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爹是当朝首辅-第1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红烛高照,一应家当物什都是她的陪嫁,还散发着木料的清香,她也不得不使自己静下心来,因为等待她的是漫长的枯坐。
吱呀一声,门扇打开。
“嫂嫂!”有个小脑袋探进房中,是芃姐儿,她的身后还有怀莹和邹悦。
怀莹道:“我们在席上也无事,大伯母叫我们来陪你。”
谢韫绽开笑容,招手叫她们快进来。
她们身后跟着两个丫鬟,提着八角食盒,食盒底层用小炉子温着,从中取出一道道精美的菜肴和茶果点心,还温了一壶上好的莲花白,满满当当摆了一桌子。
“我小哥叫多备一桌席面,送到这里来。”芃姐儿道。
谢韫看着稀奇,还未听说过新房里也要开一席呢。
芃姐儿最小,殷勤的给姐姐嫂嫂们倒酒,怀莹和邹悦一起将丫鬟们支了出去,关紧房门,悄悄将谢韫那满头沉重的钗树摘下来,打算先好好的吃顿饭,再原样带回去。
谢韫和芃姐儿窃窃的笑,仿佛在做什么很开心的坏事。
于是四人说说笑笑,推杯换盏,品尝佳肴,倒比外面喧闹的主宾们吃得舒服自在许多。
……
怀安跟着父亲在席上敬酒,走了好几圈,其实压根没有喝几口,在场都是怀安的长辈或至交,很贴心的不灌新郎官儿,以免耽误正事。
酒宴结束,送走了一种宾客,怀安带着微微的酒气回到自己的小院,这一天累的他腰都快断了,只是一想到韫妹妹在等着他,不自觉加快了脚步。
“姑爷!”语琴语棋等四个丫鬟都聚在大门口,见到他便围了上来,声音洪亮的喊:“姑爷您回来啦,里边请!”
怀安还以为她们要喊“男宾一位”呢,奇怪的问:“我回自己院子,喊那么大声干嘛?”
丫鬟们紧张的望向正房,然后跟在怀安身后一起往里走,边走,边发出窸窸窣窣的低语声。
怀安心想:看她们鬼鬼祟祟的,韫妹妹一定为他准备了什么惊喜!
结果一推开门,便闻见屋内一阵酒气,当中的食桌上,四个姑娘倒成了一片。
“哎呀!”怀安惊叫一声:“怎么喝成这样?”
芃姐儿年纪最小,酒量居然很能打,慢慢的爬起来,眼底两片红晕,眯眯着眼看他,咯咯直笑。
怀安凶巴巴的骂道:“小孩儿家家的喝什么酒,回头把脑袋喝坏变成傻子!”
芃姐儿还在笑。
怀安叹了口气,叫丫鬟婆子们两人扶着一个,各自送回各自的院子里去,还不忘叮嘱:“小声一点,别惊动了主院。”
此时屋里便只剩他和一个醉的东倒西歪的谢韫。
他们院里又只有谢韫陪嫁的四个贴身丫鬟、两个粗使的小丫鬟并两个婆子,怀安不敢惊动旁人,忙将谢韫抱到床上去,还趁机往她红扑扑的面颊上亲了一口,吃了一嘴脂粉……
转身叫小丫鬟打温水来。
谢韫靠不住床架,软塌塌的向一旁歪倒,怀安又急忙跑回去接住她。
“你们到底喝了多少啊?”怀安问。
谢韫嘻嘻笑着,指指食桌。
“一壶?”
