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当名师-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里需要补营养的太多,娘身子骨不好,妻子怀孕,儿子又小,周钰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吴山也为周家发愁,又一算周家手里的银钱就更愁了,现在粮食一日一个价,入冬又要大涨,“行,我明日也要换些粮食回来。”
吴山走后,周钰搬进来几块长木板,拿出藏起来的匕首对着木板比划。
杨兮将东西都整理好,现在不是嫌弃的时候,换好旧棉衣走过来,“你打算做什么?”
。
第十五章 专业
周钰给媳妇让开一些位置,“我打算做雪橇。”
杨兮眼前一亮,今年第一场雪站住了,半个月后还有一场雪,在什么都不方便的古代,野外的道路可没有人清理,东北冬日出行最方便的不是马车,而是雪橇。
周钰见媳妇高兴,心里的沉闷少了许多,嘴角也忍不住勾了起来,“我打算做个大的雪橇。”
杨兮的手指动了动,她古代这一世动手能力很强,小时候喜欢拆东西,爹死了她才没继续自己的爱好。
转世到现代,她的外公是有传承的木匠,她喜欢动手外公惯着她,后来大学学的机械专业。
杨兮想到现代的亲人心里十分难受,回到古代一直不敢想,现在心里都是现代的亲人,现代她晕过去,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回去。
周钰察觉到媳妇的情绪,询问道:“怎么了?”
杨兮不能说现代的亲人,只能道:“我想娘和小弟,也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周钰恍然想起来,他还有小舅子和岳母,回忆一会才道:“没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我们要不要去你祖籍寻找?”
杨兮摇头,“我祖籍已经被乱民占领,我们一家子太弱了。”
所以还是保全自己别去送死了。
周钰想着乱民皱起眉头,朝廷的兵力还是有的,因皇上昏庸多疑,造成乱民越发展越庞大,现在还不是最乱的时候,对他们一家子也算是好消息了。
周小弟和周小妹换上旧棉衣暖和一会,现在身上暖洋洋的,周小弟站起身,“哥,我和小妹去捡柴火。”
杨兮没拦着弟妹干活,日后的生活更难,自食其力才能生存,叮嘱的道:“附近能捡的柴火估计被捡没了,你们别往深山走。”
古代山林别的不多,野兽最多,尤其是狼群饿极了能进村的。
周小弟道:“嫂子,我会小心的。”
周子恒忍不住伸出手,“爹,娘,我能帮着做什么?”
杨兮的脸上有了笑意,“子恒背诗给娘听好不好?”
周子恒看向爹,周钰语气柔和,“听你娘的。”
子恒别看年纪小,因是长孙很早就启蒙了,小人认的字不少,会背的古诗很多。
叶氏躺在床上没动,她去了精气神要好好的养着,儿女都有担当,她脸上也多了一些生气。
杨兮没敢亲自动手做雪橇,她现在古代千金小姐可不会这些,只能帮着打下手,别提多憋屈了,她能做最好的雪橇,几次想张嘴都忍住了。
最后眼不见为净出去转转,吴家所在的区域,都是家中人口多的人家,这片壮劳力多又在靠山的外围,还算井井有条的,另一个区域又脏又乱。
杨兮清楚才敢出来走走,她出来也换了个发型,放下头发挡住一半的脸,又故意勾着身子走,虽然惹眼没人紧盯着。
这也多亏了吴山,吴山是个有成算的,早就和邻居说有亲戚来逃难,附近邻居好奇不多,都是逃难的苦命人,谁还关心不相干的人。
。
第十六章 亲人
杨兮转了一圈主要看离开的道路,没走远就回去了,一转身见周钰寻了过来,心里暖呼呼的。
周钰走过来扶着媳妇,媳妇是他的精神支柱,现代内心受折磨的时候就会想着媳妇,他对媳妇的感情容进了灵魂,身边没有媳妇,他做什么都静不下心。
周钰握着媳妇的手,“外面太冷,我们回去。”
杨兮走的不快,压低声音,“正好出来,我们小声聊一会。”
周钰脚步一顿,带着妻子往没有草棚子的地方走,“好。”
二人也没走远,虽然有吴家照看,他们依旧担心娘和孩子,走到避风处又远离草棚二人才开口。
杨兮主动说,“我在现代有许多的亲人,我是家中第二个孩子,上面还有一个哥哥。”
她是意外出生的,因为她家里罚了不少钱。
周钰带着记忆转世现代,他对现代父母始终有隔阂,想起现代的父母家人,他的心里也不好受,父母对他很包容,以为他的性子就是冷的,其实是他不知道如何与父母相处。
周钰沉默一会才道:“我也有许多的亲人,他们十分包容我。”
杨兮心疼周钰,她轮回现代没有古代一世的记忆,如真正新生儿一样长大,可以无芥蒂的和父母家人生活,周钰却不能!
