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是这会儿他才发现自己的私有财产少得可怜,数来点去都没几件。穿的用的不算,剩下的便是他爹送的书和棋,以及他藏起来的小破福袋。
好穷啊。
他马上就要满一岁了,居然还是这么一穷二白。足足一年,只攒下了足足一文钱!
文哥儿对着自己的私产愁了一会,就见他爹从外头回来了,手里带了几副春联。
赵氏上前询问:“你怎么从外头买春联了?”
早几年的春联可都是王华自己写的,读书人能入朝为官,哪个写不来一手好字?春联贴出去,那就是自家的门面,平时再不爱表现,过年时也得露一手。
王华道:“瞧见有个书生在大兴隆寺外支摊子,身上衣裳单薄得很,一问才知道是母亲病了,趁着过年出来赚些药钱,就顺道买了几副。”
都是读书人,能帮一把自然就帮一把,左右家里能贴春联的地方多得是,买上几副也无妨。
文哥儿支起耳朵在旁边听了一会,跑去打开春联瞅了两眼,发现上头都是些吉利话。
经过两个月的勤学苦读,文哥儿已经能把上头的字全认出来了。
对对子不愧是明朝读书人的基本功,文哥儿虽品不出它的好坏高低,却也感觉这几副春联对得怪工整的。
不知是原创的还是公用的。
王华见文哥儿趴在那瞎琢磨,笑着问道:“这联子写得不差,你多读读,争取明年自己能写。”
文哥儿一脸拒绝,飞快远离那几副对联。
自己写是不可能自己写的,明年我两岁,我敢自己写,你敢自己贴吗?
大扫除结束之后,年二十四还要祭灶。
这活动文哥儿爱玩,灶神诶,管吃的,这个必须要祭祀!
文哥儿跟着他祖父和他爹跑去灶头前进行一系列封建迷信活动,可惜没坚持一会就彻底掉队了,兴冲冲拿着个糖元宝开始啃。
祭灶神会用到灶糖,发展了千八百年,灶糖种类繁多,样式千变万化,亮莹莹的很对小孩子胃口。
文哥儿努力啃了两下,啃不太动,改为舔着吃,总算是尝到了糖味儿。
其实灶糖也就是寻常的麦芽糖,只不过小孩儿吃什么都香,连这种最原始的甜味也觉得美滋滋。
文哥儿真坐在灶边啃得欢,就听到“喵”的一声,有猫猫在脚边叫唤。他眨巴一下眼,低头看去,对上猫儿黄澄澄的眼睛。
趁着他爹在跟他祖父还在进行古老的祭灶活动,文哥儿大着胆子蹲下撸了把脚边的猫猫,看着就油光水滑,摸起来果然很爽,他回忆了一下自己可能掌握的一些撸猫手法,又改为伸手去撸猫猫下巴,很快撸得猫猫舒服地眯起眼!
猫猫,这么大一只,他的!
文哥儿兴奋得很,接着又有点疑惑:难道这猫猫喜欢祭灶这种封建迷信活动?
文哥儿只想了一会,就没机会好好琢磨了,因为他爹已经闻声而来。
本来王华看文哥儿在那摸猫还有点担心,瞧见那只熟悉的猫儿又莫名地松了口气,笑着调侃:“这只猫难道真是神仙不成,专挑迎神的时候来。”
文哥儿心道,这可不是神仙,是高科技猫猫,会送小破福袋的那种!
只有他,王小文掌握了一切!
事实上要不是刚才实实在在地摸到了油光水滑的猫猫,他都不确定这是不是只假猫。
现在摸到了,文哥儿确定这是只非常真实的猫猫!
