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当名师-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钰语气沉痛,“徐琛这个老匹夫得了势,我爹这些年又碍了不少人的眼,事发突然,我爹只能以死护我们离开。”
钟谨心里骂着昏庸的朝廷,咒骂奸臣当道,“你们逃出来伯父也能安息了,你们离京为何不写信来?”
周钰低声解释,“事发突然,爹让我们回祖籍,爹不想连累钟伯伯,我们也不敢与人联系,最后一番谋算办了假户籍南下定居,没想到会遇到大哥。”
短短一句话,透露太多的信息。
钟谨眼眶红了,周伯伯临死怕连累钟家,心里想幸好周弟没回祖籍,“平安就好,平安就好。”
周钰问,“钟大哥怎成了向县县令?”
钟谨解释,“我爹觉得世道不好,他不想我离家太远,就利用人脉谋了向县县令,如果不是不能户籍地当官,我爹恨不得将我在眼皮下当官。”
周钰见都看着他们,小声的道:“现在不是聊天的时候,等闲暇我们再谈?”
钟谨点头,“走,我给你换个差事。”
周钰忙道:“钟大哥,我的差事已经不错了,我也不想太惹人眼。”
钟谨觉得委屈了周钰,周钰是进士出身,瞧着周钰穿着得体,还有马车出行,钟谨放心不少,“听你的。”
周钰拎着行李,避开钟大哥帮忙的手,对媳妇道:“别担心我,我很快回家,你照顾好自己。”
杨兮点头,“你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
目送周钰离开,杨三没一会转了回来,“姐,钟家真可靠吗?”
杨兮的记忆有些久远,对钟家也是信任的,“钟家可靠。”
杨三动了动嘴唇,姐夫那么精明的人,一定不会看错人,“可靠就好。”
柳里正也回来了,没急着离开,来到马车前,“你们家与县令相熟?”
他眼睛没瞎,县令对周先生的态度像对弟弟,二人说话随意,一看关系就不一般,心里十分得意,还是他眼光好啊。
杨兮没藏着,越藏着好像见不得人一样,不如大大方方减少猜疑,“父辈有交情。”
柳里正一听,确认周家家世不错就可,他没继续追问,“时辰不早了,杨娘子咱们回镇子?”
杨兮惦记家里,“好。”
马车调转车头,路上都是排队服徭役的百姓,马车行驶的并不快,慢行两刻钟才加快了速度。
向县的道路很平坦,柳里正骄傲的道:“钟县令来的第一年就修了路,我家二小子服的徭役,附近几个县,就咱们向县的路最平坦。”
杨兮嘴角带笑,钟伯伯是难得的好官,格外重视子女教育,钟大哥是为百姓的好官,这离不开钟伯伯的教育。
一路回到镇子,柳里正直接回上河村,此行的结果,柳里正对周家更客气了。
杨兮回来先去了厕所,肚子月份大了,上厕所的次数太频繁,洗漱后进了婆婆的屋子。
叶氏见儿媳妇平安回来,提着的心才落地,“平安回来就好。”
她就担心路上出意外,她可就没脸见丈夫了。
杨兮坐下,“让娘担心了。”
叶氏拍着儿媳妇的手,“你不放心钰儿,娘理解你。”
。
第八十八章 可以矫情
杨兮讲了钟谨是向县县令,又描述服徭役的地方,“现在有钟大哥照顾,娘不用惦记相公了。”
叶氏消化一会消息,“钟家老大?”
“是,钟大哥是向县县令。”
叶氏南下的时候也想过投奔钟家,儿子否决了,一方面怕暴露钟家带去祸患,另一方面钟家人员的多,他们家又不是没银子走投无路,不如自己找地方安生过日子。
没想到,竟然这么遇上了!
