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快穿之逆袭人生的女配 >

第85章

快穿之逆袭人生的女配-第85章

小说: 快穿之逆袭人生的女配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陶桃一掌打过去,把冯铭文打趴在桌子上。

    他竟然不躲不避,就这样被陶桃打趴在桌子上。

    他继续喃喃自语,“我也奇怪,我怎么会喜欢上一个男人呢?家里这几天张罗着给我相亲,我对那些王公贵族的小姐们一点也不感兴趣,心里却只有子成兄你,你们说,我这是怎么啦?我也不是喜欢男子,只是遗憾子成兄为什么不是一个女子,这种感觉挺奇怪的。”

    陶桃对乔老道:“乔老,你看他净说些疯话,快让小石头把他弄回去吧!要是被别人听到他的这些疯言疯语,对他的仕途影响可不小,他以后可是要建功立业的人呢!”

    冯铭文烂醉如泥,被陶桃叫来的几位下人弄回去了。

    陶桃想随他一起回去的,却被乔老留了下来。

    陶桃知道,乔老是有话想对她说。

    乔老慢慢的喝了一会儿醒酒茶,,然后缓缓的放下杯子,语出惊人,“冯铭文虽然性格粗狂,但是他的感觉没有错,他也没毛病,因为你就是一个女子。”

    陶桃心里大惊,细细回想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让乔老看出了破绽。

    “你做得挺好的,举手投足,说话神态,都跟一般男子没什么两样,但是你别忘了,老夫可是一位医者。你伪装得再好,也逃不过老夫的眼睛。”

    在智者面前,陶桃放弃了替自己做无谓的辩解。

    “乔老还知道什么?”

    “老夫什么都知道。”

    “什么都知道?”

    “你还记得吗?老夫到了陶府的第二天,就离开陶府出外五天,你知道那五天老夫去了哪里?”

    “难道……你去了三棵树村?”

    “你猜得没错,我就是去了三棵树村,我知道了你们在那里发生的一切。”

    “郑王和胡老爷,陶家长女一起失踪的前因后果。”

    陶桃更加惊讶,“你怎么知道郑王?”

    连胡家的人和官府的人都不知道,那天和陶桃,胡老爷在一起的哪位贵客是谁。

    “在你父亲还没有离开京城的时候,这位爷就一直盯着你父亲不放,你们离开京城十二年,一直平安无事,为什么突然之间就风起云涌,陶家长女失踪,陶家搬回京城的同时,那位爷也失踪了,你说,有这么巧的事吗?”

    “这么说,乔老在两年前就知道了我的真正的身份?”

    “我从三棵树村回来就知道,在去三棵树之前就怀疑你的身份。”

    “这么说,乔老第一眼看见我,就开始怀疑我?”

    “你跟陶杏有七分像,而且,陶老太爷和陶夫人对你的信任也太过了吧?再怎么说,你也只是一个义子,相识不久,他们就把整个陶家都毫无保留的交给了你。”

    “要知道,他们刚刚经历了一场灾难,为什么对刚认识不久的你如此不设防呢?”

    陶桃默然喝茶。

    果然,她还是高估了自己的伪装能力,在乔老这样的高手面前,她无所遁形。

    “乔老,我一直在培养三个妹妹,希望她们赶快长大,成家立业,这样,我的任务完成了,就再也不要伪装自己,我可以放心的离开,做回我自己。”

    “你是这样打算的?”

    “当然,我要让三个妹妹都招赘在家里,一方面,她们可以不受婆家人的气,另外一个,我要让她们把陶家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外面的人都说,家父是因为唯一的儿子病故,所以气死的,陶家没有了男丁,气数已尽,我就不信这个邪,我要破这个局,让陶家三个妹妹都招赘,让陶家子孙延绵下去。”

    乔老捻了捻雪白的胡须。

    “三姐妹都招赘,你也挺敢想的。”

    “我不仅敢想,还敢做,我要把武状元招赘到陶家。”

    “你想恢复你的女儿身份?”

