子在多大达到了什么水平与别的孩子来比较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先进且适应时代需要的学习方法是什么(1)
眼下,国家教育部门正致力于推进新课程标准的普及。实际上,这种新课程标准便是适应先进的现代学习方式进行的变革。从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一书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究竟什么是适应时代需要的现代学习方式。
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
一、主动性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二者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兴趣有直接或间接之分,直接兴趣指向过程本身,间接兴趣指向活动结果。学生有了学习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
二、独立性
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不仅如此,每个学生同时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低估、漠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忽视、压制学生的独立要求,从而导致学生独立性的不断丧失,这是传统教学的根本弊端。
三、独特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持个性的体现。实际上,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没有放之四海皆有效的统一方式,对某个学生是有效的方式,对他人却未必如此。
四、体验性
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它表现为:第一,强调身体性参与。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中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基于此,本次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参与,强调“活动”,强调“操作”,强调“实践”,强调“考察”,强调“调查”,强调“探究”,强调“经历”。第二,重视直接经验。重视直接经验,从课程上讲,就是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
五、问题性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总之,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
随着近些年我们国家对于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学习和引介的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最能体现出现代学习方式要求的便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与同学们熟悉的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对同学们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要求: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什么”要由你自己选择;
在研究性学习中“怎么学”要由同学们自己设计;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到什么程度”要由同学们自己作出预测和规定。
(引自《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指导手册》)
下面是大连市2000年—2001年度部分高中一年级学生自己选择的研究性学习题目:
巴以关系的历史、现状与前景
墨子的思想
互联网的安全问题
山东农村婚礼习俗
初中教师的素质
95式自动步枪研究
中国申奥前景展望
中国旗袍
先进且适应时代需要的学习方法是什么(2)
金庸武侠小说的语言艺术
职工下岗主要原因
学生与校服
邮票的来历
漫画
饮食与健康
8—14岁少年儿童的心理分析
广告的效应
用惯性离心力“晒”衣服
家庭节电
水的循环使用
我们身边的电磁辐射
大棚菜与田间菜的区别
电池的成分、危害与回收
昆虫的触角
植物浇水、施肥与其生长速度的关系
股票与股市
税收与税法
中西建筑比较
“新概念”式作文的主题与写作特点
美国总统竞选剖析
毛泽东的过人之处
高中生出国热兴起之原因
坦克的历史
修辞与语言交际
中国足球与世界足球
篮球与NBA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