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成为富一代[年代] >

第43章

成为富一代[年代]-第43章

小说: 成为富一代[年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弟,我们两个今年能不能发财就看这块地了。”二毛撒菠菜香菜种,对认真刨地的三毛说。
  二毛种菜和别人不一样,她在家都会给菜浇水,会揭开棚子看,还会根据棚子里的温度,调控湿度。
  二毛挖开后院的蚯蚓池,果然见着乱动的蚯蚓群,现在鸡抱窝已经迟了也不好养,王桂花拿着二毛的钱拍着胸保证村里给二毛买回来3只母鸡。
  “奶奶,养鸡的产出我给你分三成,你帮我看着我的韭菜棚和房背的菠菜,星期六回来我就自己看。”
  王桂花娘家本来就是做生意的,这几年都会偷偷做挂面换钱,满口答应。
  二毛跟妈妈说,每个月要去县里看哥哥,不如拿点菜卖到城里,范亚娟也知道城里有人回来乡里收菜,回去偷偷地卖。
  等二毛的冬韭菜种上,范亚军有时间就会来看,等她割了一背篼准备去县城黑市闯一闯,被范亚军截胡。
  “二毛,真要卖韭菜,就晚上跟舅舅到临市去,县城那小沫碟子赚不了几个钱。”
  范亚军这一说,得了姐姐一顿暴打,二毛三毛跃跃欲试。
  “姐,你要这样想,现在人们生活水平好了,想吃点新鲜菜怎么了,我们拿菜换钱也是发展。”
  “歪理。”
  范亚娟不允许,二毛三毛就偷偷跟着范亚军约好,改天再去。
  范亚娟防不胜防。
  终于被二毛三毛偷渡成功,范亚军领着两个人翻山越岭,走小路,整整走了两天两夜,才走到临市,到了地方专门有接头的,不是熟人不让你进去。
  范亚军好说歹说,带着二毛三毛穿的跟黑熊大爷似的进了黑市。
  卖什么的都有,只是数量不多,质量也参差不齐。
  范亚军刚放下背篼,来了个大哥模样的人,二毛三毛的五十斤韭菜一斤五块钱卖出去了。
  二毛都不知道菜卖给什么人了,又是什么人吃得起这么贵的韭菜。
  “二毛,发啥呆呢?”
  范亚军带着二毛三毛一阵大采购,买了二十斤长粒香的大米三毛背着,给二毛三毛买了两双雨鞋,又拿了几副毛巾,肥皂,卫生纸。
  轻的东西就给二毛背着。
  “二毛,吓坏了吧,赶年底,咱再出一次韭菜,舅舅给你背着卖去,你们就不要去了,危险的很。抓住要坐牢的。”走在回去的路上,范亚军笑着和二毛说。
  “舅舅,你花钱买个供销社的工作吧,或者我出钱你去跟着师傅学车,等你学会了开车,你可以跑长途,到时候我放假,你可以带着我玩。”
  二毛再次清醒的认识到这是个真实的世界,充满了危险,人们淳朴,处处讲人情关系,又处处有惊喜。
  二毛越想,小舅舅学车这事比做买卖安全。
  “小舅舅,开年县车队,或者不管哪个车队,你找个车队学车,混一个正式工作,外甥都跟着你沾光呢!”
  范亚军没想到他本来要给二毛三毛一个教训,吓唬吓唬告诉他们钱不是那么好赚的,反过来却被孩子给教育了。
  “妈妈,让爸爸给小舅舅安排一个学车的机会。没准小舅舅将来就是大货车司机。”
  二毛在范亚娟的竹棍数到自己身上前,扯着嗓子喊道:“妈妈,你不能打我!我是为了我小舅舅好。”
  王桂花听到二毛喊,赶忙来,一把夺了二毛的棍,小声朝范亚娟说:“二毛个孩子,你们在有,等她将来嫁人,生活还要她自己过的。她自己上进,你不能再打她。”
  “再说了,村里谁家没点副业收入的,现在生活好了,自己有钱,想买点城里人有的香皂雪花膏,不可以吗?