叶氏感叹,“我们两家有缘分。”
杨兮想说,她和周钰转世轮回过,深刻明白一个道理,与其依靠外人不如靠自己,只有靠自己才靠的住,“我估计明日钟大哥会来看您。”
叶氏没有因为身份落差见不了人,她本就是农妇出身,“行,正好我也问问钟家的情况。”
去年相公去世,他们一家子南下,年底给钟家的信断了,想到这里,叶氏情绪更低落了。
她其实不想接触与相公相关的人或物,这会让她想起相公,那个为她撑起天,对她不离不弃的人死了。
周小妹对钟家了解不多,钟家离开京城多年,周小妹懂事很少听爹提起钟家。
周小妹担忧的很,“嫂子,我们来瑞州隐姓埋名,钟家值得信任吗?钟家会不会卖了我们?”
杨兮拉起小妹的手,安抚小妹的不安,“不会,钟伯伯是好官,爹的知己,只是无法明着联系,钟伯伯值得信任。”
钟伯伯不是为了权势出卖底线的人,钟伯伯在京城明明可以得到更多的权力,为了底线毅然决然的辞官,谁出卖周家,钟伯伯也不会。
叶氏靠着垫子,“你爹为人守信,除了京城交往的朋友,各地也有一些人脉,虽然你爹没收过学生,香火情也留下不少。”
周小妹变了脸,“娘,别提京城的朋友了,我们落难没有一人伸出手。”
她死都不会忘记抬棺出府的场景,大雪纷飞无人帮助他们!
杨兮的手被小妹攥着,小妹的内心隐藏着恨意。
叶氏吓了一跳,忙道:“好,好,娘不提了。”
周小妹抿着嘴,“我没听爹提过钟家,嫂子,我们还是小心的好。”
好不容易安定了,她不想继续逃了。
杨兮解释,“当初在京城爹和钟伯伯面上不合是装的,私下关系不错,不明着来往也是怕惹人注意,当时你还小所以没和你提过。”
就是不知道上一世古代,钟家没接到周家信件,钟伯伯会不会意识到周家出事了,又一想亳州之乱,哪怕钟家绕过亳州去京城,一个来回也需要很久。
杨兮算着时间,年节写信快马到泉州就要一个多月,钟家派人到京城送回消息也要夏天了,这个时间,他们一家子已经回祖籍葬身火海。
等钟家找到周家祖籍,只能给他们收骨灰了!
晚上,饭桌上少了周钰,吃饭特别的安静,又多了钟谨这个意外,周小弟几个都心不在焉的。
饭后,杨三开口,“我下午打听了钟县令。”
他更相信自己所听所见,回来就去了县城,花了不少银钱打听县令。
杨兮起身的动作停住,又重新坐了回来,“打听的可满意?”
杨兮从小在周家长大,私下见过钟谨多次,对于钟谨的人品,她也算看到大的。
杨三摸了摸鼻子,“我从不同人嘴里打听县令,钟县令来向县办的都是实事,关心民生约束衙役,百姓都说钟县令好,钟县令只有妻子无妾室,重情重义之人。”
杨兮高兴钟谨一直没变过,语带笑意,“这回可放心了?”
杨三耳朵尖发红,“我喜欢先小人后君子,钟县令的确不错。”
杨兮道:“明日钟县令估计会过来,你们都留在家里见见。”
杨三眼睛亮晶晶的,“好。”
他正想亲自接触钟县令呢!
