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富一代[年代]-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东森不知道,在金钱面前,即是手足,哭穷是最没用的。
“老四,别哭穷了,你就说你折子上存了多少钱吧!我们兄弟5个,爸妈算2份,平分就完事了。”
王东辉直截了当的说,现在不怕得罪人,也不害怕王东林了。
“你如果不说老实话,就按照老五的账本走。”
“我折子上的钱可不止养鸡场,我和我媳妇卖粮食,还有其他收入呢!”
王东森见六双眼睛虎视眈眈的盯着自己,他要是不好好说,兄弟能把他的腿再打断了。
王东林的关注点不在钱上,就问:“这三年你和你媳妇不装孝顺,连柴火都不给爹娘了,我去看了养鸡场空地垒满了去年的干柴,你们是准备放火烧山,还是引火自焚,放那么多的柴?
我就问,这三年老四你给两位老人给过一分钱没,你怎么就能那么厚颜无耻,光占便宜!”
王东林现在这兴师问罪的意思,可不是老大老三老五的意思,王东智就等着分到钱给生金娶媳妇下聘呢。
王东辉要修房,谁不想修个又大又宽敞的院子,白白得来的钱自然越多越好。
王东胜说没有私心,不现实,但老四拿着爹娘的钱他当然不愿意,这些年帮忙经营养鸡场就想着老人分些钱有个棺材本,没想到这小子真的是——
“老四,你不是说你卖鸡蛋的钱,都给爹娘自己保管的吗?难道说,这么多年你都自己揣着了!”
王东胜惊呆了,他愿意,爹娘是那么好说话的人吗?
王东林心里冷笑,老五搁这给我演戏呢!
“老四,现在是这样,你去拿折子户口本,把你媳妇也叫进来,这么些年,你们算一算经营一年的本钱是多少,剩下的,咱平均分。
你们愿意咱把事就捂在家里,你若不愿意,也好办,我们张扬出去,钱你们还是得给爹娘,你在村里就别想抬起头做人。”
王东智生怕王东林再反悔,老二有钱不差钱,他不一样,他要钱,不要公道。
“对,我听大哥的,我也是这个意思。”王东辉急忙附和着。
王桂花王大河夫妻俩面面相觑。
老大,谁再说老大没头脑耳根子软被一个婆娘骑在头上拉屎拉尿,人家那是真心的宠张大红!
看看这话说的天衣无缝。
威胁又恐吓,先礼后兵,妥妥的应了那句——会咬人的狗不叫。
“老四,你别看我,我也听大哥的,你说你回来的时候多可怜,是不是?日子都过来了,你贪爹娘的,爹娘亏待过你吗?
二哥对你多好,他给你出钱看好腿,不就是指望你回来在爹娘身边伺候吗?要不然,二哥帮你,他图啥?他能图你啥?”
王桂花看着王东胜那恨老四不成钢的样子,一个比一个说话好听。
“老四,娘今天做个坏人,这事就按你大哥说的来。娘知道你们辛苦,把你媳妇叫进来,除去本钱给你们的工钱,你应该给我和你爹多少钱,你当着你兄弟们的面,给了!这事也就了了。”
玉琳严斐回来,正屋的灯还亮着,加入几个女人尖锐撕扯的声音后,想不知道都难,还好自家离大庄有点距离。
“我看,这事还有的磨。”钱装到兜里掏出来可要费些功夫,严斐亲亲玉琳的脑袋,说:“你快点睡。”
王东林半夜回来,范亚娟睡的正香。
第二天,全院人就范亚娟正常起床,生火做早饭,收拾锅,烧了一大锅水,起面里揉了碱面,再醒发。
玉琳跟着严斐进山砍柴,顺便扫树叶。
等他们回来,范亚娟已经蒸了一壮翻卷馍馍。
“妈妈,我老远就闻到馍馍香了,等我,我不去山上了,我帮你蒸馍馍。中午蒸洋芋砸搅团。晚上吃洋芋包子。”玉琳背着大背篼小跑着去后院倒树叶,回来。
“好。都给你做着吃,你看你头上的汗,怎么这么爱出汗,是不是哪里不舒服?”范亚娟面手在玉琳额头上试了试。
没发烧。
“你坐着剥蒜,我准备熟油辣椒,等会儿,我去厨房舀一盆酸菜。”公公婆婆才刚刚起来,厨房里吃早饭,现在去不是个时候。
“你把洋芋洗了,你奶奶拿来的半袋子大的留着,把你买的洗几个。”
“妈,几个咋够吃呢!最少三十个。”
小丫头一直就记了个吃,别说大人了,玉花和大娟今天都不说话了,范亚娟一笑说:“就是说说,你爱洗几个洗几个,怎么把你要吃饱呢。妈妈以前也没让你饿肚子,你现在天天惦记着吃呢?”
