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我在古代当名师 >

第45章

我在古代当名师-第45章

小说: 我在古代当名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少。
  窗外的雨水没有小的意思,周钰庆幸,媳妇设计宅子怕粮食受潮,建粮房的时候花了不少心思。
  周家的粮食和盐都足够,宅子没积水,院子里的菜地也没事,周家不缺吃喝。
  村子就遭了大难,泥土房又是稻草房顶,不少百姓家中漏了雨,还有塌了的稻草房。
  周钰和杨三出门帮忙,杨兮拿出家中储存的草药熬驱寒的汤,由李氏看着分给受灾的村民和帮忙的汉子。
  一场大雨,周家伸出手帮忙,在村子里赢得了更多的尊重和名望。
  大雨断断续续下了三日,半夜的时候才停了。
  这场大雨对上河村的影响不大,路上积水降下一些,周钰特意去了县里,这场大雨很广,不仅仅是向县,周边的县也在大雨的范围内。
  钟谨,“我心里有些不安。”
  他当官多年,很少有不安的感觉,这一次特别的清晰。
  周钰没有感觉,却能估算,“你是怕有水灾?”
  钟谨,“嗯,瑞州地势不错,我怕相邻的几州有水灾,到时候灾民会涌入瑞州。”
  周钰也担心,现在的朝廷已经无力救灾,难民多了,对瑞州是极大的负担,“先准备好对策。”
  钟谨扯了扯比哭还难看的笑容,“顾知府不会拿出银子,县衙也没有多少银子和粮食,到时候我也没什么好法子。”
  周钰拍了拍大哥的肩膀,“难为大哥了。”
  钟谨,“只希望我想多了。”
  周钰从县衙出来,坐着马车看向县街道,向县的百姓影响不大,除了缺少干柴火,百姓依旧如往常一样生活。
  现在街上很少见到乞儿了,杨三将能收拢的乞儿都收拢了,整个向县的精神面貌都是向上的。
  周钰真不希望打破向县的安宁,这个世道这份安宁太难得了。
  一场大雨结束,孩子们到处捕鱼,欢快了好些时日。
  直到第二学期开学,再也没下过一场雨,百姓狠狠松了口气,所有的心思都在争入学名额上。
  这次还有镇里的孩子,镇里百姓也不全都条件好,但依旧有鄙视链,村子里的百姓最低,镇里百姓傲气,十分看不起村里人。
  杨兮将孩子父母的神态看在眼里,她只负责记录人名。
  上河村和附近的村子都知道杨兮这个女先生,镇里知道的就不多了,镇里送孩子来学堂,奔着县令和白将军来的。
  上河村站着地理优势,来得最早,排队最前面,很快登记完名字带孩子进宅子。
  队伍排到镇子百姓,一男人见到杨兮,皱着眉头,“没有人登记吗?怎么让女人登记名字?”
  杨兮听了不生气,“不登记就让开。”
  男子皱着眉头,他在镇里有个铺子,家中有家底,儿子本来在私塾读书,他带儿子来为了搭上县令公子的,“女子怎能。”
  杨兮打断,“你可以带孩子离开,我们学堂不仅有我这个女先生,还有女学生。”
  男子瞪大眼睛,“岂有此理,男女七岁不同席,女子怎可读书入学堂?”
