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第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乡试可是要考足足九天的!
好在最近秋高气爽,天气早没了早前的暑热,不然就是干干净净的大哥走进去,酸酸臭臭的大哥走出来!
当然,要是下雨的话就更糟糕了,这种条件想不漏雨都难吧?!
科举这么庄严的事没甚热闹可看,文哥儿瞅着考生一个个入场了,便也安安心心回翰林院读书去。
回去时撞见李东阳,文哥儿还要和他三先生分享一番:那考场真是寒碜,他差点没忍住背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说不准杜甫的茅屋都比它气派得多!
李东阳闻言瞅着他问:“你与丘阁老的书写得怎么样了?我怎么觉得你挺久没写过诗文了?”
文哥儿:“…………”
叫你没事往老师跟前凑,作业找上门了吧?!
文哥儿和李东阳掰扯起来:“先生,写诗文这种事还是得由心而发,硬写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
李东阳瞅文哥儿一眼,语气悠悠地和文哥儿说起了杨一清的学生李梦阳。
瞅瞅人家李小阳吧,拜师拜得晚,进科场进得早,人今年不仅佳作无数,且都正儿八经考乡试了,哪像他们,收个学生想看他金榜题名,说不准还得等个十年八年。
文哥儿眼睛一下子睁圆了,不敢置信地说道:“您要我十年后就金榜题名?”十年后他才十五岁,不带这么揠苗助长的!
李东阳目光幽幽地看着他。
那眼神里的意思明明白白:怎么?十年后你还不想考?!
文哥儿:_(:з」∠)_
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
与此同时,文徵明他们也送祝允明进了考场。
他们倒也想进,可他们都没拿到乡试资格,只能过来送送朋友了。
应天府的考场也和京师差不多,都是临时搭起来的苫草房,每个号舍看起来都是一样的寒酸。
唐寅他们在考场外隐约看到点茅草顶,忍不住感慨道:“要是雨下大了,也不知会是什么光景!”
文徵明道:“好在这几天天气看起来很不错。”
相比两京考场的平静相和好天气,浙江今年的乡试可就不怎么如意了,从早上起就下起了瓢泼大雨,整个考场都给淹了。
考生们哪里想过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直接跑进官署躲雨去,连按察使过来赶人他们都不肯走,还拿瓦砾砸按察使。
眼看就要酿成暴力冲突,有人忍不住向在任浙江布政使的刘大夏建议把乡试改期。
刘大夏否决了这个提议,让人出去维持秩序,并让考生自己考虑清楚,要是觉得自己雨停后还能继续考的就留下来,做不到的可以现在就离开。
只不过一旦出去了,可就不能再入场了。
不少考生看着自己湿淋淋的卷子和湿淋淋的衣物,都黯然地离开。
这场雨一直下到傍晚才停,留下来的学生收拾收拾,讨来蜡烛坐到自己的号舍里奋笔疾书。
巡考的人满心忐忑地数了一圈,发现还剩八百多人,忍不住擦了把额头的冷汗。
还好,至少不至于选不出人来。
白天看到那么多考生陆续退场,他们心里不住地打着鼓,生怕自己这次主持乡试出大岔子。
对于这些有幸坚持等到天晴继续考试的考生来说,倒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要知道他们浙江是科举大省,乡试录取名额已经从最初的四十人增设到如今的九十人。
可惜浙江解额虽多,应试考生也多,每次乡试人数都能高达一千四五百人!
现在这场大雨骤然一下,今年浙江乡试的录取率大大提升!
简直是喜从天降!
所有坚持下来的考生都全神贯注地挑灯做起题来。
刘大夏得知考生都安排好了,也是松了口气。
改期是不可能改期的,换谁来了都不想担这样的责任。
只要考生没跑光,甭管多大风多大雨都得继续考!
远在京师的文哥儿自然不知晓他们浙江乡试出了这样一场大变故,他和李东阳感慨考场的破落茅草屋后没得到回应,傍晚回到家后又和王华聊起这事儿。
好好的抡才大典,怎地场地这么寒碜!
