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妻似锦-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条丝巾拥有前世最先进的印染技术。这个时代也有印染,但技术落后,花纹简单,容易掉色,也不甚清晰。好料子都不会印染,而是提花、妆花、织绵,甚至自己绣花。
这东西除了上天恩赐,实在解释不出从何而来。
古代人迷信,不管那位明弘大师的佛法精不精深,跟这事联系在一起,他的佛法肯定更精深了。还有那位贵夫人,有了这个奇遇,应该更“贵”了。
没想到自己遗失的一条丝巾帮肋了两个不相识的人,这算不算缘份?
如此也好,她带过来的那几样东西万一被人发现,也有了好借口。
一条丝巾引都起那么大的反响,而她这么大的人穿越过来却没引起一点涟漪。或许正是晌饭时间,山里又多树木,才没被人发现吧。
这再好不过。
她直觉,揣在风衣兜里的汽车摇控器肯定也来了这个世界。遥控器已经没有作用,但造型前卫奇特,当个挂饰不错。而且,上面还挂了个玻璃仿水晶紫色小葫芦,也能当挂饰。这两样小东西的工艺都不是这个世界能有的,最好有人捡到它,遗失在森林里就可惜了。
韩莞又有了一个好主意。现在大法寺的达官贵人多,等春嬷嬷回来后去那里做小生意挣钱,再让韩宗录传去平西侯夫妇那里,或许还能碰到熟人,看他们还要不要老脸。
她高兴,也就没出去撵纪婆子,先让“丁太太”得意几天。
大虎二虎午时初才回家,他们先去厨房看了一眼。丁婆子已经做好晌饭,居然还煮了小半锅丸子汤。两个小子笑眯了眼,也没有骂她。
他们进了内院上房,又排排站着夸了一通美貌娘亲,“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这是晓辰小姨教我们的。”
“晓辰小姨说我们夸美人的词太单一,翻来复去只那么几句。”
方小辰是方先生的小闺女,年芳十四,据说美丽可人,得许多后生爱慕,属于一家有女百家求那种。但方先生夫妇心疼爱女,挑剔得厉害,到现在还没定亲。
韩莞大乐,一家捏了一下小鼻子,再给他们洗了脸,问道,“知道诗里的意思吗?”
二虎道,“我们只知道前一句的意思,说美人像天上的太阳一样好看。”
丁婆子已经将饭菜摆上桌,韩莞招呼他们坐在桌前吃饭,开始讲那两句诗的意思。
两只虎一听要讲学问,都下了凳子站直,严肃的样子像是听《论语》。
韩莞觉得他们郑重对待学问是好事,她也放下碗,坐直身子跟他们讲解清楚了,几人才开始吃饭。
看着这两个孩子,韩莞喜不自禁。聪明,自律,偏偏还上进。别人家的孩子成了自己的,前世做梦都不敢想。
通过记起来的往事,韩莞得出一个结论,原主不聪明,还懦弱怕事。那么,这两个孩子多是像他们的父亲了。聪明的男人栽在傻傻的原主手里,肯定气得不轻。
韩莞也更加好奇那个男人了。或许没有人提醒,也或许原主不愿意想起那个男人的意念还残留在身体里。韩莞记起许多事,可对于那个男人,除了知道叫谢明承,其他哪怕一点记忆闪现都没有。
两个孩子午歇,韩莞又去书房里看书。
书柜里有几本孩子的启蒙书,还有十二本医书。
这几本医书是《百草纲目》及《普民和济录》,书很旧很黄,有些地方已有破损,又被精心补上。
前者写的是如何认药,后者写的是如何制药。特别是《百草纲目》,有些像前世的《本草纲木》,连作者的名字都叫李名珍,跟李时珍只差一个字。