  。


第一百二十五章 太难了
  杨兮也清楚,所以男女学生是分开教室的,她不急着一步到位,慢慢来最稳妥。
  杨兮见排队的人议论起来,也不在意,“请。”
  男子有些骑虎难下,想搭上县令公子; 又对离经叛道的学堂不喜。
  男孩昂着头,“爹,我才不要和女孩子一起读书。”
  男子拉着儿子转身就走,男子离开还有不少人带着孩子一起离开。
  柳里正就站在一旁看着,以为杨娘子会难过,结果杨娘子神色如常; 继续登记名字。
  杨兮不生气,这是根深蒂固的观念,想改变太难了; 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让杨兮意外的是黄家主带着小儿子报名,黄家主只有嫡长子,眼前的孩子是庶子,这是拿庶子试水来了。
  杨兮将号牌递给男孩,“拿好。”
  男孩抓紧了号牌,这是他的机会,“谢谢先生。”
  杨兮挑眉,排队进去不少孩子,除了上河村的孩子,只有这个男孩喊她先生,这份眼色不错。
  黄家主打心眼里看不上女子,不过,他习惯戴面具,只要对他有利,他就能装出尊重,“先生辛苦了。”
  杨兮似笑非笑,“请。”
  黄家主拉着儿子离开; 他听多了胡家对周家的汇报; 知道的越多心里越火热,可惜赵家与周家疏远了,否则能好好利用。
  前院内,周钰考教孩子们也简单,观察就能筛选出不合格的孩子,再与剩下的孩子聊几句家常。
  日常生活的细节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性格。
  周钰聊的家常五花八门的,有的问家中可有姐妹,每日在家中做什么,问物价,或是问何为孝道。
  排队的孩子们听的傻眼,不跟着想答案了,因为没用,轮到自己问题是不同的!
  白当家昨日来的,他的儿子已经经过考验,他就站在一旁看着。
  合格的孩子,周钰会留下号牌,不合格的会收回号牌。
  上河村的孩子有优势,态度都很端正,所以上河村孩子占有最多的名额。
  县里和镇里的孩子合格的最少,他们的心思太多了; 真心来学习的不多。
  还有人不服气,因白当家带刀镇着,嚷嚷几句就走了。
  白当家问,“你不怕他们说学堂坏话?”
  周钰喝水润嗓子,“不怕,信了传言不亲自证实,自己求真的心都没有,正好学堂不需要这样的学生。”
  杨兮忙了一上午,三十个名额够了,她重新给三十个孩子登记,三十个孩子有三个女孩,两个里正家的孙女,还有一个里正的外孙女,今日一共就来了三个女孩。
  杨兮叹气,这个世道想改变女孩的地位太难了,尤其是乱世中,男孩子学习本事才能更好护住家人。
  杨兮意外黄家主的庶子过了考验,男孩不似初见时的木然,现在的眼里有光。
  男孩,“我叫黄芪,今年八岁。”
  杨兮登记上,又收了束脩银钱,黄芪手里拿着荷包,紧紧抓着荷包,收了剩下的银钱,脚步轻快的离开。
  杨兮从孩子动作能看出,这孩子第一次拿这么多的银钱,她可看到荷包里都是碎银子。
  钟煦是第一学期的第一名,他带着新学生参观教室,介绍黑板和粉笔等,将学堂的规矩一一讲给学弟学妹听。
  叶启恒站在一旁帮忙,心里羡慕极了,这个学期他一定要考第一。
  明日才正式开学,并没有给孩子们分班,一个月后根据成绩分班。
  白当家的很忙,能亲自送儿子白江景已经不容易,儿子才十岁,他本想留下个小厮照顾儿子,见白将军的儿子没带小厮丫头,狠了狠心带走小厮。
  周钰送白当家离开,杨三等人走远,小声的道:“姐夫,我们和镖行越来越密切了。”
  别看白当家是二当家,镖行真正做主的反而是二当家。
  周钰,“高兴吗?”
  “高兴。”
  周钰也笑了,“先是白将军之子,现在是白当家的儿子,你怎么感谢我?”
  杨三心里警惕,小心地问,“姐夫想要什么感谢?”
  周钰从怀里拿出一张欠条,“签了就是对我的感谢。”
  杨三不想接,想起了第一张他签的欠条,“咱们是一家人!”
  周钰心道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为了不被卸磨杀驴,该算清楚还是要算清楚的,“赶紧的。”
  杨三拿过欠条,上面写着哪年哪月,周钰夫妻为杨曦轩培养白朗和白江景,杨三眨了眨眼睛,嘿嘿笑着,“姐夫,我签,我签,我就知道姐夫对我最好了。”
  姐夫帮他盯上镖行的势力了,别说一张欠条,十张他都签!
  周钰哼了一声,“日后心里少骂我几句,就算对得起我了。”
  杨三抬头望天,他的确没少骂姐夫!
