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我靠种田成了团宠 >

第9章

我靠种田成了团宠-第9章

小说: 我靠种田成了团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掌柜指挥着几个伙计,把两天两夜印刷出来的劳动成果,全部展现在了书斋最显眼的位置。

    “东子,你把昨日我写的对联挂上去。”

    “好嘞,小的这就去!”

    对于东子来说,抹浆糊贴纸那是最熟悉不过的了,三下五除二就在文渊斋的大门贴了一对对子。

    只是这对子跟以往不同,红纸上仅仅只有上联,下联竟然是空着的。

    这一波操作顿时引来了锦绣路上众位过客的视线,就连对面酒楼里的客人也在翘首以盼,感兴趣的读书人已经情不自禁的念了出来。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哎?怎么没有下联?”

    没有下联?当然没有下联!

    这可是毛掌柜借鉴了自家主子的意见,特意改良过的。

    “是啊是啊,这上联倒是和文渊斋挺应景的,怎么没有下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好!这上联妙啊!”

    “为何没有下联,是在故弄玄虚?”

    “这莫不是在摆擂台?”

    比较聪明之人,略微一想就把店家的心思给猜了个十之。

    有议论是好事,此上联一挂出来,顿时吸引了更多人的驻足观看,外加议论纷纷。

    毛掌柜站在书斋内,竖起耳朵将众人的议论声听了进去,嘴角裂开一个大大的弧度,对此十分满意。

    东子见状着急忙慌的走了过去,“掌柜,外面已经吵得热火朝天了,您怎么还不出去?”

    他们今天不是卖新话本子的吗?

    毛掌柜高深莫测的捋了捋下巴上的一丢丢胡须,端的是一副高人做派。

    “不急不急,现在还不是时候。”

    “啊?门口都这样了,您还不着急呐?”

    着急?这才多么点人呐,让文远斋更热闹些吧!

    毛掌柜走至书架旁,督促众人重新摆放书籍,“书脊上都写好书名了吗?”

    “回掌柜,都已经重新写好了,一本不落!”

    “好好,可都的竖着摆放啊。”

    “掌柜您就放心吧,小的检查两遍了,都是竖着放的,保证让买书的人一目了然。”

    “嗯嗯好,各个书架前面都分门别类,安插类别标盘了吗?”

    “还剩最后一个分类没有放,小的这就去这就去!”

    毛掌柜在自家书斋转了好几圈,越看双眼越亮,心底忍不住再次佩服起夏婉柔来。

    哎呀这样安排可真整齐,比之以往书斋的样子好了不是一点半点,这要是生意不好,他都可以回家种地去了。

    眼看着文渊斋外面的人越来越多,大有要把街道堵住的架势,毛掌柜这才满意的笑了。

    “东子,走,咱们去门口看看那帮读书人去!”

 第21章 《少年包青天》

    京城锦绣路繁花大街上,一对只有上联的对子,吸引了众位读书人的关注。经过半个时辰的发酵,文渊斋的门口几乎是人满为患了。

    锦绣路路口的十字街上,文瑶带着贴身侍女正打算去京郊大营寻找父亲,抬头间便被这里热闹的景象吸引了心神。

    “文静,那里是在做什么?”

    被称为文静的女子一身劲装打扮,端的是飒爽英姿,闻言看了半晌随即摇摇头。

    “要不,属下去问问?”

    她也没看懂。

    “看起来挺热闹的,今日左右也没什么大事,咱们过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文瑶勾唇一笑,狡黠的双眸微微上扬,艳丽的小脸上露出一个笑容率先朝着文渊斋而去。

    于是原本要出城的二人临时改了行程,朝着热闹处走去。

    两人来到文渊斋的门前,率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大门上的那张红的耀眼的上联,只见上面写着: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咦?怎么没有下联?”

    文瑶跟众人一样,问出了同样的疑惑。

    身边站着的几个书生打扮的公子,也在发着牢骚。

    “就是啊,我们这帮人都在门口等了好些时候了,也不见掌柜或者是小厮出来说句话,这抓心挠肺的感觉真是不好受。”

    “我们都在猜测,店家是想要用着上联摆擂台。”

    “这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可不好对啊,不过只要给我点时间定能对上,让我想想让我想想。”

    驻足观看的必定有敏而好学之人,此时已经在脑海之中想着对子的下联了。

    文瑶对什么对对子不感兴趣,她就想知道这掌柜到底是在打什么哑谜。

    正当她要走进书斋之时,毛掌柜的身影便出现在了门口,笑得一脸和蔼。

    “各位朋友,可是为了这对子而来呀?”

    这不是明知故问吗?众人见到正主,纷纷说着自己的不满。

    “哎呦掌柜的你可算是出现了,你这门上只贴了上联是怎么个事?”

    “对啊,莫不是想摆个擂台,让我们这些人来给你对出来?”

    “如果不是摆擂台,那就赶紧把下联写上去吧,让我等好好瞧一瞧。”

    “是啊是啊,到底是写还是不写啊?”

