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弃妻似锦 >

第24章

弃妻似锦-第24章

小说: 弃妻似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苒知道快到家了,兴奋地趴在车窗往外看
  再往前行,远远看到韩家院子,两个小身影站在门前。
  春大叔笑道,“姑奶奶,两个哥儿在门口等着呢。”又狐疑道,“怎地这么多人在咱家后边除草?”
  韩莞也纳闷,她让春山买十亩地,这些人清理的范围要大得多,而且现在是农忙,她家可没钱这时候花高价请人干活。应该是有钱人家先把这一片买下了,不知春山买在了哪里。
  两只虎也看到春大叔了,飞奔过来,喊着,“春姥爷,娘亲,小姨接来了吗?”
  春大叔大着嗓门笑道,“哥儿慢些,表姑娘接来了。”
  韩苒见两个小外甥如此惦记自己,激动的小脸更红了,喃喃喊道,“大虎,二虎。”
  一个是嗓子痛叫不出来,一个是她从来没大着嗓门说过话。
  两只虎冲到牛车前,就想往车上爬。
  韩莞掀开车帘制止道,“莫上来,小姨生病了。”
  孩子小,怕他们过了病气。
  两只虎很是失望,只得跟着牛车一路小跑回了家,嘴里还大声汇报着家里的情况。
  “娘亲看中的地被京城的有钱人先买了,山子舅舅只得在咱家西面和东面买了两块地……”
  “春姥姥和孙奶奶去卖脆皮肠了,我们知道娘亲快回来了,天天在家里等……”
  “脆皮肠又降价了,十二文一根……”
  “佳儿妹妹和好儿妹妹回京城了……”
  “那个东西发了好长的芽,等着娘亲回来种。”
  “那个东西”是指土豆。
  ……
  还没到家门口,韩莞就听完了这几天家里的大事记。她咯咯笑着应和他们,心里愉悦极了,恨不得马上抱着他们啃两口。
  春山听到两只虎的大叫声,也来门口迎接。他说,“京里那家人把咱家北面的三十亩荒地都买了。我只有在咱家西面买了五亩,东面买了五亩。”
  之前韩莞让他在院子后面,也就是北面买八亩,东面买两亩。西面靠山近,乔木多。东面灌木多,再往南边是三羊村,只有北面地大草多,最好打理。自家下手晚了,这也没办法。
  韩莞跳下车,两只虎争先恐后往她身上爬。他们是第一次跟娘亲分开这么久,想的要命。
  韩莞蹲下身一人亲了一口,把他们搂进怀中。
  “娘亲,想你,好想好想。”
  “弟弟都哭了。”
  “哥哥也哭过。”
  两个小子诉说着相思,声音都带了哭腔。
  韩莞心里异常柔软,又亲了亲他们,说了几句甜言蜜语。
  韩苒已经被黄娟扶下车,看着他们这样羞红了脸,原来娘亲和孩子可以这样
  春山和两只虎给韩苒见了礼。两只虎看到瘦瘦小小的韩苒有些发蒙,这不是他们想象中的小姨形像,更像妹子。
  韩莞嗫嚅道,“我好矮哦。”
  韩莞笑着安慰她道,“以后把身体调养好,再多吃多动,就能高长高胖了。”
  春山跟黄家几人都认识,见把他们买回来了,十分高兴。
  韩莞把他们的住处安排了一下,韩苒住西厢,已经让春嬷嬷收拾出来,服侍她的韩绫也住这里。黄强暂时跟春山住一个屋,黄嬷嬷住春嬷嬷隔壁,黄娟住上房东耳房,韩小帆暂时在东厢厅屋搭地铺。
  又把职责分配了一下,春大叔管理田庄及赶车,春山看门和做家里的粗活,春嬷嬷负责厨房和生活上的一些事务,黄嬷嬷和黄强会去京城开铺子,黄娟和黄绫主要服侍几个主子的日常生活,及卫生、浆洗,韩小帆服侍大虎二虎及陪着他们上学。
  吃完晌饭,已经疲倦极了的韩苒去歇息,两只虎缠着韩莞坐在炕上说悄悄话。
  他们终于等到机会问那件大事了,“娘亲,给舅舅找到生路了吗?”
