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我在古代当名师 >

第18章

我在古代当名师-第18章

小说: 我在古代当名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吧!
  想到这里,闫炳心里只有畅快!
  杨三回马车将打听的说了,杨兮摸着下巴,“闫炳没搭上我们,他还在亳州,我们改变了他的命运。”
  没遇到他们,闫炳出不了亳州,不是被抓壮丁,就是被人认出他,左右都是死!
  杨三赞同的点头,又道,“江王的儿子不能动,女婿倒是在外活跃,也不知道江王有多少个女儿。”
  周钰知道一些,“江王的妾室很多,据说孩子有二十多个。”
  儿子女儿各一半,女儿也有十几个了。
  杨兮在意的是,“这次南下的是江王嫡长女婿,可见南下谋的事不小。”
  杨三眼睛亮晶晶的,“南方多富商,谋的一定是财。”
  抓了那么多的劳力,每日消耗不少,哪怕最低消耗也是巨大的,一个亳州能维持多久,江王需要银子和粮草!
  周钰赞许杨三的反应,“我们找个县城停留几日,避开江王女婿的队伍。”
  两家赶了一晚上的路,早上才停下休息一会,没一会见到昨日一同休息的两户人家,两户人家也赶了一晚上的路,一起赶路两日,彼此点头示意。
  吃了早饭,一起启程离开,杨兮明白,这两家跟着他们寻求安全感呢!
  下午的时候,到了张县,嘉州很有意思,县城不少以姓为名,张县已经临近嘉州边境。
  杨兮发现,张县聚集了不少南下的百姓。
  他们找客栈没了房间,只剩下大通铺,最后多花了一些银钱租了个小院子。
  杨三带着周小弟去打听消息,由杨三带着,周小弟学会不少交际的技巧,人也越来越开朗,现在特别喜欢跟着杨三。
  两人很快回来,杨三道:“不知道谁传的谣言,说前面聚集了不少西北的难民,西北因鼠疫十室九空,百姓都怕了,所以才停了下来,都在等消息传回来。”
  周钰眉头锁的很紧,鼠疫啊,没有确切消息,他也不敢继续往前走了。
  吴山忍不住咽了口水,怕的,“当初在京城也有西北逃来的难民,只是。”
  杨三接了话,“西北的难民单独被带走了,据说都被杀了。”
  吴山点头,“当时难民区还乱过几日,人人自危。”
  直到听说都死了,难民区才再次安稳下来,那可是将近五千的难民啊,有许多人说死的好,还有人咒骂为何要来京城。
  杨兮也怕啊,这里可不是现代,哪怕现代鼠疫也恐怖,更不用说古代了,对哦,还有天花等疾病,杨兮忍不住搂紧了儿子!
  杨三问,“姐夫,你觉得流言是真是假?”
  周钰,“不管真假,我们没有第二条命去赌。”
  他可不敢去赌运气,不如等前方准确消息传回来。
  杨兮出声,“你们说昨晚的队伍会不会信流言?”
  她想如果是流言,江王的可能性最大啊!
  周钰交代杨三,“一会你去城门盯着些。”
  杨三,“好。”
  杨兮两口子也上街了,杨兮准备多买些棉布,她要做些厚实的口罩和手套,高度的酒买一些,还有醋也要多备着。
  杨兮恨不得将家人从头武装到脚,买完东西,嘴里念叨着,“你帮我想想,还要买些什么?”
  周钰,“再买些萝卜炖汤,不都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吗?”
  杨兮一脸你是认真的,见周钰点头,“那就买一些备着,再买一些板蓝根备用。”
  “我觉得你买不到药材。”
  杨兮不死心啊,结果的确没买到,县城能卖的药材都没了,可见百姓对死亡的惧怕。
  下午,城门关了,杨三和周小弟回来,杨三语气轻快,“姐夫,昨晚的队伍并没有进城。”
  吴山道:“也可能他们走的慢,昨晚我们赶了一晚上的路。”
  周钰,“明日再守一天。”
  晚饭后,杨兮听杨三忽悠闫炳,“你自己一人赶马车多累,你在齐家村不找小厮,现在离齐家村很远了,你不考虑买两个小厮?”