  大街上那些管理员都没有没收农民的东西,让人自由买卖,你自己也没有固步自封啊。为啥跟二毛三瓜俩枣还计较。”
  “娘,你不知道二毛胆子有多大,我是管不了,等她爸爸回来收拾她。”
  “怎么你也不能打她。”
  二毛给奶奶使眼色,觉得还是别让奶奶知道她做的不是几毛钱的小买卖了。
  二毛星期天跟着小舅舅收了10只小母鸡,王桂花在后院让王大河打了个新鸡圈,婆孙俩偷偷养鸡卖鸡蛋。
  大人们也感觉到现在政策越来越松了,每家每户都偷偷多养几只鸡,重开鸡屁股银行。
  开年又能养猪,王桂花连忙抓了猪崽。
  过年前一个寒假,二毛梳起头发戴个狗头帽子,脸上抹上锅底灰,外穿一身哥哥的旧棉袄,跟着小舅舅方圆几十里地到处跑,头发换针,猪鬃换香皂,有时候还把自己偷偷用碎布做的头绳卖给各村爱美的大姑娘小媳妇们。
  大毛不知道怎么的寒假跟邮电所的工人联系到一个送报纸邮件的工作,从二中送到镇上每天一趟,一天给5毛钱的伙食费。
  三毛一听骑自行车,就跟着大毛住在街上两兄弟一起干这个活。
  每天早上冻得清鼻涕挂冰,六点起床,从镇上一路骑车到二中邮局,拉上二百多斤的邮包两兄弟折返回来,路滑摔跤,路陡翻车、推车常有的事,一个寒假下来,三毛眼见着长高了,有大人样了。
  71年二毛三毛六年级开学,范小舅舅做了一年免费工终于走通关系跟着县车队一个老师傅学开车。
  范小舅夏天,跟着车队到南方拉了一回货回来,整个人格局都变大了,给大毛二毛三毛买了好些稀奇货。
  “姐姐,二毛是我的恩人呢。我以后肯定跟着师傅好好干。一个月十块钱的学徒工,我拿的高兴。”
  “乱说什么,你自己立起来,跟二毛有啥关系。”范亚娟踹弟弟一脚,拿过熨斗忙着熨衣服。
  范亚娟的缝纫店,来定做衣裳的人越来越多,她干脆跟村里商量好,赚的钱给村集体,这个店算是水泉村集体开的,老队长还领着她去工商部门登记了一下。
  不过缝纫机和锁边机这些是范亚娟私人所有,一天一毛租给村里,这样,范亚娟就算给村集体打工,一个月没有工钱只有22天的工分,她一个月好的时候可以赚30多块钱,大家对此都没意见。
  六年级毕业,三毛跟着大毛继续送邮局包裹信件,二毛也学会了自行车,有时间也跟着一起送,多的时间二毛留在家里陪妈妈种菜喂鸡挣工分。
  挖一天洋芋,她现在已经可以拿5个工分了。
  开学,二毛三毛上了初一,范亚娟街上开缝纫店。
  大毛上高二,班里像李玉书这样品学兼优的同学,开始考虑出路,推荐名额没有的话就没有大学可上,农村户口招工有难度。
  唯有大毛,天天埋头苦学追着老师问各种问题,每天按照父亲教的方法加强体能锻炼,是男生里体能最好的学生。
  大毛在单杠支撑,障碍赛,五千米等项目上保持第一,是学校体育老师的爱徒,学校都想让他留校教体育。
  寒假一到,大毛急匆匆回家,继续和三毛镇上帮人接送邮件邮包,多的有二三百斤邮包,少的也有一百多斤,不确定因素,路途和距离是最好的试炼,他们路上跟混混打过架,也有翻车摔得满身都是泥,黑吃黑也碰到过。
  弟兄联手,面对未知事物两个人越来越从容不迫。
  突然有一天,二毛发现总跟着自己的弟弟丢了。
  三毛弟弟长大了,个子比她高,脸上憨憨的婴儿肥全退了,一张棱角分明的脸跟爸爸有五分像,脸晒得黝黑,笑容灿烂,整个人朝气蓬勃意气奋发。
  再看大哥的个子超过了妈妈,有一米七八,性格沉稳,是家里半个顶梁柱了。
  72年开春,大毛高二第二学期开学,二毛给他送菜和面,顺便将韭菜卖进城,大毛送二毛上车,笑着和她挥手。
  二毛也跟哥哥挥手,看着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不禁感叹时间好快。
  今年对哥哥来说是最重要的一年,冬季征兵,若能顺利当上兵,哥哥就算达成所愿。
  一起加油!
