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富一代[年代]-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亚娟人呢?”没好意思跟着去看的人问,“人变了吗?还是老样子?”
这题李大嘴会。
“她又白又胖,我估计重了有十来斤,脸圆圆的肉嘟嘟,穿一身军装改的新衣裳。”
“听王桂花说,范亚娟只做三顿饭,跟着部队天天大米白面的吃,不胖才怪。”
躲出来的李桂芝默默地听他们说范亚娟享福了怎么怎么的,越想自己越心酸。
王东辉不给她钱,又不管她,娘家跟她要了好几趟粮食没给,都是一样的女子,凭什么范亚娟可以过得这么好。
“这次回来是不是办手续的?”有人猜测着。
“那不能吧,看范亚娟的架势,连锅都搬回来了,她肯定要在村里待着。”
有人就觉得这说话的人傻不傻,好好地享福不享,回来这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活!
有人也想,就算村里待着,也跟大家不一样了!
张寡妇听得一肚子酸水,只希望玉书能好好学习考个好学校,将来有出息。
“二毛那个子都快赶上范亚娟了。”梅花婶笑着说,“明天,你们谁和我一起去范亚娟家看看她都带回来什么好东西?”
大多数就摇头,心里又好奇到底不好意思。
李桂芝气咻咻回家,院子里静悄悄的,连正屋都安安静静的没点灯,进屋,王东辉又不在,玉花和生才在炕上已经睡着了。
——
第二天日上三竿,范亚娟慢慢从炕上爬起来,听到开门声,二毛也揉着眼睛坐起来,就问。
“妈妈,我们今天吃什么?”
没人应。
门里出来二毛正迎上大毛端的碗,一碗酸菜节节,大毛看到二毛催促着说:“二毛赶紧洗脸,奶奶做了酸菜节节,你赶紧去吃。”
范亚娟回来大毛把碗递给她,说:“妈妈,你先吃饭再洗漱你这睡得我都担心了。”
范亚娟听儿子的话先吃饭。
二毛洗脸,王桂花笑呵呵来叫她拿碗筷去吃饭。
二毛见着端碗的三毛。
“二毛,睡醒了吗?”王桂花一边给二毛舀饭,一边笑着问。
“奶奶,早睡醒了,就是不想起床。”二毛端着碗,坐在小凳子上,调上辣椒和咸菜。
“您和爷爷最近忙啥呢?我和妈妈在爸爸那边种的黄瓜都结果了,做的黄瓜咸菜特别好吃,你等等我去拿来。”二毛说着话,跑回屋一阵乱翻,终于包裹里找到一罐头瓶的黄瓜咸菜。
二毛取个干净的筷子给自己和三毛夹了两根,剩下的都给王桂花,说:“奶奶,这瓶新的,给你和爷爷吃。特别好吃,妈妈还问刘奶奶要了黄瓜籽我们明年种绿黄瓜。”
王桂花笑着接住,二毛顺着筷子给她夹了一根喂给她吃。
“奶奶,你快尝一尝,真的好吃!”
“我尝尝。”王桂花咬一口,意料之外的好吃,“怎么脆脆的,我看着软哒哒的,还以为不好吃呢。好,我们明年也种点这种黄瓜,专门腌咸菜。”
“还有别的菜种,我们明年一起种,有一种叫牛皮菜的,种下去好好打理,特别好长叶子肥厚,吃起来有股甜味。”
王桂花就想听二毛多说点,都忘了自己吃饭。
王大河进屋里舀第二碗饭,二毛跟爷爷打招呼,两个老人家才坐着一起吃饭。
“二毛,你好像长高了?你爸爸一天都忙什么,你们兄妹多久能见他一回呢。”王大河笑着和二毛说。他以为王东林还在工地。
“爷爷,我爸爸早回军区了,我们每天都能见上面,等以后再去看他,爷爷你和奶奶也跟我们一起去。”二毛吃完饭,陪着他们,笑着说:“军区特别大,大家都可以在院子里种菜,云城特别大,有好多新奇的百货,吃食,还有街道和学校。”
“你们年轻人能行,我和你爷爷出去就丢了。”王桂花笑着说,“听大毛说笋干和鱼都是你弄的,说你和三毛天天钓鱼,就为了吃鱼。”
“那肯定的。奶奶,为了吃鱼,我们还和刘大胖打架呢。妈妈最后和大胖妈妈干了一架,军区都出名了。”
范亚娟来舀饭,就听女儿正揭她老底。
王桂花的好奇心一下被勾起来,范亚娟干架,能让范亚娟跟对方打起来,说明事情很严重。
“为啥啊?”