文哥儿又偷偷摸了猫猫一把,才和他爹商量给猫猫吃点好的。
猫儿都挑祭灶这种好时机来了,王华自是不会拒绝文哥儿的要求,又叫人张罗了些适合喂猫的食物过来。
王老爷子却是很瞧不上这玩意,瞧着那猫儿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他说道:“俗话说得好,‘来狗富,来猫穷’,家里怕不是藏着老鼠洞才引来这东西。”
这话讲的是富人家的房子建得结实,不容易打洞,家里老鼠少,猫不会过来觅食;倒是穷人家都是土屋泥房,老鼠到处钻,容易引来野猫。
文哥儿不服气,这才不是穷猫猫,这是会送小破福袋的富猫猫!
每次到要和他祖父抬杠的时候,他就恨自己不能突突突地连贯讲话。
可恶,根本吵不赢!
父子俩在王老爷子的冷哼声中积极投喂了猫儿,文哥儿在旁边时不时偷偷摸一下,非常珍惜能够撸到猫猫的珍贵时刻。
那猫儿也不怕人,更没有被文哥儿的“上下其手”影响进食速度,三两下把自己的“迎神套餐”吃完,又毫不留恋地一溜烟跑走了。
又是蹭顿饭就走!
真是只无情猫猫!
王华见文哥儿巴巴地看着猫儿消失的方向,宽慰道:“外头的野猫野性难驯,很难把它们留在家里。你要是喜欢的话,等你再大些我带你去买一只温顺些的养在家里。”
这只猫肯在这么多人的注视下吃东西,还由着文哥儿一通瞎撸,已经很出乎王华的意料了。
也是它每次出现的时机都颇为巧合,不然王华也不放心文哥儿靠近这些野猫。
文哥儿本来很想答应,想到刚才那撸起来堪称绝佳的手感,又摇了摇头。虽然买的猫猫可能很棒,可是他已经是有猫的人了!
撸过猫的文哥儿精神极好,又跟着大人们玩儿了一整天,时而啃啃灶糖,时而看他爹娘拆年礼。
这年头相互送礼都有个单子,看看单子就知道各家都送了什么,王华官位不高,送节礼算下来基本都是赔本的,只有与谢迁他们才是有来有往的正常往来。
要知道送节礼这种事,别人给你送了你就要回礼,而一般底下的人给上头的人送礼肯定要丰厚些,而上头的人意思意思给你回一点就成了。
比如他爹这个上司就给他回了三千纸……
这个三千纸是什么意思,文哥儿不太懂,看实物似乎就是很多很多白纸!
文哥儿凑到旁边看了半天,只觉官场上这些迎来送往可真是麻烦。
得亏他不用烦恼这些,要不然整个腊月怕是一刻都闲不下来!
文哥儿忙了一天,夜里自然又睡得格外香甜。到了下半夜,他又梦见了那只流浪猫猫,那只猫猫又按着两个福袋让他选:“你是要左边的小破福袋,还是要右边的小破福袋?”
文哥儿:“…………”
又来了,你又来了!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可恶,又是小破福袋!
*
注:
年俗和果茶:参考《金瓶梅风俗谭》
第16章
文哥儿既然已经识破了流浪猫猫的本质,便也不急着选左右。
他观察了一下,发现每个小破福袋看似一模一样,其实略有些差别,主要区别在于上头小小的红补丁位置不太一样。
左边的在左上角,右边的在右上角。
文哥儿想了想,头铁地继续选了左。
猫猫带着另一个福袋消失了。
文哥儿睁开眼。
这次他都不用偷偷下床了,小破福袋就在他枕边,和原来的小破福袋挨在一起。
这一看,两个打着补丁的福袋瞧着简直一模一样。
不慌,他可是掌握了观察妙法的!
文哥儿左瞅瞅右瞅瞅,发现虽然两次都选左,可补丁的位置还是不一样。
一个补丁在左下角,一个补丁在左上角。
这流浪猫猫真是童叟无欺,说是小破福袋就真的打着补丁,瞧着怪寒酸的。
好在打了补丁,他的私房钱就不会掉出来了!