晚上,杨兮躺在床上,搂着儿子取暖,今日没人给她揉腿捂脚了,啧啧,经历这么多她还矫情上了,不过,孕妇的确让她多思,还好她的内心够强大了。
杨兮感觉肚子里孩子踢了她一脚,还真疼,伸手安抚肚子里的孩子,“你爹不在家,今日没有书可听了,你乖乖的听话。”
话音落下孩子又踢了一脚,她的腿还有些抽搐,明明补钙了,好吧,怀孕的她的确可以矫情,孕妇真是太难了。
一晚上没怎么睡好,哪怕儿子像小火炉,她也难受的不行。
早上吃了早饭,杨兮估算着时辰没敢补眠,果然如她猜测的一般,钟大哥一家子来了。
钟大哥坐着马车进了院子,杨兮迎上前,见到下人搬着礼物,忙道:“大哥怎么还带了这么多礼物,你和嫂子能来,我娘已经很高兴了。”
杨兮第一次见钟谨的妻子,钟谨比周钰大五岁,过了年三十岁,以前在京城两家都是私下来往,钟伯伯每次只带钟谨。
京城有宴请,因婆婆身体不好,她又早早定亲很少出门,在只听钟伯伯说钟谨妻子贤良,今日确是第一次见面。
钟谨扫视院子,院子并不大,他看着心里难受,“婶子身子骨弱,我带的都是补身子的补品,你就别推辞了。”
朱氏亲热的搂着杨兮的胳膊,“外面冷,你又怀着身子,我们进屋说。”
杨兮愣了下,感受到朱氏的善意放松了情绪,“嫂子说得对,外面冷,我们进屋说。”
进了叶氏住的屋子,钟谨见叶氏苍老了许多,眼睛红了,“婶子,您受罪了。”
叶氏眼睛也红了,“能平安南下已经是万幸,我没受多少罪,都别站着坐下说话。”
钟谨坐在椅子上,环视简陋的摆设,心里更加不是滋味,周伯伯多会经营的人,周家的家底丰厚,红着眼睛,“婶子,您今日跟我回去。”
叶氏忙摆手,“这可不行,你能来看我,我已经很高兴了,我们家能有个安身的地方知足了,你不用多惦记。”
钟谨眼睛又红了,周家只少了周伯父,昨日下去找机会和周钰聊了一会,已经知道周家被抄,周伯父葬在了京城,“我昨日写信送回老家,我爹一定会过来,要是我没照顾好您,我爹非抽我不可。”
叶氏拿着帕子擦眼泪,“你爹是重情的,正是如此我更不能跟你回去,我身边有儿有女,你也要为钰儿两口子想想。”
。
第八十九章 想法多
钟谨想也不想道,“都住到我家去。”
杨兮余光扫向朱氏,朱氏神色没变,看来两口子在家说好了,松了口气,嫂子是好相处的。
钟谨看向杨兮,“弟妹,周钰不在家,你给个话。”
杨兮摇头道:“我们已经定居上河村,日后的相处长着呢,现在宅子正建着,等建好了请大哥一家子温锅认认门,我们就不去给大哥添麻烦了。”
朱氏眼神诧异,她以为周家会顺势住到县衙,又一想,周家没去泉州就是不想投奔,心里感慨周家有骨气。
钟谨同样的话问过周钰,周钰也拒绝了,他还想着趁周钰不在家让婶子住县衙,想到周钰似笑非笑的模样,这是猜到他的打算,弟妹不会同意啊。
叶氏鼻音很重,“兮儿说的对,未来的日子长着呢,日后多走动。”
钟谨心里感慨周家骨气,高兴周家家变没断了根骨,不再强求,“好,日后多走动。”
杨兮趁机介绍了周家新家人,钟谨听的愣了,皱着眉头,又一想周钰城府不浅,入了户籍一定得了周钰认可,面容缓和不少,“甚好。”
周炳松口气,不追着问太好了,默默的站在角落降低存在感。
杨三就热情了,跟在周小弟身边,时不时接一接周小弟的话,还讲了一些能讲的南下所见。
杨三见县令看着他,感慨着,“这世道乱,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波及到这边。”
钟谨眼底玩味,这小子有些意思,转过头看向杨兮,“昨日才知道展鹏出事,等服徭役结束,我陪着周钰一起去义州。”
杨兮,“钟大哥政务繁忙,相公自己去就可以,劳烦大哥惦记了。”
钟谨越了解周家发现的一切,忍不住联想父亲,父亲当初没辞官,是不是也如周家一样?今日的周钰会不会就是自己?
钟谨是真的想帮忙,“我明白家中巨变,理解你们两口子小心谨慎,你们还有仇家不敢用周伯父人脉,我们钟家的人脉没人盯着,靠你们自己慢慢找,什么时候能找到展鹏?”