    陶桃鄙夷的看了乔老一眼。

    “我就这么想死啊!还带着一家人陪葬。”

    “那谁招赘武状元?”

    “你不是说,我跟陶杏有七分像吗?”

    “你是说,让陶杏招赘武状元?”

    “乔老,这件事情就拜托你老了。”

    “你这不是为难老夫吗?别说冯铭文现在已经是武状元,将要去边关建功立业,就是没有考上武状元,他们家也不会允许他入赘陶家。”

    “陶家虽然只是小商户,跟冯家门不当户不对,但是现在,因为有乔老你的爱护,把医术传给了陶家,如果乔老保证除了陶家后人,其他人概不收徒,陶家凭借乔老传授的医术,名声比当年父亲在时有过之而无不及。”

 210。木匠家的女儿

    210。木匠家的女儿

    乔老指点着陶桃,笑道:“你这个小滑头,借我的名声抬高陶家的地位。”

    “乔老,你是父亲的故知好友,在我们姐妹四人心目中,你就是我们父亲一般的存在……”

    “别给我拍马屁,拍了也没用,老夫这辈子就没做过媒,这不是老夫擅长的事,你这分明是强人所难。”

    “乔老,陶杏是你的徒弟,相当于是你的女儿,冯铭文跟你关系好,他会听你的,如果陶家第一个女儿招赘的是武状元,以后两个妹妹招赘就更容易,而且招赘的对象也不会太差。”

    “我可以说动冯铭文,但是不能保证能够说服冯家父母,人家冯父是七品官,长子是五品官,怎么可能会让嫡子入赘一个商贩人家,你这不是让老夫去讨骂吗?”

    “乔老,只要你能够说服冯铭文娶陶杏,其他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冯铭文这个人挺有主意的,他不会受陈规陋习所拘,他若有心于杏儿,会自己解决问题。”

    在陶桃的劝说下,乔老答应试一试。

    不知道乔老是怎么劝说陶杏的,让她女扮男装,去给冯铭文送醒酒汤。

    也不知道他们聊了什么,次日,冯铭文看陶杏的眼光就很不一样了。

    陶桃和乔老在旁推波助澜,给他们制造了许多单独接触的机会。

    四五天之后,冯铭文就要去边关打仗了。

    临走之前的那天晚上,冯铭文请陶桃喝酒。

    他一改往日的侃侃而谈,显得有些沉默寡言。

    陶桃故意打趣,“冯兄的今日喝酒的情绪不高,是舍不得离开吗?”

    “子成兄,我有一件事不知道该怎么说。”

    “有啥事就说嘛!吞吞吐吐扭扭捏捏的,就不像是你这个武状元的一贯风格。”

    “等我回来,我就向陶府提亲求娶你家二小姐陶杏。”

    陶桃语气淡淡的,“陶家女儿只招赘,不外嫁。”

    冯铭文仰头灌下一口酒。

    “我知道,你不止一次说过。你的话,比陶夫人和陶老太爷说出来的都不容置疑。”

    “你知道就行,只要你答应入赘,其他的,什么条件我都可以答应你。”

    “子成,你知道吗?我已经二十岁了,跟我同龄的人,孩儿都会叫爹爹可以满地跑了,三年前,家里人就一直逼着我相亲,但是我从来没有那方面的心思,一直到遇到你,我对你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陶桃打断了冯铭文的话。

    “你可别这么说,你这么说,让杏儿情何以堪?”

    “不,不是你想的那样,我对令妹,是真心的喜欢。”

    “那就行,你既然说出喜欢两个字,你就要好好待她,你若对不起她,我第一个不答应。”

    陶桃拍了拍他的肩膀。

    “怎么说服你的父母,就是你的事了。男子汉大丈夫,要有把握自己命运的魄力。”

    见冯铭文沉默喝酒。

    陶桃道:“你入赘陶家不亏,人生不过几十载,和自己喜欢的人度过一生,是人生一大美事,杏儿可是我精心培养出来的,她温柔体贴,知书达理,她会医术,能赚钱,会管家,琴棋书画,家里家外,样样拿得出手,以后有这么一位贤内助,你就偷着乐去吧!”