“因为我把大胖打了,大胖妈想让我给她做儿媳妇,嘴巴上占我的便宜,妈妈就跟她打了一架。”
王桂花皱着眉说:“那你妈妈打的对,把她打趴下了,看她以后还敢不敢胡说八道了。要是遇到是我,我也打她。”
二毛低头就笑,奶奶可比妈妈能干架。
“那人后来还说啥了吗?”
“不敢了,被我妈妈打怕了。爸爸的老师孟建设爷爷的夫人刘桂香奶奶是专门管军属的,觉得错不在妈妈,把对方教训了一顿,说她再不遵守纪律就遣送回老家,也会连累大胖他爸爸。”
“那就好,那就好。”王桂花想问你妈妈打架连累你爸爸了吗?见范亚娟门里进来就没问。
“娘,我给你和爸做了衣裳,买了毛巾和袜子。等会儿你到我屋里来挑。”
王桂花就劝范亚娟再吃点饭,等范亚娟吃完饭,王桂花和看热闹的张大红三个玉也一起到二毛屋里来。
范亚娟先给玉梅三个一人一双袜子一条洗脸毛巾,她们有些不好意思道了谢,就回去了。
范亚娟拿出她做的两套衬衫和裤子,两套厚衣裳给王桂花。
“娘,这是你和爹的。衬衣我做的新样式,你试试看穿的习惯不,厚衣裳做的窄,二八月穿,棉袄等冬天我给你们新做。还给你们两个各买了一双球鞋一双袜子,洗脸的毛巾我也给你们买了两条,正好割麦的时候用得上。”
“哎呀,给我做啥新式衬衫,我都老了,穿出去人家笑话呢。”王桂花抱着衣服笑得可不拢嘴。
“娘,你不老,你换了试一试,看合不合身你让爸也试一试不合适我给改,家里有缝纫机,更快。”
“谢谢你呀,亚娟。”王桂花抱着衣服回去了。
张大红看完女儿们的新毛巾和袜子,跟着来和范亚娟道谢,说:“你咋给她们买新的,她们自己有呢。”
“大嫂,你也有新毛巾呢,袜子也有。”范亚娟专门给张大红挑了一块大红的毛巾和大红的袜子,知道她喜欢红的。
“呀,我也有呐,你给孩子们就行了,我不要——”
“别跟我客气。”
两个人推搡了半天,张大红不好意思的接了毛巾和袜子,连连道谢。
范亚娟打发二毛给玉花和生才也送了新毛巾和新袜子,理都没理李桂芝和王东辉。
王大河把四个兜的衬衫穿上,觉得有点束手束脚的不自在,王桂花偏偏在旁边说这么穿年轻了二十岁。
“别不信我,你穿出去让大家看看。”
王桂花说着,赶紧把自己的衬衫也拿出来试。
雪白的的确良布料做的衬衣有型有版,王桂花虽然个子矮但身材匀称,穿着很好看。
王大河看到老伴儿的样子,就知道她说的没错,白色真的显年轻。
“别当那烧料子,快点换下来,改天走亲戚坐席的时候再穿。”王大河自己换下来,还吆喝让王桂花换了。
“等等,你先别换,亚娟还给你做了专门配衬衫的黑裤子,你都换上试试。不合适了早点改。”
王大河系上皮带,王桂花让他把衬衣扎进裤子里,王大河听她摆布照做。
大毛正碰上,夸道:“爷爷,你这样穿跟城里那些大爷们一样一样的,就一个字——俊!”