“那我怎么知道呢!”玉琳笑眯眯的说:“明天晚上就要放电影了,我们问问大爷爷看让不让大太婆也去趁个热闹,放的电影五几年的地道战有,六几年的一部,7几年和八零年的各一部,大家看看这二十年我们国家电影的变化。”
“你和严斐比你爸爸想的都周到。行,我去舀酸菜,给你奶奶先问问。”刚好有个话题老两口就没工夫生气了。
范亚娟一说,王大河王桂花果然转移了注意力,一心想着明天晚上放电影让老人也趁热闹的事,就把自家的事先放一边了。
“亚娟,谢谢玉琳和严斐,年轻人就是比我们老人有出息。”王大河端着碗起来,拿一块馍馍,端着就去村里找老大王大海说话了。
王桂花吃过早饭,来帮忙范亚娟蒸馍馍,他们两口子年纪大了,已经不走亲戚儿孙们走,自然不用做馍馍,现在家家日子好了,过年亲戚们拿来的馍馍都吃不完。
“我和你爸爸的意思,今年大年初一一定要先走你婆娘家,你婆昨晚都不吃饭了。”
“好,我给东林说。”
“奶奶,我有好酒,给舅爷们提上,他们现在够吃了吗?”玉琳听了问道。
“够了,玉米面够的,他们那边修路,交通好了,挣了钱可以买粮食吃。麦黄的时候,出去给人家割麦也能挣几块钱。你知道那地方背阴,麦割的迟些。”
“地里上上化肥,庄稼收成有保障。”范亚娟这几年一直自己种地,笑着说:
“牛牛和卷卷,两个小家伙一听下地挖土,拿上他们的背篼小锄头跑得比谁都快,你爸爸都追不上。
娘,大毛今年带着媳妇孩子去大疆看岳父了,自从来C省贺玉兰四五年没回过家了。”
“女人就是命苦,嫁到哪里家就在那里。”王桂花深表理解,“等牛牛和卷卷再大些,都能自己回家来了。
时间一转眼就二十年过了。也不知道那时候,我和你爸还不知道在不在——你婆说没受罪,现在人都不认了,可不也是受罪。”
“等中午了,给我婆做个酸菜拌汤端过去,我记得她喜欢吃拌汤。”
“放点点酸菜,做的清水一样,稀稀的,看她吃不吃!”真正是受罪呢。
玉琳默默无闻后院抱柴加火。
中午吃上心心念念的洋芋搅团,玉琳抱着被子睡了个短短的午觉,起来,跟着妈妈做洋芋猪肉豆腐木耳粉条包,三个人包了四扇笼屉,90几个包子。
王大河王东林吃过饭,给大太婆端了一碗,去守着人,现在每晚上他们都轮换着炕边守着。
古话说,老人去世的时候身边没有人的话,下辈子会没孩子。村里这时候家家人丁兴旺,从老人到年轻人都讲究得很。
太婆两个儿子,几十口的大家儿,对子孙仁厚,不用说大家也都愿意遵循着规矩。
王东林伺候着老人喝了点水,喂她吃了半个没放辣椒的包子,抱着她炕上坐了一会儿。
“东林,听话,你回去睡觉,我和你爸爸守着,万一有个事,还要你们跑路呢!”王大海想把王东林换下来。
“大伯,我不回去,我回去也睡不着,脑子里都是事,还不如在这里陪着我婆。”
王大海就佝偻着身子先回屋了。
王大河把火垒上的火拨了拨,添一点火炭子,这炭子无烟,不熏眼睛。
父子俩又说起自家的养鸡场。
王大河又不能埋怨老二给自己讨公道,他现在想得开,儿孙自有儿孙福。
手里有两个子儿总比什么没有的强。
“东林,你还年轻,我和你娘的意思,你跟亚娟跟着玉琳北城去,帮他们做生意,看孩子都成。我和你娘村里住惯了,这次,我准备把我和你娘分家。”
“这话再不说——你们老了,我回来就是给你们养老的。我在哪里你和娘在那里。不用别的兄弟一毛钱,我给你和娘养老送终,你们就放宽心,享受就对了。”王东林打断王大河的话,干脆利索替他做决定了。
王大河有点看不懂了,老二这一闹,就是为了彻彻底底把他和老伴要过来,给他们养老?