杨兮转移话题,“我学的是机械专业,我会做更省力的雪橇,一会我画图给你?”
她自己动手完全不用画图,简单的制作已经能脱离画图,这都是经验堆出来的。
周钰在草棚注意到媳妇欲言又止,笑着道,“好。”
杨兮,“你呢?”
周钰语气怀念,“学物理的。”
杨兮挑眉,“有些意料之中。”
她学机械纯爱好,周钰就是带有目的性了,这人一定不仅仅学了物理。
周钰握着媳妇的手,“我有记忆转世,没事就想会不会回来,所以我学的有些多。”
杨兮觉得周钰不仅仅学了皮毛,周钰能中进士是真学霸!
二人都没具体说现代的亲人,他们有意避开,因为回忆的越多心里越难受。
他们又聊了需要准备的东西,还谈论了日后离开的方向,北方不在考虑的范围,未来草原各族会南下攻打中原,加上乱民逐渐成型的队伍,未来的战场在北方。
所以不回祖籍,他们要去比较安稳的州城。
二人回棚子,吴山和他妻子已经等着了,吴山妻子皮肤粗糙,显得十分苍老,古代从外貌看,都比实际年龄大上许多,尤其是古代的百姓。
吴山介绍道:“这是我妻子李氏。”
李氏很拘谨,“周公,不对,周大兄弟,弟妹好。”
杨兮笑着,“我一直想找嫂子聊聊,只是家中实在不方便,反倒麻烦嫂子过来,嫂子快请坐。”
李氏为人爽朗,却也不是傻子,真心还是假意能分辨出来,心头一松人也少了拘谨,“我听我家这口子说你们只有粮食,我就寻思送些干菜过来,弟妹别嫌弃。”
杨兮心里转了几个弯,自家的情况吴家太清楚了,“我正犯难,谢谢嫂子。”
李氏脸上笑容更真诚了,她过来的时候挺打怵的,哪怕周家落了难那也是有学问的人,他们只是大字不识的泥腿子,“别客气,等吃完了我再送过来。”
这时周小弟和周小妹回来了,二人捡了不少柴火,让吴山两口子对周家更高看了一眼,不是谁都能快速振作的,心里多了佩服。
草棚子不大,吴山二人起身离开。
周小弟才献宝的拿出柴火里的一坨,“哥,你看,我们能拿去换东西不?”
杨兮,“。。。。。。”
。
第十七章 准备
周钰黑了脸,直到见蛇头没了,脸色才好了一些,“哪里找到的?”