“还有厚中山装呢,也一起换上试试。”王桂花说着把厚呢子外套也给王大河拿过来。
王东智王东辉也放工回来了。
看到老爹一身板正的中山装加白衬衣,都围了上来,一句句年轻好看夸得王大河黝黑的脸泛起红。
这板正合体的中山装,不仅王东辉看的眼热,连王东智都想要一套,这一套穿出去比镇上的干部都气派。
王大河和儿子们说话,王桂花也换上了她的新衣裳,厚外套和王大河一个样式都是中山装,不过设计的略略掐腰,浅浅的灰色显得素雅端庄。
“娘,范亚娟眼光可以啊,我也要扯布让她给我做一件你这样的上衣。好看的很。”
王奶奶和梅花婶李大嘴几个来看热闹,把这对爱美的老两口子逮个正着。
板正,样式新,布料好,这一身穿出去王大河两口子要在村里出大风头了。
“这衣裳真合适,二婶你也给我做一件这样的上衣,我不要上面的这两个口袋,你给我只留下面的口袋,口袋给我留的小一点,做成暗袋,行不行?”梅花婶家的红红突然抓住范亚娟说。
梅花婶想说女儿几句,可现在当着人面呢,再一个女儿8月就要结婚,家里连件像样的衣裳都没有。
“亚娟,我那里有块红布,你给大红做一个嫁衣,做一件这样的上衣,再做一条黑色的裤子。手工多少,我给你。”
范亚娟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生意这么快就来了,她本来以为等公婆的衣裳穿出去,才会有人来问。
“能行。红红成亲,你又看得起我的手艺,这第一件手工费我给你免了。”范亚娟笑着说。
见红红还围着王桂花要看里面穿的衬衣,范亚娟笑着和梅花说:“我拿回来的毛巾,等大红结婚我送她一条。”
“谢谢你啊,亚娟。”
“谢啥呢。”
趁热打铁,二毛拉着害羞的爷爷,村里溜达了一圈,惹得老爷子们都夸范亚娟贤惠,王东林出息。
心里想得却是也要扯布做一件和王大河一模一样的中山装白衬衣穿穿。
就着宣传,范亚娟还真的开始了她的缝纫工作。
作者有话说:
村里只有白黄色的黄瓜,没有绿黄瓜。
第66章 第 66 章
◎琐碎……◎
范亚娟给来看人热闹的人一人一块水果糖; 李大嘴接了糖,看她昨天摸过的硬东西还没有拆开,就说:“她二婶; 你这包是啥; 咋硬的很呢?”
范亚娟顺着她的话看过来,发现是她装布料的袋子。
“那是布料,二毛爸爸给换的布票,我花钱百货商店买的; 城里时行的华达呢和双面卡布,可以做厚衣裳。”
梅花说要看,范亚娟也见其他人抻着脖子要看,给拆出来,果然一包都是布料,其中还夹杂着两匹花洋布,给小姑娘做衣裳正好,也可以给年轻妇女做衬衫。
梅花看中一块香色条绒布,可以做衣裳也可以做裤子。
桂兰妈看上花布想给桂兰做件上衣。
大多数人看着眼前这么多花钱都买不来的布; 不仅眼热,心更酸的不行。
心里感叹,范亚娟到底和她们不一样了,这么多好东西; 她们一辈子都见不上; 别说做衣裳了。
范亚娟跟着王东林真是享福了。
“亚娟; 你这布怎么换啊?”桂兰妈没忍住问出声。
“二婶; 你想换吗?”大姑娘雪娃也跟着说。
“这都是我准备给家里人做衣裳的; 没想着换。”范亚娟为难的说; 她想换这么多人也不好说。
王桂花人群里挤进来; 笑着说:“我看这样吧,你们谁喜欢出布料和手工钱,让亚娟给你们做一身。
这布也不是她用来做买卖的,你们心里应该有数,至多是亲房邻居她给你们老远带回来的,你们看,行不行?”
