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富一代[年代]-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玉琳低头连嗦了几口粉,这粉条也太好吃了,明年一定要开个红薯粉条厂。
除夕夜,玉琳做了一桌大菜。
吃过饭,体育场放电影,徐慧严刚带着小景一边放炮,一边走着去看电影。
玉琳等严斐厂里回来,也一起去看电影,放的是《地道战》和《少林寺》。
体育场人山人海,老人们裹着厚厚的棉袄提着火盆,几个人抱团一边看电影一边小声说话。
“今年鸭蛋卖得好,我明年再养几只鸭子。”
“我家也一样,儿子在沙发厂上班,领了工资,明年把房子翻一下。”
“现在政策好!”
……
玉琳还听见几个老头在议论严斐,说严斐带着大家今年算是干出了点名堂经。
“就是,为啥他不给大匠人安排个工作,只给他发三倍的工钱。”
“沙发厂是县上办的,可能没有正式工吧!”
“老王,我觉得你说到点子上了。”其他两个老头附和着,觉得是这个理。
咦?
还真的,除了建国和县委派去当厂长的吴国雄,沙发厂真的没有分配正式职工。
玉琳放开当事人的手。
笑问道:“严副县长,采访一下,对于这个问题,您是有什么别的计划吗?”
“王记者,既然你问到了这个问题,我就给你认真的答复一下。
原因是这样,我本人希望长谷县沙发厂的发展不局限于长谷县,因为长谷县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我希望匠人们学会这门技术后,自发到全国各地去建沙发厂也好,还是被聘请去当匠人,都能带动当地的经济。
当然,目前这只是我的初步计划,我县更详细的发展规划,我们还在进一步的讨论之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需要时间实践。”
“谢谢严副县长的解答。”玉琳严肃脸收回假设的话筒,朝严斐挥挥手,说:“严同志再见!”
有一瞬,玉琳觉得自己好像真的在采访,气氛太严肃了,受不了,撇下严斐蹦蹦跳跳去找小景。
严斐看她蹲在爸爸妈妈身边,妈妈给她让了一点点板凳,爸爸把小景抱起来,不自觉眉眼带笑,冷峻的眉锋舒展,气质高冷,风度翩翩。
“严县长,你刚刚说的是真的吗?”吴萍扭扭捏捏从暗处出来,娇羞的问。
严斐眼眸一冷,周身气势徒变,冷厉的压迫袭来,吴萍瑟缩了一下低了头。
“我不是故意的,我刚刚——”
认出她是供销社的售货员。
“你是哪个单位的职工?”严斐淡漠问道。
“我是严家坝的村民,您放心,我不会把你刚才的话说出去的。”吴萍眼神躲躲闪闪,保证道。
“嗯。”
“那您在,我先去看电影了——”抱着侥幸心理吴萍转身就跑,心跳的像是偷了一头牛。
吴萍转头就把严斐的意思说给她在沙发厂当大工的姑父,张成想了想,并没有马上辞职,而是实实在在继续在厂里干,等新的4张沙发结构设计图纸一到,他就知道自己赌对了。
晚上睡觉的时候,玉琳心疼的抱着严斐,认真的说:“斐,不管你做什么我都支持,我永远做你强大的后盾。不要焦虑不安患得患失,放手大胆的干就完了!累了就在我怀里睡一觉,醒来,我们又是一条好汉。”
“知道。谢谢你。”严斐回抱着她,顺顺她的头发。
正月初八,严刚跟着徐慧坐李老大拉货的大车回去了,小景吵着要钓鱼。
玉琳开车带他去北洛镇收红薯粉条,吃了几样当地的美食,小景把钓鱼抛之脑后了,跟着妈妈学算数,给来卖粉条的叔叔阿姨算钱。
“小王,你每天都来收粉条吗?”碰上一回这对长相出众的母子王彩霞就记住了,何况他们每天都要进自己店,吃一碗红薯粉皮。
“不是每天都来,你们这里四六九大集,我们都会来,王大姐,你家也有红薯粉条?”