    陶桃继续道:“你别小瞧了陶家,陶家虽然只是一个小商家,但是那几个不起眼的店铺,生意却是整个京城最好的,收入不少,更何况现在,陶家有乔老坐镇,每天来看病的患者络绎不绝,门庭若市,以后三个妹妹都开始坐诊,恐怕京城里面大多数大夫都要失业了,那可是日进斗金啊!你以后进了陶府,就是陶府大当家的,总比在冯府屈居你父亲和大哥之下要好。”

    “别想用这个来蒙我,陶府大当家的,不是你陶子成吗?再说了,我对大当家不感兴趣。”

    “我迟早要离开陶家,你是陶家长婿,以后陶家就靠你撑起来了。”

    “你是陶家义子,你还能到哪里去?”

    “天下之大,我能去,我想去的地方多了。”

    “子成兄,你也不小了,怎么还不成亲?陶夫人和陶老太爷也不帮你张罗张罗,虽说是义子,但是陶府没有一个人敢把你当外人。”

    “我到陶府,是有任务,你知道吗?我的任务就是,让陶家三个妹妹都找到好的归宿,让陶家能够,子孙延绵,繁荣昌盛。”

    “子孙延绵,繁荣昌盛。那就从你做起啊!你已经十九岁,许多跟你同龄的人,都已经是两个三个孩儿的爹了。”

    “你不是还年长我一岁的吗?你都还没有娶,还说我。”

    “我打仗回来就娶杏儿。”

    “好,你说的,你可不要食言。”

    冯铭文去了边关一年多,他们的队伍打了胜战,收复了失地,签订和解协议,冯铭文作为副将,自然是有功之臣,回来的时候,皇上论功行赏,到了冯铭文这里,冯铭文向皇上提了一个要求。

    他要求皇上赐婚,让他入赘陶家二小姐陶杏。

    打了胜战,皇上龙颜大悦,自然是愿意成人之美,便应了他的要求,赐婚于冯铭文入赘陶府。

    因为是皇上赐婚,这是多大的荣耀,所以就算是入赘,对于冯家来说,不是民间入赘那种意义上的入赘,因为是皇上赏的赐。所以是一种荣耀。

    再说了,冯家有五个儿子,长子早生下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延续子孙的事,多冯铭文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所以,毫无悬念的,冯铭文入赘到了陶府。

    陶夫人一个人住着一个大院子,她随着年纪增长,感觉越来越空旷,所以,在冯铭文入赘陶府之前,两个小女儿陶嫣陶红搬到了母亲的院子里去住。

    之前陶家三姐妹住的院子,重新修整之后,成为了陶杏和冯铭文的新房。

    陶家三姐妹个个天资聪明、勤奋好学。

    渐渐的,陶家三姐妹也可以单独出诊了。

    武状元被皇上赐婚于陶家,陶家义子和三姐妹先后出师于神医乔一。

    陶家在京城的地位一下子攀升起来。

    许多人家开始给陶桃和陶家两个女儿牵线搭桥。

 211。木匠家的女儿

    211木匠家的女儿

    所有来给陶桃提亲的,陶桃自然是一口就回绝了,他说,要让几个妹妹都成亲了,她才考虑自己的婚事。

    许多人都觉得陶桃的这个理由有些莫名其妙。

    他是长子,虽然只是义子,但无论是在陶府的地位,还是他自身的能力,都不容任何人小觑,说到底,陶府能够在京城站稳脚根,还是靠他撑着呢!

    他又何必把自己摆得那么低,就算是对陶府尽责,也没必要把自己的婚事耽搁了呀!