经过养鸡场这事,老大老三老四,甚至老五,四个人对他们老两口肯定是更有意见,这是明的。
“哎,我说老二,你咋还小时候一样这样喜欢算计呢?”王大河笑着说。
“儿子算计一辈子了,改不了,您和娘就受着吧。”
王大河起身,揉了揉眼睛,对着暗处说:“我出去转一圈,有事喊你大伯。”
王大河高一脚低一脚的走回家就跟王桂花跟前哭了,哭的老泪纵横,说:“桂花,老二要我们跟他享福去呢!”
“这下你放心啦。”王桂花笑着说。
作者有话说:
感谢大家。
从开始简单的坚持自己的想法,到现在,感谢所有的朋友,你的一个收藏订阅曾给予我非常大的帮助。
第160章 第 160 章
◎看电影……◎
“玉琳; 中午想吃什么?”范亚娟见正屋杀了几只鸡,王东胜他们都厨房忙着,就没去帮忙。
“晚上吃大锅饭; 中午; 我们做点果子、麻叶和糖油糕,拌酸拌汤?”玉琳院子里晒太阳。
“好。”
范亚娟屋里和面。
玉琳也来帮忙,顺便提要求,果子和麻叶的面要死面不放鸡蛋炸出来是脆的; 玉琳不喜欢吃酥的。
范亚娟把面和盆给她,自己去烧火烫面,面烫好,先放一放把红糖和面和了做糖油糕的馅儿。
严斐挑水回来,范亚娟看玉琳面叶子擀好了,就往锅里倒了半锅油。
“严斐,火小一点,面叶子菲薄很快就熟了,火大会糊。”
油温6成热; 玉琳要往锅里下面叶子,范亚娟让她退后少说自己来炸。
范亚娟锅里下面叶子,等着它们自己飘起来才翻,等上片刻功夫; 抓勺咔咔倒进盆子听声音就很脆。
面叶炸好; 玉琳包的糖油糕胚已经半个案板了; 范亚娟接着炸糖油糕。
严斐也学玉琳先把面按圆; 中心放上红糖馅再捏成圆球压扁; 范亚娟看一眼; 学得还挺有模样。
“玉琳; 把案板端出来我一个个往锅里放。”
等所有的炸货出锅,玉琳赶紧捡起一个糖油糕,又香又糯又烫嘴但不妨碍它好吃。
“妈妈,刚出锅的就是好吃,我给太婆爷爷奶奶拿几个去。”玉琳找了一个小碟子,下面放麻叶,上面捡了6个糖油糕端到正屋。
又到村里给大太婆送了6个。
晚上,摆了四桌,二太婆爷爷奶奶大伯几个一桌,玉琳跟范亚娟林美丽几个一桌。
张淑英的脸色最难看,眼睛又红又肿,看着憔悴了不少。
李桂芝和张大红兴高采烈坐在她对面,一筷子一筷子夹鸡肉,一边吃一边说自己养的鸡就是好吃。
大家各怀心事,草草吃过年夜饭,玉琳严斐范亚娟王桂花四个拿小板凳大场占座位。
放映员也是附近吃过年夜饭匆匆赶来的学徒工。
天色还早,王大河和王大海带着儿孙把大太婆接到大场来,给拿了一个大躺椅裹着棉被。
19:30分,等地道战熟悉的旋律响起,从四面八方的赶来的人站满了一个大场。
“哎呀,大年三十看电影这感觉就是不一样和办社火一样热闹了。”
“就是,听说这场演了还有一场。”
“为了看电影,我年夜饭都早早地吃了,点了灯,赶紧就来了,这都开始了。”
王东林守在大婆身边,问她:“婆,这是电影,这前头生礼出月酒的时候放过,你还记得吗?”