  二月里普通的一天,见大毛二毛三毛三个孩子一起给爸爸写信,范亚娟也提笔给王东林写了一份信。


第77章 第 77 章
  ◎出路……◎
  一转眼大毛要高中毕业了; 范亚娟跟大毛问好高二毕业的时间,在这天带着二毛三毛来参加他的毕业典礼。
  班里只有一个领导的孩子被推荐上了大学,其余50个人顺利拿到高中毕业证; 城镇户口招工都有机会; 农村户口基本都是回家务农。
  “老大,走,我们先去照相馆拍一张照片,恭喜你高中毕业!”
  范亚娟心里焦灼; 老大高中毕业了,要是当不成兵,真要回家种田吗?
  国营照相馆,可以洗彩色照片了。
  范亚娟让大毛单独照了一张,大毛要照军装照。
  四个人照了一张,妈妈坐在前面凳子上,二毛三毛大毛站在她身边,二毛说:“妈妈,大家一起喊茄子!”
  “茄子!”
  四张相似的笑脸被摄影员刚好抓拍到。
  “范大姐; 你们这张照片拍的特别好,等一周你自己取还是我们给你寄过去。”
  “麻烦你给我寄来。”范亚娟说着写了家里的地址,现在孩子们放暑假了,他们要回村挣工分。
  照了相; 范亚娟带着大毛三个到国营饭店吃饭; 回来; 范亚娟大毛背着铺盖卷锅碗瓢盆半路坐车; 二毛三毛到车站买了车票; 坐上来; 帮忙拿行李。
  “三毛; 小灶抱好,等你们上高中可以继续用。”大毛笑着和三毛开玩笑,把小灶放到车座底。
  “好的。”三毛用脚尖试了试,小灶放的稳当,不会摔。
  范亚娟四个回来,发现粮管所门口停着一辆军用汽车,大毛兴冲冲跑过来看了一圈,没人。
  二毛三毛从院子里进来,王东林一下站起来,笑道:“二毛,你们到哪里去了?我等了半天了。”
  “爸爸,我们去县里接大哥毕业,你怎么回来都不给我们写信呢?”
  二毛惊喜的跑过来,拉着爸爸的胳膊,仰着头,眉眼带笑。
  “爸,你回来了!”闻声大毛冲进院子,直奔王东林而来,开心写在脸上,都是欢喜。
  王东林拍拍儿子肩膀,摸摸他的头,儿子个子都快跟自己一样高了。
  “我回来带你去部队强化训练,等冬月征兵你直接从部队走!”
  太好了!
  “谢谢爸爸,我都有好好锻炼。”大毛喜出望外,手舞足蹈,恨不得院子里跑几圈。
  “我知道。”
  听了丈夫的话,范亚娟大松了一口气,彻底放心了。
  二毛三毛都替大哥高兴。
  一家人进屋,范亚娟先给给杜律行倒了一杯开水,再给王东林接给一杯。
  “东林你和小杜吃过饭了吗?要不,你先带他去吃饭。回来我们再说话。”
  “嫂子,我吃过饭了,镇上招待所也登记好了,你和团长说话,我带二毛三毛去街上转转。”
  杜律行是个极有眼色的人。
  二毛三毛跟他很熟悉,大毛就说带他去河里抓鱼。
  二毛积极地抱着水盆。
  等屋里只有范亚娟了,王东林拉着她的手。
  “是我考虑不周,一直自以为是,觉得家里和部队生活一样,你们去随军,我不在家,也跟家里一样。
  这次,我部队已经办好了随军申请,带你们去部队和我一起生活,我的工作也有了变动,不会长年出任务,我们一家人一起生活。”
  “我们都知道的,不怪你。”范亚娟喜极而泣,也体谅丈夫的不容易,他不在家,总不放心他们母子。
  以前外面环境复杂,还不如在家生活。
  “我就是有点担心大毛的前途。现在好了。”
  “嗯,快别哭了,你一哭我就不知道怎么办了。我们把这里好好收拾一下,你喜欢缝纫,我们将这些都搬过去,家里的大毛三个的箱子也给搬过去,他们有很长一段时间在部队生活。”
  “嗯。”范亚娟抹掉眼泪,利落的开始收拾东西,这些家当都是她一件件置办的,一件也舍不得扔,也舍不得送人。
  王东林车上取来大麻袋,夫妻两个一起整理。
  等二毛回来,家里像是蝗虫过境,她傻傻的站在门口,看着父母一边说话,一边收拾,急问:“妈妈,你们这是干什么?我们不在这里住了?”