  韩莞“嘘”了一声,笑道,“已经跟人说好了,那人也答应了。这是咱家的大事,一定要保密哦。”
  两只虎把小嘴捂上,鸡啄米似地点头,连笑声都压抑着。
  春嬷嬷和付氏是在下晌申时初回来的,现在有两家做石头烤脆皮肠,虽然味道不及他们的,但卖得便宜,还是抢了一些生意走。


第六十一章 上学
  韩莞把给孙红妮的一块水红色印花细布给付氏,感谢他们当初的提醒。付氏看到这么好看的料子,眉开眼笑道了谢。
  没人的时候,春嬷嬷把这些天卖脆皮肠的十几贯钱交给韩莞,遗憾道,“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
  韩莞笑道,“小本生意能赚这么多,已经非常不错了。嬷嬷再把如何做脆皮肠交给黄嬷嬷,以后让她去京城铺子里卖。”
  黄嬷嬷过去一直管着厨房上的事。今天晚上由她主厨,韩莞专门去厨房看着她做。手脚麻利,同样的菜和调料,做出的口味比春嬷嬷做的好吃多了。
  昏黄时刻,两只虎去请封家三口来吃饭,再把买的礼物带给他们。
  一晃到了五月初,收完了一百亩地的租子,除了留种、自家还留了两百斤小麦磨面和五十斤油菜籽榨油,其余的都卖了。今年丰调雨顺,收成很好,交完各种税,留了几两银子修农具,春大叔把剩下的六十六两银子都交给了韩莞,一起交的还有帐本。
  春大叔看着佃农侍弄田地,春山带着请的两个短工开始拾掇荒地。
  韩苒的风寒已经好了。在这里心情舒畅,喝着补药汤,吃的也好,小姑娘居然长了点肉,脸色也红润些了。
  黄嬷嬷带着黄强去了京城,在铺子里卖红肠的同时卖香包肉。红肠就是香肠,分了几种,有烤味红肠、蒜味红肠、本味红肠、甜味红肠。香包肉有些像前世的午餐肉,外皮是煎蛋皮。
  之所以叫红肠,是肠衣用红甘草泡过。红甘草是这个时代的一种草药,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肠衣泡过后又红又亮,更有卖相不说,也区别于其它香肠。
  韩莞专门画了铺面的装修图,花了不少银子重新装修门面,门面别致又上档次。铺子取名为“聚满香”。
  铺子小人少,不可能薄力多销,就做高大上,只针对去集市的大户人家和酒楼的采买。必须做到“三要”,东西要好,东西要少,东西要贵。
  卖不完也不能低卖,自己吃或送黄舅舅家,再偶尔请黄舅舅的下人把韩芝和韩宗亮接出来吃。
  争取把聚满香做成前世的“全聚得”或者“狗不理”。只要想吃香肠和香包肉,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聚满香”。
  充分给予黄嬷嬷权限的同时,也狠狠敲打了一番。
  买的地还没完全清理出来,只有西北角的一块地清理好了。这里用来建房,过几天就可以建了。前后建两个小院,春家、黄家各一个。
  第一茬杏子也熟了。摘了二十几斤,没卖,送了黄家、封家、孙金柱家等几家关系好的一些,剩下的自己吃。
  这个月初六便没再卖石烤脆皮肠了。因为许多酒楼已经会做薄肠衣,石烤脆皮肠直接降到八文钱一根。家里员工紧缺,韩莞不愿意挣薄利多销的钱。
  韩莞对空间功能也有了进一步了解。就是不管是谁,只要在空间里吃过的食物或是药物,十天后能循环再生。而拿去外面吃的就不能,包括她韩莞。油表的指数从来没有降下来过,汽车空间应该永远能开。
  还有一件事让韩莞十分遗憾,这么长时间汽车空间没再动一下,让想尽快拿回摇控器的她心痒难耐。她还非常想念翠翠,家里几乎天天都有脆皮肠,不知怎么没把它把吸引来。