“我家没有了,我山里的亲戚有,冬天挂了很多粉条,自家吃不完。”
“一斤6毛钱,你有多少我收多少。”
“你这给的价钱高,红薯几分钱一斤,值得挂粉条,你怎么去年冬月不来收呢!”
玉琳一笑,说:“今年冬天大车来收,你尽管让大家挂粉条,都给你们收走了。”
玉琳又问了王彩霞说的是哪个村,有没有通车路,一听没有通车,玉琳也就暂时打消了进山的念头。
“那几十里的山路,弯弯曲曲的,你一天都走不到。”王彩霞看了眼玉琳的细胳膊细腿,光明正大的笑话她,有安慰道:“你说的是实话,我今天回家就把话给你带到,现在山里天气冷,还能挂一些,要大宗的只能等冬天结冰的时候了。”
王彩霞语气里满满的遗憾。
“没事,今年别错过了。”
“就是。”
王彩霞情绪不高,来了几个吃粉的客人。
玉琳这里也来了几个背着背篓的乡亲,都是急匆匆赶来卖粉条的,一听一斤粉条收6毛钱,个个脸上溢出笑来。
“十斤,六块。”
小景低头钱盒子里拿了6张一块的钱递给妈妈,“妈妈,这个奶奶的六块钱。”
“十五斤,9块钱。”玉琳过称,小景坐在小板凳上抱着钱盒子找钱。
等下午2点大集散了,玉琳把睡着的小景放在后座位上绑好安全带,一脚油门,回家。
三月初六,玉琳带着小景从北洛镇回来,就看到严刚带着大包小包等在家门口。
“爸,你怎么来了也不提前说一声!”玉琳把小景从车上抱下来。
小景看到爷爷,挣着从妈妈下来,边跑边喊:“爷爷,爷爷你来了,你是来带小景去钓鱼的吗?小鸭子都长大了,爷爷!”
小景那个热情,玉琳看得失笑又嫉妒。
“爷爷,你怎么才来,我都会算账了,我跟妈妈去大集上收红薯粉条,好多好多的粉条。爷爷,你也去吧,我也有爷爷!”
这是,羡慕别人有爷爷?
看祖孙两个相亲了一会儿,玉琳看时间已经4点了,就说:“爸,这是澡票,你先去澡堂洗漱一下,回来吃饭,我去办公室给你铺床。今年服装店我请人看,生意还不错,你来了就陪着小景玩。”
“妈妈,我跟爷爷一起去洗澡!”小景抱着爷爷的腿,看他拿东西,先跟妈妈请示。
“玉琳,让小景跟着去,不带累你做饭。”严刚拿着自己的盆,单手抱小景出门。
“妈妈再见!”
小景调皮的给妈妈一个飞吻。
“不要让爷爷一直抱!”玉琳笑着给小景挥手,这小子在爷爷面前就是个调皮蛋儿了。
“爷爷,你怎么走了这么长时间啊?”玉琳听儿子问严爸爸,声音还挺失落。
严刚在家好好休息了一天,玉琳就把这爷孙俩没办法了,除了一日三餐在家吃,其他时间都在外面浪,不是抓鱼就是摸虾。
等山上的野菜下来,玉琳没法一天到晚顾着他们,每天做好午饭放冰箱,她进村进户去收晒干的菌子和山货。
每次北洛镇逢集,玉琳父子爷孙仨一起去收红薯粉条。
第208章 第 208 章
大雪节气一到; 北洛镇凡是种了红薯的人家,开始结队做红薯粉,家家院子挂着或多或少一竿竿结冰的粉条。
十一月中旬; 李老大开3辆大卡车专门来拉玉琳收购的一万三斤红薯粉; 几千斤菌子山货,3万个皮蛋和咸鸭蛋。
“玉琳,咱咋卖?”
“粉条2块钱一斤,十块钱6斤; 像卖席梦思床一样找一个广场减价大甩卖。其他的按原价卖。”
李老大遇到一个大城市就卖两天,一路到家粉条只剩下一千多斤了。
“现在的人是真有钱。”李老大给王东林一支烟,感叹道:“我以为粉条2块钱没人要的,结果呢,差点一抢而空。
要不是,我惦记着以后会在北城卖,早都卖光了,这点我都不带回来。山货、咸鸭蛋路上全卖光了。这钱,麻烦你给玉琳打过去; 我要卖货去了!”
