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万人嫌有了盛世美颜-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万奕老师的指点下,孔殿承拍摄时就更加顺利。
孔殿承在拍摄之余; 还努力经营自己的账号; 为电影的宣传尽一份力。
但他大多数时间都是被拍的人,有些花絮官博已经放了出来; 所以他就偶尔分享些剧组日常。不过渐渐地,这“日常”就指的是干饭。
因为这些视频都是助理用手机拍的; 剪辑也很粗糙; 就有观众建议“不如直接直播算了”。
孔殿承虚心接受建议; 成为一名拍戏的美食博主。
这天他在饭点打开直播:“今天的午饭是烤鸭卷饼。”
'来了,我今天吃大饼卷馒头。'
'我真的是因为颜值关注的!'
'这真的是吃播?为什么我的眼里只见美色不见美食?'
孔殿承戴着手套,卷了一个饼。
'这手看着真香,啊不,是这烤鸭真白!'
他慢慢吃完一个,评价道:“味道不错,就是鸭肉脂肪含量不高,可能吃了更不容易长肉。”
'人言否?'
'呜呜呜我想把肉肉分你五斤!'
'我就不一样了,我在节食,一看到你就不饿了,因为你秀色可餐~'
'真油你的!'
孔殿承主要专注于吃饭,和观众互动并不多,但他们依旧看得很热闹。
他吃完饭,闲聊两句,就关了直播:“明天见。”
只是没两天,孔殿承就放弃了吃播,因为他忽然意识到自己是为了给电影做宣传,又不是给自己吸粉的。
而观众都在谈论他的颜值和美食,丝毫不提电影,那他这么做,岂不是本末倒置吗?
这可不行!
于是孔殿承又换了方向,视频内容都是和电影相关的:拍摄京剧上妆的过程、展示水袖舞、读程派名段唱词……
孔殿承在剧组的拍摄工作一切顺利,而师父家中的情况也算是风平浪静,偶然有小摩擦但没有大争吵。
林明桦怕孔殿承被郑奶奶那些言论影响三观,还专门找他谈了一次心。
“老太太的有些观念比较陈旧,你听过就算了,可别当真。人活一世,又不是为了生孩子的,也不是有了孩子就万事足。”
孔殿承连连点头,保证道:“师娘您放心,我一点都不喜欢小孩子,将来不会生孩子的。”
林明桦失笑:“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要生孩子的前提,是自己做好了当父母的准备,愿意为一个新生命负责。你才多大,就说不生孩子这样的话?”
孔殿承努努嘴,没有接话。
他觉得自己不属于这个世界,他来这里只是一段旅程,所以他是不会在这里结婚生子留下羁绊的。
而且,他要养也是养小孔雀啊。
想到师娘的情况,孔殿承好奇地问:“师娘没有孩子,会觉得遗憾吗?”
林明桦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笑着反问:“你不是说,相处比血缘重要吗?我还以为你早就把自己当做这个家的一份子。”
孔殿承:“我当然把师父和师娘当成家人看待,可是不一样啊,师娘应该是喜欢小孩的,可您没有当过母亲,甚至还要面对来自奶奶的压力。”
他觉得这事对师娘不公平。
他现在和郑奶奶的关系已经很亲近了,也就更了解她的一些想法。
在郑奶奶看来,她没有因为嫌弃师娘腿脚不便而让师父离婚扆崋,也没有和他们住在一起、让师娘孝顺婆婆,比起别的婆婆,她已经做得很不错了。她只是想要个孙子,虽然做法有点不妥,但她从心里不觉得自己理亏。
孔殿承不太能理解老人对子嗣后代的执念,尽管郑奶奶对他也很好,他还是站在师娘这边。
如果师娘本来就喜欢孩子,她不能有自己的小孩已经很难过了,郑奶奶还要她养师父和别人的孩子,那对师娘只会带来更大的伤害。
而且,郑奶奶这种把孩子当成交易的做法也不对。
听到这些话,林明桦没有把孔殿承当成不懂事的小孩敷衍过去,而是认真道:“有时候我会忍不住设想,要是我早早生了孩子会怎样,但要说遗憾,其实并没有。凡事都有两面性,没有孩子的陪伴,我也多了很多属于自己的时间。”
“至于你奶奶的那些话,我有点烦,也觉得生气她这种把女人当成生育工具的做法,但我并没有承受多大的压力。”
她眉眼温柔了几分,继续道:“师娘知道你的好意,但你一个小孩子也别太发愁这些事,有你师父呢。”
孔殿承:“……”
我又不是周君健,为什么要给我塞狗粮?