  初八这天一大早,韩家院子喜气洋洋,欢声笑语。
  今天两只虎要去宜安村方家私塾上学。
  他们穿着棕色过膝小长袍,腰系姜黄色带子,脚蹬黑色布鞋,背着柳条编小书箱,左右冲天炮梳得油光水滑、直冲云霄。
  真是两个健壮又漂亮的小子。
  小书箱是韩莞设计、春大叔编的,很时尚漂亮,跟前世电影里宁采臣背的不一样。里面有几层隔断,作业、白纸、笔墨、洗砚分开装,还带盖子。作业和纸立着不好放,专门做了木板夹。
  同他们一起去的,还有韩苒和黄绫、韩小帆。
  在韩家,韩苒只跟平西侯府的姑娘们上了半年学,小包氏就以“女子无才便是德”不许她去了。
  之前的原主上了两年学,是在亲娘黄氏的一再坚持下上的。
  昨天,韩莞领着两只虎去拜见方先生,也领着韩苒去拜见了方娘子。韩苒不需要天天上学,一旬上三天,其它时间在家自学。
  韩莞带着一家人郑重地把他们送到院门口,马旦和小鼻涕已经在门口等着了,他们也去上学。
  小鼻涕能够上学还要感谢韩家。春大叔当上庄头后,把纪家佃的十亩地都收回来交给小鼻涕家种,他娘和伯娘、姐姐又经常给韩家打短工。小鼻涕是他家最聪明的孩子,家里决定举全家之力送他去上学。不求考功名,只求他识字变聪明,带着全家发家致富。
  春大叔把他们送去宜安村私塾。宜安村在三羊村的东南面,韩家的一百亩地就挨着那边。把主子送去私塾,春大叔正好可以看着自家的地。
  几人在朝霞中越走越远,在要看不到他们时,两个小子转过身向韩莞招了招手。哪怕韩莞看不清楚,也知道他们在冲她说,“等我们回家”。
  后边那家人已经把那一片荒地清理出来,还没开始修房子,显得这一带更加辽阔广袤。
  之前韩家院子被称为韩家大院,这家买下那块地后,村人已经开始叫韩家大院为韩家院子了。
  回家,韩莞看着春山给后院的菜地烧了水。土豆苗已经长出来两寸许,其它几样种子的苗长得更高。
  不要说韩莞母子,就是春家几人看到这些秧子也是喜笑颜开,盼望着它们能给自家带来丰厚的收益。
  春嬷嬷自言自语笑道,“姑奶奶真是得了上天眷顾,这才一个多月,恶人走了,表姑娘接来了,家里的日子好过了,哥儿也上学了。”
  韩莞恍然,自己来到这里才一个半月,怎么感觉来了好久一样。
  她的目光转向骡子坡方向,那个孤独的小坟头不知怎么样了。


第六十二章 新邻居
  韩莞让春嬷嬷陪她去骡子坡一趟,理由是她想采一种药,封家药房里没有。春嬷嬷也知道韩莞无事会制一些药,哪怕心里不赞同,也只得陪她一起去。
  两人戴上斗笠,春嬷嬷又背着大筐拿着砍柴刀,她正好可以砍些柴火。
  现在已经非常热了,好在山里植被多凉快。再听到淙淙的泉水声,婉转的鸟鸣声,非常惬意,走在山中也不觉得累。
  上了骡子坡,看到老松旁那个不是坟头的坟头已经绿草萋萋,期间还夹杂着漂亮的野花,长势竟是比其它地方还要茂盛,跟别处的土包没有任何区别。
  也才隔了一个半月,感觉这里已经苍海桑田一般。
  还好没有人在这里踩来踩去,没有打扰到“她”。
  韩莞感慨颇多。她站在松树下对春嬷嬷道,“我歇歇,嬷嬷去忙吧。”
  春嬷嬷去周围砍柴,韩莞用柳枝在坟头扫了扫,从空间拿出几颗杏子摆在坟头当供果,又拿出一撂纸烧了。
  自己祭奠自己,古今中外加平行空间,大概只此一人吧?
  但她就是固执地想这样做。她祭奠和怀念的不止里面那具已经化为白骨的尸体,还有那个永远不能忘怀的世界。
  韩莞抬头望着天空,青山远黛,碧空如洗,不时有鸟儿掠过长空。她非常希望某只鸟儿能突然消失,可看了半天也没看到消失一只。
  自己是从哪个角落掉下来的呢?