谢韫摇摇头,指向桌底的酒坛。
第203章
怀安从没想过; 这时代女人卸妆有这么麻烦。
其实他脸上也蹭了一层脂粉,但不像新娘妆那样厚重,谢韫又醉的乱七八糟; 他直接将脸盆架搬到了床边,温水架好,一盆清凌凌的水很快便浮起一层脂粉来,然后一遍一遍的擦洗; 越洗越花。
怀安打定主意,可以开始研制卸妆油了……
打过一遍牛奶皂,揉出泡沫在她脸上打圈; 又换一盆干净的水擦洗一遍; 才露出姣好的真容来。
总算是洗干净了; 再在丫鬟的帮助下替她拆了发髻; 抱到枕头上安置好,换下一层层重绣的吉服,一抬眼; 只见她修长的睫毛上还沾着小小的水珠; 领口露出的一段白的如珠似玉的脖颈上也有残水,他又趁机落下一吻。
安抚好了他的新婚妻子,才兀自去打水洗脸换衣裳。
他的衣冠其实也很沉重; 昨夜只睡了一个时辰; 今天又被磋磨了一整天,此时终于松下一口气; 浑身累的几乎散架; 却是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了。
新婚当夜是不能熄灯的; 屋内红烛璀璨,他支着脑袋看媳妇儿看到了四更天; 才迷迷糊糊的睡过去,刚睡了不多时,感觉鼻头发痒,猝不及防打了个喷嚏。
原来是韫妹妹醒了,一双黑眸剔透灿然,正用指尖摸他的鼻尖和嘴唇。
怀安被摩挲的没了睡意,忽然漾起一抹坏笑,扑上去噙住了她的唇。
两人一直闹到了寅时初。
睡了不过半个时辰,丫鬟便来敲门了,谢韫蹑手蹑脚的翻过丈夫下了床,打开房门。天还只是蒙蒙亮,晨风夹着几丝秋雨灌进来,打了个喷嚏。
婚宴上的酒还不错,宿醉也不至于头疼,她需要重新梳妆挽发,更换吉服,因为新婚次日,要去祠堂谒庙,拜舅姑。
怀安却怎么也起不来床,丫鬟仆妇进进出出,盆盆罐罐叮当乱响,照旧在帐子里睡得昏天黑地——他这三天两夜加起来睡了不到两个时辰。
谢韫掀开帐帘,好说歹说他都不肯起床,还翻过身去,给她一个后背。
谢韫笑吟吟的,朝他大腿根上拧了一把,怀安打了个挺,要去抓她,反被她笑着跑开。
“伺候你们姑爷洗漱吧。”她道。
怀安只好慢吞吞的爬起来,洗脸梳头更衣,小夫妻俩一起去了三进院的祠堂。
谢韫不是长媳宗妇,仪式比怀铭成亲时简单得多,谒庙之后,再四拜父母,女眷们各自回房换下沉重的冠服,一家人围坐在上房吃饭说话。
公婆慈爱,兄弟姊妹们友善,两家又是老交情,谢韫倒不是特别拘束,神色如常的回答着长辈兄嫂的话:“吃得也好睡得也习惯。”
许听澜又说:“怀安从小就皮,他要是敢欺负你,你自管来跟娘说,娘叫你公爹收拾他。”
谢韫噗嗤一声笑了:“他没有欺负过我,娘。”
怀安这两天累坏了,顶着两个黑眼圈,哈欠连天,闻言也不反驳,只盼着赶紧吃完饭回去补觉。
皇帝赐了沈聿三日婚假,怀铭几个却没这个待遇,怀铭要先去吏部报道,再去国子监上任,怀远和陈甍要去翰林院坐馆上课,临出门前特意将怀安叫到了一边。
“你那个……”怀远道:“食髓知味可以理解,稍微节制一下,别伤了身子。”
怀铭也道:“黑眼圈挺重的。”
陈甍又道:“岂止啊,路都快走不动了。”
怀安一股子邪火窜上来,低声吼道:“我这样到底是拜谁所赐啊?!”
三人带着大仇得报的笑上衙去了。
许听澜体谅他们昨天又忙又累,早早放他们回去补觉,小夫妻回到自己的院子,困意反倒没了,便一个坐在窗台,一个趴在床边闲聊。
“今天休息,明天归宁,后天我们出去逛逛。”谢韫计划着,他们的新院子还需要添置些花草陈设。
怀安一声声应着。
这时语琴进来,将一个油布包交给怀安:“有人送到门房,说是给姑爷的。”
怀安好奇的打开,里面是一本大册子,是画册。
“东厂办事真麻利啊。”
“什么东厂?”