师娘虽然说了不用他太操心,但孔殿承觉得既然现在自己住在这个家,就不能袖手旁观。
他和郑奶奶相处的时候,经常见缝插针——
“看我师父根本就不听您的话,只会惹您生气。”
“唉,亲生儿子有时候也不靠谱啊。”
……
在他疯狂的“挑拨”下,婆媳之间的矛盾,成功转化为母子之间的矛盾。
池舒云:真的谢谢你这个孝顺徒弟。
孔殿承一跃成为郑奶奶的贴心小棉裤。
如果孔殿承和他师父同时掉河里了,毋庸置疑,郑奶奶肯定会选择救他师父。但如果是有好吃的好玩的,郑奶奶肯定会给孔殿承留着。
平时郑奶奶也更乐意和孔殿承聊天、出去逛街。
有一次,孔殿承听到郑奶奶和她的老姐妹视频:“不是亲的又咋了?我们承承长那么俊,学习好,又懂事,他还拍电影呢。”
几十年的固执观念不是那么容易改的,但郑奶奶已经慢慢动摇了。
孔殿承知道这不只是他的功劳,他的那些“巧舌如簧”只是助力,而关键是师父的坚定。
这种事,归根结底要看男人怎么选择,要是某些大猪蹄子,说不定不等自己母亲催促,自己就迫不及待出轨了。
郑奶奶在这里住了一周多,就要回自己的住处。
“你们这儿没有一点人气,没意思。”
她爱热闹,根本不喜欢别墅区的清净,而林明桦的身体住在这里会更方便,所以他们一直是分开住的。
在郑奶奶搬回自己家之前,他们一起出游,去看了荷花。
孔殿承作为一只孔雀,还是很喜欢花花草草的,他就像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见什么都新奇。
原来有这么多种类荷花!
竟然还有绿色的,想养!
孔殿承有了想法,就付诸行动,开始查品种和种植方法……
他除了拍戏,尝试各种美食之外,还总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做。
他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又开心,直到赵崇把他拉进一个群,分享一个文件包:“这是之前的分班试题。”
他们都是同一个区的,一个区也就那么几所高中,初中同班的同学通常都有四五个人能高中时同校。
孔殿承就和赵崇同校。
看到试卷的孔殿承:忘了自己还是个学生,并且高中开学还有分班考试。
别的科目还好,英语他真的是一朝回到解放前,很多单词都不认识了。
孔殿承只有捡起已经快两个月没有翻过的课本,还下载高中电子课本,重新载入自己的学生身份。
很快就到了开学报道的日子,高一提前一周军训,孔殿承因为要拍戏,加上他也不想晒太阳,就请了假。
这也就意味着他放弃了军训分和同学们熟悉的机会。
他对此很无所谓,也不会因为开学时见到完全陌生的同学而焦虑。
开学典礼上,孔殿承就是人群中最“亮”的崽——他本来就白,在因为一周军训多少晒黑了点的同学们的对比中,他就更显得白得像会发光一样。