王华听文哥儿说他还跑去和李东阳聊了考场有多破,登时一阵无言。他说道:“下次你别去与你三先生说这个了。”
文哥儿茫然:“为什么?”
王华叹着气给文哥儿讲了桩旧事,原来李东阳会试那年考场生了场大火,烧得可惨烈了。
由于考场灯烛多,且全是木质结构加个草苫顶的“席舍”,所以火一烧起来就呼啦啦啦牵连一大片。
更可怕的是,当时考场还锁院戒严,不管是谁都不许出入,所以连遇到大火逃生都很困难。
那一年的会试考生活生生被烧死了九十多个。
提起来也只能收获几声叹息了。
人李东阳当初曾经亲身经历过考场变火场的惨祸,你还跑去和人聊乡试考场多破多寒碜,那不是叫人想起那段不美好的回忆吗?
文哥儿听得睁大了眼。
他从来没听说过还有烧死在考场上这种死法。
到死都在考试!
这也太吓人了!
文哥儿忍不住问:“就不能建个不那么容易着火的考场吗?”
都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了,还给搭个草苫顶,显得多没有气势!连寻常百姓家里有了点余钱,也会考虑着建个砖瓦房啊。
王华瞅了文哥儿一眼,说道:“当时有人提过把贡院挪个地儿,再把席舍换成板房,结果提出建议的人全部下狱了,现在大家也只能将就将就。”
主要是吧,建这么多号舍平时也没什么用处,白白占了那么大片地多浪费?
还是这种容易拆也容易搭的临时建筑比较划算。
会试都是这么个待遇,乡试就更不用说了。
连九十几个考生的性命都没能改变的事儿,自然也没别人再去提。
文哥儿听了满脑子科举往事,晚上还做了个噩梦,梦见考场着火了,把他哥困里头,老危险了!
就在文哥儿吓得不知该如何是好的时候,猫猫从天而降,把他的噩梦给驱散了。他看着坐在月光下的猫猫,惊喜地说道:“猫猫你好久没来了!”
猫猫一如既往掏出两个小福袋让他选。
文哥儿没急着选,而是絮絮叨叨地和猫猫说起他刚才做的噩梦。
都怪他爹,没事和他讲什么考场失火!
接着又说到李东阳,说他三先生真坚强,会试时碰上那样的事还能考上进士。要是心理承受力差点的,指不定就考不下去了,毕竟那可是烧死了九十几个考生啊!
猫猫蹲在那儿静静听他讲完这个人又讲那个人,也没有催促他快点挑福袋。
直至天快亮了,它才示意文哥儿该结束这次见面了。
文哥儿这才挑了个小福袋。
他很快醒过来了。
想到猫猫又给他带了礼物,文哥儿一骨碌坐了起来,摸到手边多出来的小福袋打开一看,一下子看到了久违的物品介绍——
「这是一盒没开封的自热火锅。
因为调料花椒粒太多,所以一直没被打开过。发热包、食材包、调料包均完好,仍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如果不喜欢花椒粒,铲屎官可以不放调料。」
文哥儿:?????
怎么感觉猫猫好像在嘲讽他?!
自热火锅不放调料包,那不是成水煮菜了吗?
怎么会有人往调料包里面混入花椒粒,简直反人类!
还没吃到嘴,就感觉舌头开始发麻了。
文哥儿其实还挺喜欢花椒带来的麻辣劲,就是不太喜欢吃到一粒粒的花椒。它们为什么不能自觉一点,调完味就悄悄地从锅里离开呢!
不过这自热火锅个头这么大,倒是让他的随身福袋又大大地扩容了。
至于要不要搞出具有古代特色的自热火锅给王守仁带去考场,目前看来却是不需要的。
因为在科举期间的吃饭问题上朝廷竟还算大方,居然给考生们准备了饭食,而且是有菜有肉的那种,不是单纯给两个大馒头就完事!