“麻烦你了。玉琳小景他们都好吧。”王东林接了钱,数一数,放在提包里。
“挺好的,小景跟着他爷爷到处跑。调皮捣蛋的; 前几天被马蜂蜇了; 眼睛肿了个大包; 哭哭滴滴玉琳抱了两天; 我走的时候; 又活蹦乱跳了。”
“回见; 回见啊!”李老大说着上了车。
“回头见!”
目送李老大走了; 王东林开车把玉琳带的大包小包东西拉到专卖店,跟范亚娟说小景跟他爷爷都好。
玉琳和严斐工作忙,小景都跟着爷爷玩。
“明年过年就3年了,玉琳能回来了吧!”范亚娟和徐慧小声嘀咕。
“这家伙没良心,走了就没信了。服装店小吃店醋厂说不管就不管,全扔给她爸。”
“还不是严刚躲懒,不过,要是你见了小景,也舍不得回来,我都想去陪他。玉琳做饭又好吃。
一个不好的就是住的地方太小了,一间房黑洞洞的二十几平米,要做饭还要住人,幸亏严斐的办公室有床。”
范亚娟听得心动不已,电话是电话,见不着人,巴掌都没处落。
“我听说,杨金龙有些不着四六。”范亚娟小声说。
“真的吗?”
徐慧正要问清楚,来了客人,老远就亲热的叫着徐慧的名字。
——
广省来给沙发厂送布料的两个大货车司机,把玉琳收的七千斤粉条,一斤1块钱全部收走了。
这消息,在长谷县传的沸沸扬扬,也一下传到村里进了各家各户的耳朵。
粉条这么值钱!
明年我也要多做点粉条。
玉琳把小景和爷爷堵在家里,给他们两个人发工资,给严刚给了500元的花销。
玉琳给小景一叠钱,说:“小景,你帮忙算账,每天5毛,算你100天,给你50元工资,这钱是你的私房钱,你愿意买什么就买什么。”
“谢谢妈妈!”小景笑眯眯的接了钱,一边数一边谄媚的说:“妈妈,明天我还给你帮忙。”
“明天我休息。我们家今年的生意就做到今天,要给别人留点财路。”
腊月的年集,提着秤拿着化肥袋来长谷收山货的外地人越来越多。
小景和爷爷上街,看到给他卖过粉条的婆婆把粉条卖给了一个陌生的叔叔,两个人都笑呵呵的。
“李婆婆,你家还有粉条吗?”
“呀,是小景啊,你妈妈不收粉条,我就卖给外地人了,一斤也是6毛钱。”
严刚看孙子脸飞快的转过来,一脸的不高兴。
李大姐笑的有些尴尬。
“大姐,小孩子脾气来得快去的也快。你知道的玉琳只要你们粉条卖得好,不管卖给谁,她都替你们高兴。”
严刚见她还是不好意思,搓着手像个犯错的孩子,不得不解释。
“李大姐,给你透着底,玉琳的货还没卖出去,也没有本钱再收。你给邻居们带个话,6毛钱能卖都卖了。”
“是这样的吗?那我得赶紧回去了,我家还有几百斤粉条呢!”
李大姐宛若脱兔,飞奔着走了。
严刚把闷闷不乐的小景抱回家,把事前前后后给玉琳说了一遍,留他们母子俩在家。
“小景觉着李婆婆没把粉条给妈妈留着,所以很生气,是不是?”