怀安向她解释了接亲一路上有几个东厂特务在作画的事,将画册拿到窗前,坐下来和她一起看,像后世的小夫妻一起看婚礼跟拍似的。
翻开扉页,他就觉得不对劲了。
一头雾水的骑马迎亲,狗狗祟祟的步入大门,抓耳挠腮的伏案答题,绞尽脑汁的作诗催妆……他一路的窘态一帧也没有错过,新娘款款的步履,端丽的仪态,盛装吉服,华袂逶迤,以及两人珠联璧合携手同行的珍贵画面,他们是一张也没画呀!
这些职业探子眼里就只有世间丑态男盗女娼?这要是送到后世做婚庆,分分钟都得失业!
怀安气呼呼的:“拿去销毁,烧的灰都不许剩。”
“是……”语琴道。
“别呀!”谢韫拦住她们:“挺好玩的,留着吧。再说你指望探子画出什么来?”
怀安一想也是,好比让私家侦探拍婚庆,能拍出什么来?
“留着吧,”谢韫又道:“我喜欢。”
……
三日归宁,其实要将新婚当天也算在其中,隔一日就要回门。
这天一大早,怀安便陪着谢韫回了娘家,临出门前收到了赵盼的来信,看完后心情不是太好,又怕扫了谢韫的兴,便收起信件重新堆出一脸笑容。
谢彦开特意告了假在家等他们,韩氏拉着谢韫左看看右看看,当着女婿也不好问女儿过得好不好,反要问女婿,女儿有没有给家里添麻烦。
怀安自然将韫妹妹夸成了一朵花,说全家上下都特别喜欢她云云。
待到两位嫂嫂带着孩子来到堂屋,怀安便寻了个借口带孩子们去院里玩,很多话当着他不便多说,不如回避一下让他们说几句体己话。
谢家的孩子都很喜欢跟怀安小姑父玩,因为小姑父很会玩。
他们在婚礼现场捡到许多没有炸开的小炮仗,怀安就将它们一一掰开,拿线香点燃,顷刻间嗞出一排小小的烟花。
放完炮仗,还要缠着淮安教他们用弹弓打绣球的功夫。
谢彦开在堂屋里看着,又开始头疼,谢家书香门第,世代簪缨,孩子们往日里玩的是猜谜斗诗对对子,自打沈怀安住进来,放炮仗打弹弓斗蛐蛐儿什么都学会了,还整天在院子里挥舞着木剑木刀玩打仗,功课都落下了。当然也有好处,倒是很少生病了。
他又单独将怀安叫进书房,仍是劝学的话,劝他收收心,好好准备来年的春闱,科举正途出身的官员才能走得更远。
怀安嘴上答应的好好的,心里其实有另一番盘算。他早就想打破这种观念了,选贤任能,选贤举能,不该只看出身——当然,他也是实在考不上才会这样想。
回去的路上,怀安没有骑马,与谢韫一道钻了进车里。
“早上那封信,是出什么事了吗?”谢韫早就看出怀安神色不对,一天下来,虽然笑得很开心,但一定有心事。
怀安抱住谢韫,半晌才吐出一句:“我们永远在一起,一天也不要分开。”
谢韫点点头:“当然。”
怀安这才道:“我有个发小叫赵盼,你知道的,他本该年底上京赶考,但是他祖母突然过世了,要侍奉父母回乡丁忧,不打算参加这一科春闱了。”
谢韫唏嘘道:“这样啊……”
怀安道:“生死别离都是人之常情,只是我们十几年不见了,下次见面可能要等到三年后。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突然觉得,人又有多少个三年呢?”
谢韫握住他的手,一股暖流从掌心经过。
她清透的目光带着几分狡黠:“你不是也不参加春闱吗?”