果然,对少年时挨过饿的老朱(朱元璋)来说,号舍可以破,肚子不能饿!
味道好不好这种问题就甭问了,都给你吃饱饭了你还想咋滴?
文哥儿暂且把自热火锅塞在福袋里,准备以后再琢磨琢磨能不能把这玩意做出来。说不定以后那些有钱有闲的家伙会喜欢买来玩呢?
没有卖不出去的新鲜商品,只有不努力的营销团队!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花椒啊花椒,你为什么不能从锅里主动离开?
花椒:狡兔死,走狗烹!
*
注:
①天顺七年大火:参考《明英宗实录》
【是日大风,至晚试院火,举人死者甚众,翌日礼部以闻,上命改试于八月】
…
当时有人提出对火死者“乞赐进士名色以表其门”,被喷说朝廷已经给了棺材下葬考生全都感恩戴德这人真没事找事建议治他罪,于是皇帝就表示“你们说得很对”,让锦衣卫把提上书的人逮了。
…
②改建考场遭拒绝:【下工部左侍郎霍瑄、右侍郎薛远等锦衣卫狱。初礼部以试院狭隘故遭火,请择城中隙地改设之,事下工部议,瑄等择安仁坊草场请改为试院,造板房以易席舍及会计房屋物料以闻。上曰试院仍旧可也,户部草场岂宜擅易?命瑄远自陈罪状,六科因劾瑄远专擅,遂并其属郎中等官皆下狱】
礼部提出找地方改建考场,工部两侍郎找了一通,物色到适合的位置一上报,皇帝表示改什么改现在就挺好你们简直乱来。
于是把工部这些人全下狱了。
工部:冤种竟是我自己!!!
…
③浙江乡试大雨:参考《王阳明年谱长编》
…
④科举吃饭问题:参考论文《明代科举考试费用及其影响》
第180章
王守仁他们在考场里面奋战文哥儿也帮不上什么忙。
只不过他第二天去丘家校阅《成语词典》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和丘濬聊起考场失火的事,砌砖瓦房其实不费什么钱也不费什么时间,怎地就不能改建一下呢?
就现在这种不是木头就是草苫的结构别说那么多考生一起点蜡烛了就算是一阵风吹来点火星子说不准都能烧起来。考场起火都不是一次两次了,要锻炼官员们吃苦耐劳的能力也不是拿命来锻炼的吧?
丘濬听了不由问:“谁跟你讲这些的?”
文哥儿据实以告:“我爹说的。”他还和丘濬说起自己昨晚做的噩梦那噩梦是真的特别真实他在梦里都能感觉到大火从考场里蔓延出来的炙热。要不是猫猫及时出现,他都快要急醒了!
丘濬暗骂王华这个当爹的不靠谱,人都没进考场就给儿子讲考场失火的事(更别提他自己还有个儿子在考场里头,就不怕触霉头吗)。哪个当爹的能干出这种事?
难道把儿子吓出个好歹来对他来说能有什么好处不成?
丘濬道:“考试就这么几天,忍忍就过去了。”
文哥儿唉声叹气地说:“一想到我哥和师兄他们还在考场里头,我就担心得睡不着觉。”今年进考场的可不止他哥一个,元思永、李兆先他们都下场了也不知最后会有几个人考上。
丘濬道:“你都说了有那样的教训在前便是为了自己的性命也没有人敢轻忽大意。”
文哥儿也知道自己瞎担心没用只能专心校阅稿子。
不想这天夜里丘濬睡下后没多久也做了个噩梦梦见文哥儿下场科考去了。结果考到一半,不知哪个小兔崽子烧着了考棚草苫一大片一大片地烧火势堪比天顺七年那场带走九十几个士子的大火。
丘濬景泰五年就中了进士哪里不知晓天顺七年那场惨烈的考场火灾。他从梦中警醒外面天都还黑黢黢的,瞧不见半天光亮。
丘濬起身擦了把汗,还没从噩梦里缓过劲来。
他知道梦肯定是假的,以他这把年纪说不准都看不到文哥儿下场考试了,哪可能像梦里那样看着考场失火?