“嗯。她明明要把粉条卖给妈妈的。”小景抱着妈妈的脖子,见妈妈没有揍自己,大着胆子说:“妈妈收粉条,她们才有钱。”
玉琳抱着儿子想了半天,笑着说:“小景,妈妈收粉条是为了帮爸爸。
所以,如果有外地的叔叔来收粉条,妈妈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妈妈的意思是不管李婆婆还是陌生的叔叔,他们都在帮妈妈。
这样的话,妈妈就有时间陪小景逛街,陪小景钓鱼,给小景和爷爷做饭。”
“那他们都是好人,是和我们一国的?”小景眼见的高兴起来。
“对。他们是和我们一国的。”
“妈妈,李婆婆好像不好意思,可我没说她也没骂她哦。”爷爷还骗她。
“那是因为李婆婆喜欢你,才在乎你的态度。下次逢集,见了李婆婆好好打个招呼,她就高兴了。”
玉琳见小景还有话要说,静静地等着。
“爷爷骗她,说你的粉条没卖完。”小景贴着玉琳的耳朵,小声嘀咕。
玉琳眼睛一亮,也贴着小景的耳朵学他,问:“小景知道妈妈的粉条卖完了?”
“嗯。我不告诉别人。”
玉琳心里涌出无尽的喜悦,这小子,好聪明,他怎么知道家里都没人和他说。
玉琳拍拍儿子的小肩膀,小景今年个子窜高,吃一碗多饭还是瘦,面相上越来越像爸爸。
“小景,瞌睡了吗?”
“没有。”小景躲在妈妈的怀里不想起,妈妈的怀抱香香的。
难得小景在她怀里睡午觉,玉琳就这样抱着坐着,看着他睡。
腊月十五,街上的红薯粉条卖到了8毛一斤,杨老太太回来还说村里的粉条有人上门去收,也要7毛钱一斤。
“玉琳,这外地人一来,明年的粉条你怕收不了多少了。听丽丽说还有人上门收药材,鬼鬼祟祟的,他们供销社派人了拦都拦不住。”
“大娘,国家早就允许私人做生意了,你看着,明年来订沙发的客商会更多。我听说有一个体户在东街开了间沙发作坊?”
杨老太太摆摆手,叹口气担忧的说:“你的消息过时了,已经开了好几家,几个村也有人订做沙发。
听说林县请了我们的大师傅去开了两家家具厂,一家专做沙发,一家专门做床垫。
弹簧订的我们的,东西一样,批发价比我们贵一倍还多。听他们说,我们的沙发年后也要涨价。”
玉琳觉得可以了,花了两天时间把去年到今年沙发厂的变化写了一篇时事报道,投给兰娟的报社,相比产值等硬性数据及盈利用途,最吸引眼球的是她拍的从无到有的对比相片。
玉琳也顺带写了正在建设中的公路和长途运输队。
严斐这一年的精力基本都用在乡镇公路的建设和县管长途运输队的建立中。
因为有了沙发厂的收入,严斐今年开年就开始修县上到13个乡的公路,再扩展到85个自然村的乡村公路。
县上集中采购水泥,沙石因地制宜,人工都是请的村里人,一天7毛钱的工钱,男女老幼都可以上工,骡马牛都算工资,三轮车免费加油,一辆车一天按照运输量给工资。
长途运输队主要由12个县车队班车师傅组成,再配备经过考试录用的两名学徒工,主要的任务一开始是从广省运输席梦思床垫的棉布和从机械厂运输钢丝制作弹簧,以及承接从北方来的牛皮。
等旁边省的水果成熟,严斐给汽车升级成8度的恒温冷藏车厢,运输南方便宜北方昂贵的热带水果大赚了一笔钱。
领导班子决定,扩大运输队的规模,现在发展到32个熟练师傅,一次同时可出16辆大卡车。
冬天的这段时间,他们主要把南方的蔬菜水果运输到北方,再批发给当地签订好合约的供销社,挣到了大几倍的钱。
严斐做主的运输队打破了固有的运输模式,对很多原有的运输车队有很大的影响。
严斐下班回来了。
“听爸爸说,小景今天不高兴,人呢?”
“我们床上睡觉呢。”
玉琳小声和严斐说小景为什么不高兴。
“明天我准备给小景做炸货,酸辣粉,让他请自己的小伙伴来家里开烧烤大会。你赶紧去洗澡,晚上吃排骨什锦砂锅。”
严斐桌子上茶几上看一眼,自制火腿肠,火腿片,香菇,蘑菇,豆腐,粉条,炸好的猪肚、排骨、鸡肉块,冬瓜,南瓜,红薯片,洋芋片,茶叶蛋,青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