  新学期开学了,杨兮正式成了教书先生,负责数算,几节课,她对新入学的学生了解了。
  黄芪给杨兮的印象最深刻,这孩子故意藏拙。
  她也知道了,黄芪住在胡家,现在每日与赵家兄弟一起来学堂。
  杨兮想到赵家,才想起心思最多的赵二姑娘,难得问吴芳晴,“赵二姑娘定亲了?”
  吴芳晴摇头,“不清楚。”
  他们家和赵家没来往了,因为赵家阉猪的手艺,赵家已经彻底融入上河村,娘已经不打听赵家情况了。
  吴芳晴又道:“先生想知道,我让我娘打听打听。”
  杨兮想了想,“麻烦你娘了。”
  赵家的事情很好打听,次日,吴芳晴带来消息,“赵二姑娘定亲到了镇里,男方家里开食肆的。”
  杨兮不意外,赵二姑娘心气高,当初就盯上了叶启恒。
  这日,周小妹要去县里,杨兮算着日子,她许久没去过县城,“我陪小妹一起去。”
  她去买些料子回来,现在天气热,换些凉快的料子做衣服。
  周小妹问,“嫂子今日没课吗?”
  杨兮看向周钰,周钰领会意思,“今日我替你嫂子讲课。”
  杨三渴望的看着姐姐,他想出门,“姐。”
  杨兮见周钰微不可见的点头,笑着道:“好,今日你负责赶马车。”
  杨三,“姐最好。”
  周钰,“咳咳。”
  杨三反应特别快,“姐夫和姐姐一样好。”
  他太难了!
  。


第一百二十六章 稻谷
  今日的日头不大,杨兮带着子律一起出门,小家伙第一次出门,眼睛都不够看了。
  子恒羡慕弟弟能出门,又不想错过今日课程,看着钟煦哥哥,学习压住了想出去的心。
  杨兮不喜欢长子这么累; 儿子年纪还小,她和周钰从没有给过儿子压力,可惜小家伙自己太要强,“子恒要不要跟娘一起出门?”
  子恒坚定的摇头,“不了。”
  周钰无语,他欣慰孩子们的努力; 又无奈孩子们越来越拼命学习,这样下去可不行; 他可心疼儿子!
  杨三赶马车; 如放出笼子的小鸟,一直叽叽喳喳的嘴巴就没停过,什么稻苗要成熟了等等,好像被关了多久似的。
  周小妹听烦了,“可以了啊,再说就烦人了。”
  杨三哈哈笑着,“你不懂,我终于出门了。”
  杨兮想到杨三成事就是顶级社畜,不觉得杨三烦人了,念叨吧,现在还能念叨,真到了日后,念叨的力气都没了。
  杨三赶车并不快,马车很平稳,牛车都能撵上马车的速度。
  赵老汉赶着牛车以为看错了,见真是杨三,忙打招呼; “杨公子,难得见到你,这是去镇子?”
  杨三看向牛车上,赵家的女眷基本都在,“我们去县里,你们这是?”
  赵老汉笑容有些僵硬,想到了叶启恒,“我们去采买嫁妆,对,我二孙女已经定亲了。”
  杨三,“恭喜。”
  赵老汉想加速赶牛车,却不敢超过马车,干笑着,“到时候来喝酒。”
  杨三甩着鞭子,“有时间就去。”
  赵老汉见马车加速了,心里叹气,他是一步错步步错,还好周家对学生一视同仁; 孙子还能在学堂读书。
  赵老汉看着马车远去,孙子学会的越多,他越后悔; 早知道给大孙女定亲问问周家好了。
  赵二姑娘见爷爷脸色不好,不敢吭声,如果不是她有心机定亲到镇里,她的日子可不好过。
  杨兮一行到了县里,县里依旧祥和。
  杨三难得来县里,想去看看吴三几人,“姐,我先送你们去绣楼,你们在绣楼旁边的布铺等我,我一会来接你们。”
  杨兮,“好。”
  杨三送二人到绣楼,周小妹拎着包袱下马车,等杨三走了,周小妹道:“嫂子,一会卖了手帕和香囊,我想去银楼看看。”
  杨兮看向小妹的头发,只有一根木簪子,“的确该给你买几样首饰。”
  守孝中,也是可以戴首饰的,她暗恼忽略了小妹。
  周小妹摇头,“嫂子,我不戴首饰,我第一次靠刺绣赚银钱,这一笔银钱对我意义不同,爹不在了,我想给娘买簪子。”
  “闺女是贴心小棉袄,娘一定不想你花银钱,不过,给你买的首饰还是要买的。”
  周小妹脸红红的,她真不是向嫂子要首饰,“嫂子,我有首饰。”
  只是太贵重不能戴出来。
  杨兮已经打定主意,还好她今日带了不少银钱,“我们在外面站了一会,先进绣楼。”
  周小妹注意到打量的目光,“好。”
  周小妹时常来绣楼,与管事的熟了,“这是这一批的帕子和香囊。”
  管事解开包袱确认数量和质量都没问题,利索的结算了银钱,管事的询问,“姑娘能绣扇面吗?”