这两套书的全套各有几十册,原主买不起,只各买了六册。封大夫家还有几册,原主都看过。两人第换着看,两篇巨著也算看完了。
韩莞又坐在窗下翻看,虽然看繁体字有些不习惯,内容也生涩,但有原主的些许记忆,勤奋的原主看过多遍,她看过后的内容也都记在了脑子里。
她对这些书非常感兴趣。她前世学的是药学,工作后没有搞这个专业,在医药公司搞销售,跟药学还是有接触。这个时代的中草药跟前世相近,但也有极少数中草药前世没有,比如椹草、金蛇藤、丹桂根。不知是那个时空本就没有这种药,还是没发现。
而封大夫制的清创膏就是以丹桂根为主要原料,紫虎膏就是以椹草根为主要原料。
记忆中,封大夫内科方面要逊色一些,除了外感风寒等常见病能治,其它都不太擅长,患者严重了他就会劝其去县城或是京城医馆。
而外科技术非常好,跌打损伤、烧伤烫伤,包括鼻息肉、痣疮等外科病都能治,连镇上县城都有人来找他。对某些非常规药也有涉猎,比如蒙汗药等。
想到非常规药,韩莞又想起了春药。这两个字一在脑海里浮现,韩莞的心就难受得厉害,又痛又慌,如猫抓一般。
第十二章 封景当官
韩莞摸着胸口,这种感受应该是原主残留在身体里的。原主跟谢某人成就好事,是给谢某人下了春药。
之前韩莞就有这种猜测,现在是肯定了。
再想到原主死前的那句话,她不是有意害他,那么下药的就是原主背后的平西侯夫妇了,不止给谢某人下了药,还给原主下了药。原主那么执着学习医药,一定是吃了大亏又不敢说出来,只得学好本事以防再吃亏。
他奶奶的,那两口子太缺德了。不管为了什么,也不能这样害一个女孩,还是自家侄女。害了不说,还把给她的嫁妆偷偷收回去,派两个恶奴来监视她。
韩莞也不得不悲哀地承认,现在的她,不被谢某人和谢家人恨死才叫怪。
韩莞无心再看书,深深叹了一口气,起身把小窗开得更大。暮春的风温暖无比,带着清香扑面而来。灿烂的阳光撒在庭院里,白花花的有些刺眼。远处群山连绵着与蓝天相接,三三两两的鸟儿不时掠过长空……
乡间宁静美好,可她的心里一点都不宁静,也不美好。
韩莞把头伸出窗外,看向骡子坡方向,那里是她穿越过来的地方,不知哪一角是两个平行空间的大门,她能再穿回去就好了。又想着,那具身躯已经埋藏在这个世界,她回去,即使不摔死,也是个黑户……
大虎二虎起来后,韩莞让他们去封家一趟。说她身体不太好,这几天就不过去了。
封大夫身体不太好,右腿有宿疾,走路是跛的。前几天上山采药又摔了一跤把脚崴了,这阵子一直在家歇息。
春家人没回来,韩莞不敢出去。丁氏夫妇一直把持着这里,怕他们有自己房间的钥匙怕,进屋乱翻,发现她带回来的东西及装在茶盅里的西红柿种子。
家里没有暗柜,那几样东西又不适合埋在地下。还好有多余的锁,韩莞把屋里能锁的箱子和柜子都锁上,即使别人进来也不会一下找到藏那些东西的柜子。
傍晚时分,家里突然来了一位少年。
韩莞记起来,他是封大夫的小儿子,名叫封灿。
封灿今年十四岁,在县城一家私塾念书。他半旧青色长衫,头戴同色方巾,白皙斯文,一脸喜色。
韩莞笑道,“今天不休沐,你怎么回家了?”
封灿喜道,“韩姐姐,我大哥有消息了。”
封景六年前去边关打仗,韩莞还没见过他,封大夫夫妇最挂念的就是这个大儿子。一走六年毫无音讯,封大娘说起就落泪。
韩莞道,“哦,封大哥怎么样了?”
