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亲爹卷成首辅-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你爹在信里说,你今年连中三元,已经是秀才公了?不错不错,假以时日怕是比我还有你爹还要有出息,青出于蓝啊。”
“你爹也算是后继有人,让人羡慕。”
许淙连忙谦虚地说自己还小,不及云伯父多矣,他会继续努力的云云。哎,之前在恭州以及回庐州的路上,见每个许明成的同窗、同僚或者好友都要来这么一出,他现在已经非常有经验了。
然后很有经验的许淙,就听到许明成开口,“既然如此,不如光霁兄你就将淙哥儿收做入室弟子如何?”
“左右你也教过他一段时日,不如就将这师徒名分定下,也省得我还要劳心劳力,不知要去哪儿找个适合他的老师。这小子如今已把四书五经读完,我这点儿老底啊,都被他掏干净了。”
云知府一听,还真的沉吟起来。
许淙:???
不是,你们大人收徒,是不是也太随便了啊?
他虽然很希望拜云伯父为师,但却没有想过是这种方式啊。难道不是应该由他展示一下才艺,然后才能提出能不能拜师这个要求的吗?
哪有一见面就说的???
作者有话说:
淙淙:不是很懂你们大人!
? 第 82 章
渣爹一见面就推销自己的儿子; 他们连口水都没喝呢。
就在许淙心里嘀咕着这样会不会弄巧成拙的时候,就听到云伯父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好你个许明成; 我说你前些日子怎么突然给我写信; 说淙哥儿考了小三元; 原来是在这儿等着呢,哈哈哈哈。”
许明成的脸上也露出了笑意,示意许淙; “淙哥儿; 还不拜见你的老师?”
许淙:……?
这样就成了?
会不会太简单了啊?!
一时间; 许淙竟觉得《竹精传记》这本书; 是不是附带了什么奇怪的金手指; 不然自己前脚写了金竹拜师,怎么后面说了两三句话,云伯父就成为了自己的老师呢?
不过虽然满脑子的疑惑; 但许淙并没有漏听许明成的话; 忙再度向云伯父行了一礼,“学生许淙拜见老师。”
云知府满意点头; “嗯; 起来吧。”
许淙一拜师,两家的关系自然更亲近了。证据就是云知府这次将他们一家人都带到了后院,并让云夫人把孩子们喊来。
“我刚才已将淙哥儿收作入室弟子,你让蕙姐儿莹姐儿,还有麟儿一起都来见见他们师兄吧。对了淙哥儿; 为师还有个长子; 名麒; 去年刚考中举人。如今他正在外游历; 你们若是来早两个月,正好能见见。”
云麒?
这个名字许淙听说过,在他三岁路过江陵府,借住在云家的时候,就听云夫人说过他们家有四个孩子,长子正是姓云名麒。
许淙还记得云夫人当时说长子是十岁,在老家读书。如今七年时间过去,云麒就正好十七岁,十六岁就能考中举人,也是很厉害了。
“师兄十六岁就能考中举人,很厉害。”
许明成也点头,“光霁兄,虎父无犬子啊。不知令郎准备什么时候去考春闱?后年就是三年一次的春闱之年,令郎如果去考,必榜上有名。”
院试第一,不一定能考中举人,但乡试前三,考中进士的可能还是很大的。毕竟乡试和会试,考的东西都差不多。
是以许明成才如此提问。
但云知府却微笑摇头,“他还差点火候呢。”
“麒儿这次乡试也就只考了第六而已,他的学识是够了的,但阅历不足,所以还是过几年再说吧,免得一不小心考了个同进士。”
考中同进士的确尴尬,许明成便也不再说了。
而这时,蕙姐儿及莹姐儿,还有板着张小脸,一副小大人模样的云麟走了出来。两家人时隔多年正式见面,自然是相互见礼问候。
趁此机会,许淙多看了姐妹俩几眼。
他的这个看,是光明正大的看,没有包含什么其他意思。
就是想看看几年前认识的小伙伴现在都变成什么样子了。特别是很小就有心事的莹姐儿,许淙的目光稍微停留了一下,心里想着也不知道过去这么久,她的那个奶娘还在不在。
不过也就他自己觉得看得挺隐蔽的,屋里的几个大人除了王老夫人外,其他人其实都把他的动作看在了眼内。
好在大家都看得出来,他目光清澈,眼中只带着好奇,并没有其他意思。而且不但他这样,云家姐妹俩和云麟,同样也好奇地看着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师兄。四个人你看我我看你,竟突然有些沉默。
金氏笑着提醒,“淙哥儿,莫不是认不出你老师家里的师弟师妹了?”