文哥儿见其他人都没睡醒,又背着所有人悄悄拆起了福袋。
首先映入他眼帘的依然是一段文字说明——
「一张使用过的试卷。
每一道题都已经解答过,整体价值有所下降。该试卷曾被人类揉成团,卷面皱褶非常多,令它平整如初的可能性非常低。
铲屎官大概无法再次使用。」
文哥儿:“…………”
可恶,想过会不靠谱,没想到会这么不靠谱。
文哥儿摇摇小脑袋,可着劲晃掉眼前的文字说明。
他定睛往福袋里一看,里头还真是一个纸团儿。
文哥儿把纸团儿取出来展开,上头果然是一张小学一年级的期中考试卷子,卷子上方还写着两行齐齐整整的小学生字迹,一行是“家长意见”四个字,一行是“家长签名”四个字。
这情况文哥儿一看就懂,肯定是个混子不想把试卷拿回去给家长签名,半路给扔了!可他把目光挪到“分数”那一栏,一下子愣住了。
上头赫然写着两个数字——
99!
旁边还有老师画的小太阳和温柔的鼓励语,就是“真棒”“了不起”之类的。
文哥儿:?????
虽然小学题目简单,大家很容易拿双百,也没必要因为扣了一分就把卷子偷偷扔掉吧!
成绩至上要不得,咱要快乐成长!
让我康康,是哪个混子追求这么高,少考一分都要扔卷子!
文哥儿转头往姓名栏一瞅,又是瞳孔一震。
怎么又是他自己的卷子?
这是不可能的!
他怎么会是这种人?!
文哥儿就着熹微的晨曦,认真看起卷子上的题目来。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卷,题目一点都不难,他甚至把附加题都做出来了,唯一扣分的一题还是他自己写完后把答案擦了。
仔细分辨的话,还可以看出被擦掉的数字是什么。
文哥儿在心里算了算,发现那个擦掉的答案是对的!
难道那块被画得花里胡哨的橡皮擦,居然是用在这里的吗?
难道是因为自己明明答对了又擦掉,越想越觉得憋屈,索性直接把它团成团扔了?
所以那块干了坏事的橡皮擦,也被他愤愤地剥光衣服、画满奇奇怪怪的图案和文字!
文哥儿把事情连了起来,越琢磨越觉得在理。
不可能有别的理由了,绝对就是这样没错!
这可真是个笨小孩,自己怀疑自己就算了,还迁怒一块橡皮擦,果然是啥都不懂的小学生。
唉,自己两辈子都不太聪明的样子。
文哥儿本来想把卷子平平整整叠好放回小破福袋里去,结果发现那么大一张卷子塞不进去。
思来想去,他只好再一次把那张证明自己是笨小孩的卷子揉吧揉吧团成团塞回去。
没办法,他还太小了。
众所周知,小孩子是没有秘密的,尤其是和父母同住的时候更加没有。要是把这卷子拿出来放在外头,说不准哪天就被赵氏她们看见了。
团成团,省地方!
文哥儿刚偷偷藏完卷子,听到动静的赵氏就寻了过来,关心地问道:“文哥儿你怎么一大早就坐起来了?”
文哥儿转过身,一本正经地回答:“醒了!”醒了就坐起来,多正常。他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昨晚,早!”
赵氏照顾文哥儿久了,哪怕这话前言不搭后语的,她还是听明白了,这是说昨晚睡得早,所以今天醒得也早。
赵氏揉揉文哥儿的脑袋说道:“那就起来洗漱吧。”
文哥儿乖乖点头,被赵氏帮着洗了脸,又把几颗小牙齿来了个洗洗刷刷。
明朝时牙刷的推广已经有些年头了,达官贵人们用得起象牙、骨头所制的牙刷,普通人用竹木制品也可以应付应付,刷毛可以选用马鬃或者猪鬃,全都是纯手工制作,价格自然有点贵。
不过这玩意普通老百姓可能舍不得买,王家还是买得起的。
文哥儿自长牙后也拥有了自己的小牙刷,就是他的指头抓握时还不怎么灵便,一开始还要大人帮忙轻轻刷上几下。现在经过文哥儿每天早起的努力练习,也可以自己来来回回刷上好一会儿了。
文哥儿刷着牙,心里还蛮惆怅的。
奶茶有了,果茶有了,连牙刷都有了,各种各样的家具也都有了,这些容易入门的餐饮业和手工制造业都没有他发挥聪明才智的余地,以后他怕是没什么办法攒私房钱。
难道真要好好读书天天向上?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文哥儿立刻想起他爹和他爹那些大佬朋友。
那卷到极点的科举独木桥,他走得过去吗?