封灿笑说,“我大哥很好,已经当了从七品的副把总。这次他的长官回京公干,我大哥就请长官的亲兵带了一封信回来,还带回来二十两银子孝敬我爹娘。我爹娘甚是高兴,晌午就让人去县学把我叫回来。”
听说这个好消息,韩莞也为封家高兴。说道,“太好了,恭喜你们。”
封灿又道,“我来跟韩姐姐说一声,今天晚上我家请客,两只虎要在我家吃饭。”说完就匆匆走了,他还要去别家请客。
来到外院碰到丁老头夫妇,他只点点头,错开身走了。
丁老头气得够呛。他在三羊村也算响当当的人物,村民都以能邀请到他去家里做客而高兴。封家却从来不请他,连今天这么大的事也没请,让他非常不爽。
冲着封灿的背影啐了一口,小声骂道,“也就一个从七品小武官,得意甚?宰相门前七品官,封家请我我也会不去。”
他心里,还是把自己看成侯府奴才。
丁婆子见男人不高兴,她也不高兴。晚上只做了一锅疙瘩汤,悄悄煮了四个白水蛋他们躲在屋里自己吃。
韩莞知道那两人会偷偷吃独食也没去管。孩子们不在家,她吃简单一点无所谓。
天色擦黑两只虎才跑回来。还在前西院就大叫着,“娘亲,娘亲,封大叔当官了,封大叔当官了……”
他们冲进内院,扑进韩莞的怀里,差点把韩莞冲个跟头。
“娘亲,封奶奶都高兴哭了……听送信的人说,封大叔识字,懂医理,他的长官特别赏识他……他是咱们孟县去边关的士卒里最早当官的,太厉害了,我要向他学习……”
平时抢话抢不过二虎的大虎最兴奋,喋喋不休地说着。二虎想插话都插不上,只得“嗯呢,嗯呢……”附合着。
终于等大虎念叨完了,二虎才把手里一直捧着的油纸交给韩莞,“娘亲,这是在县城馆子里买的香肠,好吃得紧。封奶奶让我们拿一截回来给娘亲尝尝,娘亲快吃。”
油纸包着一截香肠,香气扑鼻。韩莞有些好奇这个时代的香肠,拿着吃起来。哼,味道鲜香,还有蒜香味,有些像前世的哈市红肠。只是肠衣没处理好,太厚,影响了口感。
大虎又道,“封大叔的信里还说,咱们村去了二十几人,他知道的就死了十五个,小鼻涕的四叔也死了,李五奶奶哭得不行。”
韩莞叹道,“一将功成万古枯,一个将军的功迹是千千万万具尸骨堆积出来的。想当大将军,一定要有真本事。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
“嗯,我要好好学本事,要能文能武,要有韬略,像关羽,还要像孙膑,像孔明,像张浩……”
大虎说了一堆偶像名,张浩等人是这个历史的名将。
二虎想到了什么,问道,“娘亲,我爹也在边关打仗,他会死吗?”嘴翘了起来,又说,“虽然我没见过他,也不喜欢他,但我还是不希望他死。”
大虎也道,“我也不希望他死。”
韩莞更不希望他死。他只有活着回来娶妻生子,这两个孩子才能一直属于自己。
说到这个沉重的话题,几人的情绪都低落下来,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望天发呆。
今晚无月,星星暗淡无光。
大虎闷闷说道,“春姥爷说,这样的星星多半会下雨。咋办,春姥姥、春姥爷、春山舅舅还在外面呢。”
第十三章 再次用武力
二虎的表情也十分纠结,“我喜欢下春雨,喜欢咱家有个好收成,可又怕下雨把春姥姥阻在外面。”
韩莞安慰道,“放心,他们会住客栈,不会淋雨的。”
半夜,真的下起了雨。
韩莞起身把开了一条小缝的格子窗关上。雨滴打在瓦片上,滴嗒声敲得韩莞的心紧。怕雨下得太久影响春嬷嬷三人的归期,怕春山的病情在路上延误。
早上,雨依然未停。雨不大,密密的雨丝落在院子里,地上积了许多小水洼。
气温骤降,韩莞给大虎二虎多加了件护胸口的坎肩。
哪怕下雨,也没有耽搁两只虎练武,他们在房檐下“嗨嗨”练着,大虎的声音比往常更大。
早饭后,韩莞让丁婆子去石井村的肉摊买两斤肉回来,附近的三个村只有石井村有一个肉摊。
丁婆子道,“五姑奶奶不知日子艰难。一冬没有进项,钱都快花没了。只有等到下个月春收完,卖了粮食才有钱。”
韩莞冷笑道,“之前我没说,并不代表我不知道。我家有一百亩地,而不是几亩地,收的租子够我们娘几个敞开肚皮吃多少年。若你记性不好,我们现在就算算帐?”