更可况,皮肤白只是他颜值中微不足道的一点优势。
开学第一天,同学们没经过投票就觉得校草的人选定了。
孔殿承的戏份已经拍得差不多了,只剩下成婚的那一场戏,要等到天再凉快一点拍,但具体时间未定。
之所以没有夏天就拍,是因为那场戏参与的人多,而且都是京剧圈的大佬。
实际上,程砚秋成婚是在四月份,当时的报纸上报道这场婚事“自有伶人办喜事以来,真正巨观之名旦大会也”。
而电影拍摄这段剧情,就请了不少当年参加过婚礼的“名旦”的弟子或后人友情出演。
剧组需要协调时间,而且要选个温度舒适的日子。
所以孔殿承就暂时放下了拍戏的事,把重点放在课程和学琴上。
他唱不了戏,就转学琴,以后还是从事梨园行当。
时间在上下课铃声中慢慢溜走。
十一月的时候,孔殿承拍完自己的最后一场戏份;高一寒假的时候,电影正式杀青;高二上学期,电影定档,他也要配合宣传工作……
第31章 程派乾旦(31)
此时距离最初的拍摄已经过了一年半; 这期间,孔殿承的身高增长了有八公分,他的脸也少了几分肉感; 变得棱角分明。
不管粉丝和一些节目组怎么要求让他再扮青衣; 他都没有同意。
因为他现在的形象实在不适合; 哪有近一米九的青衣?恐怕戏服都要定做。就算不看身高,他的脸现在也不太合适。
拍电影的时候; 孔殿承还不到16岁; 脸上还是有婴儿肥的; 他的脸型已经算得上完美; 贴片子就不用过多调整。
但现在,他的脸已经从男孩蜕变为男人; 没有那种圆润感,如果要用贴片子遮出棱角,那他本来就不大的脸就显得更小了。
当然,凭他的样貌; 再怎么扮也不会丑; 但绝对没有以前那么惊艳。所以,孔殿承就觉得没必要自取其辱,被年轻的自己比下去。
“我最好的扮相已经留在电影里了; 去看电影吧。”
某次采访; 孔殿承就被问到拍摄时增肥的事:“听说你当时增肥没什么效果,是不是当时在剧组吃的肘子; 都用来长个子了?”
他十分实诚地回答:“长个子,主要是因为在发育期。肘子脂肪含量高; 对促进身高增长作用并不大。”
十五六岁的男生; 身高猛一窜是正常的; 才不是吃肘子吃出来的。
其实主持人这么问,只是想让他提起自己为增肥做的努力,再炫耀一下自己吃不胖的体质。
但孔殿承并没有什么采访经验,他的回答就像是在课堂答题,一板一眼。
主持人:“那你的形象和角色不贴怎么办?要化特效吗?”
孔殿承:“特效妆会影响表情细节,我又实在吃不胖,后来发现我喝火锅底料第二天脸会变肿,就趁着没消肿赶紧拍。”
……
大家都觉得这次采访并没有什么出彩点,结果等放出来反响却很不错,网友们梗玩到飞起——
'程大肘子:吃肘子不长肉?真的吗?我不信!'
'肘子:我还比不过火锅底料?'
'趁着肉肉没反应过来赶紧拍下来!'
'十七个月!我等了十七个月,胖了不止八斤,你偷偷长高了八公分?'