  周小妹问,“扇面什么价格?”
  管事的,“二十文一个扇面,姑娘绣吗?”
  小妹谨慎的问,“我能看看绣什么样的扇面吗?”
  管事的拿过店里卖的扇子,周小妹一看挺简单的,“能绣,不过,绣楼不是有绣娘专门绣吗?”
  管事的,“县城黄家嫁女儿,婚期有些急,绣娘全都赶制黄姑娘的嫁衣,实在没时间绣扇面。”
  夏日卖的最好的是扇子,他也挺着急的。
  小妹见嫂子给她使眼色,自然的道,“所有绣娘绣嫁衣可不便宜。”
  管事的压低声音,“何止不便宜,嫁衣还用上了金线,我听东家说黄姑娘嫁到府城去了,还嫁给官员子嗣为正妻,黄家主厉害啊。”
  周小妹还想问,管事的还有事要忙,“姑娘,绣楼急需扇面,还请姑娘抓紧一些。”
  周小妹应下,绣扇面的绣线和料子一会来取。
  出了绣楼,杨兮道:“黄家的确厉害。”
  士农工商,商贾家的女子很难嫁入官家后院为正妻,不怪绣楼管事震惊,就是不知道黄家付出了什么。
  姑嫂先去银楼,银楼中只卖银饰,瑞州百年的老字号。
  周小妹坚持自己给娘簪子,杨兮就选了银耳坠,这样不会压过小妹的礼物。
  杨兮又给小妹买了银发饰,她想了想也给自己买了根簪子。
  还好戴的银子足够,因为簪子是空心的,并不贵。
  出了银楼去布铺,她们来的不巧,布铺的布匹到了,伙计正在搬布匹入库房。
  杨兮抱着儿子到阴凉的地方站着,小家伙太乖了,一点不怕人,还抻着脖子四处看。
  周小妹逗着侄子,“你看什么啊?”
  子律嫌弃姑姑挡视线,用胖手扒拉着姑姑。
  杨兮摸了摸儿子的屁股,没尿湿,亲了亲儿子,“一定要等你舅舅回来啊,否则,娘没尿布给你换。”
  子律听到娘亲声音,歪着头,“咦。”
  周小妹觉得小侄子可爱极了,狠狠的亲了小家伙的胖脸。
  子律委屈了,姑姑不让开,想哭。
  周小妹吓了一跳,忙让开哄着,“不哭,不哭。”
  姑嫂二人没等到杨三,反而见到布铺掌柜的出来迎人,布铺马车下来一位富贵的公子。
  杨兮咦了一声,周小妹问,“怎么了?”
  杨兮抬头再看,只有马车,杨三这时也回来了。
  杨三跳下马车,“姐,你们等久了吧。”
  杨兮摇头,“我们还没买布料。”
  杨三看着布铺,“我们换一家买?”
  杨兮也不想等了,刚才怕走了杨三找不到才继续等着,“好。”
  杨兮上了马车,注意到马车边有米粒,“你去粮店了?”
  杨三点头,“嗯,买了一些米给吴三几个送过去。”
  顿了下又道:“姐,县里新开了两家粮店。”
  杨兮,“有什么不对吗?”
  “不对的地方多了,光开了粮店没粮食,姐,你别忘了,第一季水稻要成熟了。”
  。


第一百二十七章 忘了什么
  杨兮拍着怀里的子律,杨三一嗓子吓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