要么说姜还是老的辣。
虽然范亚娟带布回来做衣裳传出去也扎眼,可不是做买卖就免了没必要的官司,谁举报也没用。
“二婆,就是这样的,我们都是花钱请二婶子给我买布料的,是给我带的。”雪娃笑着说。
梅花也跟着说,数大红最高兴,有布料她对象也能做一身新衣裳,结婚穿出去有面子。
其他看上布料的妇人想订又想回家商量一下,有点踌躇,不想走也不说话。
“你们看看先给谁做,没想好的回家好好想一想,这布可不便宜,明后天再来找亚娟,现在这一大帮人她也记不住,赶工你们也知道会影响质量,慢工出细活儿。”
“就是,我回去问问我男人要不要做件上衣。”李大嘴高声说道,“亚娟,大红做了就给我做,你可别忘了。”
“好。”
范亚娟顺着她的话往下说,几个人打定主意要做衣裳的就选布,暂时不做的人就结伴走了。
见人都走了,范亚娟拆开一个装蔬菜的包裹,打开,青菜老叶子有点发黄,豆角黄瓜牛皮菜等还绿绿的,月季枝条也新鲜。
“范亚娟,你居然把青菜都装回来了?”张大红听说范亚娟带了布料匆匆地里赶回来的,就看见一大包蔬菜。
“大嫂,给你一把牛皮菜,这个菜好吃又好种,你试试。”范亚娟给张大红牛皮菜和两根绿黄瓜一把豆角。
“你这个人,咋菜都拿回来了,老二吃啥?”张大红接着菜,絮叨着说。
“东林我们回来,他一个人部队有食堂,我做饭的锅碗瓢盆都拿回来了,等我们再去看他的时候把这些东西一起拿上就行了,他那放的久东西就不好用了。”范亚娟觉得总要解释一下,给张大红说了全村人也就知道了,省了麻烦。
“哎呀,理是这个理,就是这老远的,数你劲大!”
张大红走了,范亚娟也拿了一捆青菜黄瓜豆角给王桂花。
又提了个篮子给大太婆和二太婆送了一捆,连着特意买给两个老人的两包特色点心和鸡蛋糕,两双黄球鞋和黑袜子,两个侄儿的袜子和毛巾。
堂嫂黄秋女拉着范亚娟的手不让走,一个劲儿的说范亚娟以后享福的云云。
大太婆笑呵呵的试穿着34码的球鞋,鞋还是有点大,得后根儿上绑个带子。
“娟,东林一天部队是忙啥呢?”大太婆看不下去了给范亚娟解围道。
“婆,劳你挂念了,东林一天练兵呢,反正忙得很,我一天到晚就吃饭的时候能见他一面。”相比而言,范亚娟更喜欢和老人说说话。
“他那个人,有啥事也不给我说,部队有些事也需要保密,他也不能说。。。。。。”
黄秋女吊梢眉弯了弯,舔了舔嘴唇,嘴巴上说着,“你们婆孙说话,我去做饭,亚娟今天我家吃饭啊。”
“不了不了,我也要给孩子们做饭呢。”范亚娟觉得堂嫂这个是逐客令。
等范亚娟一走,生亮和玉凤屋里出来跟老太太要鸡蛋糕。
老太太乐呵呵给一人一个,自己舍不得吃取了半个,给孩子一个让给孙媳妇秋女送过去。
范亚娟送的菜和吃的穿的二太婆一人独享,老人家正坡里挖了根面洗着呢。
“亚娟,等晚上让大毛三毛来吃根面。”
“好啊。”范亚娟嘴上答应着,回家跟大毛谁都没说。
范亚娟用包袱包好给娘家的布料鞋袜吃食放好,其他的整理好一个个放到柜子里。
球鞋大小都是按照各人的脚买的,大毛三个一人两双,范亚娟特意给王奶奶也买了一双球鞋和毛巾,傍晚时让二毛给连点心一起送过去。
范亚娟在家休息了一天,大毛三个上学,她也跟着下玉米地除草挣工分了。
每个人见了她都笑着打招呼。
范亚娟趁空做衣服,先花了两天做的大红和她对象的衣裳。
大红的衣裳做了一套,范亚娟还给她一块花布让做双布鞋,一起搭配,没收手工费。
大红对象做了一身板正的中山装,布料是她的,布料9块1毛钱,上衣1块钱裤子6毛钱手工费一共一块六毛,范亚娟一共收了他们10块钱。
可能看过大红对象的衣服,附近村想结婚的一对新人也来找范亚娟看布料,男的看上深灰色双面卡布料,爽快订了一身中山装,女的犹豫再三也订了一件相同布料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