*
比起同档期的电影铺天盖地的宣传,《程砚秋》剧组在网上的宣传只是小水花。
电影即将上映,参与制作的人自然也希望作品能被更多人看到,但他们可没有那么多资金和那些财大气粗的剧组打擂台。
《程砚秋》定档在元旦当天,只是因为这天是程先生的生日。'注'
不过,剧组在京市线下的宣传还算热闹。
十二月份的时候,很多公交站和地铁站就出现了海报。
海报左边是孔殿承在电影中的一场戏中戏——《赚文娟》的苏小妹扮相,是正面的半身像,因为是民国背景,所以海报的颜色不算鲜亮,但他旦角儿扮相可以称得上明艳绝伦;而右边是万奕的背影,是《荒山泪》的张慧珠形象,色调比较暗,显得有点落寞。
不管是懂戏的,不懂戏的,看到这张海报都忍不住伫足欣赏一会儿。
还有好几栋大厦的广告屏,在路上人流量大的时候还播放着电影预告片。
大多数行人都是不追星的真路人,他们看到这些宣传就不免产生兴趣。还有些遛弯儿的退休大爷,平时就喜欢听个戏,见到京剧主题的电影,也想凑个热闹。
程派的戏迷更不用提。
外省的戏迷粉丝看到京市人在网上分享的这些宣传,忽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纷纷去剧组和主创的各平台账号下流言:虽然叫京剧,但它是国粹啊,不能是京市特供吧。
其实并不是剧方不考虑外省市场,而是他们宣传了也未必有排片。
在京市,除了池舒云名下有影院外,其余程派弟子、万奕、周君健等的人脉加起来,能保证一定量的排片。
很快就到了元旦这天。
孔殿承自然是要去看的,对于要在荧幕上看到自己,他不仅没有一丝尴尬,还十分期待。
他是和师父师娘一起去的,其余人的时间凑不到一起,而郑奶奶因为自己客串了一个角色,非要和自己的老姐妹们一起看。
孔殿承看过剧本,很多情节他还记着,但电影一开始,他还是很快沉浸进去。
——除了看到自己时,他会忍不住产生“我怎么这么好看”的想法,或回想起拍摄时的场景。
从观众角度讲,孔殿承也觉得这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他自认演技比不上万奕老师那么炉火纯青,但肯定是在及格线以上的,而且他的戏份情绪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丝毫不会让人出戏。
万奕老师就更不用提了。
布景、配乐、剪辑等都没有一项拉胯的。
不过,孔殿承并不能断言有多少观众喜欢。
这部电影讲述了程砚秋先生的一生,没有热血打斗的场面——唯一可以称为打斗的戏份,还是程砚秋被揍,没有太激烈的冲突,没有打脸,就连感情戏都很少,可能不符合大众的口味。
看完电影,孔殿承被电影感染而有点怅然外,也有点发愁。
因为师娘腿不方便,他们没有看彩蛋,提前离开电影院。
师娘夸他:“小承演的很好。”他毫不谦虚:“我也觉得。”
“那你以后想从事演艺事业吗?”
孔殿承摇头道:“不,太累了。”
大夏天拍戏的苦,他可不想再受。
因为是元旦假,他就回师父家住。路上,他拿起手机看电影相关评价。
结果一打开微博,就发现自己的评论和私信炸了,不是来夸他,而是求周边手办的。
'我又不是买不起!别为我省钱好吗?'
'要不是有法律约束我,我已经把电影院公交站的海报都扒走了。'
'我现在拜师还来得及吗?我也想要手办。'苡糀
他一路搜过去,发现是周君健发了条转发抽电影票的微博,陪了一张他送的手办的图片。
拍戏的时候,他就定制了几个以自己青衣扮相为原型的手办,为了补偿周君健,就让他先挑了一个。
周君健拿走的是薛湘灵,毫无疑问,他现在发微博就是为了炫耀。
然后,万奕老师转发了周君健的微博,表示:“我也有。”
那是孔殿承送万奕老师的杀青礼物。
孔殿承点开聊天软件,意料之中地看到周君健发来质问:“你到底送了多少人?要是有多的,不如送我凑一套。”
他回道:“你拿走的可是薛湘灵!”
竟然还不知足?
周君健可能在忙,并没有马上回复。
孔殿承有去看其他消息,发现有很多同学都买了电影票支持,甚至还发在朋友圈宣传,有他现在的高中同学,还有不少初中同学,他们很多人都不是一个人去看的,而是邀请了新同学和朋友。
他没办法一一回复,就在群里表示感谢,说放假后请他们吃饭。
又和同学们聊了几句,他才重新去看网友的评价。
孔殿承看得并不是第一场,这时已经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