  范亚娟扭头看着女儿不淡定的表情,笑道:“你爸爸来接我们去随军,以后你和三毛在部队上学。”
  “好呀!妈妈,我来帮忙。”二毛低着头,一边收拾一边整理情绪,部队去生活,她完全可以,可妈妈能适应环境吗?
  上次去,妈妈就算着日子要回家,这次真能呆得住?
  等爸爸村里镇上办好户口迁移粮食关系转移等一系列手续,二毛知道妈妈这次待不住也得待,没有退路。
  回到家,吃过晚饭,王东林正屋给王桂花王大河说他们一家要到军队生活的事,也邀请父母一起坐车去住几天。
  “我和你爹也盼着亚娟和孩子们去随军呢,我们在村里住习惯了,就不去了,你们好好过日子,我们做老人的也就放心了。”
  这样就好。
  王桂花心里松了一口气,村里都说就看王东林能给大儿子奔个什么前程,不会高中毕业回村里种田吧,听得他们老两口跟着上火。
  王东智王东辉张大红听他们说话,也跟着门里进来。
  张大红觉得这样才对嘛,又有点舍不得范亚娟和孩子们,四房五房不在家,现在老二也走,就剩下他们和老三,老三该走的不走,李桂芝天天见面看着都烦。
  “大哥大嫂,老三,这些年我不在家多亏你们照顾爹娘。
  这次我开了车来,接爹娘部队里去住上几天,等范亚娟和孩子们住习惯了,我再把爹娘送回来。”
  张大红心里不得劲,这意思是说范亚娟不习惯才接得老两口。
  王桂花却知道老二故意这么说的。
  “老二,你准备让爹娘住几天啊?部队路那么远,来来回回折腾,爹娘还是留在家里干脆别去了吧。”张大红抢在王东辉开口前,说道。
  “我老队长跟前请好假了。明天一早就出发。”王东林淡淡说道:“我们家搬走了,原来老五那半间房,可以借给玉梅玉花三个住。”
  王桂花踌躇不定要不要去,就听王大河对自己说:“既然老二接我们去享福,那老婆子你赶紧做点馍,我们明天带着路上吃。”
  听老伴儿的,王桂花赶紧去和面了。
  “我家的自留地也给爹娘。我不在家,老三,你好好地干活供玉花生才好好读书。”
  王东林说完就走了,王东辉王东智本来想跟他说说话,也碰了一鼻子灰。
  夜里,王东林带着范亚娟回了一趟娘家,第二天一大早村里都还没起,王东林背着箱子和范亚娟三个孩子王桂花王大河一起走。
  张大红王东辉王东智家里的孩子将他们送到大路口,村里的路虽然修宽了,但弯弯扭扭的大车上不来。
  “东林,你那部队有我们的房间吗?”王桂花心里忐忑笑着和王东林说。
  “有的,我院子里盖了两间新房,你和爹有的住呢。”王东林看出老两口的拘谨,笑着说:“一间我们做厨房,一间给你们两老住,你们的年纪,在城里已经退休了。老队长也不是不讲人情的人,村里这两年成亲的人多,不缺劳动力。
  我去请假,他还说我总算做对了一件事,让我好好待你们。”老队长还惦记着村里开柴油机磨坊。
  上了街,王东林范亚娟带着礼物来跟吴梅花林家祥道谢,跟他们说退房的事。
  “你们住了不够五年,我给你退钱,我跟亚娟先头说,等你们不租了,房子留给我们,我们给你折价,算一算,我们给你三十块钱,怎么样?”吴梅花笑着说。
  “姨,钱就算了,这几年多亏你们照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