怀安眼前一亮:“对啊,他的老家在岭南,咱们可以去找他。”
谢韫点点头,将岭南列入了行程计划。
回到家里,谢韫将整理的路线图拿给他看,先去岑州,看看张岱推广红薯后的岑州是什么样子的,再去平江府,看看谢韫曾为织工子弟开办的塾学,再去闽海,看看开海后的泉州是怎样一番繁荣景象,最后去岭南吃荔枝,吃杨梅,看赵盼云云。
一路途径任何州县,都可以停下来走走转转,感受各地风貌,品尝美食。
两人各自安排好学校的事宜,怀安也偷偷安排车马及随行人员,还向荣贺借了几个武艺高强的亲兵,确保他们的安全。
十月初二,天气晴好,宜出行。
沈聿刚刚下朝,正在内阁议事,便有长随入内,伏在他耳边悄悄禀告:“老爷,不好了,二爷和二奶奶留书出走了。”
沈聿面色平静:“走就走吧。”
能走到哪里去,最多去谢家住几天,什么时候被亲家扫地出门,自然就回来了。
第204章
沈聿回到家时; 家里气氛很不对。
老太太在正房堂屋里叹气,季氏,怀铭怀远夫妇; 怀莹怀薇夫妇都在,许听澜正在门口吩咐下人,下人领命而且,转身见到沈聿; 道一声:“老爷。”
“出什么事了?”沈聿问。
“可算回来了。”许听澜显然有些急恼:“不是遣人去告诉你了吗?”
“留书出走?”沈聿微哂:“他一个人还有可能,带着媳妇儿能去哪里。”
怀铭来到檐下,拿来一张信纸。
沈聿接过来一目十行的看; 大致意思是他与媳妇志趣相投; 做一对云游四海的侠侣; 去追寻诗和远方; 为期一到两年。当然,他们都是孝顺的好孩子,懂得“父母在不远游; 游必有方”的道理; 所以他们每到一个地方落脚,都会给家里寄家书,收到回信再启程去下一个地方; 不会让大家担心的。
还有另外一个信封; 是谢韫写给父母的,原封未拆。
“各个城门、码头都派人去找了; 一无所获。”许听澜道。
沈聿道:“肯定是一清早就出城了。继续找吧; 实在找不到; 就只能等来信了。”
许听澜坐在廊下楣子上:“这可如何跟亲家交代?”
人家好端端的姑娘,嫁过来不到一个月; 人不见了……
沈聿慢慢慢慢地叹了口气,拿着那封没有拆封的信件,转身往外走。
“你去哪儿?”许听澜问。
“去跟亲家交代。”沈聿道。
……
这个年代,旅游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好在他们有车有马,能不走路就不走路,
两人一路走走停停,到岑州的时候,最晚熟的红薯都已经丰收了,田园村庄中家家户户晒起了红薯干,回到官驿,第一件事就是往家里寄信。
临近年关时,他们收到了第一封家书。
怀安被骂了三页半,谢韫好些,比他少半页……
两人嬉皮笑脸的分享着彼此的家书,次日不必再等回信,他们离开官驿,住进了与张岱相熟的一户百姓家中,与他们一起过年。
在岑州逗留到开春,运河的冰封一解,便启程南下,赶在四月之前抵达江南,爬山游湖,好不惬意,游情山水的同时,他们也会去乡间走一走,去工坊看一看,去田间陇上,去市井巷陌,了解国朝的税制是如何施行的,了解民生的疾苦和不平。
他们看到朝廷的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形成了由内阁统领六科,再以六科监督六部,最后以六部管理百官的考评机制。从两京到府州县,即便是偏远山区的官员,也难逃新政的考察。因循懈怠而不能完成政绩的官员会被降级留用,缺乏办事效率的冗官直接尽行裁撤。
他们也看到,各地官场“哀鸿遍野”,常年敷衍怠惰不作为的各级官员纷纷打起了精神,没日没夜的抓业绩,以免年终稽查时被朝廷摘了乌纱。
吏治得到整顿之后,无论是钱粮积累,还是土地清丈,都顺利了不少。
但他们还看到,各地官员对朝廷的新政怨声载道。有些硬性的指标,确实因各种不可抗力无法完成,但朝廷不问原因,同样降级或罢黜,而部分被逼过了头的官员,则会选择“苦一苦百姓”来完成朝廷的任务。
每一种制度的存在都具备其合理性,同样,每一种制度的存在都有弊端。他们将这些情况一一记录在游记中,怀安想,等到旅行结束之后,就将他们看到的景象具表陈奏,请姚阁老补一补新政的漏洞。
岭南的夏季十分闷热,赵家前院里有一颗高大的蒲桃树,枝叶繁茂,亭亭如盖。赵盼比怀安成亲早两年,儿子钧哥儿都满周岁了,正在大树的绿荫下蹒跚学步。
赵钧像母亲更多,不是赵盼那样略黑的方面孔,而是白白净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