大太婆很给面子的说:“记得了,生礼是个胖娃娃,老五家的,是不是?”
“婆,你记性真好。”
老人家眼睛瞅着大幕布,问:“明天就是初一了?”
“是的,1983年的初一了。”
“挺好。”老太太看了一会儿电影,就迷糊了。
王大海和王大河也不敢让她在外面呆太久,十几个人又把老太太抬回去了。
“王东林就是会事。”
“村里极好的人。”
“孝顺人家。”
第二场放的是59的电影《女驸马》戏曲电影,唱腔惊艳,是一段缠绵的悱恻的爱情故事。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玉琳手打着拍子跟着唱,看电影的好几个婶子也跟着一起唱,这个电影刚出来的时候极受欢迎,大家都看过了。
“你怎么选了这么一个电影?”等放映结束,回家的时候,玉琳问严斐。
“随便选的。”严斐笑着说。
“我不信。”
“不信算了。婶子们看的高兴。她们都会唱呢。”
“我考状元不为把名显,我考状元不为做高官,为了多情的李公子夫妻恩爱花好月儿圆。”
玉琳一边唱,一边看着严斐笑。
进屋洗完脚,玉琳故意说:“我考状元是为了多情的严公子。”
严斐笑着,躲开了她含笑的眼睛。
“帽插宫花好新鲜好呀好新鲜。”玉琳倒水给他把洗脚水打过来,严斐都趴在床上,头上顶着被子。
“好了,洗脚,睡觉。”还害羞了,可真稀奇。
玉琳躺好,推推严斐,问:“明天晚上你准备放哪两个电影,我先做做心理准备。”
“《红灯记》和《少林寺》,少林寺是去年2月份开播的新电影,大家肯定喜欢看。”严斐说话都是把头转到另一边就看不见玉琳的表情。
玉琳知道自己不能再逗人,要不然,他会反抗的。
嘻嘻。
大年初一,王东林五兄弟和大爷爷家的伯伯清早起来就去太婆娘家走亲戚。
下午,等王东林回来,带着玉琳严斐范亚娟走老虎梁给老岳父拜年。
玉琳邀请大家晚上来看电影,连小舅舅都说要在家里过年呢,不能乱跑。
菊花姐在家,碰到来拜年的小花姐说了一会儿话,一家人就赶着从老虎梁回来了。
晚上,生亮堂哥说太婆怕不行了,来叫王大河和王东林几个兄弟过去。
范亚娟把玉琳留在家里,严斐跟着一起去了。
大年初二,女儿回家拜年,荷花杏花,连远在县上的玉梅一家玉娇也回来过年了,听张大红说有人用车把他们送回来的,玉琳就听一耳朵。
等见了一众姑娘,中午吃过午饭,大太婆非常清凉的和来看她的玉琳说了几句话,说她要睡一觉。
这一睡就落脉了。
当即,王大海请隔房的伯伯给剃了头发,换了新帕子,王桂花和妯娌范亚娟张大红黄秋女李桂芝张淑英林美丽一众人取出老衣,给老人换好。
王东智请的总管到了,王东林请的阴阳先生后脚也到了,木匠王东辉也请了,按照总管和阴阳先生的吩咐,一切井然有序的进行着。
所有都按照时间准备好,烧送目纸的时候众孝子才可以哭,在这之前不能嚎哭。
王大海、王大河是大孝,穿整套的孝衫,披麻戴孝。
玉琳是重孙,要戴孝的话是个红帽子,范亚娟不让玉琳戴说活着的时候孝顺就成了,严斐跟大孝磕头。
玉琳看呼啦啦二十几个孝子,爷爷爸爸叔伯姑姑们都戴着,就跟着磕头。
“你们这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