    毛掌柜捋了捋胡须,满脸笑容。

    “各位友人先别急,这上联贴出来就是让大家对的,如果有哪位高人愿意一试,只要对的工整便可获得纹银十两。”

    “纹银十两?你说的可是真的?”

    众人一听,喜上眉梢。

    在这京城之中虽然有大把的贵族子弟,区区十两看不上眼,但也有少数家境贫寒之人,十两银子够他们花好久了,闻言摩拳擦掌起来。

    “老朽从不说假话,众位才子尽管来对。”

    毛掌柜的这句话,可以说是给众人打了一剂兴奋剂,好些人已经开始捉摸下联了。

    他将众人的反应收入眼底,脸上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话音微转。

    “不过倘若有公子对这下联感兴趣的,也可以购买老朽手中的这本书。”

    “书?什么书,难道书中还教我们怎么对楹联?”

    “这位公子误会了,老朽手中是一个话本,而这贴出来的楹联便是出自于此,话本中不仅有对联还有谜语,更有好看的破案故事。”

    “什么?不仅有对联还有谜语?难道是个专门将谜语的话本?”

    “掌柜的,我没听错吧,你说有破案的故事,那又是什么?难道话本的主人公是个捕头?”

    毛掌柜笑而不语,侧了侧身子将位置给让了出来。

    “这个嘛不可说不可说,倘若大家感兴趣可以先看后买,只要不把话本带出我这文渊斋,看多久都可。”

    可以说,他是对手里的话本是信心十足,就连他这个看话本无数的人也被吸引的爱不释手,更何况是别人?他相信,但凡看过一两页的,必定会掏钱把话本给买下。

    想到这里,毛掌柜脸上露出一个狐狸般的微笑,深藏功与名(划掉)。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对他手里的话本产生了兴趣,一个两个的都进了文渊斋,打算看看这既有对联又有破案的话本,到底是讲的什么。

    人群之中只有少数人,还站在门口凝眉思索,纠结着如何对出下联。

    东子将门外几人的反应收入眼底,颇有些着急。

    “掌柜,他们这些人万一对出下联来怎么办,您不是说这对联并不是很难吗,难道我们真给纹银十两?”

    “呵,先别着急,让大家对下联只是个噱头而已,最好的下联在书里,只要他们看了话本,再好的下联都对不出来了。”

    倘若这上联张贴出去一到两天,必然会有人能够对的工整,也能得到纹银十两。

    但是毛掌柜给过大家机会了吗?完全没有啊!

    为什么呢?因为这则对联就在话本的第一页上,但凡掀开书看的人都能看到。试问当有人看到最好的下联之后,还会再想出其他的下联吗?

    这就好比是在吃饭,当你第一口吃到最香的猪蹄,然后将猪蹄撤了让你只吃清炒小菜,那就只会感觉小菜寡淡而无味了。

    东子起先不是很懂,然而很快,他便明白了掌柜的用意。

    只见第一个进去的那位书生从最显眼位置上拿起一本话本,视线朝着书封看去。

    “《少年包青天》?这话本的名字有些奇怪啊,难道主人公的名字叫包青天?这名字起的也太随意了些!”

    随即,他右手一抿揭开了扉页,只见最中间只写了一句话:

    “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嘿,这话本先生还真是个有趣之人啊!

    “署名是文渊?”

    这里不是文渊斋吗,署名是文渊又是几个意思?是话本出自文渊的意思呢,还是话本先生就叫文渊?

    哎呀不管了,先看内容再说,想到这里他揭开了第一页,观看正文部分。

    前面的字数不多,也只是聊聊几个字概述了故事的环境而已,紧接着便上了干货。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联竟然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哈哈!对的好,对的妙!”

 第22章 一本二十两这么贵

    “确实妙!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妙哉妙哉!”

    不光是这位学子看到了下联,其他进来看书之人也看到了下联,顿时文渊斋里里外外所有人都知道了下联!

    这可就让在门外苦苦寻思的书生们,进退两难了。

    “什么?下联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哎呦怎么现在就说出来了呢?我这刚刚想出了一个下联。”

    由于刚才进去的人太多,文瑶为了避嫌便站在了门外,听到身侧书生的话说出了自己的疑惑,

    “这位公子,掌柜不是说了吗,只要对的工整都可以获得纹银十两,你倒是把你的下联给说出来啊。”

    这还有人嫌弃钱多的?

    哪曾想对方却不领情,双手一拍很是忧伤。

    “嗨,我是对出来了,可听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这下联就瞬间黯然失色了。”

    “是啊,我也想出了一个还算工整的下联,只是意境上差了许多,倘若和书中的下联相比,反而落了下乘。”

    痛心疾首啊痛心疾首!

    文人一惯都有自己的骄傲,怎么可能在如此妙的下联中,让自己对出来还算工整的下联展示在众人面前呢?这不是给自己拉低水平嘛!

    不干,坚决不干!就算是有十两银子也不干!