唉,愁人啊,太愁人了。
自年二十四起,王华就封了官印回家放年假了,早上起来见文哥儿刷个牙都又是皱眉又是发愁,登时乐了。他过去揉了把文哥儿的脑袋,问道:“一大早的,你又在瞎琢磨什么?”
文哥儿唉声叹气:“读书,难!”
他目前只能一个词一个词地往外蹦,偏就把这个“难”字说得老气横秋,听得王华更乐了。
王华说道:“你也知道读书难,可得早些识字读书才是。”
他还与文哥儿回忆往昔,说他当年也觉得自己聪明绝顶,读书堪称过目不忘,直至落第后才知道天下人才济济。
与谢迁他们二十几岁春风得意、金榜题名不同,王华是三十好几才中的状元。
他十六岁中了秀才,此后便屡次在乡试里落第,期间他选了许多读书人嫌弃太穷太累不愿意干的活:教职。
简单来说,就是去当教书先生。
按照朝廷规定,接受教职至少得干满五年,干完才能辞职继续去参加科举。
王华也是没办法,一直考不上,难道要一直窝在家里吃白饭?所以他最终还是决定接受这份包吃包住、还算清闲的工作。
五年干完,他就继续去考编了。
文哥儿是不知道这些的,没想到他爹小时候那么牛逼,中间竟也有快二十年的低谷。
这可真不容易啊!
更没想到的是,教书这个职业在明朝居然也这么不受读书人待见。
看来明朝人也深谙“上辈子杀猪,这辈子教书”的苦楚!
这不就是后世很多人先考个事业编当成过渡期,干着清闲的工作、拿着工资刷题考公务员吗!
很明显,国考上岸自古以来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
估计朝廷也是看透了这些教职人员的本质,才定个不干满五年不许辞职去考公。
想混日子骗俸禄,别做梦了,朱元璋在天上看着你!
文哥儿得知连他爹这种水平都为上岸奋斗了那么多年,顿时又长长地叹了口气。
他很想问问是不是有什么荫官制度,就是亲爹和亲哥牛逼了,直接让儿子(弟弟)混个一官半职,不用考试的那种。
可想想问出口可能会挨揍,文哥儿又把话咽了回去。
在明朝想活得滋润可真难啊!
金生说了,家里没有举人的话,每年都要给官府白干活,你不应征要被抓去坐牢,边吃牢饭边白干活。
根本没法好好种地。
就算家中人丁兴旺、侥幸能好好种地,收成也要交很多给官府。
万一不幸地遇上旱涝灾害,那可能就只能卖地换口粮了。
每家每户分到的地就那么点,卖个几回全没了,怎么办?
卖身,卖女儿,卖儿子。
当个小老百姓,一辈子估摸着就是这样了。
说来说去,宇宙的尽头依然是考公啊!
难道等他再长大些就要接受八股文的摧残?
生活不易,小文叹气。
早饭过后,有人送了王守仁的信回来。
王守仁在信里给诸位长辈拜了年,顺便托人给文哥儿带了周岁礼。
王华拿着王守仁让人带回来的布包去给文哥儿拆开瞅瞅,自己则坐在一边看信。
文哥儿没想到自己能提前收到生日礼物,颇有些激动。他兴冲冲地把布包打开,赫然发现里头装着的是一叠字帖。
王守仁还单独给他写了封短信,说自己不能回来看他抓周,特意把自己这几个月在江西搜罗来的字帖匀他一些。
王守仁在信里殷殷期盼:这可全是当世名家看了都说好的宝贝,相信弟弟你从小多多观摩,日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