“你三岁的时候路过江陵,还和师妹及师弟玩过呢,就是后来到了勉县,遇到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也闹着要画给师弟师妹们看。”
金氏一提,许淙迅速收回了目光,他略一拱手,“许淙见过师妹、师弟。好多年没见,没想到两位师妹也长得比我高了。”
真是愁人,每个小伙伴再见面后都比他高。就是不知道将来跟赵诚还有王瑜再见面的时候,他们两个会不会也比自己还要高。
许淙这句略带孩子气的话让大家都笑了起来。
不过仔细一看发现还真是。
虽然七年过去,淙哥儿长高了许多,但和长高了更多的姐妹俩相比,还是矮了两寸有余,所以如今三人站在一起,淙哥儿反而更像是弟弟。
云夫人也觉得好笑,“男子的身量要长得慢些,前些年我们回乡看到麒儿的时候,他比淙哥儿高不了多少,但等他考完了乡试,就比我还要高出一个头了。”
“等再过两年,淙哥儿你也会长高的。”
许淙再度谢过师母。
相互介绍过后,许淙一家就在云家住了下来。
此时距离他们去年从恭州离开,已经差不多过去了一整年的时间,除了许淙考试的那几个月,他们家这一年里,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路上渡过的。
本来依照许明成原本的假期,是没有这么久的,朝廷给官员们批省亲假,一般也就三个月,还是三年批一次,过时不候。毕竟朝廷推出科举制度,是为了选人干活的,哪能动不动就让你请假?
所以为了多留些时间在家里,这次除了省亲假之外,许明成一边向吏部递了候缺的折子,一边跟担任吏部侍郎的金外祖父去信,让他把折子压一压,如此省出些时间来。
这也是惯例了。
外放的官员们偶尔想休个长假,就会这样让吏部的人暂时不要给自己排缺,缺点就是会不会断着断着后面就没有缺了谁也不知道。
毕竟除非你得罪了人,不然朝廷是不管你有没有官做的,你没官做朝廷还省下一份俸禄呢。所以有些人候缺候个三五年实在很常见。而得罪了人就不一样了,次次都给你安排穷乡僻壤的地方,而如果你推三阻四,往往后面连犄角旮旯的地方都不给你安排了,纯当没你这个人。
不过许明成背靠吏部侍郎,现在儿子许淙还拜了吏部尚书的亲孙子为师,他当然不会有这种困扰。
颖昌府就在通往京城的路上,许淙一家在此停留了半个月。而这半个月里,刚拜师的许淙被云知府带在身边,日子过得水深火热。
被考较功课就不用说了,刚拜师的那几天,许淙被云知府翻来覆去地考,整个人都要糊了。
原来四书五经上的短短一句话还能以这种角度理解?原来这一句和那一句可以关联到一起?原来这里取半句那里取半句,居然能凑一起成为一道新题?
考到最后,许淙差点就要以为自己是个文盲,从没读过书了。
而诗词更甚。
当许淙把自己县试、府试还有院试做的诗写给云知府看的时候,他当时的表情许淙一直忘不了,感觉就是在说‘这是什么垃圾’一样。
许淙:“……”
就,非常伤心了。
好在经过半个月的学习,成果还是很显著的。最起码突击了半个月怎么做诗之后,许淙就庆幸自己没有把小时候写的那首‘我的好友孙大郎’写给老师看,不然……
许淙忽地打了个寒颤。
“少爷,您冷吗?”