丁婆子砸巴砸巴嘴,显得嘴更瘪。挤出笑说道,“经姑奶奶一提醒,我又想起来了,的确还剩点子钱。姑奶奶,我去石井村买两斤肉,顺道再去一趟大法寺,求菩萨保佑姑奶奶和两个哥儿身体安康。”
大法寺座落在石井村后的山里。从山下到寺里都是青石板铺路,即使下雨也好走。前天降祥云,昨夜降春雨,这都是吉兆。丁婆子想趁着好时候去寺里烧香拜佛。
韩莞知道她的真实想法,没理她,转身走了。
丁婆子回屋拿钱,丁老头骂道,“你这个蠢娘们,老子跟你说过多少遍,不要把他们惹急,你偏不听。”
丁婆子有些害怕,“那位真的变了。若她跟咱们算帐咋办?哼,那些都是咱们辛辛苦苦落下的钱儿,我不还。进了我表妹的荷包,她更不可能还。”
丁老头冷哼道,“她若敢算,早就算了。稳着他们一些,改天我去一趟侯府,让你表妹再派人过来敲打敲打她。做了那不要脸的事,还不是随人拿捏。若闹出来,先让口水把她淹死。”
丁婆子一想也是这个理儿,又高兴起来。她数了五十文大钱买肉,又拿了两个银角子的香油钱。
书房里,韩莞研好磨,开始教两个孩子写字。韩莞小时候学过写大字,教两个小朋友写字还不成问题。
原主教过他们一点,他们又经常跑去方家私塾听壁角,方先生也乐于指导他们。两个小子聪明,已经会背《百家姓》、《弟子规》、《九九歌》全篇,以及部分《千字文》,还会写十几个字。
二虎道,“娘亲,我们有沙盘,先在沙盘上写。”之前他们都是先在沙盘上写,学会了再在纸上写。
韩莞摇头道,“咱们不差那点钱,以后都在纸上写。”
书案有些大,他们各坐一方,互不干扰,认真极了。
韩莞非常欣慰,这两个孩子不仅早熟,自制力还特别强。无论学文学武,两个孩子都认真。只不过,学武方面大虎稍强,学文方面二虎稍强。
午时初,韩莞说可以歇息了,两个孩子才起身。
他们站在房檐下叹气,憋在屋里太无趣。
两个小子想到一种好玩的法子,从墙上取下小斗笠戴上,穿着小草鞋,跑到院子里最大的水洼踩水玩。
一脚下去,水花四溅,溅了他们一身一脸,也让两人更加兴奋。二虎没注意滑坐在地上,脚蹬在大虎的脚上,大虎被蹬了个屁股墩儿。
韩莞从屋出来正好看到这一幕,气得她血往上涌,冲进雨里把两个熊孩子拎回屋。看到他们一身泥水,一人屁股上拍了一巴掌,把湿衣裳脱了,再把他们塞进被子里。
她去厨房烧水,看见丁婆子正好回来。
“丁嬷嬷回来了,烧锅热水,我要给大虎二虎洗澡。”
“大白天的洗什么澡?”
见韩莞的脸沉下来,丁婆子没敢再多话,忍着气答应。
韩莞回屋,看见两个赤条条的小子又抱在一起打架。一个掐脸一个揪头发,四条腿乱蹬,嘴里还咒骂着:
“打死你个龟孙子……”
“你才龟孙子,你全家都是龟孙子……”
韩莞大喝一声,“不许打了。”
两个小子选择没听到。
一直反对对孩子使用暴力的韩莞再次对他们用起了武力,拿起鸡毛弹子一人屁股上使劲抽打两下,他们才大哭着放手。
“呜~呜~呜~是弟弟把我踹在地上的。”
“啊~啊~啊~是哥哥带我出去踩水的。”
韩莞没理他们的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