他见过几面杨展鹏,这孩子离京后,从周钰嘴里听到过一些消息,后来钟家也离开了京城。
杨兮眼睛有些发红,患难见人心,站起身感谢道:“谢谢钟大哥。”
朱氏忙扶着,她清楚不让弟妹拜,弟妹心里不安,扶着弟妹坐下,“说谢就外道了,我们两家什么交情,快擦擦眼泪,你还怀着孩子。”
杨兮日日惦记弟弟和娘,一直压在心里,今日爆发出来,眼泪有些控制不住了。
这可吓坏了子恒,“娘,你别哭,娘,外婆和舅舅一定平安的。”
杨三看的心里不是滋味,他也想念走散的二姐,也不知道二姐如何了,他想过打听二姐的消息,可二姐是独身女子,他有门路也不敢打听。
钟谨一家留下吃午饭,在酒楼点的饭菜,钟谨饭后拿出个盒子,盒子里是整齐的银锭子,一共五十两。
杨兮拒绝道:“万万不可,钟伯父一辈子清廉,这笔银子我们不能要,钟大哥,抄家虽然突然,我们也藏了一些首饰,你也看到我们有马车,又建了宅子,我们家不缺银钱。”
杨兮见钟谨要开口,打断道:“等宅子建好,我们会想法子赚银子,不会吃老本,大哥放心好了。”
叶氏也忙道:“银子快拿回去,否则别再登门了。”
钟谨清楚周钰不会要,所以趁着周钰没在拿出来,结果他的打算都落空了,见婶子一脸严肃,忙收起盒子,“侄子这就将银子收起来。”
叶氏指着补品道:“日后登门别买贵重的补品,你养一家子也不容易。”
钟谨视线落在妻子八成新的簪子上,心里叹气,爹是清官,离开京城的时候家底不多,回到老家买地又要供他科举,仅剩的家底花的差不多了,爹的脾气又硬,送礼的全都打了出去,家里手头宽裕还因他当了官,他没爹古板,却也有自己的底线,才存了一些银钱。
家中兄弟孩子读书,儿子也要读书,人情往来不少,这几年花销甚多,妻子的首饰很少买新的。
杨兮起身出去,回来手里拿了四个荷包,荷包里放了碎银子,笑着道:“孩子们叫我婶娘,这是见面礼。”
钟谨有四个孩子,大的十二,小的五岁,三儿一女,几个孩子没敢伸手。
朱氏见相公点头,才笑着,“婶娘给你们的还不快拿着说谢谢。”
四个孩子依次接过荷包说谢谢。
杨兮笑眯眯的,“都是好孩子。”
下午,钟谨一家子离开,叶氏心里空落落的,强打起精神,“往好了想,我们也算有依靠了。”
杨兮见婆婆累了,“娘,您先休息一会。”
叶氏,“好,你也赶紧休息一会。”
杨兮等婆婆躺下才出来,就见杨三蹲在她屋子门口,“你等我有事?”
杨三眸子里有太多的想法,“姐,我日后可不可以请教钟大哥一些瑞州的事?”
杨兮示意杨三进屋说,“可以。”
杨三,“姐,周家的人脉多吗?”
杨兮警告着,“别打主意,你要知道人脉需要足够利益维持,周家落难了,不是谁都像钟家可靠。”
杨三起身给姐姐倒热水,“我知道,我就是好奇。”
杨兮抿了一口热水,“你可知欲速则不达的意思?”
杨三知道,“姐,你放心好了。”
杨兮才不放心,这小子刚才就请教钟谨瑞州海盗的事,如果不是建宅子,又有周钰压着,这小子早就四处窜了。
钟谨没穿官服来拜访,赵家疑惑周家哪里来的亲戚,也不敢多问,对周家越发的小心,就连赵二姑娘也不敢提学刺绣的事。
人与人的相处很神奇,一路南下周家没功名,只显露出本事,赵家敬着不会恐惧周家,现在多了一门亲戚,还是一看就有身份的亲戚,赵家的小心思彻底没了。
日子过得很快,一转眼周钰服徭役七天,杨兮想去看看,可上次憋的肚子难受,她也只能想想。
周小弟听娘念叨大哥,“娘,嫂子,我去看大哥,顺便将大哥换洗的衣服拿回来。”
周小妹忙道:“我也去。”
周小弟瞪眼,“你一个未婚女去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