  突然,不远处传来周嬷嬷的叫声,“姑奶奶,这里有条小狗崽。”
  韩莞跑过去,在一堆过膝的野草中躺着一只大黄狗,大黄狗闭着眼睛一动不动,已经死了,它的怀里趴着一只小奶狗。小奶狗不知道娘亲死了,还咬着它的**使劲吸。
  小奶狗的毛软软的黄黄的,韩莞一下就被那奶萌奶萌的样子吸粉了,又是心疼又是喜欢。柔声说道,“乖乖,你的娘亲已经死了。”
  小奶狗抬头汪汪叫了两声,又低头吃奶,吃又吃不出来,急得直呜咽。
  这一幕也让春嬷嬷心疼,说道,“可怜的小东西,造孽哟。”
  这小狗若是没有人收养,不是饿死,就会被别的什么野物吃了。
  韩莞和春嬷嬷挖了一个坑,把大狗埋起来,韩莞就抱着小奶狗下山了。
  小奶狗看样子不满两个月,又饿了多时,趴在韩莞怀里连动都不愿意动一下,叫声也是弱弱的。
  韩莞不敢给它洗澡,拿了块半干帕子把狗毛擦干净,喂了小半碗米汤。
  小狗饿坏了,一口气把米汤都喝完。韩莞把它放在一个铺了干草的篮子里,小狗舒服地扭扭身子睡着了。
  把小篮子拎到房檐下,韩莞坐去炕上歇息。
  敲门声又传了进来。
  韩莞已经习惯了,每到吃晌饭前,就有后面别院的人来韩家买饼买面,他们都是京城主家来的小管事。
  韩家人虽然不知道新邻居是谁,但知道他们势大,不敢得罪。有管事来买吃食,他们热情招呼,几乎有求必应同。
  在别院干活的人都是附近几个村的人,自己带吃食,或家人送。
  春山开的门。
  那人说,“我想买碗鸡蛋面条。”
  这个声音有些熟。
  又听见春嬷嬷惊喜的声音,“哟,是戚爷呀。北边的地是你家主子买的?”
  男人也非常惊讶,“这是你们家,真是太巧了。两个哥儿还好吧?我家姐儿现在还时不时提起他们。”
  春嬷嬷笑道,“哥儿上学去了。戚管事请进,喝口凉茶降降暑气,我这就给你做面条。”
  韩莞知道是谁了。
  真是无巧不成书,她一直想找机会再见那家人,他们居然要当自家邻居了。哪怕是不长住的别院,偶尔也能来住一回。
  韩莞还是有些纳闷,赵畅是王爷,皇上的四儿子,怎么会这么自由,由着他随便在乡下置别院。她猜测,最有可能的是他的两个闺女身体不好,那位明弘高僧会治病,两个小姑娘娇气,不好一直住寺院,就在大法寺附近建个别院以利于就近治病……
  韩莞走出垂花门,笑道,“是戚管事呀,真巧。嬷嬷多整治几个菜,让春大叔和山子哥陪戚管事喝两盅。”
  戚管事忙笑着给韩莞躬了躬身,喊道,“谢二奶奶。”
  他今天是第一次来这里,别院马上要盖房子,他带着人拉来了许多青砖和木头。
  他没想到主子的新邻居居然是谢世子析产别居又名声扫地的媳妇韩莞。之前他们买这家的脆皮烤肠,并不知道他们是韩莞母子,还是后来听说的。
  王爷听说那两个小男娃是谢明承的亲生子,感慨了许久,说他们是人中龙凤,比少时的谢明承规矩多了,将来准有大出息。
  按常理,主子置别院是要先打听周围情况的。之所以这里没打听就直接买下来,是因为这里是风水旺地,是按照明弘大师算的方位找的,连请来看地的风水先生都说是极旺之地。
  戚管事又正眼看了韩莞几眼,暗忖,瞧这位谢二奶奶的作派,长相秀丽,举止得体,不像糊涂人呀。
  韩莞听他叫自己“谢二奶奶”,极是不适和抗拒,强笑道,“这里的人都叫我韩娘子。”
  戚管事又躬了躬身,改口道,“韩娘子。”
  春大叔父子把他请去了门房,春嬷嬷忙去厨房做菜,韩莞又让黄娟去帮忙。
  今天那几个孩子第一天上学,韩莞让黄娟先去买了几斤肉和排骨回来,准备晚上请封和一家来庆贺。戚管事来了,正好先拿出一部分招待他。还杀了一只鸡,整治出一桌好菜,又让人去把封和父子请来作陪。
  把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