  闫炳似笑非笑,“你可是咱们最有银钱的人,你不多买个小厮回来?”
  杨三,“我有李争就够了,你不同啊,我担心你熬不住。”
  闫炳哼了一声,对认的姐姐花多少银钱都不心疼,想在他这里占便宜呢!
  次日,张县又进入不少的百姓,街上人来人往的,杨兮不再出门了,两家人窝着等消息。
  杨三和吴家兄弟轮流守了一日,并没有见到昨日的马车。
  。


第五十八章 吃饭本事
  晚饭后,吴山过来商量明日是否离开。
  周钰道:“目前我倾向于流言是假的。”
  吴山没问如何照驱赶他们的车队断流言真假,也不想知道里面的恩怨纠葛,他只关心一家子的命,“要不等前边消息传回来再走?”
  杨兮点出,“流言传的这么快,如果是有心人为之,无论等多少日传回来都是前面有鼠疫。”
  吴山烦躁了,“为何传这种流言?”
  杨三嗤笑一声,“有人不希望百姓南迁呗!”
  多简单的计谋,却吓住了南下的百姓。
  吴山想到自家,如果没有跟着周家南下,自己走南下的路,一定会信了前边有鼠疫,最后不敢再前进一步。
  吴山这一路长了许多的见识,他没问过周钰看出什么,一路亲眼所见就够他开眼界,“我们明日走?”
  周钰最欣赏吴山的一点,知道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好。”
  杨兮见时辰还早,“我和小妹再做些饼子。”
  前路流言四起,他们难找到留宿的村子,所以多做些干粮尽快过流言区。
  周钰点头,“嗯,再蒸两锅包子。”
  说着拉起小弟,“我和小弟剁肉馅。”
  杨三语气有些迟疑,“我帮着包包子?”
  杨兮笑着,“好。”
  闫炳,“。。。。。。”
  周家男子干活能传染,现在连杨三都要学做饭了!
  别说杨三学的挺快,包的还挺不错的。
  杨三等包子蒸好,吃了一个自己包的,“!!”
  自己包的就是好吃,美味!
  次日一早,两家吃了早饭就出了城门,往南的官道上一个行人都没有,整整赶了一日的路,才零星见到几个百姓背柴火。
  晚上休息的时候,杨兮,“流言很成功。”
  周钰,“还是不紧迫,真逼的没活路,前方是鼠疫也要闯一闯。”
  杨兮叹气,“等逼的没活路再逃跑,什么都晚了。”
  周钰听到外面打架的声音,“我看闫炳的小厮给杨三买的。”
  杨兮笑出声,“闫炳嘴上说不买,最后还是买了杨三选的小厮。”
  周钰心里门清:“杨三不断试探闫炳的底线,闫炳也在试探中表露跟随的心,这两个小子有的磨。”
  次日早上,杨兮见到两个小厮鼻青脸肿的,二人跟在李争身后忙碌,这是被李争打服了。
  两个小厮不是从人牙子手里买的,一个十九岁是张县有名的混子,家中孩子多不上不下又不讨喜,恰逢家中卖妹妹,不知怎么和杨三聊起来了,自己卖身得了银钱断了亲。
  另一个小厮年纪小十四,张县的乞儿,听杨三说,别小看乞儿,打听消息厉害着呢!
  杨三凑到姐身边,“姐,日后李争带着这两个小子。”
  杨兮,“闫炳同意了?”
  杨三干笑一声,“他说看到许南和莫陆闹心,日后帮着赶车就行,卖身契都给我了。”
  杨兮,“你给他们取的新名字?”
  杨三点头,“是不是不错?”
  “挺好。”
  一行人简单的吃了早饭,准备继续赶路,没走一会就听到身后有人喊,“停下,等一等。”
  杨兮拉开马车帘子回望,诧异了,“竟然是与我们同行过的赵家。”
  赵家十四口人,赵老汉夫妻,两个三十多岁的儿子,每个儿子有四个孩子。
  家底也丰厚,有驴子和一头牛拉车。
  周钰意外赵家跟上来,对小弟道:“停下。”
  周小弟停下马车,吴家的车也跟着停了下来。
  没等一会,赵家到了眼前,驴子和牛累的要站不住了。
  赵老汉语气急切又庆幸,“可算是追上了,我们昨日知道你们出城晚了,只能一直追着没停过,还好追上了。”
  杨兮一听,他们盯着江王嫡女婿,赵家也盯着他们呢!