青木抬头望着正在头顶上的大太阳,不解地问道。
许淙:“我不冷。”
他就是想到自己的未来,觉得多一个老师还是有坏处的。因为云知府知道自家过几天就要启程了,所以给他布置了很多功课。单单后面一年要读的书就列了长长的一张单子,并且还要每隔十天写一首诗,还说以后要寄给他检查云云。
许淙,许淙当时看到云知府的表情,当然是马上答应下来了,还保证自己会按时完成。
不过答应归答应,但并不妨碍他在许明成和云知府看不到的地方,短短地沮丧一下下。他觉得按照老师布置的这个阅读量,自己以后别说一年画两本画册,就是一本都够呛。
清闲的好时光,就要一去不复返了啊。
“青木,你说以后我两三年不画一本画册的话,邹东家……”
没等许淙把话说完,背后就传来了一道清脆的声音:“师兄你以后都不画《竹精传记》了吗?”
许淙:?
他一转身,然后和好奇望过来的莹姐儿大眼瞪小眼。
……
此时,后院里云知府和云夫人正在商量事情。
“老爷,把蕙姐儿和莹姐儿送回京城的事,你考虑得怎么样了啊?”
“妾身觉得许夫人也是个靠谱的,托他们一家送蕙姐儿和莹姐儿进京,我们也能放心。毕竟她们过了年就十岁了,也是时候送回京城,让祖母和母亲替她们相看起来了。”
云知府觉得头疼,无奈道:“再等等,再等等吧。”
“她们都还小。”
“而且祖母和母亲都信佛,每年都要去寺庙住些日子,蕙姐儿和莹姐儿这么小就送回去,若是移了性情也不好。”
“更何况祖母年纪也大了……”
“老爷!”向来温柔贤惠的云夫人听到他这话,声量都略提了些,“她们过了年就十岁了。”
“京城的闺秀们,那个不是十岁上下就随着长辈们出门会客,结交些性情相合的手帕交,同时也让各家的夫人们相看起来。”
“若是有意,及笄之后就会请了媒人上门提亲。”
“老爷你下一任还不知会到何处,若是耽搁个三五年,误了她们的终身可如何是好?”
作者有话说:
? 第 83 章
云夫人的担心; 也正是云知府此前顾虑的地方。
事实上自从几年前云尚书入阁后,夫妻二人对于儿女们的婚事,就多了几分忧心。儿子还好; 长子云麒已经考中了举人; 并且说好了人家; 等他金榜题名就可以张罗婚事了。至于幼子云麟,离他成亲的时候还远着呢,现在也不用着急。
最让两人放不下的; 是两个女儿。
因为云知府最近七八年都辗转在外为官; 所以蕙姐儿和莹姐儿也跟着他们两人去过很多地方。小的时候还好; 但随着她们长大; 婚事的问题就凸显了出来。
地方上不是没有适龄的年轻人; 比如颖昌府就有人想和云家结亲,但云知府从未考虑过此事。其一当然是如果把女儿们嫁在颖昌,他调任后就鞭长莫及; 以后照应不到不说; 恐怕还很难再见面。
其二就是那些人家的孩子们,学识并不突出; 以后不知道能不能考中进士; 若是考不中,那把女儿嫁过去作甚呢?
难道是为了提拔女婿?