    站在文渊斋门口的东子抽了抽嘴角,默默的看了自家掌柜一眼。

    “您老英明。”

    坑,真坑,太坑了!

    有了珠玉在前,谁还敢来班门弄斧?这是把大家的路都给堵死了啊。

    文瑶也听得一阵无语,“这就是书生?事可真多,自己能行自己上呗,还非得推三阻四的。”

    出身行伍之家的文大小姐可是个爽利性子,最看不惯磨磨唧唧之人,心中顿时又给“书生”一类人给打了一个叉。

    卫瑶的视线再次落到书斋内的那些人身上,便见刚刚说话的几人此时竟然鸦雀无声了,双眼紧紧的盯着手里的书默然不说话。

    “这又是什么个意思?”

    她顿时看不懂了。

    还未等她想出个所以然,便见最先进去的那位书生拿着书朝着掌柜而去。

    “掌柜的,这书我买了!多少钱?”

    “承蒙惠顾,二十两银子。”

    “嘶——二十两?是不是贵了些?祥瑞书肆柳昀居士的话本卖的如此好,四本加起来也才五十两银子,你这可比人家贵了许多!”

    人家四本五十两,一本也才十二两五百文,你这一本竟然就要二十两,这不是抢钱吗?

    “公子莫激动,老朽这话本值这个价钱,公子自己也这样觉得,不是吗?”

    毛掌管漫不经心的反问,对于这个定价十分满意。

    那位书上刚想说不买,但又被书里的内容调的抓心挠肺,难受的很。

    “好,我买,不就是二十两银子吗,我给!”

    说罢,他从身上拿出二十两碎银递了过去,随即拿着书急急忙忙的跑出了文渊斋。

    古人读书讲究一个“静”字,但凡家里有读书人,就算是扫地都得把杂音降到最低,已经让他们养成了喜静的习惯,一时半会儿也改不过来。

    这么好的书,当然要先回家,把自己关在书房里静静的看了!

    书斋里如此热闹,到处都是来来往往的说话声,哪里适合钻研?

    有一就有二,很快,第二个客人便交了钱拿书走人,紧接着便是第三个,第四个

    卫瑶看的一愣一愣的,“走,咱们也进去瞅瞅,这话本里到底讲的是什么。”

    嘴上虽然如此说,但卫瑶心里却不以为意。

    她随了父亲的性子从小就舞刀弄枪,最是不喜欢读书,刚刚又把事情看了个全面,打心底里就给话本安上了“对联,谜语”一类,把它归到了四书五经一样的话本行列。

    这种话本或许对学子们有很大的吸引力,但绝对不包括她,她喜欢看的恣意人生的那种故事。

    然而

    当她拿起《少年包青天》,看到第一页的时候,瞬间哈哈大笑起来。

    “什么鱼不能吃?”

    “木鱼。”

    “什么鱼不能死?”

    “生鱼,死了也叫生鱼。”

    书中三位学子挑战公孙策,却被对方怼的哑口无言,更关键的是这试题太有意思了,简单直白却又令人意想不到,确实可以当得一个“妙”字。

    “哎呦木鱼不能吃哈哈哈哈,可不就是不能吃吗,人家那是用来敲的,生鱼死了也叫生鱼,说得好!”

    公孙策的比试很快就交代完了,下一句话出其不意,更是吸引了她的注意力。

    “大事啊大事啊!下面有人审猪呢~快来看啊!快!”

    审猪?怎么会有人审猪呢,猪又不会说话!文瑶伸手抿开第二页翻到了后面。

    黑脸的包拯使出了杀手锏,对着一只猪煞有其事,“嗯~我就打你三十大板!看你招是不招?”

    “噗,这个人可真逗,到底会不会审案啊,竟然对猪用刑。”

    就算卫瑶再怎么不喜欢读书,也知晓审案不是这么来的,抱着看笑话一样的心态又看了几页,这才恍然大悟。

    “猪自然不能说话,可这钱却能说话。这位卖烧饼的老伯,每天用他沾满油的双手收钱找钱,所以只有他的钱会冒出油来。可是大家刚才放进碗里的钱,只有你的钱飘起了油花!”

    看到这里,卫瑶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审猪不过是用来引出犯案人的手段,这个叫做包拯的少年好聪明,竟然想出这样的方法来断案。

    咦?姓包,卫瑶看到这里,脑门有一瞬间的清明。

    原来这个人才是主人公,而不是那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公孙策,这个设定简直不要太意外。

    陌国的话本有很多,然而主人公不是鼎鼎大名的才子,就是武功高强的高手,还从未有过像《少年包青天》这样的开头,最先出场文采斐然的公孙策竟然不是主角,简直超乎众人的想象。

    “卫静,你带钱了吗?”

    “小姐,属下带了些碎银,您可是要买话本?”

    “买,必须买!”

    她现在只想找个地方好好看书,后面的故事肯定更精彩。

    “这本书比柳昀居士的《东厢记》好看多了!”

 第23章 农妇们的特殊“关照”

    文渊斋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