  周钰问:“可听了鼠疫的消息?”
  赵老汉瞳孔紧缩下,面上不自觉带上了恐惧,“知,知道,得上只有死路一条。”
  周钰笑着,“我们要南下。”
  赵老汉一直观察周吴两家,两家并没有欺负过他们,至于身上的煞气,有煞气好啊,能震慑住不怀好意的人。
  赵老汉心里组织着话,确认没问题才开口,“我信周先生的判断,您是读书人懂得比我们多,还请先生带上我们一家,我们给报酬。”
  说着从怀里掏出个布袋子,粗糙的双手拿出里面银钱,大概五两左右的碎银子。
  吴山见到银子眼睛亮了下,只跟着就能拿银钱,他是心动的,不过,他们家听周钰的。
  周钰看了吴山一眼,又看向杨三,他同不同意赵家也会跟着,示意吴山接银子,“我们等你们一个时辰。”
  赵老汉咧着嘴,“谢谢周先生。”
  杨兮走过来,笑着道:“周先生这个称呼好。”
  周钰无奈,现在叫的人多了,他让改口都不容易,“我们回马车歇着。”
  吴山将银子分了四份,杨三和闫炳各一份,分了银钱,嘴里念叨着,“赵家一定有傍身的本事,否则这年月可攒不下这么多的家底。”
  杨三接话,“我去问问。”
  没一会杨三打听消息回来,一脸的古怪。
  杨兮好奇了,“赵家有什么本事傍身?”
  杨三觉得牙疼,“赵老汉的三叔进宫当过敬事房的太监。”
  杨兮两口子有了猜测!
  杨三继续道:“老了回家乡,赵老汉接过去养老,十里八村只有一户会阉猪还阉不好,他叔叔观望过一次,琢磨会了将本事交给了赵老汉。”
  马车内挺安静的,周小妹脸红透了,周小弟有些目瞪口呆,还,还能这样?
  杨三反而笑了,“赵老汉的两个儿子也有本事,老大阉鸡不错,老二什么都会。”
  杨兮干巴巴的道:“时辰不早了,通知赵家该启程了。”
  杨三嘿嘿笑了两声,在姐夫瞪过来,才利索的下马车。
  晚上休息的时候,杨兮发现吴山带着吴老大和吴老二去了赵家,杨兮小声的道:“吴大哥看上了赵家的本事。”
  周钰,“赵家不一定会传给吴大哥。”
  杨兮一想也是,这是吃饭的本事。
  吴大哥回来叹气,“赵大哥答应了他叔叔,只传自家子嗣。”
  太可惜了,他真心想让儿子学阉猪的本事,在家乡的时候,会的人也不多,每次都要排队才能排到!
  杨三眼睛转了转,不知道心里琢磨什么。
  次日中午,一行人没休息,杨兮迷迷糊糊的,马车突然停了下来。
  周小弟在外道:“哥,前面村口聚集了好些百姓。”
  。


第五十九章 雪
  周钰睁开眼睛上前拉开马车帘,前面二百多米,村口百姓拿着搞头等农具驱赶着一家四口,百姓的情绪十分的激动,已经有人拿雪球砸向一家四口。
  杨兮凑过来,一眼就发现了不对,“你看男子的神态。”
  周钰仔细一瞧,男子站着都打晃,一看就高热中,瞳孔紧缩,“将做好的口罩带上。”
  杨兮心跳快了许多,忙找出口罩发给家人,又让周小弟给杨三和吴家送去。
  杨三和吴山走过来,吴山见百姓驱赶一家四口,捏着手里的口罩,他脑子里只想到鼠疫,“不,不是流言吗?”