周小弟掂了掂手里的蛇,这条蛇够肥的,“捡柴火的时候发现的,差点将小妹吓哭了。”
杨兮看向表情僵硬的小妹,这么长的一条蛇,她都有些害怕。
周钰拿过蛇,“咱家守孝不能吃肉,正好我拿去感谢吴家。”
杨兮道:“吴家不会白要的。”
果然如她所说,周钰带回来一些腌制的咸菜和五个鸡蛋。
周钰道:“吴大哥家日子不好过。”
来到这里,还是第一次进吴家的草棚子,吴家人口有十二人,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大儿子和二儿子已经成亲,每房活着一个孩子,逃难的路上不仅老人死了,每房各病死了一个孩子。
杨兮见到鸡蛋肚子有些饿了,她怀孕不禁饿,目光落在鸡蛋上的时间有些久。
周钰看的心酸了,“我将鸡蛋煮了,你和娘一人吃一个。”
杨兮拒绝,“给娘吃就好,我不用。”
叶氏心疼怀孕的儿媳妇,“打成汤,全都喝一碗。”
身为母亲,她也心疼其他的孩子。
周钰指使小弟装雪回来,家里母亲和媳妇太需要营养,心里叹气肉就算了,要想法子多弄些鸡蛋。
中午每人喝了一碗野菜鸡蛋汤,寒冷的冬天身子暖呼呼的。
杨兮偷偷画了雪橇图,等周钰记住,她实在帮不上忙搂着儿子没一会就睡着了。
现在一共有三床被子,杨兮带着儿子,叶氏带着周小妹,周钰和周小弟盖一个。
晚上周小弟和周钰守的夜,等杨兮醒了,吴山已经换了粮食回来。
周钰正带着周小弟整理,杨兮,“吴家什么时候下山的?”
周钰,“后半夜,现在难民缺粮食,吴大哥怕被人盯上。”
“吴家谨慎。”
这是神队友了。
换来的粮食大部分是粗粮,还有一些萝卜和白菜等。
杨兮看的高兴,“有粮食心里不慌。”
周钰道:“等过两日子再买一些回来。”
杨兮,“好。”
随后两日吴家帮着周家带回来不少消息,尤其是吴家的几个儿子,吴家只有吴山能进城,几个儿子就在附近村子卖柴火。
有一次几兄弟卖柴火遇到打听周家的人,偷偷打探才知道,最近两日附近村子都被查过。
周家更不敢下山了,唯一安慰叶氏养了两日,已经能下床走动。
这日吴山没进城打零工,蹲在雪橇边,“兄弟快离开了吧?”
周钰没隐瞒,“嗯,大哥也知道仇家查我们,这里并不安全,仇家迟早会找过来。”
现在以为他们离开京城往祖籍逃,追了几日没见到人,一定会反应过来往回找,难民区域会重点搜查。
吴山嘴里叼着树枝当旱烟,手里帮着递木板,并没有再开口。
杨兮多看吴山几眼,这几日接触,她的眼里吴山不仅有成算还有远见。
又过了好一会,吴山才吐了嘴里咬坏的树枝,“明日我带着几个小子也做雪橇。”
周钰,“好。”
吴山站起身拍了拍裤腿上的雪,“我先回去了。”
。
第十八章 离开
杨兮等吴山走了,“他要跟咱们一起走。”
肯定的语气,同时心里佩服吴山的果断。
周钰嘴角带着笑,“这两日我将徐家与咱家的仇怨都说了,还强调徐家投靠了江千岁。”
杨兮,“。。。。。。”
一定还吓唬了吴山。
周钰压低声音道:“这两日我一直观察吴家,吴家的品行不错,有吴家一起走更安全。”
杨兮,“那个,我和李氏说了北方乱民的情况。”
周钰失笑,“很好,我也分析了未来几年的形势。”
两口子相视而笑,他们都打的同一个主意,在这乱世抱团才能活的更久,一家子单打独斗太难了,吴家这种神队友不多见。
吴家壮劳力多,吴山看似年纪大也有一身的力气,北方人长得又高,吴家在这片区域没人敢惹。
吴山回去说了离开,一家子陷入沉默,经历过逃难的日子,现在安逸的舍不得。
吴山沉声道:“这里不是长久之地。”
皇城脚下怎会让难民一直窝着,而且他怕,怕朝廷容忍他们留在这里,真如周公子说的成为人肉墙。
外面杨兮动了动耳朵,因为窝棚在一起,她和周钰说话一直十分小声,吴家习惯洪亮的嗓音,哪怕压着声音她也能听到一二,尤其是吴家几个儿子情绪激动的时候。
杨兮看着成型的雪橇,“其实吴家没遇上我们,他们也能有人活下来。”
至于能活下几人就不知道了。
周钰,“嗯,吴大哥很有远见。”
他有的话点到为止,吴大哥却能想的更远,这份智慧最难得!