可他起身在屋里踱步走了两圈,想到不知多少人像文哥儿那样担心着自己进了考场的亲人。
尤其是那些贫苦之家,大多都是合举家之力供养出一个读书人来。若是考场连给这些士子遮风挡雨都做不到不说,还有容易起火的隐患,那对这些人家来说得是多大的打击?
他们可是把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些可以说是家中最出众的士子身上。
就算要磨炼他们的心性,也不该这么磨炼不是吗?
丘濬起身点了盏灯,取出纸笔沉吟片刻,写下一篇提议改进考场的奏章。
他还兼着挂名的礼部尚书,虽说已经不管礼部的事务,可改进贡院的事由他来提可以说是名正言顺,谁都不能说什么。
丘濬把奏本写完了,也快到了上早朝的点。他草草吃过早饭,揣上墨迹刚干的奏本出门去。
朱祐樘一看丘濬有本要奏,太阳穴就突突直跳,生怕丘濬又要咬外戚一口。近来寿宁侯张峦正病着呢,可经不起丘濬再上一本。
听丘濬是提议改建贡院,一步到位直接改成砖瓦房,朱祐樘觉得这事儿还算可行,至少不算太为难人,便把奏本转到工部去,让工部讨论出个改建方案来。
正好明年就要春闱了,趁着这个秋冬把贡院改一改,改出个气象一新的贡院考场来,也叫天下士子觉得他这个皇帝对人才的看重。
由于朝中没多少人提出挽留,刘吉已经光荣退休了。
现在的内阁首辅乃是徐溥,且阁老们的平均年龄都快七十了,平日里相处起来还挺和气的。对丘濬这个提议,大家都没什么意见,一致决定让工部好好办妥这事儿。
只不过私底下徐溥他们还是有些犯嘀咕:怎地这老丘人到七十,文风倒像是变了个人似的,连奏章都写得和平时不一样了。
瞧这奏章写得,先是站在贫苦人家的角度上晓之以情,又站在爱惜人才的角度上动之以理,让人感觉这事儿代价小小、效果大大,恨不能马上就把新考场给修起来。
明明考场里头也没他家子弟啊!
刘健和王恕倒是有点头绪:莫不是又和王家那小子有关?
虽然丘家今年没人下场考试,可王家有啊,王家那小子的亲哥王守仁不是正好在考乡试吗?现在修好贡院,明年说不准就是王守仁他们去考了!
真要是这样的话,刘健他们可真想知道王家那小子到底给丘濬下了什么降头。
这降头看起来可真好使!
王华和李东阳也是少数猜到丘濬突然提出改建考场的人。
王华的心情就挺复杂,真的挺复杂,甚至有点怀疑丘阁老是不是把他儿子当亲孙子了。要不然怎么文哥儿前两天才感慨过考场太破,丘阁老今天就上了这么一本?
李东阳的心情也挺复杂,那天文哥儿来跟他说考场破,他就有点担心考场里的儿子。可作为那场大火的幸存者,他反而不好说什么,省得圣上觉得他享受着朝廷的恩泽还埋怨朝廷。
现在丘阁老上书恳请改建礼部贡院,李东阳感觉心头的一块大石被挪走了的同时,也觉得自己是不是太过谨小慎微了。分明是只要提出来就有可能改变的事,他怎么就一直瞻前顾后不敢说呢?
是因为自己已经不需要遭那样的苦,所以觉得没必要特意再提出来吗?
李东阳知晓这事儿必然与文哥儿脱不了关系,便和文哥儿约好下衙后一起去一趟丘家。
他自己去拜访丘阁老可能进不了门,还是得借借学生的面子才行啊!
文哥儿虽然不晓得自己的面子很大,却觉得不是什么大事,自然是一口答应下来。他还不知道朝堂上发生的事,不由好奇地追问:“您去