  周钰示意马车靠边停着,“小心为上。”
  吴山不敢往前走一步了,他的认知里,如果是普通的病,不会被驱赶的。
  他们离得远一些,所以听不清前面的谈话,只见一家四口跪着祈求,全然不顾雪球砸在身上的疼痛。
  赵老汉也走过来,声音有些发抖,“我们换条路走?”
  这条路是不能走了,前面的村民也不欢迎外人,已经有人怒视他们了。
  周钰考虑换条路走,这条路附近村子少,他们能避开人尽快离开嘉州,换一条经过的村子多,他不怕和村民接触,就怕村子不让马车经过。
  杨兮走下马车,开口道:“流言传的很广,前面百姓害怕的过于草木皆兵了。”
  刚才她也吓了一跳,第一反应也是鼠疫,谁让最近听得最多就是鼠疫。
  杨兮见都看她,继续道:“真是鼠疫不可能只驱赶几个人,我又仔细观察发现,一家四口只冲着一个方向磕头。你们看有的百姓激愤,也有百姓不忍,还有人像是劝说,再看他们的穿着还算体面,说明他们是村里人,并不是从西北逃难过来的。”
  周钰边听边仔细观察,的确如媳妇所说,一家四口不是难民。
  吴山提到嗓子眼的心回落了一些,嘴里念叨着,“希望是误会。”
  突然,前面得病的男子颤抖站起身,愤恨的伸出手指着一处,离的远不知道说了什么,只见百姓中一老汉丢出个包袱,包袱落地散落了一些铜板出来。
  有的百姓想上前抢,又害怕被传染,只能紧盯着散落的铜板。
  男子颓废的收回手,去了全部精神整个人直挺挺的往后倒,一时间场面又乱了起来。
  杨三冷笑一声,“这是被亲人抛弃了。”
  前面的村民冷漠的看着,男子病狠了,女人哀嚎着,两个十几岁的少年脸含恨意的跪着。
  赵老汉唏嘘了一声,“周先生,我们不换路走,今日也过不去。”
  周钰不仅要为家人负责,还要为整个队伍负责,心里骂着江王,南下的困难大部分是江王造成的!
  杨兮看着天色,“估计一会要下雪,我们先掉头找处地方休息。”
  上午遇到过破庙,她不想去,破庙的确适合休息,也正因为适合休息,所以流动休息的人员很杂,谁知道破庙住过什么人,哪怕鼠疫流言是假的,她也要尽量杜绝危险。
  周钰,“我们先掉头找住的地方。”
  杨兮看着前面的一家四口,回想起儿子病重无药可求的记忆,那种无助好像天塌了一样,只要回想起来心就锥痛难忍。
  杨兮深吸一口气缓解情绪,想了想道:“我倒几粒治疗发热的药丸,用牛皮纸包好放在这里。”
  她能做的只有这些了。
  杨三:“姐,不用那么麻烦,我有办法。”
  只见杨三拿出弓箭,没用杨兮的药丸,杨三拿自己的瓷瓶倒出几粒药丸,用牛皮纸包好绑在箭头上。
  说到药丸,成药丸难买,治疗发热等症状的药丸更难买,杨三与书铺东家熟了,拜托书铺东家买的,一共只有三瓶,分了杨兮一瓶,杨三很宝贵剩下的两瓶。
  思绪间,杨三拿起弓箭对着一家四口的方向拉满了弓。
  周钰一行很惹眼,村民一直盯着这边,见这边拉弓箭,村民吓了一跳,哪怕激愤也没想杀人,又怕伤到自己,村民又往后退了退。
  杨三的箭射了出去,在所有人的目光中,箭稳稳的落在男子的胳膊边。
  杨兮看的心惊肉跳,这要是准头不好,帮忙成了杀人,“你小子明明可以离人得更远一些。”
  杨三收起弓,“这才能震慑住人啊!”
  周钰敲了杨三的头,“不错。”
  杨三捂着额头,“姐,姐夫夸我了。”
  杨兮冷漠脸,“哦。”
  赵家先走,随后是吴家,周家断后。
  杨兮从马车窗往后看,箭上的药丸被拿了下来,混合着雪送入男子的口中,能不能挺过去听天由命了。
  一行人往回走也没找到留宿的地方,村子不让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