吴家窝棚很快安静了,没一会吴山带着几个儿子上山砍木头,真是行动派。
杨兮看到,“还真是信任你,都没问我们去哪里。”
周钰看着走远的吴家父子,笑了,“等吴家的雪橇做好,我们就离开。”
吴家会为今日的选择感到庆幸的。
杨兮道,“走前再去买一些粮食。”
周家祖籍在惠州,惠州离京城并不太远,隔着两个州,坐马车十日就能到,惠州的位置靠西,他们目的先去沿海州。
杨兮摸着雪橇,船只的模型她没少做,想到这里心情更好了。
接下来两日,吴家人多不仅自家做了三个雪橇,还帮着周家在雪橇上搭了棚子。
雪橇做好,周钰就准备走了,“吴大哥,我们半夜离开。”
吴山痛快的道:“好。”
周钰回了自家的棚子,杨兮已经将东西归置好,只等后半夜离开。
周小妹有些不安,“嫂子,我们真要离开?”
杨兮点头,“这里并不安全,我们该离开了。”
周小妹不再吭声,短短时日经历的太多,她格外珍惜难得的安稳。
吃了晚饭,除了杨兮和孩子扛不住困意,其他周家人都没睡,后半夜听到声响,杨兮迷迷糊糊睁开眼睛。
周钰道:“刚睡醒不急着出去。”
杨兮没忍心叫醒儿子,才短短几日,儿子脸上的婴儿肥都没了。
附近都是人,吴家和周家再小心也弄出了动静,虽然没人出来查看,杨兮知道一定有人透过草棚缝隙盯着。
感谢第一场大雪,压实的雪方便了雪橇。
吴家对附近村子熟悉,他们没走官道,顺着乡间小路走。
等天蒙蒙亮的时候,周家雪橇跟在吴家身后,杨兮能看的更远,才发现后边有人一直跟着。
。
第十九章 少年
白茫茫的雪反光,杨兮仔细辨认才发现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确认只有少年一人跟着,杨兮开口道:“后面有个少年跟着咱们。”
周钰停下脚步,转过头看了一眼,“不用管。”
杨兮一听,“你见过?”
周钰点头,“嗯,我做雪橇的时候,在围观的人里见过。”
雪橇很大,在外面做雪橇,时不时有人围观,让周钰有印象的只有这个少年。
杨兮对这个少年好奇了,看到他们离开的难民不少,然而只有这个少年跟过来。
子恒这个时候醒了,小手揉着眼睛,适应了一会光才睁大眼睛,“娘,我们在哪里?”
杨兮点着儿子的鼻尖,“我们在赶路。”
子恒好奇的伸出头看向四周,小嘴微张,又有些兴奋,“娘,我们安全了吗?”
别看他人小,他能明白爹娘的不安。
杨兮摸着儿子的头,没打算说谎,“并没有,我们还会面对很多的危险。”
东北因乱民和外族掠夺,百姓流离失所成了难民。
而南方洪水等天灾不断,鼠疫又在西北肆虐,据说西北已经出现空城,到处是没有掩埋的尸体。
然京城依旧歌舞奢靡,除了京城的难民,全国到处都有难民。
杨兮心里沉甸甸的,她和周钰拉上吴家一起走,就为了提防难民,人在活命面前,人性早已经没了。
寒风吹过脸颊,杨兮嘶了一声,她有想过做口罩带脸上,后一想他们一家子的容貌不错,歇了做口罩的心思,这个时候他们要融入,而不是鹤立鸡群。
赶路没停过,周钰和周小弟轮流拉雪橇,他们一行走的很快。
饿了就吃干粮垫一垫,然后继续赶路,他们要在天黑前走出前面的大山,最好找到借宿的地方。
冬天的白日变短,天渐渐黑了才找到落脚的村子。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