很显然那是不能的,毕竟结亲是为了两姓之好,而不是为了帮扶另外一方。
京城就不一样了。
能在京城安家的人家,轻易不会离去; 不但门当户对还知根知底。最重要的是京城有出息的年轻人多; 可以给女儿们选个好的。
娶媳妇只要儿媳妇人好; 娘家明事理即可。
但嫁女儿最好是公公与自家同进退、婆婆和蔼、夫婿上进、妯娌也不蛮横霸道; 小姑更不会无理取闹。除此之外,最好家中还有恒产,能够让女儿们嫁过去后一辈子衣食无忧,不必为两斗米发愁。
但这样的人家,一时半会是难找的。即便找到了,人家一看蕙姐儿和莹姐儿是在外面长大,在京城待的日子短,也会心生犹豫。因为常住京城的人会觉得别的地方都是乡下,养不出有眼界的姑娘。
但这些问题并不是把女儿们往京城一扔就能够解决的,女儿们不在眼皮子底下,未来女婿也没亲眼看过,这让人又如何放心呢?
所以云知府迟迟未能下定决心。
云夫人也是如此,她犹豫了一会儿道:“老爷,你得拿个主意了,到底送不送女儿们回京,若是送,哪怕这次不让许夫人他们带蕙姐儿和莹姐儿去京城,等麒儿游历回来,也得让他护送妹妹们回去。”
“若是不送,那现在就得先替她们慢慢相看起来。”不过这话说得云夫人都皱眉,“但颖昌府的这几户人家,我都瞧不上。”
“估计得过两年换了别的地方再说。”
云知府想了想,终于下定了决心,“那就再等两年,这两年里若没遇上合适的人选,就送她们回京。到时候蕙姐儿和莹姐儿也有十一二岁了,麒儿也会在京城。如此他们姐妹三人相互照应,我们也能放心些。”
云夫人思索了一会儿,也赞同。
……
花园里,许淙和莹姐儿相对无言。
许淙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莹姐儿,也没想到自己无意中说的话会被她听见,当然最意外的是他没想到莹姐儿居然还看过《竹精传记》这本画册。
‘三水居士’这个马甲他虽然没有刻意隐瞒,但也没有特别提过,所以现在莹姐儿突然这么自然地说了出来,他还是有些惊讶的。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他刚说完要断更,然后就被读者发现了的尴尬因素存在。
“师妹,你也看过《竹精传记》吗?”
“看过,爹说那是你画的。”
莹姐儿点头,然后再度询问,“师兄,你以后真的不画了吗?《竹精传记》很好看,我和弟弟都很喜欢。”
顿了顿,她又补充,“爹和大哥也喜欢。”
许淙实话实说,“会画的,但可能会像之前那样,一年也就画一本。遇到功课多的时候,一本也可能画不了。”
莹姐儿高兴起来,“一本也行,这本画册很好玩。”
她应该是真的很喜欢《竹精传记》,后来又追问了许淙很多关于这本画册的内容,比如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帝流浆’吗?真的有妖怪,有精怪,还有修士吗?还有竹海里面的那些竹子,除了麻竹和金竹之外,还有什么竹啊?
莹姐儿显然看得很细,还都记下来了。因为有些问题要不是许淙前不久刚刚把前面三册重新看了一遍,都答不上来。
等她终于问完,绞尽脑汁的许淙擦了擦脑门上的汗,苦笑道:“师妹,你看得也太仔细了。”
有这样一个读者,他高兴的同时,也很有压力。
莹姐儿认真道:“这本画册,好看。”
许淙看着她表情,又看看周围的环境,突然心中一动,“师妹,你怎么一个人在花园?你身边的奶娘、嬷嬷以及丫鬟们呢?”
莹姐儿突然不说话了。
过了一会儿她才闷闷地说道:“娘想要送我和姐姐回京城孝顺曾祖母、祖母,姐姐听了说好,奶娘和嬷嬷都说好,我不喜欢,就出来散散心了。”
去京城?
许淙想了想,建议,“既然你不喜欢,为什么不和老师以及师母说明白呢?”
“我小的时候在庐州老家,我爹在勉县,我不想跟爹娘分开,于是就跟娘说要去找爹,后来等我三岁的时候,一家人就真的搬到勉县了。”
“师妹,你去跟老师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