    可是无论是谁去给他做媒,他都是用这个理由把人给堵了回去。

    许多人都百思不解,觉得这样的理由也太牵强了。

    那意思也很明显,就是拒绝别人给他说媒。

    渐渐的,大家也就不再去碰这个鼻了。

    同时,来给陶家三小姐四小姐说亲的人也不少。

    但是,陶桃早放出话去,说陶家三姐妹都要招赘入陶家。

    许多人因此只能望而却步,毕竟那个时候的社会观念,除非是不得而已,比如家庭条件不好,兄弟太多,娶不起媳妇,一般家境殷实的人家,是不会让自己的儿子去入赘的,入赘的男子,在外人面前也是低人一等的。

    所以,陶杏和冯铭文成亲几个月后,到陶家来提亲的热闹也渐渐的平息了下来。

    半年以后,陶府再一次在京城名声鹊起。

    三年一次的科考结果揭晓,出自陶府学堂的三位学子竟然榜上有名。

    曹安,也就是之前陶桃买的那个小童陶安,三年前,成为曹府的义子,但是一直住在陶府,在陶府的学堂里面上学。

    这次他成为了这次的新科状元。

    另外两个同样出自陶府学堂的柳银,许蕴,分别中了前甲第六名和第七名。

    柳银是柳管家的儿子,许蕴,就是许大掌柜的孙子。

    许大掌柜,就像乔老所预言的那样,在被乔老救活两年之后,平静而没有痛苦的离开了。现在,陶家粮庄,是许良做大掌柜。

    陶府学堂不仅出了一个状元,还同时有三位榜上有名,这可是相当于现代社会那些牛掰的学霸班级。

    现代一个市或者一个省的同一个学校,能够出一个状元,两个前十名,已经是许多家长想削尖脑袋想把孩子送进去的学校,更何况这是全国级别的竞赛。相当于陶府学堂是全国最牛掰的学霸级学校。

    一时间,陶府的教书先生也出名了,许多人家想办法要把自己家孩子送到陶府学堂去上学。

    陶府学堂,是陶家办的,要进陶府学堂,自然要经过陶府的同意。

    面对闻讯而来,汹涌而至的学子和家长,陶桃都有些懵了,陶府的学堂,也容纳不了那么多人呀!

    但是人家带着人和银子来,还有人带着人脉和背景,若是拒绝了,要么得罪人,要么失去了大笔的赚钱机会。

    对于爱财如命的陶桃来说,这种赚钱的机会失去了是多么可惜呀!

    何不趁机办一个学校呢?

    那些有钱人家,为了让自家孩子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不惜重金求学。相当于现代的那些贵族学校。

    趁这个机会,办一个学校,采用考核进校的制度,学习成绩优异的寒门子弟,可以免费入学,那些成绩不够的富家子弟,可以用钱来凑。

    陶桃把自己的想法跟先生说了,他竟然很赞同。

    说这是福泽子孙后代的好事,他乐于成全。

    期间,曾经有人想花重金把教书先生直接挖走,教书先生感念陶家一直对他的厚待,没有同意,现在听陶桃说要办一个学校,他有一种大展宏图、大干一番的激情。

    陶桃直接在陶府附近买了一个二进的四合院做学校,招了几位学生,办起了京城里面第一家学校。

    话又说回来。

    每次开榜季节,都有在榜下捉婿的人家。

    作为新科状元的曹安,更是万家瞩目。

    那些打听到曹安就住在陶府的人家,直接就追到陶府来,而且自告奋勇推荐起自家闺女来。

    躲闪不过的曹安只能红着脸道:“实在抱歉,我心中已经有了人选。”

    在曹安还是陶安的时候,陶桃为了让陶安那个名正言顺的参加考试,特意让他挂了一个曹府义子的名,虽然他已经成为了曹府义子,但是他从来没有离开过陶府,衣食住行都由陶府安排。

    陶安曾经问过陶桃,为什么要让他做曹府义子。

    陶桃那时候正在看药材的进货单子。

    她一边看一边随意的道:“要是你成为陶府义子,怎么可能再入赘陶府。现在让你成为曹府义子,如若以后你跟陶府结亲,就可以名正言顺。”

    曹安大惊,“大少爷,小安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